大部份鼻咽癌患者都不會在早期出現病徵,導致不少患者因為不知自己已經患病,從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在東南亞和南中國,特別是廣東、廣西和香港,鼻咽癌的發病率特別高,所以鼻咽癌亦被稱為「廣東癌」,是香港的十大癌症殺手之一。 調查結果反映,即使在資源極度有限的情況下,血漿 EBV DNA 並不能完全替代內窺鏡檢查和腫瘤活檢。 所有不同意將血漿 EBV DNA 作為診斷及治療鼻咽癌唯一工具的學者認為,一些常規的標準檢測方法是不可或缺,在醫療系統允許的情況下,不應剝奪患者接受這些常規標準檢查的權利。 這些國際共識建議是根據不同專科及領域範疇醫生的共同角度、考慮了各種臨床情況而制定,跟之前由個別專科發表的建議不同。 醫生會在不同情況下使用化療治療鼻咽癌,例如晚期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為同步放化療,由於部分化療藥物能夠增加癌細胞對放射治療的敏感度,因此有助加強治療效果。
除了少數患者,在治療開始就有遠端轉移,導致病情較難控制之外,鼻咽癌並非絕症,是一種可控制及治癒的癌症。 吳耀榮醫生指出,有3類人會主動尋求耳鼻喉專科醫生幫忙:第1類是持續出現疑似鼻咽癌徵狀的患者;第2類是家人本身已被診斷患有鼻咽癌,出於擔憂而主動求診;第3類是在例行身體檢查結果中發現有鼻咽癌跡象的人士。 患者的頭頸部位接受放射治療後或會出現各種短期及長遠的後遺症。
檢查鼻咽癌: 臨床症狀
研究表明,以高鹽醃製方法保存的食物,可能會產生一種有害的化學物質,破壞身體的DNA,而受損DNA會改變細胞控制其生長和複製的能力,增加癌變風險。 不過 EBV-DNA 血液測試誤差率高,因此並不是常規的鼻咽癌檢查程序。 在所有驗出屬「高癌症指數」的人群之中,只有約10%最終患上鼻咽癌。 相反,如果驗出「低癌症指數」,有超過90%個案最終都不會患上鼻咽癌,雖然不能完全排除患癌風險,但對於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士來說,可以暫且放下心頭大石,但一般的普羅大眾則沒有必要接受此項篩查。
利用連接鏡頭的幼軟導管,從口或鼻插入鼻咽進行檢查,查看鼻咽內有否變異跡象,如發現懷疑變異,醫生一般會鉗取活組織作病理化驗,以確定病因。 醫生會透過臨床檢查,觸摸頭頸位置是否有異常,例如頸兩側、淋巴位置是否有腫塊;血液測試則檢查身體是否存在抗EBV病毒的抗體。 鼻咽癌的確切病因未明,但相信與EB 病毒(EBV, Epstein-Barr Virus)感染有關。 EB 病毒有可能引致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但人體的免疫系統一般能夠識別和消滅病毒,而患者在康復後亦甚少留下長期的後遺症,也不會因此而患上鼻咽癌。 不過,在某些罕見情況下,EB病毒的DNA會與鼻咽細胞的DNA混合,病毒基因會指令鼻咽細胞異常分裂和生長,引發癌變。 除了常規鼻咽癌檢查,近年面世的 EBV-DNA 非入侵性血液測試篩查,能夠在未發現任何鼻咽癌病徵之前,檢測患上鼻咽癌的風險,並可於數天內取得測試結果。
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檢查怎麼做?
鼻咽癌是華人特別容易罹患的癌症,和種族遺傳因子有不可忽視的關係性,而它容易發生在40歲至50歲之壯年期,易對家庭造成沈重的負擔。 除了少數病人在開始治療時就已有遠隔轉移,其病情較難控制之外,鼻咽癌並不是絕症,是一種可以控制甚至治癒的疾病,治療後還需維持密切的觀察與治療後的照護。 本院以仔細的檢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並且提供與國際標準相同的療程與追蹤,同時注重身心靈的變化與需求,以求給予患者最好的照護。 一般而言鼻咽癌的預後不錯,其中臨床分期是影響鼻咽癌預後的最重要因子,早期病人預後較好,晚期病人則較差。 此外,我們也發現女性病患比男性病患預後好,年紀輕者(小於40歲)比年紀大者(大於60歲)預後好。
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EB病毒是首個被證實可致癌的病毒,全球九成以上成年人曾受感染,而感染症狀多數不明顯,故大部分人沒有發現曾感染此病毒。 醫生會按週期進行化療,一般一個療程持續3至4星期,每個療程後會確保患者有足夠時間休息和恢復身體狀態。 但要留意,化療藥物的原理旨在攻擊迅速分裂的細胞,惟正常細胞也會同時受影響,引發身體各種副作用。
檢查鼻咽癌: News港大醫學院與國際學者攜手 建立使用血漿 EB 病毒 DNA 於鼻咽癌診斷及治療的共識
最佳做法當然是定期進行檢查,或者持續出現上述症狀時,盡快求醫檢查。 病人可以與主診醫生商討,制定治療後的復康護理計劃,當中包括後續檢查的建議時間表,並列出一些其他可能需要的檢查項目及估計檢查時間;有機會出現的治療副作用清單,並列明當出現甚麼情況便需再次求診;飲食和運動鍛煉建議等等。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日後的復康進程更加清晰,加強對疾病掌控的信心。 由於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因此耳朵感染在兒童中特別常見,惟在成人身上卻較少發生。 倘若在沒有傷風冒感情況下持續出現單側耳朵發炎的情況,建議作進一步檢查。
- 不過,這種風險未必源於家族遺傳,亦有可能因為環境因素,例如居住在相同地區,擁有類近的飲食習慣所致。
- 由於EB病毒訊號有機會是代表病毒感染,或者是與鼻咽癌有關的病毒所致;傳統測試只能測出有EB病毒的訊號,但未能測出是否與鼻咽癌相關,導致有機會忽略了鼻咽癌的診斷。
- 研究亦發現部分飲食習慣,如攝取較多堅果、豆類、水果和蔬菜,少吃乳製品和肉類的飲食,有助降低患鼻咽癌的風險。
- 他表示,最近一次見大傻時,他比之前暴瘦約10公斤,當時「化驗顯示鼻咽癌細胞指數是零,完全沒有復發徵兆」,其後進行肝活檢化驗及顯微鏡測驗,發現他患上了由乙型肝炎誘發的原發性肝癌,當時肝癌指數很高,病情已非常嚴重。
- 所以理學檢查結合影像學的檢查及血清EB病毒抗體測定可偵測鼻咽癌患者有無局部區域復發或肝、肺、骨骼等處遠隔轉移的可能性。
- 據國外學者統計,PET/CT對於胸部X光偵測肺臟遠隔轉移、同位素骨骼掃描偵測骨骼轉移及腹部超音波偵測肝臟轉移有明顯的進步,因此,PET/CT將來可以取代傳統的檢查方法(胸部X光、同位素骨骼掃描、腹部超音波)來偵測遠隔轉移。
- 如化療期間出現不適需立即通知醫生,醫生會就不同副作用制定舒緩方案,或調整用藥。
由於鼻咽部位於頭部深處,必須使用特殊的醫療設備和技術來清楚地檢查它。 陳鍵明醫生,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專科業務為睡眠呼吸管理、睡眠窒息症及打鼾過度、鼻竇炎微創手術。 在此之前,陳醫生曾是瑪麗醫院的副顧問醫生及香港大學醫院的榮譽臨床助理教授,擁有有超過十年的耳鼻喉科專科經驗。 檢查鼻咽癌 於2016年2月加入楷和醫療集團,作為集團的創始耳鼻喉科醫生。 編按:原來鼻咽癌的常見病癥,未必容易令人想到這種疾病。 當癌細胞脹大到特定體積,便會入侵喉嚨、腦部、骨骼等附近結構。
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檢查費用
鼻咽癌常見的病徵包括頸部出現無痛腫塊、鼻及喉分泌帶血和頻繁流鼻血。 此外,鼻咽癌症狀還包括聽力衰減、局部失聰、耳鳴、經常復發中耳炎、持久鼻塞、吞嚥困難、面部麻痺、聲音沙啞、原因不明的額頭痛等。 鼻咽癌篩查旨在於未出現任何癌症病徵前,及早偵測早期癌細胞病變的跡象,把握治療黃金期,提升治療成效及患者的存活率。
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以較強劑量的 X 光射線,從不同角度拍攝人體内部的影像,再以電腦合成多張橫切面影像以至是立體影像,顯示鼻咽的狀況。 在科技不斷進步下,現時醫學界已經引入「次世代 DNA 測序技術」,可以針對性檢驗血液中有鼻咽癌特徵的 DNA。
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概況
環境因素:鼻咽癌又稱「廣東癌」,原因是中國南方(包括香港及廣東)的病發率較北方或其他國家地區高,估計是跟個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連。 鼻咽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也是五十歲以下人士最常患的癌症。 每年約有一千人罹患此症,男士的患病率比女性高兩至三倍,而香港及南中國的鼻咽癌病人數目亦比世界其他地區高。 鼻咽癌(NP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一種發生於鼻咽腔或上咽喉部的癌症。 在世界的某些地區,例如東南亞和非洲,患此病的人比其他地方多,過去認為主要是膳食的影響,目前傾向為遺傳基因為主要的影響因素。 復發性鼻咽癌(治療後復發的癌症),如果規模較小且位於鼻咽部,可通過內窺鏡或開放性手術的方式進行切除。
鼻咽癌常見於中國南方(包括香港)、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加拿大西北部和格陵蘭島也比較常見。 不過,當本來居住在華南地區的人士搬遷到另一個鼻咽癌發病率較低的地區(如美國或日本),他們患鼻咽癌的風險會有所降低,而他們的下一代患鼻咽癌的風險也相對較低。 相對人種,鼻咽癌的風險與居住地區有更大關聯,例如在中國出生的白種人,他們患鼻咽癌的風險較在美國出生的白種人高。 俗稱鼻敏感的過敏性鼻炎,是由過敏原引起的鼻腔內部炎症,常見的過敏原包括花粉、灰塵、黴菌等等。
檢查鼻咽癌: 表一 鼻咽癌的分類 (Classification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量度EB病毒抗體:抽取血液樣本來量度血清中的EB病毒抗體,如EB病毒抗體高的話,則患有鼻咽癌的機會亦越高。 常見的病徵: 流鼻血、頭痛、耳嗚、頸淋巴結腫大、單側頭痛、鼻塞、聽力減退、臉部皮膚感到麻木、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等症狀。 第三期:腫瘤未侵犯到顱底骨骼或鼻竇內,但有雙側小於6公分的頸淋巴結轉移/腫瘤已侵犯顱底骨骼或鼻竇內,但無鎖骨上窩淋巴結轉移,或所有頸淋巴結都小於6公分。 同時合併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在放射線治療的同時進行化學治療可以增加治療成功率。
研究結果未有明確解釋原因,但也為鼻咽癌防治帶來新的觀點。 雖然目前並無充足的醫學權威證據指出鼻敏感會否演變成鼻咽癌,但近年醫學界仍積極研究鼻咽癌與鼻敏感的關聯,得出的結果和說法亦各有不同。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2014年的研究就提倡,鼻敏感患者亦應對鼻咽癌保持警覺。 由於鼻咽附近是耳鼻相通的管道,因此鼻咽癌患者可能會感到耳鳴、耳痛,尤其只集中於左右其中一邊。 另外,如果當鼻涕和分泌物呈又黃又綠,則較大機會代表鼻腔或鼻竇發炎。
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的復發機會
絕大部份患者會進行體外放射治療,利用高能量X光線將癌細胞殺死,達至根治療效。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的過程不會感覺任何痛楚,亦無須接受麻醉或住院。 至於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士,曾有研究顯示,每年進行EBV血清檢測和鼻咽鏡檢查,可提升於第一期確診的比例,但也有説法指相關研究欠缺嚴謹標準,建議高危人士諮詢醫生意見,了解篩查的詳情和利弊。 EBV血清測試是目前最常見的鼻咽癌篩查方法,但假陽性比率由2%至18%不等;鼻咽癌基因篩查靈敏度達95%以上,惟特異性有限。
鼻咽癌之治療方式不僅需考慮整體的臨床分期,還要考量T、N和M的情形。 一般而言,早期鼻咽癌(如臨床分期I)可單採放射線治療,而臨床分期II、III、IVA則建議採合併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法,若已有遠隔轉移(臨床分期IVB病人),則採以化學治療為主,其他治療為輔的方式治療。 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發展迅速,目前有針對腫瘤細胞的標靶治療與EB病毒的免疫療法的藥物試驗研究,一旦有更近一步的突破,對於鼻咽癌患者將是一項福音。 鼻咽癌在中國大陸長江以南沿海各省有較高的發生率,台灣居民的祖先大多來自福建和廣東,因此台灣也是發生鼻咽癌的高危險區。 根據我國2011年至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好發年齡群趨勢穩定約為50歲左右。
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檢查及診斷方法
醫生:我們希望及早發現患上鼻咽癌的病人,可以盡早治療,所以我們會用「篩查」(screening)的方法,因為如果及早發現,病人的存活率會較高,治療的併發症和副作用也會大大減低。 我們有很多篩查的方法,剛才講到鼻咽癌與 檢查鼻咽癌 EBV 有關,而所以篩查的方法都是遁著能否偵測到 EBV 病毒的方向去做。 現時並無研究指出鼻竇炎患者有較高風險患上鼻咽癌,只是鼻咽癌的初期症狀,像是鼻塞、鼻涕帶血等,與一般人常患的鼻竇炎症狀類似。 不過,若鼻涕帶血等症狀持續1至2星期,建議可找醫生進行檢查。
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的診斷方法
醫生:其實這是過濾性病毒,有時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感染到這類病毒,但是不是每個人感染到這類病毒就會患上鼻咽癌呢? 檢查鼻咽癌 如果發現到這個抗體,未必一定是患癌,我們會作進一步的內窺鏡檢查,確定求診者是否患上鼻咽癌,還是我們稱的「假陽性反應」。 驗血的好處就是簡單﹑便宜,但缺點就是需要鼻咽的腫瘤達到一定份量才能偵測到身體裡有抗體。 檢查鼻咽癌 再準確一點的驗血檢查是看求診者有沒有 EBV 病毒的 DNA 而非其抗體,同樣是驗血,好處是準確度更高,但價錢會昂貴一點。
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檢查
鼻咽癌在中國南部、東南亞、北非和東非等地區十分普遍,與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BV)感染有密切關係1。 鼻咽癌亦是香港的常見癌症,與家族基因遺傳和飲食因素如鹹魚有關。 2020 年香港人患上鼻咽癌的年齡標準化比率為每 10 萬人 5.8 例,在本港癌症排名位列男性和女性的第 8 位和第 17 位2。 目前鼻咽癌臨床管理的常規標準程序包括身體檢查、影像掃描和內窺鏡檢查(一種容易產生飛沫的高風險程序),但在新型冠狀病毒病(新冠)肆虐期間,醫護人員、設施和資源可能會極其短缺。 因此,在新冠大流行期間,以及未來可能發生類似甚至更具破壞力的疫情或災難而導致人力及資源嚴重不足時,考慮血漿 EBV DNA 能否替代常規檢測方法去診斷及治療鼻咽癌更為重要及迫切。
鼻咽癌是於鼻咽腔部位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惡性腫瘤,是本港最常見的頭頸部癌症,以男性居多。 鼻咽位於頭部中央,鼻孔與吊鐘上方之間,下通口腔的部位。 本會近日收到不少查詢,指有關「香港癌症協會」、「仁德药惠商城」、「 仁药德惠商城」的機構,為他們提供癌症講座、代購醫療藥物或收取費用作「驗血診斷癌症」的身體檢查。 ,鼻咽癌較常見於中國南部,尤其是廣東男性,所以又被稱為廣東瘤。 鼻咽癌是本港男士第六大常見的癌症,佔全港人口癌病新症總數的2.5%,在香港致命癌症中排行第十一位。 在2017年,鼻咽癌新症共有828宗,當中男性病患超過七成。
檢查鼻咽癌: 常見問題
根據香港防癌會的資料,鼻咽癌發病高峰期介乎 40 至 50 歲。 2009年8月27日晚上11時45分在浸會醫院去世,享年54歲。 同年9月4日,其靈柩在拜祭儀式過後轉移至西貢聖心堂進行告別彌撒,讓親友瞻仰遺容。 他在場的好友李修賢、任達華、白彪、盧惠光及王俊棠等均有送他最後一程。 及後,成奎安的靈柩葬在西貢南圍竹角的墓地,葬禮以天主教儀式進行。 這幾天全台的天氣都偏涼,不過這一波冷氣團在明天終於要逐漸減弱影響了,白天的高溫都會回升,但是北部及東半部地區局部還是有些短暫陣雨,中南部則是提醒要特別留意日夜溫差較大的情況。
檢查鼻咽癌: 最新消息
其他如EB病毒血漿中DNA (去氧核糖核酸)濃度,是否有遠隔轉移,是否有復發以及病患之一般身心健康狀況等,也會有相關。 鼻咽癌約有 80% 機會於康復後 2 年內復發,此後逐年遞減,5 年之後復發的機會便低於 5%。 然而,復發位置不一定在鼻咽,有時鼻咽黏膜上可以毫不察覺有復發跡象,腫瘤卻深藏在附近的顱底組織裏,頸部淋巴亦很常見。 此外,部分完成治療超過 10 年以上的患者也會出現一些另類腫瘤,像是鱗狀細胞癌或惡性肉瘤。 常看到病人,頸部淋巴腺腫大卻不找醫師檢查,自行服用草藥; 剛開始淋巴腺腫可能有改善,但最後控制不了,反而耽誤了早期診斷,儘早正確治療的機會。 這個病華人特多,與生活環境、飲食、日常用物可能有某種關係。
檢查鼻咽癌: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不過,鼻咽癌最典型、最早,也最常出現的臨床表現,就屬「頸部淋巴病變」,估計有30%至40%的患者,是以此為初發症狀,此時頸部會出現腫塊。 由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與北非等地區,普遍喜食醃漬食品,內含致癌物亞硝酸鹽,使得鼻咽癌十分常見,因此鼻咽癌又稱為「廣東癌」。 抽菸、酗酒及工作環境會接觸甲醛、石棉、鎳、鉻者,皆是屬罹患鼻咽癌的高風險族群。 研究顯示鼻咽癌病人血清中的抗EB病毒抗體的種類及含量均高於一般人,而大部份中國南方的人均有EB病毒的接觸史,雖然大部份人在一生中都不會發病,但有小部份人在接觸特殊的外來環境,使體內的免疫系統與EB病毒產生特殊反應而發病。 經常食用醃漬或煙燻食物:鼻咽癌好發於華人和愛斯基摩人,罹病機率遠高於歐美及日韓等民族,而中國東南沿海及台灣等地的居民罹病機率又高於中國北方,特別是廣東地區,因此又有「廣東癌」之稱。 過去一般認為這和鹹魚的食用有密切聯繫,因為鹹魚含有致癌物亞硝胺。
理論上鼻咽癌亦有可能導致發炎而產生深色分泌物,但此情況於臨床比較少見。 檢查鼻咽癌 到底鼻咽癌與鼻敏感、慢性鼻竇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是否有關聯? 明辨常見的鼻咽癌先兆,切勿將早期鼻咽癌先兆與一般上呼吸道疾病混淆。
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治療後的跟進
他又指出,大傻在治療鼻咽癌的過程中表現勇敢,曾獲譽為「抗癌鬥士」,為不少癌病人帶來希望。 2009年8月29日,他終於死於癌症,更有傳他死於鼻咽癌,該名醫護表示,不少曾受他鼓勵的病人在閱報後都感意志消沉,紛紛向醫生表示對病情的焦慮,他希望藉此機會澄清大傻的確「擊敗」了鼻咽癌,呼籲病人切勿感到絕望。 青壯年,尤其是男性,若有頸部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鼻塞、耳阻塞、聽力障礙或頭、頸部疼痛,應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 不要諱疾忘醫,若是等腫瘤侵犯顱內或骨頭,治癒的機會就大為降低。 內窺鏡檢查:利用窺鏡或光導纖維鏡來檢查鼻咽,抽取有懷疑的組織進行化驗﹔由於鏡管會由鼻或口深入咽喉,很多病人都會有少許不適,但可局部麻醉以減低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