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6~9成子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 而國民健康署也提醒30歲以上女性,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且政府也有提供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早期子宮頸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但到第4期則驟降至2成。 篩檢方式就是大家熟知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此種檢查可發現97.3%的子宮頸癌前病變,有做篩檢族群發現早期個案的比率,相較沒做篩檢族群增加近5成! 針對子宮頸癌術後放療的副作用,可靠保濕凝膠照護。 台北榮總癌病中心放射腫瘤科主任劉裕明醫師表示,近接 …
醫生會病人的病情、癌症種類、治療部份及體質而作出評估,再選擇適合的治療計劃及劑量,希望能在控制腫瘤的同時,減少輻射對正常細胞的影響。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載資訊,僅供一般教育和參考用途。 有關資訊並不是就任何個案或病人給予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亦不應取代專業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如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應向你的主診醫生或醫療專業人員諮詢,而不應只依靠本網站所提供的資訊。 放射治療通常輔以化療一同使用,以提升電療的效果。 最常用的化療藥物名為「順鉑」(Cisplatin),療程為每週一次。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疾病百科
提早停經可能會令骨骼變得脆弱易折,也就是出現骨質疏鬆 。 如何想繼續生育,可以請醫生安排,在治療前預留卵子。 電療過程漫長,副作用以至龐大費用令患者身心俱疲,更全面及個人化的支援,可助患者渡過難關。
治療過程中若出現紅斑或蕁麻疹、突發搔癢,可能是藥物過敏所致,須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這兩種副作用在化療中是十分常見的,其發生的頻率及嚴重度會根據不同藥物而定,不過多數噁心及嘔吐的情況是可以控制的。 化學治療是利用化學合成藥物來治療疾病,醫學上大多用於治療惡性腫瘤(癌症),藥物會透過血液循環至癌細胞處,用以抑制癌細胞生長。 正常的細胞從生長到死亡都有其規律的週期,而「癌細胞」是指細胞出現不正常的分裂增生,造成身體的耗損及異常症狀。 病患在治療前最重要的就是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在治療期間可能發生的各類情況、事先擬定對策,降低因不了解化療所產生的恐懼感。 在做放射線治療的時候,病患者是需要很多高蛋白的攝取,所以能夠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例如肉、蛋白、豆類等等,來補充身體所需,當然也可以補充一些病患者喜歡吃的食物。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子宮頸癌治療費用多少?哪些治療有納入健保?
● 製造唾液的腺體可能減少,甚至完全停止,使得咀嚼或吞嚥困難。 治療也可能使口腔更容易受到感染,例如患上鵝口瘡或出現濃痰。 將密封放射源(例如:銫、鍶、銥)置入細小且密封的容器中,患者接受麻醉後,將容器置入腫瘤或附近體腔,令放射源可近距離照射腫瘤。 治療過程中,只要按照放射治療師指示躺在治療床上並擺放正確的治療位置。 調整好位置後,就好像照X光一樣,患者只須耐心靜臥,自然呼吸即可。 每次照射由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治療過程毫無痛楚。
此外,由於人體不停息的運動(比如呼吸、心跳等),都會移動腫瘤的具體位置,從而不可避免地讓放射線産生偏差,因此使人體正常的細胞受到傷害。 在還没有做治療之前,尤其在頭頸部做放射線治療的病患者,先去檢查口腔,牙齒是否有蛀牙,因為放射線治療會造成唾液腺的減少,以至將來的口腔口水會減少,以至於口腔的衛生會有一些嚴重的後遺症。 所以,病患者在做放射線治療之前,有蛀牙的地方,都需要填補。 抗體藥物偶聯物是另一種適用於子宮頸癌的標靶藥物,是與化療藥物相關的單克隆抗體。 有關藥物是靶向癌細胞上的組織因子 蛋白,通過附在 TF 蛋白上,將化療藥直接帶到癌細胞中。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癌症患者必須接受放射治療(電療)嗎?
子宮頸癌的治療,第零及一期病人以手術治療為主,治療副作用很少,治癒率也很高。 第二、三期的病人,則常須合併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才能達到 … 創新的電療策略 | 無縫電療流程設計 癌症治療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
- 而化療是指口服鉑類物質的藥物,即「順鉑」(cisplatin)作治療,壓抑癌細胞增生。
- 信諾尊尚醫療保的癌症保障冠絕全港,賠償保障高達港幣$5,000萬,不設終生賠償上限,可全數賠償包括電療(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等費用,於此了解更多。
- 如果在檢查時有任何可疑症狀或結果,則可能需要再進一步檢查。
- 腹腔鏡輔助分期手術只要技術純熟,目前已成臨床選項之一。
- 調整好位置後,就好像照X光一樣,患者只須耐心靜臥,自然呼吸即可。
- 常見影響還包括體液滯留而引起臉部、四肢腫脹,此時應特別留意照顧皮膚,避免出現外傷而增加感染的機率。
- 其中幸運的人,由於排尿訓練成功而回復自然排尿能力。
- 宮頸病變是一系列的疾病,可分「低度病損」、「高度病損」,以至最嚴重的子宮頸癌。
近接治療照射的是特定範圍,射程距離短,能更有效率地加強火力,集中目標殺死癌細胞,又能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 微創手術在子宮頸癌的應用上稍具爭議,有些研究數據指出,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手術復發率、存活率等結果反而較差。 如果能審慎地操作,或許可以得到和傳統開腹手術同樣的預後,而且恢復較快。 因此,張志隆表示,應該謹慎使用,「一般認為,2 公分以下的腫瘤採用微創手術會比較保險」。 另外,有3/4的患者局部復發的位置常見於陰部頂,若評估為中度風險(例如第1期B,而沒有其他的高危因素),國際指引已將局部近距離放射治療定為認可的治療方案。 陳亮祖醫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後加入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臨床腫瘤科。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子宮頸癌的防治
在組織病學上的子宮內膜癌分期(FIGO Grading)為2,即癌細胞分化中等(分為1-3級,第1級癌細胞擴散風險較低,第2級及第3級依次增加)。 Bowtie (「保泰人壽」)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於填補健康的保障缺口。 Bowtie 透過創新科技及醫療專業,提供零中介、免佣金,更方便的網上平台,讓客戶隨時隨地獲得「自願醫保計劃」產品報價、核保及索償服務。 Bowtie在 2021 全年於直接銷售渠道中持續排行第一。 治療的皮膚不宜進行除毛或薬用香皂清潔、避免日曬及用SPF 15以上的防曬乳液、建議穿著較寛鬆、天然纖維的衣服,如須除毛則用電動除毛機等來保養皮膚。 若果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是「真癌症」,即使接受手術也無法治癒,只會為後遺症所苦。
即使是初期患者,手術後若病理分析癌細胞復發風險較高,病人仍需要接受放射治療。 傳統全盆腔放射治療,副作用包括腹瀉、尿頻,或影響骨髓;新的國際指引將局部近距離近接電療(Brachytherapy)定為認可治療方案,能針對腫瘤大幅提升電療劑量,毋須穿越正常組織,副作用大幅減少。 所有的治療都或多或少會有些副作用,這是為了換取治療成功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患者在接受放射線治療期間可能會變得很疲倦,特別是在治療的後期。 所以休息是重要的,但是醫師通常也會建議患者試著保持體力可以負荷的活動。 接受體外放射治療時,急性副作用可能在治療開始後二、三個禮拜出現,一般在治療區域會有毛髮脫落的情形,同時皮膚可能會變紅、乾、壓痛感、搔癢或暫時性的變黑或呈紅銅色。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子宮頸癌化療費用
雖然Tiffany由癌細胞擴散至今,已過了8個月,不過羅麗柔醫生提醒患癌應該積極接受治療,因為癌細胞是會擴大的,當擴大到一定的情況,一些普通的局部治療,例如電療併合化療,都未必能處理到。 至於女士們亦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早找出癌變,及早治療。 不過保持正面的心態,的確對Tiffany的病情大有幫助。 比起生存,Tiffany更想要有質素的生活,因為這次的患病經歷,亦令她學會與癌共存,現時甚至會在網上平台分享自己的患病經歷,以及與機構合作幫助同樣年輕的長期病人。 這階段下,醫生一般會建議採用放射治療配搭化療的治療方法。
不過,因為有構造的異型,一般醫生的認識不高,容易被誤診為腺癌。 由於廣泛子宮全部摘除包括子宮、子宮頸、輸卵管、卵巢,周邊淋巴組織,所以年輕患者會突然要面臨更年期障礙。 :癌細胞只在子宮體部的階段,還在子宮內膜中是1a期,擴散到子宮肌肉層是1b期,更擴散的話就是1c期,分成3個階段。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子宮內膜癌的標準分期手術至少應包括初步的外科探查,腹內集液細胞學檢查,腹內疑似病灶切除,及筋膜外全子宮切除、兩側卵巢輸卵管切除、骨盆腔與主動脈旁淋巴結和網膜的取樣切除。 完整的分期手術後,即可切開子宮體,看看子宮肌肉層受侵犯的情形,再經由冰凍切片配合肉眼判斷子宮肌肉層受侵犯的確切深度,如果超過1/2以上﹐則必須在骨盆腔和主動脈旁淋巴結做完整的摘除。 對於細胞分化程度較差、組織學型態屬乳頭狀漿液性癌或亮細胞癌的高危險病例,預後較差,最好加上大網膜切除和淋巴結完整的摘除。 分期手術也可以由腹腔鏡輔助完成,GOG針對早期子宮內膜癌比較傳統剖腹和腹腔鏡輔助分期手術,發現兩者合併症的發生相當,腹腔鏡輔助分期手術雖然耗時較長,但可縮短住院天數並有較好的術後恢復品質。 Malur et al以隨機分組的前瞻研究結果認為,腹腔鏡輔助分期手術可以傳統剖腹相同的時間完成,不但合併症減少且摘取的淋巴結數目亦相當,追蹤後發現無病存活及總存活並無差別。
化療藥物可能引起周邊神經的傷害而出現手腳刺痛感、灼熱感、無力或麻木感。 此外某些藥物還可能造成神經系統的病變,例如感覺遲鈍、平衡感失調、行動遲緩、聽力喪失、記憶力退化等。 化療導致的貧血較不易從飲食調整,因此飲食上採均衡、高蛋白即可。 血小板過低碰傷或割傷時會出血不止,腸胃道出血可能解黑便或血便。 勿自行任意吃藥,如含阿斯匹靈類的消炎藥,可能進一步抑制血小板功能,使出血更嚴重。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預防肌肉痠痛 自我照護小撇步
放射線治療慢性副作用是指做完放射線治療,這些器官組織會慢慢變化,常見的有口腔裡面的口乾症、或是皮膚的纖維化。 在做腹腔的放射線治療,有時候會發生腸子的沾黏、胃腸發炎,更嚴重的一些併發症包括膀胱出血、直腸出血、骨頭壞死等。 抗體藥物偶聯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噁心、脫髮、嘔吐、出血、腹瀉、皮疹和周圍神經病變。
- 肥胖不但會引起心血管疾病,亦會增加患癌機會,其中包括五大原因,包括胰島素增加、免疫系統功能較差等,肥胖人士最高危的癌症為子宮癌、食道癌,風險分別高7及5倍,故保持體重正常亦是防癌之道。
- 90%的子宮頸癌個案為鱗狀細胞癌,另有10%的個案為腺癌。
- 而海外亦有研究證明,在731個個案中,3D近距離放射治療後而產生嚴重副作用的個案少至5%;相反,2D放射治療後而產生的嚴重副作用則有10%。
- 所謂根治性放射線治療是利用放射線來達到腫瘤的控制,以至於痊癒的機會。
- 根據癌症研究會附屬醫院的調查,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患者有高血壓者為26%。
另外,部分病人能以紓緩性放射治療減輕局部症狀,例如為腫瘤止血或減輕盆腔疼痛。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預後因子有很多,其中大多數是手術之後才能判定的,包括分期(第一至第四期)也是根據開刀所見來判定,這一點和子宮頸癌用臨床檢查來決定分期是不一樣的。 而子宮內膜癌的治療,除非已到末期,幾乎不可能摘除各處的腫瘤,否則皆以手術治療為主,放射線、化學藥物、荷爾蒙療法為輔。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子宮頸癌的分期
本人已閱讀及同意信諾之個人資料收集聲明及私隱聲明。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接受子宮頸窺鏡檢查
本網站所載内容只是基於研究和知識的共享,以及作為參考用途,並不是專業診斷和治療的意見。 我們鼓勵您根據自己的判斷和研究,並與合格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合作,來制定您自己的醫療保健決策。 我建議觀察情況後才決定,原因是(子宮體癌)1期轉移至其他器官的機率很低,九成以上屬於不會轉移的「類癌症」。 只限於子宮全摘除的話,比起其他癌手術遭遇的併發症、後遺症,應該是屬於輕微的。 但事實上,很多人飽受併發症、後遺症的痛苦,這是因為子宮全摘術切除的並不限於子宮而已。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預防口內炎 化療前先進行蛀牙等治療
須接受頭頸電療的,多是患上鼻咽癌及頭頸癌病人,他們會有口腔潰爛、減少或甚至沒有唾液分泌問題,從而影響咀嚼和吞嚥。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有些病人會感到味覺轉變或帶有金屬味,他們應該避免使用金屬杯或飲用罐裝飲料。 晚期子宮頸癌復發率高,還可能擴展到膀胱、大腸,或遠處轉移到肺部、肝臟,治療困難,以往只能持續化療,但腫瘤反應率低、療效有限,復發率也很高。 台大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鄭文芳表示,一般而言,臨床分期在 2A 之前的子宮頸癌可用手術治療。 2B 以後,就只能靠放射線治療,並輔以化療,會比單獨使用放療的效果來得好。
因此即使術前臨床評估病灶侷限在子宮、懷疑或肉眼下有子宮頸侵襲之早期子宮內膜癌病患,手術時合併施行骨盆腔及主動脈旁淋巴結摘除仍有其考量。 所以電療最大的優點是病人通常治療只有輕微灼熱感,但是每天都到醫院接受治療直到完成全部療程。 放射治療就如同外科手術一般,屬於局部治療,影響治療區域內的細胞。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當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時,大多由直線加速器執行,感覺就像照X光一樣,不會引起任何顯著的熱量或電擊感,照射後在體內也不會有任何放射物質存在。 化療是「化學治療」的簡稱,化學治療是指使用化學方法合成的藥物來治療疾病,通常是指針對惡性腫瘤的治療。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陰道異常出血 如何檢查?
科學證據已證實定期接受子宮頸篩查是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25 至 64 歲而曾有性經驗的婦女,即使沒有症狀,都應該定期接受子宮頸篩查。 了解子宮頸癌的風險因素並與醫生商討,有助作出更明智的生活方式和醫療保健選擇,減低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 Bowtie 自願醫保及戰癌保可以為卵巢癌治療費用提供實報實銷的保障,而 Bowtie 危疾保就可以提供助你應付患病時的生活開支,而三者均能照顧復發者的情況。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化療藥物也可能引起腸胃道發炎、甚至引起腹瀉,如果水瀉的情況持續24小時,或是合併發生或出血等症狀,就應該立即與醫師聯絡。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化療藥物可能會破壞口腔及喉嚨粘膜的細胞,造成破皮或潰瘍。 此外,其它問題還包括:降低食慾、吞嚥困難、容易感染、味覺或嗅覺改變。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出現化療副作用症狀:口腔潰瘍、口內炎
接受電療時,病人普遍會感到疲倦、食欲不振、體力下降及失眠等,副作用會於兩至三星期後逐漸消失。 醫生:有很多病人一聽到電療就覺得世界末日,但其實電療不是想像中那麼辛苦,電療的副作用亦很視乎電療本身的目的,如果是舒緩性的治療,療程只是大約一至兩個星期,劑量亦不會太高,副作用未必會很大。 如果電療的範圍較廣,醫生可能會分開數次進行電療,但如果電療的範圍很小,醫生亦不希望病人要常常去醫院,或者三次至五次已經完成整個電療的療程。 以舒緩性的電療來講,副作用相對會較小,亦主要以止痛為目的。 以腰椎的電療作個例子,如果腰椎受到腫瘤的侵蝕而疼痛,接受電療後的首兩﹑三天,痛楚可能會稍微增加,主要原因是電療會引起局部的水腫、發炎,但完成電療後,再過一、兩個星期,止痛的效果就會明顯。 電療的正式名稱是放射治療,是化療、手術、標靶藥外,現代醫學最常見的治療癌症方式。
子宮頸癌治療的選擇乃依腫瘤的大小及部位、疾病的分期、年齡、一般健康狀況及其他因子而定。 而治療需要一組專業人員,這些專業人員通常包括有婦科腫瘤醫師,放射腫瘤科醫師及其他相關專業人員。 而醫師會決定使用一種或多種治療方法的組合以治療患者。 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是利用高能量放射線破壞癌細胞,屬於局部療法,只破壞治療區域的癌細胞。 體外放射線療法則需每天到醫院接受治療,通常一週五天,持續五到六週。 事實上,即使Ib、IIa期的患者,如在受術後發現淋巴腺或子宮旁組織已受到侵犯,醫師還是會建議加做電療和化療的呀!
子宮頸癌電療副作用: 手術、電療各有優缺 新式治療方法或可保留生育能力
在確診後,Tiffany在網上找不到差不多年紀的患者個案,沒有例子參考,也不知道大概會發生甚麼事,面對日後的未知數,令Tiffany感到十分不安。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羅麗柔解釋,子宮頸癌的電療針對盆腔位置,無可避免會影響盆腔、卵巢及陰道,令卵巢功能受損、失去生育能力,所以的確會令部份婦女擔心。 無論是大病小病,有病就要去醫,說來容易,但當切身面對的是癌症,以及電療化療的各種副作用,相信會嚇怕不少人。 Tiffany亦一樣,年紀輕輕27歲時就確診子宮頸癌2B期,辛苦捱過電療化療,令卵巢功能受損,但完成治療僅半年後,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了。 最後Tiffany選擇放棄可續命一年的第二次治療,正向地面對生活,與癌共存地珍惜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