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應避免吸菸、飲酒,維持標準體重,有助降低罹患胰臟癌風險。 癌王胰臟癌 五年存活率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晚期胰臟癌預後差,五年存活率低於 5%。 因晚期胰臟癌的癌細胞往往已侵犯到鄰近組織或已轉移,無法開刀治療;即便有機會開刀的病患,仍有 8 成的人在術後會復發,治療上較為棘手。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助技師胡春美表示,80%的胰腺癌和糖尿病相關。 過去已有科學研究指出,名為KRAS的基因能促進細胞生長與存活,然而,當KRAS突變時,細胞可能異常分裂,進而導致生成腫瘤癌細胞。 有位中年男性病患因為上腹痛、體重下降,擔心是胰臟癌因此接受電腦斷層檢查,台中榮總再安排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並以超音波對比顯影劑輔助診斷,加上內視鏡超音波細針抽吸術獲取胰臟組織提供病理診斷。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個領域目前共識跟頂尖專家到底有什麼建議。 CA-199 是一種細胞膜上的糖蛋白,在 1981 年時被發現;雖然正常人也可能測到,但在胰臟癌患者中容易升高,因此很多人把它拿來當作偵測胰臟癌的指數,但實際上它做為篩檢的表現可謂糟糕透頂。 在 2004 年一篇針對七萬多名「健康人」的研究中,發現在所有 CA-199「異常升高」的受檢者中,只有 0.9% 確實患有胰臟癌;在更早期一點的日本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結論。 如果腫瘤漸漸擴大,就會陸續出現上腹痛、背痛、黃疸、體重減輕,及下痢症狀。 胰臟癌的症狀,依據癌形成在胰臟的部位而有所不同。
如何發現胰臟癌: 腫瘤指標太高=罹患胰臟癌?醫師:這幾種人才危險!
這項研究刊登於英國期刊《腸道》(Gut),研究找來136位志願者,其中有些人有胰臟癌,另外沒有的人則充當對照組,研究顯示,腸道菌群在腫瘤出現後會產生改變。 水泡的正式醫學名稱叫做囊腫(Cyst),臨床上的表現是一個中空的構造,裡面充滿了液體,因此也叫做水泡。 從飲食中多攝取葉酸和維生素 B6,降低罹患胰臟癌的風險,從菠菜、蘆筍、毛豆、大豆、香菇、蛋、豬肝等食物可以攝取葉酸; 如何發現胰臟癌 燕麥、糙米、豆類、馬鈴薯、香蕉、菠菜、青花菜等食物可以攝取維生素 如何發現胰臟癌 B6。
林醫師分享,很多人聽到,「針對胰臟,內視鏡超音波的準確度優於磁振造影MRI」這句話都嚇了一大跳,但其實這說法已經有非常多文獻佐證了。 免疫治療的原理是重啟自身免疫系統,重新辨識並殺死癌細胞。 免疫治療主要使用PD-1抑製劑和PD-L1抑製劑,令免疫系統可以重新殺死癌細胞或者令癌細胞不能再擾亂免疫細胞。
如何發現胰臟癌: 胰腺癌预后
在胰臟內有許多像是獨立的小島,稱之為「蘭氏小島」,胰島被歸類為「內分泌」類,因為它所產生的荷爾蒙,包括胰島素和升糖素,會直接經由血管送到身體各處,藉以調節血糖。 報導提到,胰島素瘤或產生胰島素的腫瘤都有可能會有以上症狀。 當身體分泌過多胰島素,會降低血糖水平,令身體包括神經和大腦缺乏葡萄糖,因此當血糖降得太低,可能帶來心悸、發抖等問題,甚至會陷入昏迷。 報導又指出,當胰臟癌令胰臟阻止胰島素生成細胞,不能控制血糖時,便會無法消化、處理營養及血糖等,導致糖尿病的問題,而帶來飢餓及口乾則同樣是糖尿病的症狀。 胰臟癌於全球最常見癌症類型中排名第12位,按死亡率計排名第7位。 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據,在2019年躍升成為本港第11位最常見癌症,雖然胰臟癌只位列第11位最常見的癌症,但卻是全港致命癌症的第5位。
- 有時要區分是原發壺腹癌,或是更常見的壺腹周遭腫瘤(例如胰臟,十二指腸、膽管等)極為困難,若病灶已經局部侵犯壺腹四周器官、確診多是晚期。
- 醫學上關於胰臟癌的診斷與治療尚無明顯進展,故在坊間有「癌王」之稱。
- 研究顯示急性胰臟炎患者出院後,有 40% 成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且在 5 年內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 2 倍,建議急性胰臟炎患者要定期追蹤血糖及葡萄糖耐受性。
- 現今各種化療藥作用機轉各不相同,有抑制DNA合成、抑制癌細胞複製及針對免疫系統等作用,藉由搭配不同化療藥物的組合式治療,有機會將腫瘤縮小,爭取再次手術的機會。
- 胰管內乳突狀黏液性腫瘤的特徵是與胰管互相連通,並且會分泌透明的黏性液體而得此一名稱,臨床上常見於胰臟頭部居多。
- 疼痛的位置和腫瘤的位置相關,患者可能晚上睡覺時較痛,疼痛隨時間增加而不會緩解,將身體前傾能稍微紓解症狀。
2022年10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对胰腺癌肿瘤中发现的一种细菌进行了研究。 研究团队发现了这种细菌可以转移到胰腺癌肿瘤中,这可能有助于指导胰腺癌的未来的治疗。 这种名为具核梭杆菌的细菌可能在癌症的侵袭性生长和在全身移动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该研究结果于10月18日发表在《Science 如何發現胰臟癌 Signaling》。 尽管手术仍然是首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胰腺癌常常发现较晚,而丧失根治的机会,因此需要对胰腺癌进行综合治疗。
如何發現胰臟癌: 胰臟癌高危一族
有肺腺癌家族史者也是高危險群,應該每年接受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但由於檢查費用不低,若有經濟顧慮,也可改做胸部X光檢查。 醫師發表了首篇附上顯微鏡檢結果的胰臟腺癌診斷,才正式證實了胰臟腺癌的存在。 至20世紀初,發生於胰臟頭的癌症已經有相對成熟的診斷方法。 或舒尼替尼等藥物進行標靶治療或許能減緩症狀和病程。 標準的胞毒性化療一般而言對PanNETs沒有用,但當其他藥物治療失敗時也可用來試著減緩病程,有時也用在分化不佳的PanNETs。
- 就現今的醫療技術而言,要根治就只能靠開刀切除腫瘤。
- 遺傳性慢性胰臟炎:這是因為基因突變所導致,遺傳性胰臟炎基因變異者發生胰臟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數十倍以上,是胰臟癌的超高危險群。
- 由於胰臟擔負內分泌功能,血糖代謝不正常有可能是癌症的警訊。
- 但若然癌細胞已擴散或重要血管,便無法開刀,只能以化療藥物治療,減少癌細胞擴散至其他更多部位及器官,並無法將其根治。
- 此外,胰臟癌的預後不佳,未接受治療者若出現黃疸時平均存活不到半年,可接受手術治療者平均存活時間約1年,5年存活率不到5%。
- 如副作用嚴重,可跟醫生商討調整治療,例如減少化療劑量或在短時間內暫停化療。
部分後天基因突變源於長期暴露在致癌化學物質之下,但大部分後天基因突變原因不明,甚至在沒有外在原因驅動下,隨機在細胞內部發生。 遺傳基因突變會增加患胰臟癌的風險,這些基因變化可能導致約10%胰臟癌個案。 部份基因突變更可能增加其他健康問題風險,例如BRCA1/BRCA2突變會同時增加遺傳性乳癌和卵巢癌風險。
如何發現胰臟癌: 慢性病
另外,部份研究認為,環境接觸或職業接觸各種染料、溶劑,也會增加胰臟癌風險。 如何發現胰臟癌 雖然沒有證據指向特定飲食習慣與胰臟癌有關,但喝酒是國人慢性胰臟炎的主要原因,慢性胰臟炎則會增加胰臟癌風險。 整體而言,胰臟癌早期診斷難度高,且無明確特定危險因子,加上預後不理想,被稱為癌王其來有自。 根據110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胰臟癌位居第7名,相較於十年前,胰臟癌死亡人數增加62.7% 如何發現胰臟癌 ,其平均5年存活率僅1%-4%,被視為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
後續的檢查結果很快就出來了,他掛著忐忑的表情走入診間,等著聽取報告。 另外還有人是腹部有脹滿感或嘔吐感,以及食慾減退。 由於癌細胞阻塞主胰管,消化外分泌激素不足,造成消化不良,慢性下痢及吸收不好而體重減輕。 雖然肝癌早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但如果發現肌膚或眼睛變黃、無法控制的體重減輕、食慾不卻覺得很飽、噁心或嘔吐等狀況時,就要儘快就醫檢查。 卵巢癌初期有些人症狀為下腹腫脹、脹氣、悶痛、消化不適、骨盆或腹部疼痛、頻尿或尿急,幾乎每天出現其中一種症狀長達2或3週,尤其是過去沒有發生這些症狀時,就應儘速就醫。
如何發現胰臟癌: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九龍 )
在今年的例行健康檢查中卻無意地發現了胰臟有一個2公分左右的水泡,進一步至醫院接受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後確認這個水泡的正式名稱為胰管內乳突狀黏液性腫瘤(簡稱 IPMN)。 胰臟是後腹腔之器官,鄰近肝臟、十二指腸、胃和橫結腸,所以容易發生器官轉移;而胰臟尾部腫瘤則會轉移至腹膜腔和脾臟;由於胰臟附近血管、淋巴管、神經分布密集,所以也容易遠端器官轉移。 換句話說,避免攝取「高糖」,可保護胰臟免於因代謝異常而造成損傷,降低罹患胰腺癌的風險。 反之,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就有很大的機率造成胰臟細胞病變,導致胰臟癌。
若情況許可,醫生會將引流導管的末端放在十二指腸作內外同時引流。 視乎需要,醫生或會在肝管內放置膠或金屬製內支架,以保持引流暢通。 胰臟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五位,在2019年,胰臟癌導致740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5.0%。 胰臟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於過去十年錄得明顯升幅,從2009到2019年,因胰臟癌而死亡的人數躍升65%。 (4)其他疗法胰腺癌属于对放化疗敏感性低的低氧性肿瘤,但对热敏感性增高。
如何發現胰臟癌: 胰臟癌的危險因子,分為三種,可改變、不可改變及風險尚未明確的因子4個可改變的危險因子:
有些患者則是等到癌細胞逐漸往週遭組織的神經系統侵犯,有隱約背痛或上腹疼痛的症狀發生時,才檢查確診。 然而,一旦出現上述這些症狀時,胰臟癌往往都已進入局部晚期,甚至已經發生遠處轉移了。 胰管匯集從胰臟分泌出之消化液,而膽管則負責將從肝臟製造之膽汁引流到小腸,兩者經會合後,將一同被排進十二指腸。 對胰臟及膽管之疾病,一般體外所作之檢查並未能準確得出答案。
腹部磁振造影對臟器成像對比極佳,利用多重切面技術和不同波序造影完整評估胰臟,無輻射線,但掃描時間較長,可評估是否侵犯附近的器官及重要血管,或有後腹腔的淋巴轉移的可能。 與膽管癌、胰臟癌相比,壺腹癌生長相對慢,其實是三者中存活率最好的,早期發現配合內視鏡壺腹腫瘤切除術,治癒機會大,但若已淋巴轉移,5年存活率僅剩25%至40%。 胰臟位於後腹腔內,前方被胃、腸等器官遮蔽,且腸腔内充滿空氣,超音波無法穿透,是所有內臟檢查難度最高的器官。 目前較有效的胰臟檢查工具是電腦斷層掃描,以及更進階的MRI核磁共振。 不過,電腦斷層掃描有一定的輻射量,設備需求與檢查費用相對高昂,較不適合作為普遍的篩檢工具。
如何發現胰臟癌: 胰臟癌6個徵狀
前者指胰臟裏用作分泌胰汁的腺體細胞失控地增長,通常源於胰管內壁;後者則指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腺體細胞失控地增長。 從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間,本港新確診的胰臟癌個案增加了大約5成。 胰臟癌發病年齡在70歲左右,男女性患病的機率大致相同。 由新創公司OpenAI開發,獲得Google鉅額投資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靠著迅速且精準的回覆在全球爆紅,人工智慧技術被認為是新一代的關鍵技術。 不過,近日有企業雇主就發現,有求職者使用ChatGPT撰寫求職信,但因為內容並沒有再次編輯整理,甚至缺少個人訊息,只是將職務內容文字重新拼湊,就這樣被一眼識破。 [NOWnews今日新聞]目前傳出美國拜登政府正考慮擬對華為的出貨禁令擴及4G晶片,由於出貨給華為的美企以高通、英特爾為主,而高通、英特爾都是台積電大客戶,外界擔心此舉可能使台積電間接受到影響。
目前還沒有確認特定的食物會增加胰臟癌的風險(和肥胖不同),但有些跡象顯示加工肉品、紅肉和高溫烹煮的肉類(如炒、烘烤、炙烤)可能會些微增加風險。 消化道症狀:腫瘤也可能壓迫周圍的器官,阻礙消化道並造成胃排空困難,進而引發噁心、嘔吐、飽足感等症狀。 未消化的脂肪會導致惡臭且沖水沖不掉的脂肪泻,便秘也是常見的臨床表現。 非功能性的PanNETs可能不分泌激素或分泌的量不足以造成明顯的症狀,因此此類腫瘤常在擴散到身體其他地方後才被診斷出來。
如何發現胰臟癌: 預防胰臟癌5招
「胰島素」能增加周邊組織吸收葡萄糖、促進肝臟合成肝醣;「升糖素」能促使肝醣分解,提高血糖。 核磁共振合併膽胰管攝影:可觀察腫瘤本身與鄰近器官是否受到侵犯或淋巴腺是否有轉移,且對於偵測膽管與胰管的病變效果比較好。 電腦斷層掃描:可觀察腫瘤本身、鄰近器官是否受到侵犯或淋巴腺是否有轉移等,但直徑小於 2 公分的腫瘤較難察覺。 1、飲食:含有紅肉、加工肉類(如香腸和培根)和飽和脂肪的飲食,可能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 4、工作接觸特殊化學品:工作中大量接觸乾洗和金屬加工行業中使用的某些化學品可能會增加患胰臟癌的風險。
如何發現胰臟癌: 胰臟癌常見症狀
研究顯示,體重若超過個人理想體重的40%,男性罹癌風險將增加33%,女性則增加55%。 維持體重必須控制身體質量指數18.5~24間,或是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為基準。 台灣的胰臟癌發生率,每十萬人口約有7人,且男性多於女性,發生年齡以65~70歲佔多數。 不過,以下5種因素也是胰臟癌高風險群,應提高警覺! 胰臟會產生幫助食物消化的「胰液」,並擔當調整血糖值時所必需的荷爾蒙、「胰島素」和「升糖素」的生產一職。 胰液會經由胰管運送彙集到「主胰管」,並和「總膽管」匯合,一起流向「十二指腸乳頭」。
如何發現胰臟癌: 胰臟癌的三個難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有位30多歲的女士,因上腹悶痛了兩個多月,超聲波檢查後赫然發現胰臟長了一個接近10公分的腫瘤,電腦掃描及正電子掃描更顯示有惡性腫瘤的訊號,病理報告顯示是神經內分泌瘤。 患者在完成治療之後,仍須定期復診,讓醫生跟進患者的病情,並密切監測康復進度,如病人有任何不適,可視乎醫生專業意見,評估是否有需要作進一步檢查,務求及早找出病因,及時治療。 化療的副作用取決於所使用的藥物,但即使使用相同的藥物,不同患者都有可能出現不同的副作用。 副作用一般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胃腸道問題、皮疹、口瘡、脫髮和精神不振等。
如何發現胰臟癌: 當大腸癌、乳癌、肺癌致死率下降 胰臟癌卻不降反升?
這種手術牽涉多個內臟,手術需時較長,且患者在完成手術後,須留院大約10天。 食物可能會在患者的胃部滯留,無法進入小腸,此時患者便需要插管餵食。 此外,少部分患者胰臟和小腸的接口處會有滲漏,導致腹腔發炎,需要用引流管排走瘀血,或服用抗生素並插管餵食。 胰臟癌,是目前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就死亡率而言堪稱「癌王」,甚至被喻為「醫師也投降」的難治之症,難以發現、難以治療、容易轉移的特性,使其成為許多人聞之色變的重症。
即使手術表面看來成功,腫瘤邊緣剩下組織的病理切片卻常會發現癌症細胞,這意味著癌症細胞並未完全被移除;更糟的是,癌幹細胞在顯微鏡下並不是很明顯,它們可能繼續發展為癌細胞並往外擴散。 因此,術後可用腹腔鏡檢查(一種小型、影像導引的手術)更進一步地了解手術後的整體成效。 目前仍沒有適合對群眾篩檢的方法,新的技術和針對特定族群的篩檢方法還正在研究評估。 然而,對高遺傳風險的族群而言,使用內視鏡超音波和MRI/CT造影是目前建議的例行性篩檢方式。 編按:資深藝人巴戈16日晚間因胰臟癌辭世,享壽67歲。 胰臟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惡化快速,一旦確診大多為晚期,因此又被稱為「癌中之王」;不僅是巴戈,近年國內外許多名人皆難敵於此病。
如何發現胰臟癌: 胰臟癌
有人會問,如果是一般人或單純有家族史想要篩檢,會建議什麼方式呢? 其實根據上面的說明,大家心裡可能有清楚的答案了。 目前的各項國際指引也不建議人人都要主動篩檢胰臟癌;不過對於真想篩檢的民眾,我會提醒務必做好心理建設:胰臟篩檢無法保固。 因為胰臟癌是長得很快的癌症,即便是做到 MRI,如果只是偶而做做,心理意義恐怕遠大於實際保護作用。 定期篩檢的花費和假警報的心理負擔,這就要交給個人去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