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癌細胞都有呈現HER2陽性反應,如乳癌、胃癌等,使用HER2抑制劑來治療相當有療效,有一些大腸癌的癌細胞也有HER2陽性反應,最近研究發現使用HER2抑制劑來治療的效果相當良好,並且能延長這類病患的存活期。 根據相關臨床報告,病人接受這種標靶藥物與化療的聯合治療,兩年後存活率達45%,較對照組的27%高;而癌細胞已擴散至腦部的患者,使用新藥組合的病人25%一年後仍能存活,但安慰劑組則無人存活。 本港乳癌個案中,約20%為HER2型乳癌,要治療HER2乳癌,標靶藥是最佳的選擇,有些病例更會使用雙標靶治療;但當癌症已屆晚期並已經轉移,尤其是擴散到腦部,便會增加治療難度,因為藥物要突破腦障礙發揮效用並非易事。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今年4月批准一種全新的乳癌標靶藥物治療組合,只要是晚期無法切除或轉移性HER2乳癌的患者,曾使用一線HER2標靶藥無效,均能使用此療法。
- 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 常用的肺癌標靶藥物分別有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它們都是EGFR受體抑制劑,用來抑制癌細胞上的EGFR因子,令癌細胞不再受刺激而繼續生長。
- 如發現腫瘤時已達第四期,會以藥物為主要治療手段,主要是以混合式化療配合標靶藥物。
- ● HER2陽性型:荷爾蒙受體ER、PR呈現陰性,HER2陽性的乳癌。
- 隨著基礎醫學的進步,特別是乳癌的之診斷與治療甚至預防,近年來,包括化學治療、放射線、荷爾蒙,加上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都有突破性的進展。
- 常用的血管新生抑制劑包括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大腸癌的貝伐珠單抗。
目前的臨床證據顯示,持續使用賀癌平更換化學治療也能提供相當的療效,使用多次更換化療持續賀癌平的病患比只接受一種賀癌平化療組合的病患,有更長的整體存活利益,也是一種選擇。 大腸癌 her2 其他新的單株抗體也可能在這個階段提供部分幫忙,也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然而,在接受術後賀癌平輔助治療後再復發的治療,則仍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來證實。 微衛星不穩定的轉移性大腸癌病人在接受多線化學加標靶治療失敗後,免疫療法可以上場救援。 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臨床試驗發現,用過多線化療加標靶治療發生抗藥性的病人,接受免疫治療有 40 ~ 50 % 的反應率。 這類乳癌細胞,大約佔25%-30%左右的乳癌患者,因擁有HER2基因的能力,受到體內癌細胞的HER2基因過多的影響,而變得窮凶惡極,腫瘤生長速度快、容易轉移復發。
大腸癌 her2: 醫師 + 診別資訊
癌細胞分子特性或標記:這些特徵可以做為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的選擇依據,常見的癌症相關基因有:RAS、BRAF、HER2、MSI 等。 惡性腫瘤的特性:大腸癌不同位置有時會產生不同的特性,例如:近年透過基因分析技術發現,不同側的結腸癌在基因突變的型態有不同,可依此選擇合適的標靶藥物來進行治療。 直腸癌:通常會根據腫瘤侵犯的深度、是否有淋巴結轉移,考慮是否先做化療和放射治療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治療。 大腸癌 her2 如果是黏膜下浸潤癌,有 10% 左右會轉移到淋巴結(尤其是黏膜下深層浸潤時),應該要做胸部、腹部以及骨盆腔的電腦掃描,以排除遠端轉移或局部淋巴結轉移的風險,或決定是否應該追加手術或化學治療。
在過去的觀念裡,在發現乳癌時就想盡快把腫瘤切除,即使是HER2陽性的乳癌,也是先手術切除腫瘤,再進行術後輔助治療。 大腸癌 her2 大腸癌 her2 ● 管狀A型:荷爾蒙受體ER、PR呈現陽性,Ki-67較低,HER2陰性的乳癌。 這群患者的人數約占了所有乳癌患者的一半,預後較好,對荷爾蒙治療有良好反應,可視狀況搭配化學治療。 化療伴隨而來的掉髮、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不僅讓她痛苦不已,更是打擊抗癌信心。 於是在考量患者體力、抗癌戰鬥力下,建議其嘗試新型口服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來治療。 大腸癌 her2 另外,出血及凝血機制出現問題的話,也有可能引致血液在血管中形成血塊,增加患上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
大腸癌 her2: 手術:
常用的肺癌標靶藥物分別有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它們都是EGFR受體抑制劑,用來抑制癌細胞上的EGFR因子,令癌細胞不再受刺激而繼續生長。 另外,貝伐單抗是用於非鱗狀細胞癌的單克隆抗體標靶藥物,能夠抑制癌細胞增生血管,令癌細胞失去營養而死亡 。 在技術上來說,標靶治療也是化學治療的其中一種方式,兩者同樣都是透過藥物殺死癌細胞,但傳統化療是針對所有活躍細胞,包括健康的細胞,而標靶治療只會以干擾癌細胞上的「靶點」為目的,對正常細胞造成較少負面影響,副作用亦因此較化療少 。 若有,會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瘜肉,避免演變成癌症。 大腸癌 her2 建議合資格人士參加計劃;如家族有大腸癌病史,應向專科醫生查詢是否需要早於50歲開始接受篩查,防患於未然。
他們的癌細胞不僅繁殖能力強,對治療藥物也容易有抗藥性,病患即使完成傳統的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荷爾蒙治療,雖然付出極大的毒性代價,癌細胞仍然有較高復發跟轉移的可能。 免疫治療原理跟化療截然不同,是透過激活病人自身免疫系統的抗癌機能,消滅癌細胞;最常用的免疫治療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使用免疫治療最大好處,是副作用較少;而且一旦腫瘤對藥物有反應,就會產生「長尾效應」,即使治療結束,停止用藥,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仍會持續發揮抗癌作用,延長病人存活期的效果顯著。 目前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第一線標靶藥物有 2 類:抗血管新生(VEGF)及抑制表皮細胞生長接受器第 1 型(EGFR)的單株抗體。
大腸癌 her2: 癌細胞分子特性或標記:
「假使發現做完六次標靶治療後,腫瘤大小沒什麼變動,成效並不盡理想,代表藥物無法完全消滅癌細胞,就要考慮更換藥物,選擇其他種類的標靶藥物進行後續治療。」葉大成醫師建議。 其中,又以較難纏的三陰性,以及荷爾蒙陽性/HER2陽性乳癌較廣為人知。 不過,也正由於過去因上述兩種類型乳癌的惡性度較高,使得標靶藥物多針對此一乳癌種類進行研發。 標靶治療的確是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環,但癌症治療範疇中牽涉不同的環節,例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外科手術、免疫治療等,醫生或會根據病人的病情,搭配其他治療方案,從而提升療效。 由於部分標靶藥物會影響免疫系統的運作,所以有機會令病人的免疫系統對健康細胞作出攻擊,令肺部、肝臟、皮膚、腸道等不同部位出現嚴重不適,所以病人在進行標靶治療期間,最好清晰紀錄自己的身體狀況,方便醫生評估病情。
但是,這種針對癌細胞HER2的標靶治療,必須以乳癌細胞有HER2基因過多,或細胞膜上有HER2的過度表現為前提。 若細胞沒有有HER2的過度表現,冒然使用HER2的標靶治療,不但無效,反而增加藥物毒性副作用。 因此,如何準確地檢驗乳癌的HER2表現,是乳癌的標靶治療成敗的先決條件。 目前以免疫化學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try IHC)及螢光原位雜交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為主。
大腸癌 her2: 研究方法
HER2是结合在细胞膜表面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导致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訊息傳遞途径,由原癌基因HER2/neu编码。 一般认为HER2是一个孤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家族的配体都不能激活它。 但配体结合ErbB受体时可形成二聚体,且HER2可与ErbB家族的其他成员结合成异二聚体。 HER2基因是原癌基因,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长臂(17q21-q22)。
根據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研究生鐘佳容一篇「台灣新藥創新延遲之研究」,台灣新藥健保給付延遲平均為13.27個月,亦即從衛生署核准某種新藥上市,到健保同意給付,時間超過一年。 而藥物上市延遲(新藥在第一個國家上市到衛生署核准上市)的時間更長達30.48個月,比美國、歐盟、加拿大都長。 現時常用的乳癌標靶治療藥物包括PARP抑制劑、CDK4/6抑制劑、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拉帕替尼等等 。
大腸癌 her2: 血糖飆高高 醫師有妙招
當然,若基因檢測未能找出合適的「靶點」,或醫學界尚未研發出應對該突變基因的藥物,病人便需考慮其他治療方案。 如發現腫瘤時已達第四期,會以藥物為主要治療手段,主要是以混合式化療配合標靶藥物。 主要標靶藥分為兩類,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單株抗體(anti-EGFR antibody)及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單株抗體(anti-VEGF antibody),此治療策略沿用了近10年。 至近年有研究顯示,約5%的第四期腸癌病人屬於高「微衛星不穩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免疫治療比傳統化療加標靶藥於此類病人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