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聿修紀念中學是全港排名約91–119,元朗區内排名第4的Band1B~C中學,而且為官立的男女校。 培聖中學 該校平均考獲大學入學最低要求的學生大約76.2%,考獲副學士要求的則是93.7%,本地及非本地的學士課程錄取比率為60.3%。 高中DSE除了核心科目外開設的科目包括中國文學、中國歷史、體育、視覺藝術、數學延伸部份(單元二)、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經濟、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音樂(中六)。
學校嘅聯繫小學係愛秩序灣官立小學同埋軒尼詩道官立小學。 聖保祿學校係一間直資天主教女校,成立於1854年,學校全年學費為$25000。 全校開36班,除咗傳統科目,學校另有開辦茗藝、以及法文、西班牙文等外語課程。 有別於其他學校,聖保祿學校學生於中三及中四修讀IGCSE課程,然後於中五及中六修讀DSE或英國A-Levels課程。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創立於1900年,係一間女校,係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間補助學校之一,坊間稱為傳統名校。
培聖中學: 香港日本語教育研究會 (SOCIETY OF JAPANESE LANGUAGE EDUCATION HONG KONG)
NoteSity 網上書店為各為家長綜合全港資助、直資及官立中學,整合 2022 香港中學排名,當中包括多間傳統名校,讓你跟子女選出最合適的中學。 舉行上述跨課程閱讀推廣活動期間,學生亦善用校內新設人文學科教室的綠幕和影音器材,化身為小主播,製作英文版達文西及《蒙羅麗莎》介紹短片,再由老師安排於早會播放,成為校園生活的一部份。 為配合二十一世紀教育的嶄新發展方向,學校近年特別設計各項「校本創新課程」,以全面裝備學生,準備迎向未來的新挑戰。 例如由優質教育基金計劃撥款設立「21世紀人文學科教室」,便包括多元影音製作室、小型戲劇表演舞台及各項虛擬/擴增實境多媒體感觀教具等等。
同年李錦鴻代替已榮休的吳彬博士,出任助理校長(教務)一職。 同年位於聖若瑟樓二樓的資訊科技研習中心開幕,主要供工業科目使用。 1995年,開始中四學科分流,學校提供的學科組別大致可分為:設計與工藝、電子與電學、電腦、數理(包括生物)以及社會科學。 1956年,慈幼會再捐資在鄧鏡波學校西南隅隙地,興建第三座校舍(即今日聖若瑟樓)。 校方緊承天主教「敬天愛人」的精神和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奉行慈幼會會祖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營造大家庭的融洽氣氛,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培聖中學: 學校特色
最終入讀中學嘅係子女,所以揀中學最緊要都係子女自己鍾意果間中學。 喺揀中學嘅時候,除咗家長需要去睇下中學嘅作風之外,子女都需要了解中學嘅環境喺唔喺自己鍾意嘅。 家長可以帶子女參加區內唔同中學嘅開放日,俾子女自己揀心目中嘅心儀中學,之後家長再同子女商討報考邊幾間中學。
- 雖然並非正牌培正學生,但一班窮小子聚集,迸發出來的力量亦不容小覷。
- 沙田官立中學是沙田區第一間官立中學,亦是沙田區最早期的一批學校,是沙田區數一數二的英文中學。
- 在社會各方大力支持下,培僑投得北角寶馬山一幅學校用地,興建新校舍,1983年2月落成啟用。
- 適逢香港藝術館正在舉行一場有關文藝復興的展覽,加上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在二零一九年逝世五百周年,不同紀念活動在世界各地推展。
- 舉行上述跨課程閱讀推廣活動期間,學生亦善用校內新設人文學科教室的綠幕和影音器材,化身為小主播,製作英文版達文西及《蒙羅麗莎》介紹短片,再由老師安排於早會播放,成為校園生活的一部份。
- 沙田蘇浙公學的教育方針依循文理並重、中英並重及升學與就業並重三項原則,是一所傳統的英文中學。
香港有 360 間資助中學,佔整體約 78%;香港有 41 間女子中學,佔整體約 9%;香港有 88 間天主教中學,佔整體約 19%;了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家教會除設有獎學金外,幹事經常參與學校活動,例如出席開學祈禱會、週年陸運會等。 此外,家委還舉辦周年會員大會、「家長也敬師」活動、親子聖誕聯歡會、親子旅行日及環保工作坊等等,此舉提升他們對學校的歸屬感。 學校亦透過每月的匯訊,讓家長得知學校的發展及將會進行的項目,令家長能更有準備地參與學校事務。
培聖中學: 香港培正中學
學校積極參與社區環保比賽及環保回收計劃,並推動環保午膳,讓同學學會珍惜食物,減少使用非環保餐具及廚餘。 就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努力,學校在2020年第十八屆香港綠色學校獎,獲得「金獎」。 沙田中學共有44間,不乏band 1和英文中學,更是全港最多Band1、英文中學的校網。 沙田中學以校風純樸而見稱,雲集了不少學界精英,體藝專才,可說是人傑地靈。 以下就為大家介紹17間官立、資助和直資沙田區BAND 1中學,看看如何以全人教育和宗教精神培養品德、學術、體藝兼備年輕人。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而羅翠蓮副校長表示沒有直接與涉事學生對話,僅告誡他們有關行為在校外或會觸犯《國安法》,又認為以停課3日作為懲罰並不嚴重。 而左校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的立法會議員鄧飛指出校方已跟足程序,處理手法可以接受,更認為就算沒有升旗禮下,學生在早會時間吃早餐的行為已經是「不正常的舉動」,不能接受。 天主教培聖中學蕭校長表示,今日午飯期間,操場有學生發現該名女學生危坐7樓走廊石壆,遂立即通知老師。 該老師連忙登上7樓與女生交談,未幾她便自願返回安全位置,社工、其班主任及警方向女學生了解事件,事後校方已通知其家長及同校就讀中五的胞兄。 現在人人都說要「贏在起跑線」,要入好學校,自然要搬入Band 1 中學名校區。
培聖中學: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 (HK COLLEGE OF TECHNOLOGY)
而有特殊學習需要之班別亦有改編之課程及調適之考試規則以配合他們的學習能力。 學校舉辦中一新生輔導及家長日,讓大家對本校學生生活、對學生的要求及對學校活動組織和架構有所了解。 同時,藉著迎新活動,讓學生互相認識,順利融入校園生活。 本校亦向中一新生及家長介紹社區中心活動,提高學生課餘活動質素。 另外,本校開辦中一迎新週,以班級經營,並透過興趣小組活動簡介學校各項政策和措施,配合訓輔導元素,有效提升同學之歸屬感。
現時鄉郊長者自行外出買餸後,需長途跋涉將沉重的餸菜搬回家,容易造成身體勞損。 培聖中學 天水圍天主教培聖中學的4名學生針對上述問題研發能跟隨主人移動的「免提追蹤買餸車」,助長者可以輕鬆買餸,於多個創科比賽中獲獎,有學生更獲專家讚譽技術達專業水準。 現時團隊獲嶺南大學撥款資助改良產品,並計劃日後為發明其註冊專利,為未來將產品推出市場踏出第一步。 )於1953年創校,並以香港著名工業家及慈善家聖思物德騎尉爵士鄧鏡波命名,位於九龍靠背壟,為香港傳統名男校之一。
培聖中學: 中學分區名單
因此,家長喺揀學校嘅時候需要留意該中學學生平日喺社區上嘅表現,作為評估中學校風嘅準則。 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係一間位於新界上水嘅男女英文中學,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 學校喺成立初期係第五組別,後來經師生努力,喺2007年、2008年同2015年嘅會考同文憑試分別誕生咗三位狀元。 本校為天主教教區中學,實踐耶穌基督關愛精神,重視「愛德」、「義德」、「真理」、「生命」及「家庭」五個核心價值,強調品德及人格培養,積極推行「訓輔合一」。 本校校風純樸,藉留校午膳、午間活動及課後自修室等措施,增強同學歸屬感及鞏固師生關係。 該車設有紅外線自動跟蹤功能,讓長者購物時毋須拿着沉重物件,有助減輕出行負擔。
- 每個課室均配備電子白板、LCD投影器及投影器屏幕、電腦設備及擴音器等器材,供教學用途。
- 在統一派位機制上,家長們必須先了解子女的所屬組別,再了解各中學的「所屬組別」(即該校主要獲分配哪個組別的學生),選擇與自己子女的組別匹配的中學,才有較大機會獲派家長心儀的中學。
- 為擴闊學生視野,本校每年均與不同國家的中學或大學舉辦交流計劃,曾參與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中國、日本、韓國、台灣等。
- 本校為天主教教區中學,實踐耶穌基督關愛精神,重視「愛德」、「義德」、「真理」、「生命」及「家庭」五個核心價值,強調品德及人格培養,積極推行「訓輔合一」。
- 學生的心身體質素良好,學校不遺餘力地設輔導組,舉辦多元化活動,如「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助中一同學儘快適應中學生活,亦透過訓輔合一的精神陪同學成長。
-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嘉諾撒培德書院的資訊。
讓學生透過各種學習經驗建立正確之價值觀,成為智慧愛心兼備、關懷別人和富同情心的人。 而香港亦有多間以瑪利諾為命名的學校,例如位於九龍塘,亦由瑪利諾女修會作為創校辦學團體的瑪利諾修院學校(現由瑪利諾修院學校基金作為辦學團體)。 培聖中學 而位於大坑東的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位於觀塘的觀塘瑪利諾書院、位於牛頭角的瑪利諾中學都不是由瑪利諾女修會創辦,但與玛利诺外方传教会同宗。
培聖中學: 天主教培聖中學
在 2019 年度的文憑試中,考獲本地學士課程最低入學要求的比率就接近90%,聯招課程取錄比率更是90%! 成績之佳令沙田培英中學一直是沙田區中學排名名列前茅,長居第四名。 )是香港其中一間著名英文女子中學,於1927年創校,屬天主教學校,現由聖依納爵教育機構營辦。
本校設32個備有空調設備的正規課室,17個特別室和1個學生活動中心。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是直資Band1B中學,學校致力以基督愛人樹己的精神為基礎,帶來優質教育。 並以「全人為本、學子為先」的教育理念辦學,學術以外,設有學生發展組,致力策劃、協調和評估學生的成長和品德發展。
培聖中學: Band 1 元朗中學
學校校風純樸,藉留校午膳、午間活動及課後自修室等措施,增強同學歸屬感及鞏固師生關係。 此外,學校對學生的校服儀容和個人素質等有嚴格要求,讓同學體現及邁向培聖人的特質和精神,包括「勤奮」、「負責」、「整潔」、「守規」及「環保」。 學校亦鼓勵共融文化,鼓勵同學互相支持和包容,培養「關愛文化」,建立「關愛及共融」的培聖校園。 沙田官立中學是沙田區第一間官立中學,亦是沙田區最早期的一批學校,是沙田區數一數二的英文中學。 今年的banding更由1C升至1B,原因不難發現,在 2019 年度的文憑試中,超過50%的中六學生都受本地學士課程取錄,更是沙田區眾多中學中排第11名。 2000年,培僑小學在小西灣開辦;2005年,中小學一條龍的培僑書院在大圍創立;2020年9月,培僑國際幼稚園暨幼兒園於沙田興辦。
鄧鏡波創校的目的,主要是為青少年提供紮實的基本教育,尤注重天主教德育培養,並為此慷慨捐出款項作建築校舍之用。 1951年,香港政府以象徵式年租批出土地,指定用作興建一所非牟利學校2011年,校園被政府列入為三級歷史建築。 位於九龍靠背壟的鄧鏡波學校簡稱「九鄧」或「波記」,鄧鏡波學校學生簡稱「波記仔」。 天主教培聖中學早年是一所位於九龍塘牛津道的男校,於1963年創校,由德國天主教培聖會捐款興建校舍。 當時是一所天主教男子中文中學,最初只有中一至中三共八班,直至1966年首次派學生參加香港中學會考。
培聖中學: 大學聯合招生辦法 (JUPAS)
事實上本港殷商陳子民、陳經綸昆仲捐贈了港幣100萬元為興建3層高的新翼,為學校提供了大型圖書館及多間特殊用途室。 此時學校設有中文中學,英文工業中學,及職業先修班等部門。 華神父是一位很愛學生的長者,辦事很有魄力,興建圖書館的計劃主要是由他推動的。 它於1963年創校,現位於香港新界天水圍天河路9號(天盛苑對出)。 天主教培聖中學的中一入學資訊,要注意是學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
培聖中學: 香港都會大學 (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而發揮潛能的途徑,就是透過多元活動,讓不同潛能的學生有展所長的機會。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屬Band1A男女校,學校宗旨以基督信仰為精神,同時著重德、智、體、群、美、靈六育發展;同時為社會出力,教出對社會有責任感、歸屬感,願意服務社群的年輕人。 培聖中學 學生的心身體質素良好,學校不遺餘力地設輔導組,舉辦多元化活動,如「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助中一同學儘快適應中學生活,亦透過訓輔合一的精神陪同學成長。 「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及小組形式的「師導計劃」也有助中一同學儘快適應中學生活。
培聖中學: 學生製作推廣影片 混合學習展現潛能
【Now Sports】阿根廷球王美斯榮膺FIFA年度最佳男子球員後,法國前鋒賓斯馬更新限時動態,盡見「失落」心情。 皇家馬德里前鋒賓斯馬(Karim Benzema)上季大殺四方,兼且領軍贏得西甲和歐聯冠軍,但最終在FIFA年度最佳男子球員排名第3,屈居於美斯和同胞安巴比之下。 賓斯馬雖然是最佳陣容之一,但依然缺席頒獎禮,更在Instagram更新限動態,那黑人露出疑惑的表情,更說:「你是說謊者。」由此可見,這名法國前鋒看來不太滿意賽果。 同一時間,皇馬隊友艾拿巴以奧地利隊長身份,把1號選票投給美斯,2號選票投給隊友賓斯馬,就惹來皇馬粉絲不滿,社交網證遭到圍攻。 「我的選票是代表國家隊,而非由我一個人話事。」30歲艾拿巴為平息眾怒,通過聲明交代投票決定。
培聖中學: 天主教培聖中學 校內團體 (2019-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曾言:「教育即生活。」其經驗哲學強調「從經驗中學習」(to learn from experience)。 天主教培聖中學亦致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土壤,讓學生在經驗的學習情境中學習,照顧學與教的多樣性。 歷史科更邀請中文學會協助評選,亦為得獎同學提供豐富獎品。
而學校設施方面則包括兩個禮堂、演講廳、英語室、數學室、電腦室、學生活動中心、跳舞室、圖書館、自修室、宗教室、健身室、音樂室、音樂閣、中國文學室、家長資源室等。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鄭榮之中學是Band1尾Band2頭的中學,學校辦學宗旨是本著基督精神,透過校方教師的努力,大力推行靈、德、智、體、群、美六育並重的全人教育。 同時製造充滿鼓勵和支持的環境予學生建立自信、自律、自學精神。 為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校方設立的發展組每年均舉辦「均衡學生獎勵計劃」﹑’SuperClass’和”Yes I can”等計劃。
1979年,朗園業主把物業售予發展商,培僑需另覓新址辦校。 在社會各方大力支持下,培僑投得北角寶馬山一幅學校用地,興建新校舍,1983年2月落成啟用。 新校舍配備泳池、室內運動場、飯堂和學生宿舍,為學生的學習和活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香港百廢待興,一批愛國人士於1946年創辦培僑中學。 學校最初主要招收東南亞的華僑子弟,期望通過教育讓他們了解中國國情和發展前景,從而成為新中國建設的支持力量,故定名為「培僑中學」。 1949年以後,學生雖漸以本地生和僑鄉學生為主,惟「培僑」之名仍沿用不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