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 1923年肌肉注射开始用于接种白喉疫苗,1926年开始用于百日咳疫苗,1927年始用于破伤风疫苗。 到20世纪70年代,在研究人员指导下,注射部位和操作方法开始形成规范,用以减少注射并发症和疼痛等副作用。 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初,肉毒杆菌毒素开始被用于肌肉注射以治疗疾病,其后又用于美容手术。 2000年以前,针头进入皮肤后的反抽操作曾被推荐作为一种防止针头进入静脉的安全措施。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
上臂三角肌注射: 定位
应选择无人体血管神经的皮下组织,避免注射到肌肉层。 三角肌是在肩的末端,肌肉呈膨隆状态,通常注射部位是取三角肌肌肉较丰厚的的位置。 注射方式通常时注射器针与皮肤表面呈垂直或呈50°进针注射即可。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食指尖置于髂前上棘,中指尖置于髂嵴下缘,两指间构成一个三角区,此区为注射区;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肌肉是个相当出色的疫苗接种位置,因为肌肉组织里含有重要的免疫细胞。 上臂三角肌注射 这些细胞能识别出抗原,也就是疫苗携带的会激发免疫反应的一小块病毒或细菌。
上臂三角肌注射: 三角肌前束疼痛怎么办
极少数情况下,注射部位周围的神经或血管会受到损伤,导致剧烈疼痛或瘫痪。 若注射时操作不当,肌肉注射可能导致局部感染,如脓肿和坏疽。 注射前回抽可避免针头误入静脉,但一些组织已不再建议在大多数注射部位执行此操作。 肌内注射进针时针头和皮肤是呈垂直角度的,也就是90°角。 注射的部位主要是臀部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以及上臂三角肌等部位,注射时需要定位精确,以免损伤到注射处的神经系统。 此注射法主要适用于刺激性较强、剂量较大且不宜采取静脉注射的药物。
- 在流感季节或者新冠疫情这样的流行病暴发时期,公共卫生系统需要在短时间内为尽可能多的人接种疫苗。
- 常见的静脉注射部位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
- 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 在注射之后需要保持皮肤表面清洁卫生,在24小时内是不可以让皮肤碰水的,另外注射药物不同,在注射之后还需要有一些忌口。
在20世纪中叶抗生素投入医用之后,受医生委派,护士开始操作肌肉注射。 到1961年,护士们“基本上接管了这一操作”。 在肌肉注射普及之前,因为缺少对护士进行的统一培训,不当注射引起的并发症较为常见。 上臂三角肌注射 英寸长的针头可以用于体重在60公斤以下的人群。 对于超重人群,可以使用1.5英寸长的针头来确保药液进入皮下组织。
上臂三角肌注射: 注意事项
治疗师用拇指在锁骨前方和下方从内至外的平面内进行短的、来回的手法。 前三角肌拉伤常常造成肱骨的三角肌粗隆上有压痛点,不但抬肩膀的时候会痛,连水平外展都有可能会痛,严重的时候会有传导痛出现,往下传导到肱骨的下段。 要充分放松三角肌首先心里不要紧张,心里紧张就会导致肌肉紧张。 最能让三角肌放松的姿势是注射时手臂叉腰,这是教科书里介绍的最科学规范的姿势。 叉腰时上臂是外展的,但在肘关节和手掌的支撑下,三角肌是充分放松的。 这样的姿势即使心里没有完全放松,三角肌也是松弛的。
- 因此,推荐会走路的孩子(美国疾控中心2015.9月推荐为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肌肉注射部位首选的是上臂三角肌。
- 食指尖置于髂前上棘,中指尖置于髂嵴下缘,两指间构成一个三角区,此区为注射区;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 其实,这是跟疫苗的作用原理和我们体内存在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有关。
- 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故被广泛使用。
- 鉴于这些原因,在胳膊上扎针必然是首选,因为上臂部的可行性明显更大。
- 2.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进行臀大肌注射,因其臀部肌肉未发育完善,较薄,注射可导致肌肉挛缩,或损伤坐骨神经。
因而,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与皮肤表面约为45度角,针头也稍大一些。 我们平时熟知的胰岛素采用的就是皮下注射,另外,像单克隆抗体、肝素这类分子量太大的药物,因为无法通过口服被肠道吸收,通常也采用皮下注射。 股外侧股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这个位置除了接受注射比较方便,痛感较低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和处于腋窝和颈部的淋巴结的距离很近。
上臂三角肌注射: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有哪些
通常的疫苗接种方式除了口服的、鼻喷的,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的疫苗占据疫苗接种方式的绝大部分,且注射位置大多数都是在深层皮下或者是肌肉处。 疫苗大多都会注射在上臂三角肌的位置,注射在臀部的位置,很可能造成相关的免疫反应不够强烈,会减弱疫苗的… 乙肝疫苗的注射部位,如果是新生儿,则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
三角肌肌内注射是直接注射到上臂肌肉组织中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是成年人注射的常用部位,因为它容易获得,并且适合各种类型的药物。 通过这种途径可以给药的量是有限的,这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病人需要大剂量的话。
上臂三角肌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角度
肌肉注射对于患者体位配合方面没有明确要求,但是以下这几种体位都可以作为注射的体位要求: 1、俯卧位,扒在床上暴露臀部后要在注射的一侧臀部先画十字,在外上象限避… 臀部肌肉注射,一般有两个位置,一个是臀大肌肌肉注射,另外一个是臀中肌和臀小肌肌肉注射。 臀大肌肌肉注射它是位于人体屁股外侧的一块肌肉,一般进针点多数是选择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前外… 上臂三角肌注射 3.需长期进行肌内注射的病人,宜选用细长针头,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以避免硬结的发生,必要时可热敷或进行理疗。
A:您好,解剖学上将三角肌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是以经过肱骨小结节和肩峰后外侧角的垂线为标志,将三角肌分为前… 2、消毒: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使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消毒部位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扩2-3cm。 在接种疫苗期间,另一个需考虑的因素则是接种时的便利性和患者的可接受度。 上臂三角肌注射 你能想象在大规模接种疫苗的诊所里脱裤子打疫苗针吗?
上臂三角肌注射: 胰岛素注射部位及方法
这种药物可以用来治疗慢性咳嗽、鼻炎、小儿支气管炎等疾病,所以我们应该要了解鱼金注射液的药用价值以及注意事项。 鱼金注射液的注意事项,大家可以来了解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 2.2 恶液质患者 上臂三角肌注射 因极其耗费人体脂肪及肌肉层较薄,注射时右手食指拇指配合捏起穿刺术部皮肤,另外迟缓注药防药水堆积。 含有免疫佐剂的疫苗必须在肌肉上接种,以避免大范围的刺激和炎症。
走到这一步,疫苗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发挥了它的价值。 这样,当下次真正的病原体入侵人体时,相关的抗体便能帮助免疫系统对抗该病原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该肌对加固和稳定肩关节有一定作用。 上臂三角肌注射 当手臂处于小于60°角位置时,此肌外展效率相当低,而在90°~180°度之间角度时表现出最大的收缩效果。 把患者的手臂轻轻的带回一些角度,休息2秒,再继续上述的步骤3~5,重复3~4次。
上臂三角肌注射: 肌肉注射的部位
就新冠疫苗而言,它的工作原理并非将病毒引入体内,而是为机体提供产生抗原的“蓝图”。 当肌肉组织中的免疫细胞捕获到这些抗原后,会将其呈递给淋巴结。 而将疫苗注射到肌肉组织,可以使该处的免疫细胞能够向其他免疫细胞们发出警报,并尽快投入“工作”。
上述三个位置可以这样来定位,锁骨的外段端指的是,在人体后仰头部的时候,胸部的左右两侧有两… 三角肌起止点的位置如下: 1、三角肌的起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岗。 上述三个位置可以这样来定位,锁骨的外段端指的是,在人体后仰头部的时候… 3、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cm宽,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 刺激性強的藥物, 為減少局部刺激, 二者均應深部肌肉注射, 一般用7號針頭注射, 抽無回血注入藥液。
上臂三角肌注射: 三角肌大怎么回事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上臂、臀部、大腿外侧,其中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吸收速度最快,上臂次之,臀部和大腿外侧吸收速度最慢。 快速起效的胰岛素,比如餐前胰岛素,最好在腹部皮下注射,以尽快吸收、尽快达到胰岛素浓度高峰,有效避免餐后血糖升高。 基础胰岛素,比如长效胰岛素等,可以在臀部,也可以在大腿外侧、上臂等部位皮下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图
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服务员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图4)。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 “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处理。 (6)肌注後應讓孩子休息一段時間,不要作劇烈的跑動。 肌注後如孩子訴說打針部位疼痛,走動不便,要嚴密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