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官又叫教官,指主管教育的官員和政府任命的老師。 西周時學校有師氏教武藝,樂正教詩書禮樂。 古代官職 秦朝和漢朝有博士官,教授經學。 隋唐以後有國子監作為政府的學校,設有祭酒等職。 主要負責君主詔令的起草、君主言行的記載、官書的編撰等。 在商朝時就已經有太史、內史等富於秘書性質的官職。
9.第二年会给你升职任务,努力完成所有目标,最少要合格。 正常情况下两任也就是九年到10年就可以升为从一品,换个地方接着干,再10年到正一品,你就可以自杀,没的升了,不想死的建议鬼市买个主薄回去肆无忌惮的压榨下属。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
古代官職: 古代常識之:各個朝代朝廷裡最大的官職都叫什麼名字
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 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
”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 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 《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
古代官職: 古代官位等级通判
這一時期的國君還有一些管理家務的奴僕,稱為臣、宰等。 他們本來是一些奴隸,由於得到君主的寵信,有時也參與一些政事。 由於夏朝到秦朝2000多年間的關於職官的資料很少,而且真偽難辨。 很長一段時期研究職官要麼完全依據《周禮》,要麼忽略不談。 但是《周禮》成書較晚,其中內容和銅器銘文相比多有不符,許多學者都認為不能完全依據此書來研究西周的職官。
明洪武十三年,以胡惟庸謀反,廢中書省、丞相官,詔永為例。 以六部尚書任天下事,等於是皇帝兼首相。 置大學士以充皇帝顧問兼理文字。 明成祖始以大學士入文淵閣辦事,參與機務,後世稱「內閣」,而仍以翰林院為名。 明仁宗起,內閣有代皇帝批答大臣表章、草擬敕令的權力,成為事實上的宰相,但因為明太祖後世嗣君不得置丞相的詔令,遂以「輔臣」稱之。 明初亦説左右丞相,不久即廢,此後不再有丞相之名。
古代官職: 清朝第一位皇后長超美?超罕見模樣曝光了
散官”左光祿大夫”用于標志文官位階,在北朝武職也能獲得。 此外上述頭銜中還包括兼銜、爵號等等。 這時官僚的業績未必超邁秦漢,可資誇耀的官號卻五光十色、琳琅滿目了。 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
- 例如,英國文官製的誕生較早,所以採用了品位分等之法、殘留著貴族色彩,與富有現代性的美國文官製相當不同。
- 此外上述头衔中还包括兼衔、爵号等等。
- 直到西漢設刺史一職,秩六百石,位下大夫,專問地方豪強、郡國二千石及其子弟。
- 正三品——(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
- 秦從武王開始,設左、右丞相,但有時也設相邦,魏冉、呂不韋等都曾居此職。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古代官職 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 明朝省級官員稱為承宣布政使司負責行政,都指揮使司管軍事,提刑按察使司管監察。
古代官職: 古代职位表
散階和職事官階並不一致,為此還發展出了”行”、”守”等術語以規範之。 在入仕之初,官員首先獲得的是散階;在任滿解職的時候,散階依然維系著官員品級;在授予職事官時,散階高低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古代官職 曾有眾多待遇從屬于散階,例如薪俸、給田免課、刑罰、班序、車輿、衣服等,此外還涉及致仕、封爵、置媵、營繕、喪葬、謚議等方面的待遇。 北宋前期一度以”寄祿官”為階官。 唐宋的敘階及進階製度,繁復得讓人眼暈。 古代官職 不過若把品位的複雜化僅僅看成一個線性進程,也未盡然。
- 清代共设有直隶、两江、闽浙、湖广。
- 漢代基本沿襲秦制,京師所在的郡分為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相當於郡太守。
- 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
- 一省之中还有专管司法的提法使或称按察使,全称为“按察使司按察使”,“按察”相当于古之“陈臬”,因此按察使又叫“臬台”。
周朝可以說很簡單了,不論那些諸侯,周王畿的中央職官其實只有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主要的職官… 漢武帝后改了,丞相職位還在,但權力被分了一大部分出去,丞相留了些執行公事的權力。 古代官職 例如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佐理國政。
古代官職: 古代官位等級武官
後一類官號的權責規定有時只是徒具其名,但它們卻具有不容忽視的品位意義:用於增添資望、賦予待遇、確認品階,以及提供起家官職或遷轉階梯,提供候選、儲才或安排冗散之位。 前面徵舉的長串官銜,其中有許多就是這類官號。 當然,在職能性和品位性官職之間,也存在大量既有職能、又有很濃的品位色彩的官。 中國古代官制中存在着兩類官職:一類具有實際行政職能,另一類則代表官僚的品位高下。
古人札记记述,元明的官衔有多达200多字的。 传统的等级与职类安排的演进,不仅体现在职能分工的日益细密上,还体现在权益分配、品位设置的日益复杂化上。 现代文官等级制中,依据品位的分等和职位的分等,构成了两种不同类型。 品位的分等是针对人员资历品级的分等,表现为跟人走的官阶;职位的分等则仅仅针对岗位权责确定报酬、划分等级,此外就别无官阶了。 唐宋的“阶职分立制”,显属品位分等。 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
古代官職: 古代官位等級監察機構
早期歷史文官製一般都呈品位分等,越傳統的社會越重身份,而”身份”就是一種從屬于個人的地位。 例如,英國文官製的誕生較早,所以採用了品位分等之法、殘留著貴族色彩,與富有現代性的美國文官製相當不同。 如果由”品位”繼續說下去,則還有第三,作為”品位”而被運用的各色官號、名位、加銜、兼職等等,事實也是等級製的重要部分,往往構成了或清晰、或模糊的序列,對應著不同地位待遇。 古代官職 進而還有第四,級差本身也可能用如品位。
品位視角的官制研究,較之職能視角的官制研究,應該説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那些波峯和波谷不會無因而來,與各代官僚政治和官僚羣體的性格變遷,肯定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就不能不涉及品位分等和職位分等的不同傾向性的問題了。
古代官職: 古代官位等级都督
1、其长官尚书相当于部长,副长官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各司主管称郎中,相当于司局长,副主管称员外郎,相当于副司局级;至于主事权力、地位上比处长要高一些。 所謂的「六部」就是尚書省下轄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吏部掌管官吏任命;戶部掌管戶口土地、錢糧收支;禮部掌管禮儀祭祀、科舉學校;兵部掌管武官選用、軍事行政;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工部掌管屯田水利、交通工程。 各部長官稱尚書,副長官稱侍郎。 進而這兩種分等就可以和官僚的“自利取向”或“服務取向”問題聯繫起來。 在“服務取向”的情況下,官僚只有很小的自主性和拓展特權的天地,專制君王的鐵腕迫使他們成為動員資源、統一國家和壓制反抗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