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淞滬會戰2024詳細介紹!內含八一三淞滬會戰絕密資料

所以,這是一本反歷史的歷史書,臺灣和中國,都不提起的近現代史。 孫文有點狀況外: ‧左宗棠是民族英雄,還是種族屠殺的侵略者? 晚清四大名將之一左宗棠在歷史課本上的最大功績,就是收復新疆, 使清帝國版圖擴大將近五分之一,但課本沒告訴你的是: 他屠殺了兩千多萬新疆回民,左宗棠的勝利,是奠定在種族屠殺的基礎上。

  • 石原甚至主張:“可以將我華北全部駐軍一舉撤至山海關滿州國界,然後由近衛首相親自飛往南京與蔣介石促膝交談,以解決日華間根本問題。
  • 晚,守衛「大場防線」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第524團第2營400餘人(報紙宣稱「八百壯士」),沿途收容傷兵、散兵,在團附參謀謝晉元兼任代理副團長、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死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西撤。
  • 秘密開到上海附近后,軍委會命令駐扎在蘇州的裝備優良的第2師補充旅第二團換上保安隊服裝秘密進駐虹橋機場等戰略重點,以充實上海兵力(當時上海的中國駐軍受限于1932年的《淞滬停戰協定》,無正規陸軍)。
  • 這四位中國近代史上的「皇帝」,造成中國史上的悲劇、災難、分裂、夢想與榮耀,鑄造了現代中國的真實面貌!
  • 該師於31日夜,向吳淞攻擊前進,與敵遭遇於楊行以北地區,發生激戰。

本書收錄範圍為民國26年7月7日至民國28年7月7日。 8月11日,日軍要求中國撤除上海保安隊與其防禦工事,同時以軍艦20餘艘護送運輸艦向上海增補軍需品,並動員日本駐上海海軍陸戰隊(約3200人)與在鄉軍人、義勇團。 俞鴻鈞認為:「日本一面贊同以外交方式解決本案,一面又增兵威脅,殊屬不合」。

八一三淞滬會戰: 會戰經過

該如何理解中國崛起(威脅)這個迫切的當代議題? 今日許多人將中國崛起看成是這四十年的事,始於一九七八年鄧小平掌權,但歷史學家很清楚,中國崛起所花的時間遠超過四十年。 本書作者余凱思為專治中國近現代史的漢學家,他跳脫中共民族復興敘事和中華民國史觀,以局外人的客觀眼光,對中國崛起進行長時段的考察。 從清帝國到習近平這段中國歷史,是一個龐然大物,內容複雜。

  • 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蘇州河以南的半個上海公共租界實行武裝中立,分別劃為法、英、美、意4國軍隊的防區。
  • 有的士兵把手榴彈捆在身上,與開進的敵戰車同歸於盡,用肉體阻擋敵軍的前進。
  • ”當年,一首《八百壯士歌》在參加淞滬會戰的中國軍民中傳唱。
  • 15日,日本正式宣布組建上海派遣軍,以松井石根大將為司令官,率領兩個師團的兵力開往上海增援,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 本書收錄範圍為民國26年7月7日至民國28年7月7日。

至10月20日正午,日本海軍總共在上海戰場陣亡714人、重傷444人、失蹤17人、另輕傷約950人。 我守土有責之駐軍,迫而為正當防衛;我無辜之人民,於不意之中,生命財產毀於日本炮火之下。 日本第1艦隊、第3艦隊除了5艘於吳淞口外,川內、由良、名取、鬼怒之二等巡洋艦,與時雨、白露、夕暮、有明、初霜、子日、若葉、初春等新式一等驅逐艦,早在8月10日前停泊於淞滬附近。 “我陪部隊一起去鹿城,我去跟上面說一聲,送老哥你現在立刻命令部隊收拾必備物品,這次我們輕裝上陣。 ”蘇道已然決定要跟着部隊一起去鹿城,鹿城也就是後世的崑山,從那裡直接支援上海還是比較快的。 至於裝備問題,實在不行的話蘇道就只能拼上一把了,也正好試一下看那幾本書到底是真是假,畢竟上次自己只兌換了一支步槍。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國部隊

打得不好就是讓日軍進攻方向從自北向南變成自東向西。 如果當時國軍和老蔣能有把日本打到來議和的本事的話,怕是議和停止對外作戰,對… 1937年,被西方國家稱之爲”血肉磨盤”的淞滬會戰打響,三個月的時間,中國軍隊傷亡了30餘萬人,徹底粉碎了日本妄言”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 淞滬會戰(宋希濂著圖書) 《淞滬會戰》是2010年9月1日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圖書。 本書講述了中國軍隊冒著敵人的現代化裝備和陸海空聯合作戰的強烈炮火,斃傷日軍四萬多人,… 中日的淞滬大會戰規模空前,改變了中日決戰的事前安排以及事後的戰爭發展方向。

陳誠:「激戰至6日十時,卒以傷亡殆盡,無法支持,全營官兵自營長以下偕城作壯烈之犠牲。」姚子青如此拚死壯舉震撼中國。 八一三淞滬會戰 國軍傷亡過重,國民政府下達第二期作戰計畫,命令各部隊停止現有攻勢,轉赴各預定陣地防制。 第二期作戰指導:「如不能達到各個擊破敵人之目的時。依狀況後退至敵艦砲射程外,以決戰目的佔領陣地,乘敵海陸軍火力不能協調之際,發揚我精神與物質之威力」。 寶山保衛戰進行的同時,羅卓英的第15集團軍為克復羅店,與日軍再度激烈交戰。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國情勢演變

中國軍隊準備進攻上海的第一批部隊是第87、88師,原為國民政府的警衛部隊,是德國顧問訓練出的樣板師,全製式德國武器裝備,為國軍精銳。 秘密開到上海附近後,軍委會命令駐扎在蘇州的裝備優良的第2師補充旅第二團換上保全隊服裝秘密進駐虹橋機場等戰略重點,以充實上海兵力(當時上海的中國駐軍受限于1932年的《淞滬停戰協定》,無正規陸軍)。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鑑於日軍有以主力於寶瀏公路兩側地區擊破左翼軍之勢,為保存實力,持久消耗敵人,乃命令左翼軍各部隊逐次轉入第二線陣地防守,相繼打擊日軍。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國政府於蘆溝橋事件發生後,猶以誠意與日本協商,冀圖事件之和平解決。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七月十三日,我外交部曾向日本大使館提議雙方及時停止軍事行動,而日本未與置答。 七月十九日,我外交部長復正式以書面重提原議,雙方約定一確定日期,同時停止軍事動作,同時將軍隊撤回原駐地點。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並曾聲明:中國政府為和平解決此次不幸事件起見,準備接受國際公法或條約所公認之任何處理國際糾紛之和平方法,如雙方直接交涉、斡旋、調解、公斷等等。 三十年後,他們仍是國家的敵人,人生支離破碎。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國背景

日軍增援部隊在中國軍隊側後方上陸後,中方已經無力消滅日軍陸戰隊,蔣介石為首的中國軍隊統帥部,考慮在上海作戰比在遙遠的北方大平原作戰補給方便,避開機動力佔優勢的日軍。 且在有外國租借的上海開戰,極有可能引起大國勢力的干涉,並可能在外國調停下贏得一個光榮的和平,進而挫敗日軍對華北的野心,這對相對弱小的中國來説是極為有利的。 歷史在古代是掌權者挑選過後的結果 人們只有被灌輸、被煽動、被動接收的分 有幸生存在開放自由的環境 面對歷史,您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在國民黨看來,國共內戰中自己是正義之師, 在共產黨看來,國共內戰中自己也是正義之師…… 一場國共內戰,帶您看看中共的表述! 不同看法的磨合,讓您對歷史有更多的思考。 ◎對岸書寫之歷史亦有美化、刪改、醜化等現象,請留心判讀 ▎《雙十協定》緩不濟急,邊談邊打荒謬鬧劇 抗日戰爭結束,攘外完成便要安內。

身為美國代表,還是非常顧忌共產老大蘇聯的勢力擴張,老蔣站在派系鬥爭的制高點,有恃無恐以防堵蘇聯為藉口,面對協調寸步不讓! 共黨深知此點,有條件的退讓,沒想到國美步步進逼,談判桌不讓,前線拚命壓! ▎六萬vs四十萬,國民黨內鬨虛耗心不聚,共產黨藉機團結渡黃河 擁有四十萬大軍的國民黨,輕敵了。 國民軍除了人數優勢,還有美國的政治支持與實質的軍事資源,確實可以有底氣。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沒看見,你的下屬搶著爭功結果扯了後腿,原本會贏的好將軍都被拖下水;你的下屬好大喜功昏庸無能,不為國家著想跑去看戲了;你的猛將選在錯誤的地方駐紮,演一齣現代「馬謖失街亭」。 彈盡援絕就算了,連你的空投物資都投到共軍軍營,說白了吧!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國第一期防禦

至9月中旬,日軍援兵陸續開到,中國方面因無製空和製海權,在進攻敵據點、抗擊敵登入和逐地爭奪戰中損失慘重,部隊疲憊至極,被迫轉入防御。 八一三淞滬會戰 此前,9月6日,第三戰區發布的第二期作戰計畫:上海戰區以持久抗戰為目地,限製登入之敵發展,力求各個擊破之效。 各個擊破不能達成時,則依次後退于敵艦射程外之既得陸地,施行頑強抵抗,待後方部隊到達,再行決戰而取最後勝利。 11月5日拂曉,日本新組建第10軍在柳川平助指揮下,由艦隊護送在杭州灣金山衞附近之漕涇鎮、全公亭、金絲娘橋等處突然登陸,包抄淞滬中國軍隊防線南方的背後。

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後,暫編七十九師也被調上了淞滬戰場,不過表現並不好,因為師長楊若飛臨陣脫逃,隻一天就讓日軍一個步兵大隊打得潰不成軍,還丟掉了吳淞鎮的鐵路碼頭,致使淞滬戰局急劇惡化。 其實對冀北作戰並未全部完成,如第八大隊從南昌疏散到吉安,8月10日本要飛到襄陽對冀北作戰;但是雨勢過大,機場積水無法起飛;一直要到8月15日才勉強飛到南京,加入對上海作戰。 七七事變雖然是第二次中日戰爭的序幕,但真正揭開整整八年戰爭的卻是八一三淞滬會戰。 八一三淞滬會戰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七七事變後的一個月內,中日政府對戰和兩途還是舉棋不定,還有可能以類似一二八事變的方式暫時妥協。 但就是因為淞滬會戰的開始,讓雙方再無退路,雖未正式宣戰,大規模的兵戎相見持續了下面四年。 “八一三”淞滬會戰開始時,國民黨軍占了絕對優勢,除2個精銳師外,還有2個裝備德國火炮的重炮團,即炮兵第10團(100毫米加農炮)和炮兵第8團(150毫米榴彈炮),加上坦克、空軍助戰,按理應全面壓倒上海的日軍。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國第三期防禦

這場「失去的勝利」,令蔣、白兩人晚年頓首跌足、嗟嘆不已。 白崇禧擔任國防部長,是蔣肯定白的才幹,然而卻不讓其參與作戰決策,白以部長出陣大別山,對戰劉伯承、鄧小平。 其後白崇禧助桂系李宗仁當選副總統,擊敗孫科,蔣白關係發生重大改變。

由于中方海軍司令官的“沉船戰術”泄密,中央海軍全軍覆滅。 11月8日晚,蔣介石下令進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隊撤出上海戰斗,分兩路退向南京、蘇州——嘉興以西地區。 就在敵人大舉調兵遣將、即將大兵壓境之際,蔣介石卻又深陷于列強干涉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中,并宣布撤銷撤退命令,各部隊堅守原先陣地。 短短時間內命令兩次反復,使得中國守軍士氣大受影響,隊伍秩序開始出現混亂。 8月下旬,中國各部隊繼續圍攻盤踞在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楊樹浦等據點的日軍,新抵達戰場的中國軍隊精銳之師第36師迅速投入戰斗,在戰車掩護下攻入匯山碼頭,同時空軍再次出動配合,轟炸地面及江上日軍目標。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日相持

1937年10月28日在嘉定清水顯犧牲,時年31歲。 是月,孫立人率稅警總團第四團在周家橋成功擊退日軍渡河。 但在此役孫立人受到迫擊砲彈攻擊身受十三處創傷,因宋子文之助立即送往香港接受完整治療。 9月3日,蔣督促張發奎在金山衛構築防禦工事,但隨著10月薀藻浜、大場告急,原杭州海防駐軍移調,造成防務空虛。

最后日軍確認從上海登陸到占領南京,截至12月27日,日軍累計戰死、戰傷死、戰病死共23104人,負傷約5萬人,合計傷亡在7萬以上。 (見日本資料:洞富雄著《南京大屠殺的證明》。) 考慮到日軍在追擊戰和攻占南京作戰中傷亡不大,由此估算在淞滬會戰中日軍約戰死2萬人,受傷約4萬人,合計約6萬人。 日軍逐漸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日本最高層決定將侵華的主要作戰方向由華北轉移到上海,并要求加快上海戰役進程,再次作出增兵的決定。 15日,日本裕仁天皇命令松井石根大將為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指揮第3師團、第11師團等軍直屬部隊進攻上海,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八一三淞滬會戰: 會戰之後

1937年11月在上海金山衛阻擊日軍登入部隊,激戰中犧牲。 根據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戰史室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1937年8月13日至11月8日這一期間,日軍傷亡數位累計從8月13日至11月8日合計:40372名。 集團軍中,除了原有的第8、第9、第15集團軍外,又增加了薛岳的第19集團軍、劉建緒的第10集團軍,稍後,又調來廖磊的第21集團軍。 “八一三”淞滬會戰開始時,中國軍隊佔了絕對優勢,除2個精銳師外,還有2個裝備德國火炮的重炮團,即炮兵第10團(150毫米榴彈炮)和炮兵第14團(150毫米榴彈炮),加上坦克、空軍助戰,按理應具有壓倒性優勢。 7月21日蔣百裏向蔣介石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意見(即著名的凇滬開戰並擴大之,引誘日軍沿江而上),但蔣予以批駁,並調整戰鬥序列,中央軍第10師、17師、25師、83師二次北上。 熊式輝提出三點抗戰主張: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移民清物,堅壁清野;避實擊虛,晝伏夜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