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表示自己住地下,平時又不用行樓梯,但若遷出,以同樣價錢只能居住在劏房,「一定租唔番同樣面積嘅單位」。 受影響住戶之一、現年80多歲的許女士指自己雖然居住在頂層5樓,但樓宇並沒有電梯,而自己有不少時間住在老人院,並稱「預咗喺老人院過人世」。 她指自己已住在上址約60年,認為樓宇稍舊,又要行5層樓梯上落非常不便,故贊成重建。 2019年11月28日,規劃署以申請文件未能提供重建期間如何解決車位需求為由,反對有關申請。 九龍城重建 2017年6月,一名在中國內地經營超市的買家以逾50億元向「玩具大王」蔡志明洽購商場,呎價約8000元。
當局將重新規劃三個地盤的土地用途,其中北面地盤內的賈炳達道公園部份土地,將興建一棟新政府綜合大樓,讓現時主地盤內的九龍城市政大廈,連同九龍城街市等,最快二○三○年無縫在新大樓重置。 日後將衙前圍道、南角道改為兩條至少闊十八米的綠化行人路,連接新政府綜合大樓,兩旁會提供地舖。 市區重建局近年在九龍城開展多個重建項目,承諾給予相關業主「7年樓齡賠償」,以及3個月免租交吉期。 由受影響居民及商戶組成的九龍城重建關注組,早前訪問44名受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影響的業主,發現逾40%受訪者新單位的樓齡超過31年,居住面積亦大減;另有約90%業主認為3個月免租交吉期不足。
九龍城重建: 市區更新探知館
2004年,摩根士丹利業主曾多次向城規會申請重建九龍城廣場為3幢23層高的住宅,但遭城規會反對,因為摩根士丹利建議的80米高限與規劃36米意向則不符,故不支持有關修訂。 該區舊樓「三無大廈」老化嚴重,日久失修又無升降機,環境惡劣問題存在已久,加上社區設施配套不足,居民普遍希望重建。 首先,九龍城街市是市民的集體回憶,周邊亦有很多歷史悠久的特色小店,潮州和泰國族群聚居,亦是九龍城文化特色所在,因此除了要做好新舊街市的無縫交接,當局亦要主動接洽街市舖戶以及受影響的泰國和潮州店舖,讓他們日後都可以在原區經營,以延續九龍城的社區特色。
關注組建議延長免租交吉期6個月,並檢討7年樓齡估價機制是否真正有效,以便業主安心處理搬遷事宜。 其次,該重建項目時間跨度長,市民憂慮收購後與落成前的空窗期會有大量單位空置,令區內環境衞生及治安問題惡化,政府必須正視,盡量壓縮發展時間,加快重建步伐。 第三,當局要妥善處理受收購影響居民的安置及搬遷安排,顧及區內劏房戶的需要,建議當局加強外展工作,多落區向市民解說,對受影響的業戶有合理的賠償及安置。 Yahoo新聞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重建】碼頭城寨引潮州人聚居 街市醫局服務庶民 學者拆解規劃佈局 九龍城在港英年代憑九龍寨城及啟德機場加持,既璀璨又帶半分神秘。
九龍城重建: 項目發展資料
居住在美善同道94至96號的麥女士指自己已住上址約800呎單位約30年,她表示樓齡大,內裏殘舊,加上不少住戶一早有心理準備將要重建,沒有刻意作裝修。 九龍城重建 現年90歲的陳婆婆與女兒2人同住,她稱自己是租戶,今早才得悉將要重建,並直呼不贊成。 她指居住的單位有兩房,並設有閣樓及天台,樓底高,面積大,租金僅需約4000元。
重建範圍包括九龍城街市,當局將會興建新政府綜合大樓進行安置,並增加更多社福和康體設施。 除了早前配合沙浦道項目的打鼓嶺道休憩花園改善計劃外,我們將在龍城區試行「小區規劃復修」模式,為衙前圍道一帶不同樓齡、不同樓宇狀況的舊樓,提出針對性的維修方案。 對於區內這些已經老化、有復修需要的樓宇,市建局除了向有關樓宇業主提供財政資助和技術支援,協助進行樓宇復修外,還可應用「地方營造」策略,研究協助業主為大廈外牆進行美化工程,鼓勵業主在進行大維修的同時,一併美化樓宇的外觀,為小區注入活力及地區特色,同時提升樓宇整體價值、宜居性和壽命。 針對舊樓重建限制,我們將探討應用轉移地積比的概念,將規模較細、重建潛力有限的失修樓宇,列作地積比「送出地盤」的可行性,將其准許的發展樓面,轉移至區內具高密度發展潛力的重建地盤(接收地盤),釋放土地的發展潛力。 地積比轉移後,位於「送出地盤」的樓宇,在重建後可以改劃為休憩空間或社區設施,滿足地區的需要;「接收地盤」則可以作較高密度的重建,增加房屋供應,同時利用地下空間,興建公眾停車場等設施,增加地區泊車位的供應,解決違例泊車所引致路面擠塞的問題。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重建關注組
市建局回覆查詢時表示,為接受收購方案的住宅自住業主提供6個月免租期的安排,只適用於九龍城區兩個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重建試點項目,啟德道/沙浦道項目不屬於試點項目,因此不適用這項特別安排,但市建局亦特別向業主支付樓價三成的訂金,讓業主有較充裕資金運用。 若個別住宅業主在重置居所方面遇有問題,亦會因應情況,盡量給予業主彈性安排,包括延遲交樓日期。 市建局未來的市區更新工作會着重研究及先做好整體及全面的規劃,再決定項目的優次,以更有效改善舊區老化和增加對社區的裨益,同時亦會繼續考慮更新計劃內合適的建議,推動九龍城區的市區更新工作。 九龍城重建 政府和市建局一直推動落實更新計劃中合適可行的建議,例如市建局自二○一六年以小區發展模式開展土瓜灣六個重建項目,以全面改善區內道路網絡及街道景觀,並加強街道活力和保留區內臨街小鋪的特色。
舊區老化問題日益嚴峻,但過去社會未有為市區更新做好土地和財政的儲備,要突破舊區更新缺乏足夠資源的困局,市建局需要制定地區規劃,並應用新的規劃工具,加大力度集中處理嚴重失修的舊樓;同時,必須積極推廣樓宇復修,盡量延長樓宇壽命,改變以重建作為市區更新的唯一手段。 市建局書面回覆本刊時則表示,採用「轉移地積比」能騰出地面作門戶廣場,並一併活化附近的打鼓嶺道休憩花園。 門戶廣場將整合活化後的打鼓嶺道花園、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的地下廣場及毗鄰的一列巴士站,並為該處的巴士站提供更多上落車空間,改善候車環境。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重建|海味鋪開業66載 老東主不捨街坊
漁護署今日(14日)表示,經化驗後證實該店出售的肉類含貓DNA,正搜證並準備向有關人士提出檢控。 漁護署與食環署聯合行動 漁護署與食環署早前展開聯合突擊行動,漁護署人員在店鋪內檢獲懷疑用作食物的狗肉或貓肉,並安排作化驗。 有線電視尋日宣布向政府交還收費電視牌照,開播近30年嘅有線完成歷史任務,日後只會經營免費電視。 30年來,有線雖然未能喺市場上取得突破,但多個頻道嘅節目捧起過唔少藝人,部份人離巢後都發展順利,唔多唔少同喺有線儲落嘅經驗以及人氣有關。 香港人一向鍾意去日本旅行,自日本喺上年10月放寬入境限制後,唔少港人都急急腳「返鄉下」。 講到去東京旅行,淺草一定係大家必去嘅景點之一,早前歐錦棠前往日本拍攝ViuTV劇集《打天下2》,而佢趁住空檔外出閒逛。
古物諮詢委員會早前開會通過,不會對逾70年歷史的「李基紀念醫局」評級,令外界憂慮極具歷史價值的醫局將會被剷平。 城規會文件顯示,李基紀念醫局現址,將會重建成住宅大樓,但會研究保留醫局的基石和石碑等,以展示其歷史價值,但最終方案仍有待研究。 由於該項目已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市建局將會按既定政策向該項目內受影響業主及租客作出收購建議及補償安排。 至於六十六歲的林太,一家七口居住在南角道的唐樓單位逾二十年,打通共七個單位,裝潢非常寬敞,多次強調「好想繼續住喺度」,形容重建是意料之外。 她續稱,在港島區也有物業,但獨愛九龍城社區,因為交通買菜便利,「呢度比較街坊啲,可以着對拖鞋落街」。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大翻新」連接啟德
區俊豪說,東面地盤會興建一幢低座建築物,預計會在主水平基準上四十米,較現有高度限制少六十米,餘下的地積比將轉移至主地盤。 根據古物諮詢委員會文件,李基紀念醫局設計受現代建築主義影響,擁流線形輪廓,1970 九龍城重建 年代改建後部分早期木氣窗仍清晰可見;古諮會指醫局經多次翻新及改建後,已破壞原貌,故不獲評級。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夏淳權指,遷拆醫局會破壞社區原本佈局,過往有市區更新地區研究倡把醫局納入文物保育徑,以強調九龍城的歷史價值,「九龍城係應該保留社區特色嘅地方」。
市建局昨宣佈,將重建位於九龍城衙前圍道及賈炳達道的大型項目,地盤總面積逾三點七萬平方米,涉及約一百二十個街號的樓宇,平均樓齡約五十八年。 整個計劃可興建約四千三百五十個中小住宅單位,是項目內現存樓宇群單位總數的五點二倍。 市建局指項目共有三個地盤,主地盤介乎賈炳達道、龍崗道、衙前圍道及侯王道之間,日後將重點興建住宅,但不包括衙前塱道的「御門.前」,因樓齡「好後生」;東面地盤毗連太子道東及打鼓嶺道;北面地盤則位於賈炳達道公園範圍內。 回想我們在2019年,提出以「先規劃、後項目」的「規劃主導」發展模式,取代以往沿用的「項目主導」發展模式,作為未來市區更新的新機制。 我們在同年2月啟動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充當「規劃主導」模式的「先行者」,將區內土地作重新規劃和整合,大幅提升土地使用效益,亦針對區內泊車位不足問題提供改善方案;同時,項目將九龍城舊區與啟德新發展區連接,成為新舊社區的交匯點,創造更大的社會裨益。
九龍城重建: 重建非政府機構用地中介服務計劃
他稱其一家五口居住在欣欣閣約千呎單位,認為政府可提供約700呎單位,並給予500萬港元補償,或直接給予約2000萬港元補償,才能在市區購買相近呎數的單位。 另一受影響住戶麥女士指自己已住上址約800平方呎單位約30年,她表示樓齡大,內裏殘舊,加上不少住戶一早有心理準備將要重建,沒有刻意裝修。 她又指居住在此大多是老人家,平時要行樓梯不太方便,即使住在地下亦要行4級樓梯,老人家摔倒時有發生,故不少住戶都希望重建。 他稱其一家五口居住在約千平方呎單位,認為政府可提供約700平方呎單位,並給予500萬港元補償,或直接給予約2000萬港元補償,才能在市區購買相近呎數的單位。
- 整個重建範圍佔九龍城中心區近半面積,橫跨四條街道,市建局希望,舊區更新可改善交通、地區設施及局住環境,亦希望區域對接啟德發展區,提升新舊連接,亦會保留店鏤林立的街道氣氛,強化小街飲食文化區的地區形象。
- 一道反沙芋是潮汕地區傳統甜點,坤哥堅持每日親自到街市揀芋頭,回來沖洗,切件,燒滾油,先炸一次,芋頭撈起,放涼,反覆用滾油淋上去。
- 至於衙前塱道和南角道兩條街道,將改劃為最少闊18米的綠化步行街,並且打算興建地下停車場,提供約360個公眾停車位。
- )是香港購物商場,位於九龍城賈炳達道128號,佔地約63,700平方呎,由百利保地產集團發展,於1993年落成,後來商場業權3次易手。
- 我們還會多行一步,為區內未能滿足現今需要的公園、休憩空間以至行人路等設施,進行街道美化、公園翻新等活化工程,打破樓宇復修只限於翻新和改造私人樓宇的規限,全面改善整個地區的面貌。
- 由於該項目已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市建局將會按既定政策向該項目內受影響業主及租客作出收購建議及補償安排。
- 2004年5月,摩根士丹利夥拍建生國際及鵬里資產(Pamfleet)以20.3億元向百利保地產集團購入九龍城廣場。
- 老闆現時只希望這個「小泰國」社區得以保留,「好多泰國人當九龍城係屋企」。
有30多年歷史、位於南角道的泰菜館「金麥泰」,經歷過啟德機場搬走前最風光的歲月,苦苦等待終迎來鐵路重新帶旺人流,未幾卻收到重建計劃的消息。 老闆現時只希望這個「小泰國」社區得以保留,「好多泰國人當九龍城係屋企」。 九龍城區內有許多泰國人聚居,亦有不少特色老店及食肆,市建局期望能原區經營,強化「小街飲食文化區」的地區形象。 九龍城重建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指完成凍結人口調查,以及第二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後,會了解小店面對何種困難,以定出最終回遷方案。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的「融合策略」式重建—— 殺街、公共空間減少、轉移地積比 本土研究社:擔憂市建局規劃工具「恆常化」
黃澤恩指出,市建局遂提出將衙前塱道、南角道和龍崗道連續三條街道範圍的樓宇及道路,結合成一個整體重建發展項目,突破以往重建只將建築物納入規劃的方式。 相關建議是在賈炳達道公園部分土地,興建一幢新政府綜合大樓,待新大樓落成後,才重置九龍城市政大廈、九龍城長者健康中心及李基紀念醫局三項社區設施,方案一出的確贏了一些掌聲,地區反對阻力亦有所減壓。 黃指「無縫交接」始終是較核心疑慮方案,的確解決了暫停街市和其他公共設施運作的難題,亦節省了興建臨時街市的開支。 市建局決定以早前完成的油旺研究中提出的模式,包括轉移地積比、街道整合和「一地多用」,解決上述問題。 市建局團隊上月到訪九龍城區議會商討後,計劃會把沙浦道重建項目擬建地下廣場,與周邊的道路和公園一併重整。 團隊又會研究賈炳達道公園使用情況,探討重置現有康樂設施及易地重置九龍城市政大廈等多項設施的可行性,預料可提供的社區設施樓面是現時的3倍多,日後市建局亦會於龍城區試行「小區規劃復修」模式。
- KC-017計劃已按照《市區重建局條例》,在今天出版的政府憲報內的市建局公告中宣布啟動。
- 重建範圍包括三個地盤,主地盤界綫毗連賈炳達道、龍崗道、衙前圍道及侯王道;北面地盤位於賈炳道公園範圍;東面地盤界綫毗連太子道東、打鼓嶺道休憩花園及打鼓嶺道,亦即緊貼着局方早前已啟動的啟德道/沙浦道項目。
- 居住在美善同道94至96號的麥女士指自己已住上址約800呎單位約30年,她表示樓齡大,內裏殘舊,加上不少住戶一早有心理準備將要重建,沒有刻意作裝修。
- 若透過重建重置相關設施,涉及樓面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相對與兼善里一同啟動的昌華街計劃,當中只涉及單一個體育館,規模達10倍之多,搬遷及重置安排將更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