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中風景很好,可以飽覽整個九龍的景色。 横头磡邨 落成於1965–1981年。 有大坑東邨,當然也有大坑西邨。
不過西邨和東邨的差異很大。 東邨和香港大多數屋邨一樣,是房委會屋邨;西邨則是由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所建的。 現在香港大多數公屋都是房委和房協轄下的,但在五六十年代還出現過其他機構,例如之前提到的模範邨就是由香港模範屋宇會興建。 和模範邨一樣,大坑西邨因為不是房委或房協轄下,重建也出了問題,到最近才落實由市區重建局介入。 除了在石硖尾、大窝口、大坑东和李郑屋一带兴建徙置大厦外,政府还在老虎岩(现称乐富)及本邨现址兴建徙置大厦,为低下阶层提供稳定居所,时至今天,本邨所有徙置大厦已拆卸,当时这些徙置大厦由徙置事务处管理。 直至1973年,香港房屋委员会成立,所有徙置大厦和廉租屋大厦由香港房屋委员会统一管理。
横头磡邨: 横头磡邨
跨過深旺道,就來到九十年代因為機場工程而來的新填海區。 這邊有三條邨,其中最新的是海達邨。 深水埗作為香港其中一個最窮的社區,同時又處於市區黃金地段,土地問題特別突出。
- 由於基層市民獲得政府以遠低於市價的價錢獲得廉價租用居所的權利,令基層市民無需像西九龍的基層一樣繳付高昂租金住板間房,反而公屋基層市民可以比私樓租客更容易累積財富,甚至將累積的財富給子女作首期,用作購買自置物業,提升社會階梯。
-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
- 香港還有不少過千年的古蹟,不少還是最近才被發現的,例如小西灣的黑頭角石刻竟然要到了二零一八年才被發現,說不定香港各處還埋藏了許多歷史遺跡。
- 除了在石硖尾、大窝口、大坑东和李郑屋一带兴建徙置大厦外,政府还在老虎岩(现称乐富)及本邨现址兴建徙置大厦,为低下阶层提供稳定居所,时至今天,本邨所有徙置大厦已拆卸,当时这些徙置大厦由徙置事务处管理。
就在海壇街一帶,一個新的市區重建局樓盤剛剛落成,代表這兒周邊的土地利用也將會面對很大震盪。 事實上,附近的通州街公園和天橋底是無家者的集中地,早前還發生過警察無故毀壞無家者的事件,又有一位受警暴的無家者在囚期間自殺身亡。 香港設計中心早前亦在天橋底舉辦 Cyberpunk 藝術展,在這個極端貧富懸殊的現場不無諷刺。 麗閣邨的位置有不少歷史可講。 此處戰前是英軍軍營,戰時是日本的戰俘集中營,重光後重新再做英軍軍營,到一九七七年關閉。 及後部分位置建成了麗閣邨,其他部分成為越南船民營。
横头磡邨: 横头磡邨历史背景
榮昌邨附近有個近年變得很重要的地標:西九龍法院大樓。 近年很多和抗爭運動相關的案件,從二零一四年的佔領運動到二零一九年的抗爭浪潮,都在這兒審判。 我也來過這兒聽審,而我覺得真的要聽過審,才能感到當今香港司法制度有多荒謬。
我認為最合理的說法是港英政府在冷戰時期面對中共壓力,不得不搞好香港的基本民生,公屋由此而來,石峽尾大火只是其中一個促成的契機。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請聯絡放盤者獲取更多詳細信息。 房署提醒申請者,凡通過「特快公屋編配計劃」而獲編配公屋單位,3年後方可以綠表申請居屋,而租約生效日期起計3年內,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亦不可以要求調遷。 至於屯門安定邨定泰樓2002年曾發生冷血兇殺案,涉事單位今次亦推出招租。
横头磡邨: 香港樓宇目錄
石硤尾工廠大廈就是一個歷史見證。 隨著香港製造業的沒落,加上創意產業論述的興起,這兒變成了創意藝術中心。 當然,石峽尾邨內最老資格的,還是第41座美荷樓。 美荷樓是重建項目中刻意保留的歷史建築,現已改為青年旅社,還設有公屋博物館模擬舊徙置大廈的場景,值得一去。 第一代落成於1955年;第二代落成於1983–1986年,2002年起重建。
今年合資格申請「特快公屋編配計劃」人數達26萬,可供選擇的單位數目約為1,200個,接獲8.83萬份申請書,超額申請73倍,創近年新高,今次推出的753個單位中,部分位近垃圾房而多次招租無人吼,另亦包括6個曾發生兇殺案的單位。 公屋一樓難求,即使曾發生凶案或近垃圾房的單位也爭崩頭! 橫頭磡巴士總站(Wang Tau Hom Bus Terminus),位於九龍黃大仙區橫頭磡富美街與聯合道之間,橫頭磡邨25-26座外,曾是橫頭磡徙置區重要的巴士總站。
横头磡邨: 沙田區
另在1982年,即重建初期,在19至20座及8至9座之間的空地加建宏暉樓及宏暉中心。 原落成於1955年,1980–1984年重建。 李鄭屋邨應該是香港其中一條最有名的屋邨,理由和屋邨本身無關,而是處於邨內的李鄭屋古墓。 五十年代香港開始發展公共房屋,建設時無意中發現李鄭屋古墓,這是每個香港小學生都知道的故事。
舊長沙灣邨有十三座大廈,現長沙灣邨只有兩座,中間一個小公園,一眼看完。 幸福邨離開元州邨不遠,只有三座,同址另有兩座公屋。 大廈都是和諧型,很有九七前後的(沒有)特色。 雖然這條邨不大,但也有自己的商場。 原落成於1969–1970年,1998–2012年重建。 離開蘇屋邨,開始近黃昏,我也得加緊腳步。
横头磡邨: 大廈資料:橫頭磡邨宏照樓
經歷多代重建,石硤尾邨就好像一個大型公屋博物館一樣,不同時期的公屋大廈夾雜一起,從最早期的第一型徙置大廈到最新的非標準設計大廈都有。 一條窩仔街,西邊有一九七七年落成的第19座和第20座,再後一點有一九八三年落成的第44座;對面則有二零一二年落成的美笙樓和美盛樓;而在第19座的南面又見二零一九年才落成的美禧樓和美柏樓。 直至1970年代末,政府开始为徙置大厦进行重建工程,而本邨的重建工程于1970年代后期开始。 而于1989年后期才开始重建工程的楼宇,皆使用与外型与相连长型较相似的和谐三型楼宇设计。 横头磡邨 而乐富中心附近的乐富邨宏康楼、宏逸楼、宏顺楼、宏达楼、宏旭楼及宏乐楼,据闻原本属横头磡邨的,但后来被改属于乐富邨。 自此以後,徙置大廈的興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基礎。
重建蘇屋邨的時候,政府刻意強調蘇屋邨的歷史地位,算是回應坊間對新建公屋變得沒有人情味的批評。 横头磡邨 當然,這過程也有一定的選擇性,讓我想起牛頭角下邨的保育,呈現的也是經過淨化的舊日子。 横头磡邨 近年政府在古墓頂上方增設塑料天幕,避免水土流失。
横头磡邨: 香港公共屋邨一覽
1980年代初,政府開始為徙置區屋邨進行計劃重建。 徙置大廈第12至14座率先於1980年拆卸,重建成樂富中心及上蓋的宏康樓、宏逸樓、宏旭樓及宏樂樓,並與地下鐵路樂富站上蓋的宏順樓及宏達樓於 横头磡邨 年間落成。 初期該等樓宇仍屬橫頭磡邨,樓宇興建期間亦以「宏」命名。
事緣男保母求愛不遂,亂刀斬殺女方一對9歲及4歲子女報復,再屍藏紅白藍尼龍袋,並致電女戶主稱「我已經殺死兩個細路」,最後男保母被判囚終身。 屯門區區議員陳雲生指定泰樓一層只有兩部電梯,不少住戶要經過涉事單位才可搭電梯,發生殺童案後街坊非常驚惶,部分鄰居因經常要經過「凶宅」,甚至驚到要求調遷。 1967年6月25日:六七暴動期間,九巴以缺乏人手為由,於當日上午暫停1A線服務,此後並無重新投入服務。 香港電台電視部-《獅子山下》:1970年代的連續單元劇,重建以前的橫頭磡徙置區第24座作為曾於背景,而橫頭磡正位處獅子山之下。 横头磡邨 橫頭磡邨最後兩座徙廈第23、24座於1991年拆卸,同年樂富中心、地鐵樂富站上蓋的六幢樓宇改屬樂富邨。
横头磡邨: 九龍城區
香港還有不少過千年的古蹟,不少還是最近才被發現的,例如小西灣的黑頭角石刻竟然要到了二零一八年才被發現,說不定香港各處還埋藏了許多歷史遺跡。 走到邨內,發現今天的澤安邨似乎是一條典型的老人邨,邨內經濟活動不多,就連以前應該是食肆的冬菇亭也變成了閱報室。 畢竟這兒對外交通也不太好,人口有限亦不能支撐很多商店,商場不少位置現在更已轉租給大學作夜校。 邨內現存最老的一座大樓是第13座,落成於1975年,屬第七型徙置大廈。
- 到了船民營關閉後,再建成麗安邨和西九龍中心。
- 除了在石硤尾、大坑東和李鄭屋一帶興建徙置大廈外,政府還在老虎岩(現稱樂富)及本邨現址興建徙置大廈,為低下階層提供穩定居所,今天本邨所有徙置大廈已拆卸,當時這些徙置大廈由徙置事務處管理。
- 總算在入黑前趕到深水埗之行的最後一條邨:海麗邨。
- 香港經濟屋宇會:原本起同管理大角咀葛量洪夫人新村,之後因為起西九龍走廊,1977年1月1號開始部分單位要由政府接管同拆卸。
-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 香港的公屋大多在九十年代起便在地下大堂安裝大閘,只有極少數鄉郊離島的屋邨沒有安裝,市區應該只剩大坑西邨是沒有安裝大閘吧。
- 以前為大學找社區服務點,就選了海麗邨。
- 裏面尐樓全部都係宏字頭,好似宏照樓咁。
小白屋據說從前是士多,重建時原計劃是開咖啡室,不過位處屋邨中央似乎不太合適。 到訪時看到變成了一家補習社,也很合理。 原落成於1960–1963年,2016–2019年重建。 深水埗區知名的公屋屋邨有好幾條,蘇屋邨是另一名邨。 蘇屋邨的名氣,一方面來自它的歷史,算是香港早期最大規模和規劃最完善的公屋屋邨;另一方面來自它的居民,曾經是許多香港名人兒時成長的地方,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許冠杰、許冠文、許冠英兄弟,還有黃家駒、黃家強兄弟。
横头磡邨: 大廈資料:橫頭磡邨宏德樓
在維基百科的條目上,還有非常之多的名字。 從白田邨繼續往山上走,我來到澤安邨。 澤安邨是我這次深水埗公屋行的重點。 小時候從沙田坐巴士出九龍,常常經過澤安邨,總是很好奇這條邨是怎樣的。
横头磡邨: 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現時橫頭磡邨中間部份,原址是1903年建立的晒魚石華人墳場,亦稱為新九龍4號墳場,政府限令1949年遷走所有墳穴。 橫頭磡邨西面部份的原址是英軍練靶場(WDL 18)。 現時宏順樓原址的山中有一座大王爺古廟,橫頭磡南麓山腳是虎尾村屋舍及農田。 1960年,虎尾村700多間屋舍全部清拆,5000多名居民徙置到佐敦谷及官塘雞寮徙置區,大王爺廟亦在雞寮重建。
横头磡邨: 屯門區
自此以后,徙置大厦的兴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发展基础。 横头磡邨是中国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位于九龙黄大仙横头磡近龙翔道,于1954年落成,于1970年代后期开始重建,新楼宇于1982年至1994年间落成,现由卓安顾问有限公司负责屋邨管理。 1984年7月22日:九巴7B、11C及12B線總站遷往樂富,橫頭磡巴士總站從此永久執閉。 房屋署在原址興建居屋富強苑,1991年入伙。 1976年至1984年期間,駐站路線不斷遷離。
元州邨在重建前是元州街邨,九十年代中期重建成今天的樣子。 邨內以和諧型大廈為主,因為建於填海地上,邨內空間變化不大。 翻查資料,當時政府則特別強調「蘇屋邨三寶」於重建時獲得保留:小白屋、燕子亭,和金漆大門牌。
留守至最後一刻的路線,1984年7月22日悉數遷往樂富中心地下新落成的巴士總站。 隨後橫頭磡巴士總站連同橫頭磡邨25-26座被拆卸,並重建為富強苑,其中巴士總站遺址位於今富裕閣。 由於基層市民獲得政府以遠低於市價的價錢獲得廉價租用居所的權利,令基層市民無需像西九龍的基層一樣繳付高昂租金住板間房,反而公屋基層市民可以比私樓租客更容易累積財富,甚至將累積的財富給子女作首期,用作購買自置物業,提升社會階梯。 可見香港政府對本區的房屋政策做得非常成功。
但是每一次去南山邨都是夜晚,其實沒有真的在邨內走過。 來到官方論述中香港公屋的發源地:深水埗。 官方說法視石峽尾大火為公屋的起點,之前提過其實東區的模範邨的歷史更早。 學術界對香港公屋的起源有很多討論,不限於官方的歌功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