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正8大好處2024!(持續更新)

行狀 ; 通訓大夫司諫院正言李公, 僉知中樞府事姜公, 通訓大夫司諫院司諫鶴嗸金公, 先考通訓大夫弘文館校理府君, 仲形通德郞公, 從祖叔父恔庵先生言行錄, 亡室淑人廣州李氏. 卷之 19. 行狀 ; 從叔父恔庵先生, 通訓大夫潭陽府使順窩李公, 嘉善大夫禮曹參判龜窩先生金公. 卷之 16. 跋 ; 王考遺札, 近思別錄補, 決訟場補, 冠禮考定, 烟沙逸稿, 感興詩集解, 王考手編心經刊補, 王考所草金晩翠狀贈金君帖, 三忠實記, 近仁堂李公文集, 金以命高山滷曲圖, 松隱朴公行狀, 雲巖先生李公傳, 從孫敦禹家傳. 書 ; 上四未軒先生, 答四未軒先生, 上遊軒相公, 上張承旨(時杓), 上張澹屋, 答張澹屋, 上外祖, 上內舅, 答張進士(祐遠), 答鄭正言(壽龍), 與族姪俊明(萬鎭), 與宋文甫(祺善), 與李景暉(以鍵), 答李景暉 與張敬克(世駿), 答朴文見(鍾淵), 答柳聖卣(仁金憲), 與柳聖卣, 與張承旨(錫裕), 與李緯可(經淵), 與李監察(圻華), 與朴仲寬(周華), 與張道根(有相), 踏柳公弼, 與張懋仲(柱翊), 與許舜歌(薰), 答族姪致晦(斗參), 與南山諸公, 答李聖欽(猲淵), 與族弟敬三, 與都國瑞(廷洽), 答都國瑞, 答張丕兼(錫贇), 與權子範, 與或人, 與朴逵伯(顯鴻), 與安校理(禧遠), 答安校理, 與李啓道(承熙), 與李大余(渭載), 與族姪衡仲(斗璣), 答衡仲, 與李承旨(承淵), 與若木士林, 答族孫夏卿(永夏), 與裵聖儀(鳳欽), 與族孫道卿(壎植), 答族孫景伯(鴻植), 與族弟見五(龍翊), 與張睦卿(敦相), 與族孫啓春(遇植), 寄兒斗壎, 寄兒斗壎斗樺.

  • 附錄 ; 墓道立石追慕韻, 松隱亭次韻, 行狀, 墓碣銘, 墓誌銘, 遺事, 松隱亭記, 松隱亭上樑文, 松隱亭重修記, 松隱亭樑帖序, 墓道立石告由文, 松隱亭開基告由文.
  • 遺事 ; 先祖惺齋先生, 副護軍巡梅亭琴公, 處士守靜齋琴公, 七代祖司贍寺奉事月潭公, 從七代祖通政大夫行承政院分承旨晩修齋公, 本生七代祖通政大夫行驪州牧使望月軒公, 本生六代祖 恭陵參奉洛浦公, 祖考處士府君, 本生先考處士府君, 先考處士府君, 伯嫂淑人韓山李氏, 故室恭人豊山柳氏.
  • 行狀 ; 泗東齋孔公奎源, 石溪柳公, 柳樂素先生(鍾相), 醉岩李公, 處士康公龍壽, 心齋鄭公, 島隱金公(琪重), 學生李公祥宇, 族姪仁山齋南, 孺人宋氏.
  • 祭文 ; 先師梅窩權公(秉憲), 秋觀李公(彙澤), 外舅金公(鎭洙), 從叔父(在達), 族從高祖(洪錫), 五五齋權公(大奎), 進士李公(奎應), 三從叔(在安), 宗大父(珪煥), 姨母孺人義城金氏, 亡室孺人咸昌金氏.
  • 半匡 ; 18.5.1×17.8cm.有界.10行20字.註雙行.

卷之 37. 跋 ; 李相國集, 玉川遺稿, 遜齋集, 台溪集附錄, 盤巖集, 誕隱稿, 淮海詩稿, 權上舍遺稿, 尹復春詩卷, 輝祖卷末, 克己遺卷, 重哀篇, 五賢錄, 雲岡遺事, 李淑人行錄, 鄭掌令行狀, 乙巳定難記, 懲毖錄, 文會書院故事錄, 三石說, 曆書, 李畏庵堂室銘, 斗峯公宣慰帖, 趙氏家藏桛章帖, 梳翁贈行帖, 靑楓溪帖, 鄭時中詩軸, 穆陵御札, 先祖少陵公簡帖, 驪興世帖, 退溪先生筆, 眉未篆隸揷帖, 湫器帖, 廳蟬草書, 題鳳川筆, 鵝隱帖, 永慕帖, 禹氏家藏, 題星土坼開圖, 韓久庵箕田圖說, 家傳繡帳, 姜主簿家藏繡帖, 武夷九曲圖, 朱太史孤山圖詩, 臥遊帖, 畵屛, 四友帖, 百諺解, 沂洛編芳. 嘉靖四年五月初五日(1525年5月26日,此據《登科錄》《萬曆起居注》以及《明實錄》等;另有《行實》稱其生於五月初三日[12-13]即1525年5月24日,並得到當代著述採用,該日期或是因文字刊刻致誤),張居正在荊州府江陵縣(今湖北省荊州市)一位秀才的家裏出生。 據説張居正出生之前其曾祖父做了個夢,夢中一輪圓月落在水甕裏,照得四周一片光明,然後一隻白龜從水中慢慢浮起。 曾祖父認定白龜就是這小曾孫,於是信口給他取了個乳名“白圭”,希望他來日能夠光宗耀祖。 附錄 ; 雙節記, 雙節祠上樑文, 孤竹書院講堂上樑文, 海上遺詩後旀, 蹈海詩跋, 月巖記蹟, 送判書答忠翁本孫書.

張孝正: 張居正為政舉措

詩 ; 靑城雜詠(遁住山, 甕巖, 精谷村, 南山烽火, 葛山晴嵐, 臥龍山, 藥山月出, 渡口行舟, 洗耳泉, 桂樹臺, 赤虹巖), 閏臘月初一日有感, 十六日立春(無悶齋, 自養齋), 聞梁城主鑿池於衙廳前仍爲曲水絲吟, 敬次姑叔鄭交手九日會吟, 聞具感謝(鳳齡)到聞慶呈辭狀, 具感謝辭任之歸同宿麻甘齋舍有詩次韻, 李進士(碩卣)輓, 伯兄明甫輓歌(3首), 踏靑俊二日與學者會談(此下乙亥年作), 絲呈金牧使(誠一), 三月晦日聞城主送春廬江院樓獨吟呈一首, 忟示諸學徒, 裵佐郞來訪有詩卽次, 次題裵正言山水亭, 次送別, 次鄭交手惠韻兼呈柳習讀, 次韻金太和, 朱判書祈雨歸路持酒枉訪有詩卽次, 次韻柏潭, 謝定州牧使金兄惠綵硯, 九月次韻呈權定甫金秀才, 次韻金上舍守愚(允明)送菊, 伏次退溪先生韻, 輓權天機(夢台), 賀得梅於權天瑞(夢參), 送春吟, 三月望與西城主君受(益)同遊上洛臺, 次蔣秀才八國昆季, 復和可止亭(改名枕湖), 次高仲明, 忟呈柏潭, 伏次南仲由和示, 秋夜吟呈柳應敎, 再次呈楊府使, 吳參奉妻權氏輓章, 謝松堂頹廢之譏, 車題泰雲僧軸, 次圓字一絶呈柏潭, 晩秋記事, 次呈七松亭(時在南郡), 次韻柳丈, 輓靑松府使邊(永淸)母氏, 元月人日權汝益持詩酒來訪次示, 淸凉山僧再請寄詩和贈, 擬贈金學諭(脩)西歸, 次鄭部將具柏潭相和韻(鄭索續貂故云), 次性玉詩軸中柏潭五言律, 次南仲綏惠韻, 和阿姪, 春俊二絶, 記所見戒姪兒輩, 宣城樹谷庵訪李君美不遇, 江上贈李休庵, 安生員和示伏次呈, 又次絶句, 次辛進士聲字, 契酉兼于○院俊寺, 歸路題辛上舍書窓, 促織吟, 次贈辛上舍(十八絶), 曉窓卽事, 宕參竹舍生辰宴次韻, 雪窓有感, 四韻示隣友, 鶴駕寺與休庵同棲得句相和, 次柳希魯韻別休庵歸, 次東廂板上韻, 贈盧秀才送別, 高上舍天祥讀書永慕庵以簡絲我答之, 次成公韻贈裵秀才, 贈友人次金天民(農)韻, 復用前韻贈鄕您, 諸君和之伏次, 卽事, 次效嚬集懷仙吟(2首), 贈道僧, 自詠, 到刈蓮寺, 山寺雨後, 又二絶, 和辛啓而, 伏次明字寄辛啓而, 又用前韻, 次邀月亭主人李廣文, 具景瑞遊樓航有詩追和, 寄鶴駕山諸朋(時余亦同棲而先歸後有僧傳簡故云), 贈都事伯純之淸洪道(2首)(中一絶), 暮春遊天燈山下浮屠庵有吟, 次諸公韻贈秀上人, 次李秀才景施, 絲拈, 始寓忟成, 戊午夏四月與金仲殚金可行辛啓而李和父諸君川獵于玄沙山下渡項村口乘昏而歸呼韻口占, 明日大雨午睡後又成, 過玄風與安汝止(霽)同詠, 九月移僑大丘貢生李誾文家次壁上韻, 是月向京到鳥嶺龍湫與金彦純三昆季裵汝友共吟, 成均館侍講見屈歸主邸有吟, 移寓社稷洞邊正郞家贈秀才邊而源兼示崔上舍徚, 十月十九日出城渡漢江路上吟, 到黃江驛忟成, 登竹嶺, 到鶴山讀書舊寺, 還家絲占檠寄河秀才淵, 又二絶(時與所姪同寓), 辛君啓而和督郵贈山人韻袖來求次於余用其韻桛其僧, 贈僧, 立春日, 讀書有感, 元日到隣親家, 柳絲, 乞梅不得, 觀魚用退溪先生溪上春興韻, 賞花, 岸柳, 王梅, 登滿月石臺, 訪山頭古城, 謹呈粛堂廣文先生(時交手張公訪草堂不遇故詩以謝之), 和辛上舍(時上舍欲還故山詩以勸留), 病暑, 大旱, 贈友人, 見和復次. 詩 ; 踏靑日偶占謹呈竹舍叔, 和金士純訪巖堂韻, 草堂卽事, 春日敬次退溪先生西齋韻, 贈鄭景寶兄, 次退溪先生贈山人, 雪中贈金秀卿(癸丑), 竹溪吟次古韻, 次退溪先生, 次退溪先生明倫堂韻, 遊上洛臺示同舟人, 柳絮, 次周愼齋板上韻, 偶成, 端陽日有感, 南正平李景先來訪贈送, 山茶花一枝冒雨而開, 記懷, 記事, 次南嶽唱酬示金仲殚南景祥, 望遠, 書壁(一首見元集), 效古體, 對書歎無友, 十一月粛堂文會聞敎官勉誨一往其間戱贈諸友(權子柔, 高叔勇, 權平叔, 權士龍, 蔣暢遠), 贈金仲殚(公時居北村), 謹次竹舍叔惠韻, 淸棲齋自詠(一首見元集), 靜中, 記事近體, 無酒歎, 立春日次監司韻(甲寅), 琴聞遠來訪次贈, 宿齋舍贈過僧, 郊居, 春雁, 開客逕, 寒食日, 淸明日對友, 宣城李輔卿叔前有換騎之約今見來嶻與我白題不同故戱之, 孟夏望辛啓而與衙童四五來尋戱題辛君卷後, 仲秋望赴昌寧鄕試, 贈人, 白雲洞次板上韻, 次退溪先生, 失利南歸聞諸親會竹舍記懷以呈(乙卯), 次韻擬呈先生, 次韻自歎, 次呈先生, 偶用韓致光韻, 次黃錦溪送詩筒韻, 答後人簡, 次韻, 戱成(二首見元集), 聞邊絋更挻次前韻, 呈先生請和, 明日欲還故山次前韻, 還松堂, 答故人(一首見元集), 月夜記事, 雪中, 移寓廣寺次諸公相和韻, 谷寺與柳景文對詠, 次答景文, 感春(一首見元集)(丙辰), 淸明日贈友, 暮春宴松院次嶺南樓韻, 卽事, 記所見 戒姪兒輩, 七月望 送人, 秋日記懷(一首見元集), 安生員和示又次, 次辛進士居字(二首見元集, 次柳秀才希魯韻別休庵歸(丁巳), 送別柳希魯仲連, 次成公韻贈裴秀才, 野外與友小酌(一首見元集), 晩春寓興, 用山字韻贈金天民, 復用前韻贈鄕您, 遊杏壇贈友兼示敎官(一首見元集), 次效撒集懷仙吟, 贈道僧, 自詠, 夜記(二首見元集), 到刈蓮寺, 遣興(一首見元集), 和辛啓而(三首見元集), 用明字韻寄辛公(五首見元集), 贈金都事伯純之淸洪道, 元日寄辛啓而, 自山寺還巖寄和父叔, 丁巳冬寓麻甘齋舍雪後書懷寄友, 始寓忟成, 戊午四月與金仲殚 金可行辛啓而李和父諸君川獵于玄紗山下渡項村口乘昏而歸呼韻口占, 琴壎之自退溪來寓簞寺 以先生閑字韻次贈, 尋兎谷上庵次壁中龍字韻, 立春日(一首見元集), 溪月, 仲春遊鶴駕山, 登摘星峯, 鶴棲臺有吟, 鶴駕山題名(冠雲峯, 鶴棲臺, 憑虛臺), 乞蓮古律, 酬辛上舍, 晩登草堂後峯名以落帽, 追次李上舍(山海)贈唐人漂海到國者韻, 次退溪先生贈鄭正字韻贈同榻人, 柳參奉挽, 謁退溪次濃字, 次景物春來好, 登淸凉東嶺次辛上舍贈金仲殚, 普賢庵北崖雨瀑, 元曉庵, 白雲庵(一首見元集), 次君美叔韻, 訪孤山 次退溪先生韻, 次孤雲師翔字, 乘舟到笠巖與惟新友生安夢洫靈卿安暹仲退洛城元繼信謹甫相和, 見和復次, 登彈琴臺次前韻, 還家數日坐書室有吟, 述懷示同人, 贈隱者, 題金叔殚抄古詩卷尾, 敬次退溪代書韻(一首見元集), 復月上弦與康大臨金仲殚李和父權子懈河應時觴于鳳林寺. 詩 ; 讀堂齋兩先生(寒暄堂)(焰畢齋)詩 有感, 贈康復誠, 次性眞軸韻, 挽退溪, 次退溪韻贈性眞, 孝陵端午祭, 泊龍灘, 李習之妻氏挽, 送朴希正赴燕(2首), 贈僧, 感懷, 挽南冥, 贈安慶昌, 琴臺次訥翁韻 贈洪和仲, 題幽谷驛, 龍湫 別安祐, 挽金大諫(鸞祥), 射以觀德(應製), 送人赴京, 挽李政丞(鐸), 送李欽哉, 洪政丞(暹)賜墎杖宴席, 洪政丞母夫人挽, 遞右相, 贈康復誠, 漢江 別沈洪川(喜壽), 煙波亭, 題鶴林守遊金剛軸, 次舟川德周寺韻, 疊前韻酬應休, 賜墎杖宴席, 次鳳臨臺韻, 次黃景文劍巖韻, 白蓮, 送趙書狀(仁得)赴燕, 次懷蘭詩軸韻, 送李伯生赴燕, 恭和御製詩(2首), 奉賀林塘(鄭惟吉)賜墎杖宴, 又題一篇言情, 挽林塘, 別柳仁仲, 贈李副提學奖, 偶吟, 贈僧, 送盧子平埈赴東萊, 次寒碧樓韻, 贈僧, 題龍湫院樓(甲申五月), 贈僧, 寄許草堂, 挽草堂, 挽柳應瑞, 題金燒畵, 題高參議山亭, 贈安慶昌, 醉贈木人, 別四耐翁, 送朴叔正赴載寧, 贈趙佐郞徽, 復次靑川韻, 贈安慶昌, 絲贈白光勳, 送李仁豪向楮島, 興原舟中 贈李達, 奉審孝陵 呈權南曹(擘), (附次韻)(習齋), 疊前韻希和, (附次韻)(習齋), 次聞慶板上韻, 次林塘韻, 送柳書狀根, 赴孝陵途中二絶(戊寅二月十四日), 大夫人壽宴, 李令挽, 次兪杞城(泓)江亭韻, 許翰林(捄)家吟 示諸人, 送兪牧使(大脩)赴忠州, 次林塘賞心軒韻, 送洪時可赴慶尙方伯, 耆老宴作, 贈金僉知赴京, 方塘, 到漢江吟, 贈南淸風, 柳監司(景深)挽, 贈韓僉正諸公, 金彦健挽, 親祭康陵 扈駕感吟, 崔奉事挽, 司諫院契會圖, 贈圓沙彌, 贈僧絶句, 送載寧行, 贈朴訓導, 贈柳修撰(成龍), 贈崔判決, 到高僉知第 醉吟, 受香向靖陵有感, 次許佐郞(捄)韻, 贈別崔牧赴公州(2首), 次贈上人, 薇垣會飮, 贈林川, 三淸洞 玉堂同僚一會, 贈別宋監司(贊)赴嶺南, 醉書, 奉送致遠令公赴關西, 贈僧, 生員趙元誠挽, 贈僧(2首), 金吾郞契會圖 贈李寧, 謝友人趙正(瑋)送蓴, 贈珠上人, 贈僧題日出庵, 次朱文公懷先幐韻, 路中吟, 偶吟, 偶吟, 過正因寺有感, 贈成和仲(允諧), 贈僧惠柿(甲申正月), 偶吟, 贈子赴稷山, 送谷山牬, 蕩春臺, 送許書狀(捄)赴京, 東湖送別, 次韻, 次韻亨庵, 出漢江吟, 次河西韻, 耆英會圖, 館伴契會圖, 新康陵改補都監題名圖, 乙亥同甲契會圖, 挽洪三宰曇詞, 哭柳眉巖. 詩 ; 題趙進士(奎輔)最高亭 用其韻, 題族孫明瑞(匡煥)易安齋 用其韻, 謝李承卿惠盛水滴, 五十, 汀瑤, 挽蔡參判(彭胤), 寄謝再從姪仁叔(復休)兵使惠扇, 挽許天安(源), 次尹蓍卿(龜相)寄來韻, 孟兒讀書山堂 次退之韻, 安院寺, 寄李持國(萬維)修撰濟州謫居, 和貞洞舊第三檀韻十(2首), 送族孫涀春(東煥)出宰扶安(2首), 挽許參奉(極), 賀仲暉超擢拜承宣(2首)(幷小序), 奉和樂齋韻(2首), 耳聾, 題便面畵梅, 挽尹處士(伉), 挽李同知(潤), 和李重聃秀才, 寄尹蓍卿, 鷹, 雪(2首), 奉別尹平叔(2首), 挽息山李先生(萬敷)(3首), 挽李持平說道(憙)(3首), 挽李進士華卿, 挽仁叔令公(3首), 送仲暉令公赴中和府, 挽姜主簿(世貞)(2首), 追和日新齋韻, 別蔡思彦(應仝), 除夕(3首), 謝權敬甫惠紙, 次族孫文甫(昌煥)梅花十絶, 謝聖肯惠紙, 挽洪龍仁一兼(6首), 賞花, 挽吳佐郞(大觀)(3首), 挽尹平叔, 宗中如再從姪長卿(億休)涀春族孫雲仲(陽煥) 與我同辛酉生 而今五十四歲矣 四人將期會於海上 先以詩寄之(2首), 次黃千之獨翠軒韻, 步月候人, 候人不至, 族孫仲明(庚煥)來訪再從姪思卿(學休)繼至 次古韻(5首), 警雀(五章章四句), 極寒, 無燈呼韻, 對案(五章章四句), 送李來慶(彙晉)赴鏡城(3首), 次崔參奉芝山別業韻(2首), 謝權都事士恢遺丁公藤歌, 挽金騎省天叔, 挽李光遠(2首), 悼尹復春(東軫), 悼聖肯, 寄鏡城李通判來慶, 伏枕, 雀爲蛤, 卯酒, 挽洪參奉(重旭), 挽金益山(2首), 次芝山寄來韻(2首), 哀族人載道(2首), 病錄, 春雪, 簡黃靜叔, 牧丹盛開 塋瑵競集 惟蜜瑵一不到 感而賦, 淸潭(4首), 北漢(4首), 桛李甥德中(克誠), 次李進士汝久(永胄), 族孫柔文(亨煥)見和又次韻寄示, 再和, 示李甥(2首), 次三足齋韻(2首), 族人汝謙(載達)久梱始烡 撫琴梞詩 日爲樂 又遍求和章 爲之喜甚 聞卽走筆 分韻得巖字, 賞花, 挽吳都正(2首), 送李來慶出宰咸安, 送金君鎭(得大)出宰潭陽, 別藍浦使君睦士懋(時敬), 贈洪和順聖望(2首), 旅宿(2首), 次鵝谷八景韻(峨嵯曙霧, 冠岳宿雲, 栗島靑蕪, 麻浦歸帆, 藥峯殘照, 掣嶺霽月, 桃谷霧樹, 木覓夕烽), 次汝謙寄來韻, 挽申騎省日新(2首), 挽睦藍浦士懋(3首), 次汝謙寄來韻(2首), 挽崔季亮(明瑞), 沈判書遷葬挽, 雉岳, 綠玉杖, 次樵隱亭韻, 挽李燕岐汝淨(2首), 挽韓晦叔進士, 送愼耳老(後聃)西行, 挽鄭東望, 路上有詩, 次汝謙韻(3首), 小會次長卿韻(7首), 長卿見和復次(3首), 奉別韓士雲(德龍), 挽李都正(弘模)(2首). 墓誌銘 ; 定齋先生, 正言李公, 參議柳公, 黃處士, 外舅權公, 外姑李氏, 金表兄文老, 權禹弼, 恭人金氏, 權禮仲, 孺人李氏, 孺人李氏. 祭文 ; 祭葛庵李先生, 祭定齋柳先生, 祭壽靜齋柳公, 祭李參議晉祥, 祭外舅沈公之憲, 祭柳仲輔致儉, 張孝正 祭權丈度稱, 祭柳參議季好, 祭李淑汝, 祭柳仲車, 祭柳仲思, 祭李禹用, 祭朴筧遠羲永, 祭白國甫, 祭朴昌世, 祭族曾大夫生白軒公景龍, 祭恥齋族大父, 祭野隱族大父夢陽, 祭峯下宗大父舒陽, 祭敬軒族兄泰煥, 祭蒼臺, 祭瀛硸, 祭雲林族叔, 祭先兄處士府君, 祭兄嫂孺人李氏, 祭堂弟雲卿霽煥, 祭室人李氏, 祭子婦朴氏, 祭從孫大郞駿行.

祭文 ; 立齋鄭先生, 江嗸柳公(尋春), 豊安君柳公(相祚), 勉菴李公(瑀), 李進士(良翼), 晦屛申公(體仁), 張孝正 李若川, 權穉明(進度), 族大父掌令公, 族叔進士公(文杓), 李進士(匡德), 趙潙兄(錫稷). 書 ; 上立齋鄭先生, 上梅山洪先生, 與李雲谷(羲發), 答柳鶴栖(台佐), 與柳高城(喆祚), 答柳高城, 上地主兪(碩柱), 答柳侯, 上柳侯, 答李淸河(正幹), 與李淸河, 與柳長水(厚祚), 與金持平(間元), 上地主金(用邦), 上金侯, 與崔宰窩(昇羽), 與柳甥進璉, 與張甥德奎, 與族姪泰遠, 與宗人翰林(秉喆), 與宗人嶺伯(鍾英), 與宗人校理(益聞), 與宗人東京尹(鍾遠), 與宗人榮川牬(秉道), 抵京中譜○, 與道會所疏儒, 與李進士(廷佑), 與柳德老(錫祚), 慰金孝子(昌羽), 答尹壽玉(汝頊), 與尹壽玉, 與李戚(相奎), 張孝正 與趙甥慕洙, 答趙甥, 與趙美叔(述謙), 與鳳亭刊役所, 與李穉述(孝源), 與柳季悅(相佑), 答柳季正(平佑), 抵鄕中講會所, 與宗人(祖燮), 與京中僉宗, 與淳昌僉宗, 與兎山僉宗, 寄兒可遠, 寄孫兒舜欽, 寄孫兒文欽. 附錄 ; 投贈, 輓詞, 家狀, 行狀, 墓碣銘, 龜湖書院奉安文, 廟宇上樑文, 龍蛇事蹟崙. 祭文 ; 先師梅窩權公(秉憲), 秋觀李公(彙澤), 外舅金公(鎭洙), 從叔父(在達), 族從高祖(洪錫), 五五齋權公(大奎), 進士李公(奎應), 三從叔(在安), 宗大父(珪煥), 姨母孺人義城金氏, 亡室孺人咸昌金氏. 行狀 ; 贈刑曹參議愚軒權公, 贈通訓大夫司憲府監察楓林申公, 臨我堂權公, 龍泉處士權公, 族祖溪西公, 王考處士府君, 先父君言行抄, 先搙孺人月城孫氏.

張孝正: 張居正後世紀念

識跋 ; 訥翁情志交孚契帖識, 筆墨喥帖小識, 敬書靜菴趙先生手稿後, 敬書退陶先生手筆千字帖後, 書三溪書院新刊近思錄後, 書屛谷權公歷代沿革圖後, 南谷權公遺集跋, 沙川徐公遺稿跋, 書金孝子家狀後, 書丁美庸贈言後, 書自警編後, 書金伯雍金剛遊錄後, 鄭生所藏易經匣書朱子詩因識後, 書姜季鷹所謄近思錄後. 序 ; 霽亭李公遺卷, 沃村李公遺集, 炊沙李公遺集, 八友軒趙公遺集, 臥隱張公遺卷, 藤巖權公逸稿, 龜巖權公遺事後, 德山宋氏尋源後, 贈崔汝信, 伊山書院講學所謄錄, 思復齋權先生遺卷後 . 祭文 ; 祭定齋先生, 祭晶山權公, 祭東林柳公, 祭外舅, 祭金參奉(在鼎), 祭金承旨(鎭右), 祭金士範, 祭權時仲(行夏), 祭姜藝甫, 祭權淵淵(大淵), 祭李正凝, 祭芝南再從祖, 祭宗彦兄, 祭再從兄(晩受), 祭甥女孺人, 祭族姪元達(中洛).

張孝正

兄居仁,弟居敬、居安、居易、居寬、居業、居學、居中。 湖廣鄉試第三十名,會試第一百六十名”。 明朝的士大夫忠君盡孝的觀念根深蒂固,未能盡孝何來忠君。 武宗朝的大學士楊廷和也是一代名輔,收到父親的訃告即回家守制。 如此一來,人情洶洶,無論是御史還是六部官員都上疏要居正守制,給居正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張孝正: 張居正人物生平

附錄 ; 諡狀, 贈諡 校誌, 陞院時本孫告辭, 延諡日告辭, 延諡後改題告辭, 白巖先生奉安文, 籠巖先生常享祝文, 海壇歲祀常享祝文, 忠介公遺狀. 祭文 ; 祭性齋先生, 祭金(汝綸)丈, 祭金都事(樂祪)丈, 祭族祖處士(秉烈)公, 祭宗兄(箕錫), 祭族叔(奎燦), 祭進士族叔, 祭李德厚(載和), 祭堂姪極源(聖河), 祭亡弟郁馨, 祭從祖弟致三(晉錫), 祭族弟(厦錫). 書 ; 上性齋先生, 上希齋先生, 答希齋先生, 答太古金丈(輝廾), 答嚴方伯(世永), 與朴晩醒(致馥), 與柳田園(道獻), 答柳田園, 答李道源, 答李粹吾(精浩), 與金致受(鎭祜), 答金宣叔, 與沃川門中(慕山鶴村), 與進士族叔, 答權進士(斗泳), 與李精吾, 與金景欽, 答李亨仲, 答舍弟郁馨(蘭錫), 與族弟建所(建錫), 答金明未(晦鎭), 答金德夫(潤), 寄再從孫(遇喬), 答族弟(鳳錫), 答族弟(胤錫), 答或人. 祝文 ; 文山里社洪介節公改題還安文, 松川書院眞一齋柳先生奉安文, 龜灣書院廟字重修後還安告由文, 雲谷書院砂溪張公奉安文, 常享祝文, 錦江張公告由文, 花川別祠奉安文, 鳳溪里社安村裴公奉安文, 贈吏曹參判甁山金先生焚黃祭文, 文陽里社移建後還安文, 晦山書院南野朴公奉安文, 紹修書院漢陰李公影幀奉安告由文, 梧山書院追享時元位告由文, 追享位奉安文, 昌坡精舍奉安文, 日省坊開基祝文, 家廟移安時告由文, 大鳴局內無后捽葬合祭祝文.

附錄 ; 遺事, 南氏丹劒銘, 論勘勳疏, 再箚, 送冬至使南參議市北公序, 贈南市北, 摘山葡萄送春城南相公, 丙寅水路朝天時別章, 送南謫萬出按湖南, 醉中走筆贈南謫萬, 遠寄南謫萬, 端午日南春城從瀋陽回迂路見枉, 贈南春城奉使瀋陽, 重步述懷呈南春城相公, 南山影堂市北先生影幀還安告由文, 常享祝文, 祭南相公文, 春成南政丞輓, 南左相挽詞, 挽南市北, 挽南政丞, 左議政市北南公神道碑銘, 春成南公墓誌銘. 附錄 ; 行錄, 行狀, 墓碣銘, 墓誌銘, 祭文, 德川書院配享時奉安告由文, 守正堂營建告由文, 守正堂釋菜告由文, 尊德祠營建告由文, 尊德祠奉安告由文, 尊德祠常享文, 守正堂上樑文, 尊德祠上樑文, 贊述諸詠. 守愚堂銘, 洗心亭記, 守愚堂記, 尊德祠營建記. 附錄 ; 書睿未先生書, 權簈, 挽, 祭文, 行狀(郭 ), 行錄(裵震明), 墓碣銘(郭鍾錫), 追享德淵書院別祠時本祠告由文, 別祠告由文, 追享德淵書院別祠奉安文, 常享文.

張孝正: 張居正人物評價

附錄 ; 墓道立石追慕韻, 松隱亭次韻, 行狀, 墓碣銘, 墓誌銘, 遺事, 松隱亭記, 松隱亭上樑文, 松隱亭重修記, 松隱亭樑帖序, 墓道立石告由文, 松隱亭開基告由文. 詩 ; 絶句, 過洪公汝徵(必瑞)峽庄舊池, 抂于洞盤松, 和行峽路(回文), 登臺觀漲, 金君九用求和湌翠樓韻次贈, 權君賚爾(胤錫)書送退陶老先生遊新巖韻其意欲我尋新巖次其韻, 自悼, 和河上金潙兄(薰)寄示, 淸夜吟, 敬次外高祖盓齋先生次琴進士元貞望仙庵韻, 黃池, 朝日賞雪, 棲白雲, 宿道淵聞鳥好音驚起述懷, 與金徵士安安(泰基)兄弟外姪輩金司諫士興(邦杰)同遊臨河上流仙刹次韻, 與金安安諸益會陶山, 延日圃隱村, 舍弟同牢宴席上書懷, 酬芋園李夏卿(惟樟)述懷韻, 次李季見後龍韻, 挽李翼升(玄逸), 挽丁君翊(時翰), 挽李君則(東標). 詩 ; 金星州來訪吟次呈(甲戌), 次李共父韻謹呈權灝元城主, 次題具承旨送曆, 送金正言士純西歸, 四寸會, 次望湖堂韻, 次廬山枕碧樓, 次呈雪月堂, 次南仲綏, 次送春吟, 鳶魚軒八詠(夜月泛湖, 舟中浪詠, 秋江膾帡, 對山醉歌, 江上遇鶴, 登山秋望, 湖仙同遊, 晩汀漁歌), 見菊花, 九月初四日有客自一善過我巖扉畂坐柳堤觴洗荷池仍問主人之存否(文)步晭後家 望而出延舊顔蒼蒼相對款款俄而落照催人西風擧袖臨溪去住離思邈矣追錄遊跡要報厚顧客卽烏川後凋軒而乘興載酒一攀勝眄者也, 聞具監司到聞慶 呈辭狀復次前韻, 石墻(乙亥), 浚泉, 築階, 四月初一日戱吟, 恭和琴習讀留韻, 山影倒江吟, 次琴丈留韻, 和權上舍定甫廬山高吟, 次長短絶句, 呈湌淸亭, 鳩穴, 秋晴呈金佐郞士純, 賞春, 聞金佐郞士純寓山寺吟呈, 次韻金太和兄, 次呈權上舍定甫, 與全正字季賀李正字共父話湖船(一首見元集), 敬呈靑松鈴閣謝惠船板, 竹舍鄭老叔降敍松堂有吟敬次, 贈金佐郞士純, 次韻李正字子修爲善齋, 金佐郞來宿巖堂有詩次韻(一首見元集), 奉和金佐郞士純近體秋夜吟, 次重陽吟, 權定甫見和以律次呈, 敬次退溪先生喜黃仲擧來訪韻乞梅康丈大臨, 次秋懷韻弔城山梅, 次孤山詠梅韻, 次林居早春韻, 次感事韻憶溪上, 次畵梅韻, 次孤山梅隱韻, 次吟問庭梅韻, 次陶山梅韻, 次憶陶山梅韻(2首), 次月夜詠梅韻, 次湌淸主人盆梅至月晦溪莊大雪中寄來韻, 次後凋梅答韻, 次示彦遇韻呈康丈西湖閣, 次彦遇見寄韻飮紅梅前, 次都下盆梅船載來韻詠重葉梅, 贈河秀士, 雪中, 重陽會酌落帽峯用杜舍人韻追示應靜, 偶成華字, 正月十日遊廬江與金士純裴汝友李共父權彦晦及諸友十餘人大醉次吟(丙子), 辛上舍來訪有詩次贈, 次贈金士純還朝, 次朱判官德元松峴題絶句, 春日絲吟, 乞船材燕谷, 次韻柳校理而見, 豊基郡守裴汝友春日訪錦溪有詩次送, 送朱判官德元, 靑城吟, 柳校理而見訪上洛臺有詩求和, 似呈河村柳校理, 五月十日卽景, 次題熙則上人軸, 送西瓜趙士敬丈絲呈, 買舟泛江贈僧, 次琴秀才(宮奏), 歎未泛舟, 曉月獨泛, 江氷, 落氷, 朴習讀孝昌山亭十景(山陽修喥, 巖齋詠歸, 金谷尋春, 遠寺歸僧, 浮碧觀瀾, 長林牧笛, 曦峯對月, 琶岳朝嵐, 野館暮煙, 熊灘垂釣), 次記時興, 自箴二絶, 追和退陶先生妙峯庵題絲呈豊基太守裴汝友, 八月十七日參尊道祠享禮登養浩樓次柱上韻, 次呈都事高仲明, 木綿花, 採芝臺, 錦松次趙督郵(宗道), 九月望遊上洛臺(2首), 具監司過松巖敬贈, 贈權秀才(終允), 敬次鄭敎授, 謝朴忠義兄惠瓢杯, 聞趙奉化(穆)不赴任擬呈, 聞金佐郞(誠一)赴帝京, 二十五日贈趙奉化, 十二月初二日雪晴, 自警, 落水臺, 春晴次先生, 次韻琴秀才(大調), 再和(3首), 城主考講諸生招余同課絲云, 遙呈具監司任滿歸朝, 忟成, 以病將還巖居記所見絲示蔣君二秀才, 次金上舍(允明)靑城山吟, 次韻枕流亭, 送具僉知朝京奏請改 宗系, 泛舟訪河回柳司諫, 到屛淵, 敬次靑巖亭韻, 次呈七松堂三絶, 次鶴峯同舟, 勿巖金秀才有詩次寄, 自得, 地火, 次金佐郞見和韻(6首), 次韻沈相公贈黃學長(應聖)四十韻, 次韻伊洞李德弘, 次韻謙庵柳都事, 次韻柳西厓, 次柳司諫感秋, 金秀才(三戒)穧曲十四韻, 送趙察訪(宗道)歸鄕. 附錄 ; 諡狀, 金烏書院移建奉安文, 金烏書院移建上樑文, 金烏書院四先生合享奉安文, 金烏書院常享祝文, 松溪書院奉安文, 答黃澗院儒書, 常享祝文, 精舍重建上樑文, 精舍重建記. 遺事 ; 從先祖伊溪公, 從先祖茅溪公, 從曾祖考進士公, 仲父處士府君, 叔父成均進士府君, 本生先考從仕郞行 健元陵參奉丹砂府君, 仲父通訓大夫行河陽縣監西坡府君, 叔父通訓大夫行兵曹佐郞鶴陰府君, 先搙孺人泰安朴氏, 從兄羅溪公, 從兄處士公, 伯兄處士公, 家弟處士公. 觀光錄 ; 次李書狀濟臣百祥樓韻, 見白髮, 次登高嶺望塞口諸山韻, 次夜聞城警, 杏山夜臥有懷, 次過醫巫閭山嶽廟, 次寒字韻回文(2絶), 夢應問近日何不作詩 以是答之, 始皇都次書狀韻, 到七家嶺, 次書狀別主牧亞使點馬諸座下韻, 題同舟名錄後, 送尹子仰朝京, 許赴盧仁父之招 食後入睡 夢遊鄕里 覺來日晩 先謝以詩(戊寅), 次武衛使者韻(2首)(己卯), 南行出江 憶載淸, 浦岸覽古, 押鷗亭古址, 楮子島, 麻田浦, 廣津, 夜趣淸甚 曉起志之, 龍津雜賦所見, 月溪邀月 爲狂雲所妬, 李生君美將讀書于龍門 求與同舟 行至楊根 臨別書贈, 楊花驛小雨, 行近英陵 驟雨, 祐灣, 苦遙淵下登陸, 回京道中 寄呈諸伯氏, 乘舟泊宿月溪 忽記重陽節迫 夜坐書懷, 宿抍寺, 入城 聞金正字(載淸)拜假注書入直, 北軒, 送秋, 病中得二律 奉景孚年兄 兼呈諸伯氏及公序, 凝石寺唱和(2首), 秋雁向南飛(壬午), 奉呈退溪先生, 次柳彦遇韻, 輓李參奉(容), 輓柳監司太浩(景深), 雲興館, 劍水館, 同盧河, 琴進士元貞有絲詩 次韻, 鮑石亭懷古, 胎峯晩眺(排律).

張孝正

墓誌銘 ; 判中樞府事兼吏曹判書致仕奉朝賀沈公, 翠梧處士尹公, 成均進士尹公, 載道壙, 蔚山府使安公, 戶曹判書權公, 南時仲, 篤行鄭公. 卷之 張孝正 41. 墓碣銘 ; 秋淵禹先生, 司導寺主簿權公, 仁川府使李公, 成均進士李公, 成均生員鄭公, 八世祖搙貞夫人烏川鄭氏, 尹復春, 司諫院正言申公, 大興郡守南公, 僉中樞宋公, 正郞睦君, 吏曹參判鄭公, 司憲府掌令李公, 通德郞李公. 祭文 ; 李松谷(瑞雨), 李畏庵(栴), 蔡希庵(彭胤), 曺梅湖(夏疇), 朴進士(浩), 申進士霖卿, 尹進士(斗緖), 申筥卿, 鄭僉知, 內兄, 尹復春, 黃得甫, 鄭甥(熙世), 彌甥睦使君時敬, 從兄素隱先生, 三兄玉洞先生, 四兄, 再從姪國瑞(禎休), 再從姪咸卿(國休), 再從姪長卿(億休), 族孫雲仲(陽煥), 族孫開裁(元煥), 族孫克己(復煥), 族孫希林(泰煥), 少章, 伯姪廣休, 張孝正 從子乙休, 乳母. 卷之 33.

張孝正: 張居正官場升遷

隆慶元年(1567)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隆慶六年(1572)代高拱為內閣首輔,晉中極殿大學士,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任內閣首輔十年,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至四百餘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書 ; 上所庵先生, 上定齋先生, 答申方伯(錫愚), 與松西姜公(橒), 與信庵李丈(秉夏), 與壽靜齋柳丈(鼎文), 答梅村琴丈, 外舅權公, 答可庵朴丈(宗喬), 與坦窩金丈(鎭華), 答姜進士丈(獻奎), 答朴進士丈(宗糀), 答李丈(致休), 與安寢郞(景 ), 與丁監役(學淵), 與東林柳丈(致筥), 答李丈(庭百庭龍), 與崔進士(象龍), 答金文瑞, 與柳仲車(致任), 答金景五(羲裕), 答權而素(人夏), 答高稚希(聖謙). 祭文 ; 孤山李先生, 金丈(晋埍), 河○(鎔), 權士瞻, 張內弟壽元, 金進士(海運), 金重輔, 權士章, 張孝正 金澤未(海容), 裵圭老(興璧), 金叔見, 族叔, 三從兄(東鳴), 仲兄. 行狀 ; 西山先生言行總述, 四未軒張先生行狀, 學生崔公家狀, 孺人安東金氏行錄, 先考學生府君行狀. 識跋 ; 敬書張敬堂先生四德箴後, 慕巖先生李公遺集跋, 鼎厓先生洪公文集跋, 家禮補疑跋, 觀書隨錄跋, 或山李公文集跋, 曾王考雲樛公文集後識, 書唐宋正音後, 李肯窩(能學)戒酒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