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是香港公共屋邨之一,位於香港屯門新市鎮北部,毗鄰青松觀、青山醫院及大興邨,於1989年入伙。 1980年代初,香港政府將屯門良田村的一大片農地平整發展公共房屋,建生邨建於新圍仔及良田村之間的農地上。 1998年1月,香港房屋委員會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一期),允許租戶購買其租住的單位。
- 建生邨 樂生樓 (3座) 共有34層,提供612個單位。
- 建生邨 樂生樓 (3座) 於過去3年共有10宗成交。
- 而李鄭屋邨的孝廉樓和孝慈樓亦是所有Y型樓宇中層數最少的兩座(只有24層 , 比其他Y4型少11層)。
- 為解決2015年取消委任區議員後,灣仔區議席太少的問題,原屬東區的「維園」和「天后」選區會改屬灣仔區,並把東區區議會範圍縮短至炮台山,並於2016年1月1日生效。
-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 譬如「順生樓」改為「順生閣」;「逸生樓」改為「逸生閣」。
- 至於單位方面,每標準翼設8個單位、每個標準樓層24個單位,但部份樓宇(尤其是1988年及以後落成的Y3型大廈,但不包括抽起改作居屋出售樓宇)的A、B及C翼(其中一至三翼)尾端一至兩戶被分間成合共3至6伙一人單位(而該等單位俗稱「劏房」),使一層可以有多於24伙。
值得注意是在命名方面,做法與同期其他將公屋改為居屋計劃的實例不同,雖然下列兩座樓宇已成為居屋,不過僅沿用原名、但尾綴由「樓」改為「閣」以作區別。 建生邨平面圖 譬如「順生樓」改為「順生閣」;「逸生樓」改為「逸生閣」。
建生邨平面圖: 物業地圖
Y1型大廈通常每翼12伙,每層36伙,故此一座Y1樓宇一般有1224個單位,但部份Y1型大廈有超過1300個單位,原因是部份單位被一分為二,分配給一人家庭。 由於1970至1980年代正值太空科幻主義的興起及流行期,故此不少在該時期建造的公共房屋(連同Y型大廈)都會以富未來感的Eurostile字體,作為停車場、大廈外牆的文字標識系統。 研重建22屋邨曝光 多市區公屋 涉北角模範西環邨等 團體促人口少先行.
建生邨 樂生樓 (3座) 於過去3年共有10宗成交。 直至1990年代末,政府決定開發該區域,以提供更多房屋供應,並就此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按照當時的藍圖,菁田邨位置最初擬建一個由12座1999年版本新十字型大廈組成的居屋屋苑。 雖然有關環境許可證已於2001年批出,然而由於孫九招的緣故,54區的基建工程一直擱置,直至2011年才分批動工。 到10月30日晚上10時許,防暴警察清場期間除了在建生邨內多處進行截查和拘補多名市民外。 另一批防暴警衝入兆軒苑逸生閣大堂,多人被要求蹲地趴牆。
建生邨平面圖: 中學:屯門區
首座採用後期型設計、並附有延伸水缸的Y3型大廈為景林邨景桃樓,1990年10月入伙;而最後一座採用早期型設計大廈則為鳳德邨碧鳳樓,1991年4月完工(上述兩條屋邨亦是全港僅有兩條兼具兩款設計Y3型大廈的屋邨)。 另外,Y3型每翼翼尾單位均具備突出的三角形窗台,絕大部份Y3型大廈翼尾單位的三角形窗台均採用向外開口設計;不過太和邨喜和樓其中一翼翼尾極低層單位因過於貼近太和廣場建築物,以及景林邨景棉樓全部翼尾單位,則採用了同向開口設計。 Y2型大廈標準樓高35層,每座標準Y2型大廈設有816個單位分佈於3隻翼之上,而每個標準翼設有8伙,每個標準樓層共24伙。 其後大廈設計於1983年加以改良,樓宇的四分之三單位屬中型單位(又稱B型單位),編配給4-6人家庭;只有佔四分一的翼尾單位是供7人或以上家庭的大型單位(又稱C型單位),為房屋署首次引入「一屋多房」設計概念的標準設計大廈。 欄柵式窗花全面改為鐵窗設計,窗戶位置配合房間間隔。
深水埗區現有20個公共屋邨,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較重建前嘅1,600伙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
建生邨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伙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除了小西灣邨、翠屏南邨、長亨邨、天耀邨的Y4型公屋大廈因為同邨內設有和諧式大廈而導致整條屋邨的所有大廈沒有出售之外,其餘大部份Y4型公屋大廈均已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而擁有最多Y4型大廈屋邨為港島南區的華貴邨,華貴邨共有5座樓宇採用Y4型設計。 Y4型是最後一款Y型大廈,基本上跟Y3型同期興建。 單位間隔設計以Y3型作藍本,但佔地較各款Y型大廈為小,故此較適合用於市區佔地較小的地盤,而大、中、小型單位比例亦較其餘3型平均,部份大型單位更可以間三間睡房,適合各類家庭人數的需要,並且較Y3型有更大互換性,方便隨時改作居屋出售。 大部份Y4型大廈樓高35層,但有小部份位於市區的Y4大廈只興建了24-34層,以應對當時啟德機場飛機航道而設立的高度限制,即東頭邨、翠灣邨、小西灣邨及李鄭屋邨;當中,東頭邨同款大廈的機房設於頂樓,而水缸高度亦相應降低,以盡取發展潛力。
只有富善邨、山景邨、利東邨的Y1型大廈包括在租者置其屋計劃之內出售,而樂華邨、美林邨及長康邨因時間不合而悉數繼續出租。 建生邨平面圖 而在屋宇設備標準方面,每座Y型大廈均設6台升降機,並以每2部升降機為一組,每隔3層設立層站;而升降機機房設於上層天台(而緩衝區則設於天台層),使升降機可直接服務最頂層。 而所有輸電管線槽,則置於三翼上樓梯對面的天井。 而從1990年中起落成、採用新款設計的Y型大廈,均會增設緊急發電機房。
建生邨平面圖: 物業位置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嘅年份為準,但係部份屋邨入面嘅個別樓宇嘅入伙年份可能會同官方資料有出入,例如房委會提供華富(二)邨嘅入伙年份係1970年,但係條邨入面嘅華翠樓同華景樓竟然係喺1978年落成。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會計算用嚟做出租嘅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同認可人口數目,唔包括喺房委會租置計劃或者房協住宅發售計劃入面已經出售嘅單位,「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適用喺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建生邨平面圖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的年份為準,但部份屋邨內個別樓宇的入伙年份可能會與官方資料有出入,詳見相關條目。
天晴邨(英語: Tin Ching Estate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物業管理則外判予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 綠置居2021會出售啟鑽苑、上期柴灣蝶翠苑、青衣青富苑的貨尾單位,以及約800個租置計劃的回收單位。 綠置居2021將於5月28日開始接受申請,於7-8月進行攪珠,並於9-10月開始揀選單位。 房委會出售「租置計劃」回收單位時,將沿用現行機制定價介乎約14萬元至126萬元,最終售價取決於是次銷售計劃將會推售的單位。 東區的語言,早期以閩南語為主,包括原居民的閩南漁民以及香港開埠以來定居銅鑼灣的福建籍人口,北角的福建籍人口早期由銅鑼灣一帶伸廷,後來又由北角伸廷至鰂魚涌以及整個東區。 香港人口中的閩南人自開埠以來聚居於灣仔(特別在廈門街一帶)、銅鑼灣以及上環(福建商會的中心)一帶,而北角、鰂魚涌以及西環一帶的福建人則是較後遷入的,而在潮州人聚居的九龍東一帶亦有一定數量的福建人,在福建人聚居的地方亦有一定數量的潮州人。
建生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建生邨樂生樓3座
北角及鰂魚涌是傳統地段最貴的市區住宅區之一,交通方便,收入中位數是全港第四高,但筲箕灣及柴灣有15座公屋,23座居屋,使東區內部收入差異極大。 不過,公屋也為東區注入了草根勞動力,使東區中產人口可以享受價格更低廉的服務,所以東區城市規劃是非常成功的。 東區的商業大廈及酒店集中於炮台山、太古城及鰂魚涌一帶,主要大廈是太古坊,於2008年4月起東區最高的摩天大廈港島東中心分階段入伙.
- 但留意山景邨位置偏遠,屬上述四個可轉售公屋屋苑中位置最僻,但最近自由市場放盤的平均呎價都已過萬元,其實呎價計並不低。
- 关于以此屋邨命名的一個輕鐵車站,请见「建生站」。
- 4款Y型大廈的外觀和每層的單位佈局都有明顯分別。
- 直至1990年代末,政府決定開發該區域,以提供更多房屋供應,並就此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 由於早年曾發生多宗居民從Y3及Y4型大廈天井不慎墮樓意外,房屋署於1993年11月斥資6,000萬港元,將相關大廈的欄杆由1.2米加高至1.5米;此前,Y2型大廈梯間圍欄亦於1991年陸續加高,以防止意外發生。
- 顯徑邨顯沛樓與顯德樓、以及朗屏邨畫屏樓與喜屏樓,由於兩座樓宇之間的距離太近,故此兩座大廈互相相鄰的翼尾單位的互相對望位置窗戶,改為兩個相連的三角形向外窗台,確保該等單位景觀不受遮擋。
樓宇樣本平面圖、附圖摘錄自租者置其屋計劃第1期的建生邨售樓概要,只供參考。 平面圖,個別樓層或單位的圖則跟上述平面圖或有差異, … 位於屯門的山景邨提供全港最多單位 (約8000個),供合資格綠表人士經租置計劃於綠置居、白居二推出時購買。 由於19世紀的佔主導地位的軍事力量主要是海軍力量,所以當時的英國殖民地政府選擇中西區作爲維多利亞城,而柴灣在香港島東部的海邊,有被海盜襲擊的危險,無險可守,所以即使是20世紀上半葉,柴灣仍長期處於落後的位置。 直至二次世界大戰完結後,香港重光,香港政府為處理當時居民的居住問題和就業問題,於是仿效英國工業革命帶動經濟的做法,在柴灣設立工業區,並設立公共房屋,令人民得以安居樂業,香港政府的華人官員還把其中的公共房屋命名為興華村,這個名字有華人在香港復興,當家作主的深遠意味。
建生邨平面圖: 單位歷史成交
另一方面,1969年因應民政主任計劃而劃分的東區,還包括現今南區之東部(赤柱和石澳),直至1981年南區的成立為止。 東區人口接近六十萬,在香港十八區排第四;毗鄰的灣仔區卻只有十五萬,全港第二少。 為解決2015年取消委任區議員後,灣仔區議席太少的問題,原屬東區的「維園」和「天后」選區會改屬灣仔區,並把東區區議會範圍縮短至炮台山,並於2016年1月1日生效。 关于位於香港島東區的太古地產物業,请见「港島東 (地產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