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0年代,中醫門診病人劇增,所以由「贈藥材」改作「贈藥粉」,藥方按編號配藥。 為確保能夠提供現代化及安全的服務,以配合社會未來的醫療需要,醫管局將在不影響現有服務的情況下,重建廣華醫院。 重建計劃讓廣華醫院能夠建立現代化的設施,以提升其運作效率,並建設以病人為本的環境,提供全人及連貫的醫療服務。
目前,本院營辦18間中學、14間小學、18間幼稚園及2間特殊學校,以「勤、儉、忠、信」為校訓,為莘莘學子提供優質教育服務。 此外,本院還設立了東華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務中心,以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本院屬下所有資助學校均已成立法團校董會,讓更多持份者參與校政,加強學校的透明度和問責性,促進學校的持續發展。 2月22日教授因氣促、發燒及血氧飽和度(即其血液內的氧氣含量)很低,往廣華醫院急症室求診。
廣華醫院平面圖: 廣 華 醫院骨科 醫生
瑪嘉烈醫院採用新一代模擬情境訓練中心的設計,當有大事發生(例如疫症爆發)時,可以更快的轉回病房用途。 為免出入醫院者日曬雨淋,日後由碧街油麻地港鐵站往廣華醫院途中,即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附近會設有蓋行人通道,一直延伸至醫院大堂。 如果對東華三院的服務有任何查詢,歡迎與我們聯絡 (電郵:)。 要配合服務發展的急速步伐,東華三院講求一個穩健而開放的管治架構,期望達至善用政府和社會資源的理想。 為此,董事局將繼續致力提升東華三院的企業管治水平,增加透明度及問責性,吸引更多善長的支持。 東華三院的歷任董事局每年一任,成員不支取任何酬金,他們將個人的社會網絡、人脈關係、社會經驗引進東華三院,動員不同界別和階層人士的參與,一方面推動籌款,促進院務發展;另一方面為香港建立社會資本,孕育和諧、互相扶持的社會關係。
1997年東華東院開始了醫療服務重整計劃,其中復康日間醫院於1999年2月啟用,而綜合社區復康中心和心臟復康及資源中心亦分別於2001年2月及2004年3月相繼投入服務,為病人提供更全面的社區復康評估及日間復康治療,是港島東醫院聯網的主要復康醫療中心。 現時醫院主要設有眼科(東華三院盧家騶眼科醫療紀念中心)、內科、老人科、復康科、糖尿科和矯形及創傷科的住院及專科門診服務。 廣華醫院為期三年多的大規模翻新修葺工程於1997年7月完成,現有病床1,141張。
廣華醫院平面圖: 香港基督教播道聯會學校工程(2004-
醫管局官方記載之地址爲「九龍荔枝角瑪嘉烈醫院道2-10號」。 瑪嘉烈醫院之地理位置實爲新界下葵涌茘枝角灣對上山坡,興建期間曾稱爲「新荔枝角醫院」。 根據現今的區議會分界圖,該山坡以荔景山路爲分界線,上方醫院所處位置屬葵青區,下方清麗苑一邊屬深水埗區。 惟醫院與九龍僅幾步之遙,而受地理及歷史因素影響,荔景山一帶亦不時被視爲九龍的一部分。
醫院亦積極拓展核子醫學服務,於1999年中添置核子醫學伽瑪掃描機,並於同年8月正式投入服務。 瑪嘉烈醫院毗鄰葵涌醫院,由醫院管理局管理,屬於九龍西聯網,主要為荔枝角、新界西南(包括荔景、葵涌、青衣及荃灣)以至東涌和大嶼山的居民提供服務。 隨著香港國際機場於1998年7月落成啟用,瑪嘉烈醫院除為訪港旅客提供緊急醫療護理外,如機場發生災難事故,是接收傷者的主要醫院之一,直至北大嶼山醫院啟用為止。 廣華醫院乘著門診部搬往「徐展堂門診大樓」,同時引進 自動化登記系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廣華醫院平面圖 當新病人求診時,即時會獲發一張智能病人卡,上面印上病人姓名、編號及一排記錄資料的電子條碼。 覆診病人只要將病人卡插入智能派籌機內,瞬息間便會收到電腦籌,印備了病人姓名、診症室號碼、輪候號碼及預約時間等資料。
廣華醫院平面圖: 中醫醫療服務
重建後的廣華醫院外牆會有透明玻璃,讓病人享受陽光,但為免成高度反光的建築物,大樓外會加支架和橫架。 廣華醫院平面圖 陳金海解釋,此舉令醫院外觀似有窗花,觀感與鄰近住宅大廈接近;支架和橫架又可縮細玻璃的範圍,減少反光。 重建期間,急症室面積減了33%,但陳金海稱急症服務不變,亦無減人手,而重建期間減少了3個手術室,醫院亦在其他大樓另闢兩個手術室,亦延長手術室運作時間至5時後繼續做非急症手症,以補償減少了一個手術室的服務。
2021年2月26日,一名患有長期病患的63歲男士在專科門診覆診,醫護人員進行診斷和檢查後,安排病人在急症室等候區輪候內科病房床位。 逾10小時,到清晨近5時才被發現已經失去知覺及沒有脈搏,最終在2月27日清晨5時17分病逝。 重建總支出為3,415萬元,政府資助八成,前後撥出2,700多萬元,餘款由總理籌募及東華基金補足,重建後的廣華共有病床2,165張,設備齊全新穎,可稱為「設備最新型之慈善醫院」,規模設備僅次於秏資7,151萬元建成於1963年揭幕的伊利沙伯醫院。 醫院董事局按社會急速增長的需求而繼續發展,1915年廣華醫院在油麻地海旁設置公共診所及碼頭以方便水上居民,但不幸在二次大戰中遭受破壞。 2019年6月26日,時值香港特區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東華三院發表支持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的言論,例如反對違法暴力,支持理性和平表達意見。 東華三院職員的薪酬支出是由稱為「嘗產」的出租物業收入支付,由善長捐助善款扣除活動直接開支外,全數都會用於東華服務。
廣華醫院平面圖: 醫療及衛生服務單位資料
耗資1億6,000萬的新門診大樓亦於2000年1月正式投入服務。 廣華醫院於1993年率先設立日間手術中心,目前日間手術比率為全港之冠。 廣華醫院首創綜合性乳病中心亦為病人提供全面教育、診斷、治療、輔導及康復服務。 廣華醫院腦外科是醫管局轄下特定的轉介中心之一,更首創一個綜合性腦外科治療區,設有電腦掃描機,腦外科手術室及腦外科加護病房。 廣華醫院平面圖 醫院更設有婦產科日間手術及醫療中心,配合婦女普查中心提供綜合性的服務。
瑪嘉烈醫院同時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認可的專科訓練中心,為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醫科學生提供臨床教育訓練及為畢業生安排實習。 港鐵表示,據觀察,油麻地站近廣華醫院及碧街的A2出入口,即使在繁忙時間人流亦見暢順,車站出入口的設施可配合乘客的需要;歡迎相關部門或機構因應社區發展而加建行人通道或設施接駁港鐵站,如有需要,樂意與相關部門或機構就技術問題交換意見。 陳又稱,重建後醫院地庫預留位置接駁港鐵,但有關設計不在重建計劃內,故不能進行相關工程。 他歡迎接駁地鐵的建議,並稱院方願意配合,已就有關計劃交顧問公司作技術研究。 廣華醫院行政總監張復熾說,一般非緊急預約手術在朝9晚5進行,但重建期間,因手術室數量減少,預約手術要在黃昏5點後才進行,醫護要加班,以維持重建期間的醫院服務。 廣華醫院平面圖 未來的廣華醫院平台將設花園,減少阻擋附近民居的景觀;大堂上方更是中空樓層,讓清風可由窩打老道吹送至登打士街,降低屏風效應。
廣華醫院平面圖: 管理
至1907年,一群社會賢達建議在油麻地設立中式醫院以應付九龍及新界急速增長的人口。 醫院最終耗資130,000元,歷時5年才告落成,於1911年10月9日由港督盧吉爵士主持開幕。 廣華醫院平面圖 建院初期廣華醫院只能收容72名住院病人,由於油麻地乃至九龍仍是低下階層社區,捐款相對位於商家雲集的上環東華醫院為少,日益面對經濟困難。 東華醫院名稱取自「廣東華人醫院」之意,位於香港上環普仁街,是一所公營醫院,創立於1870年,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歷史悠久的香港三大醫院之一,亦是最早建立的華人醫院,初期由華人捐款及政府資助。 醫院源於19世紀時,旅港華人生活於上環一帶,有垂危病者到太平山街百姓廟(廣福義祠)等待死亡,令義祠環境惡劣,其後被政府總登記官發現,經英文報章大肆報道而成醜聞,結果下令封閉廣福義祠,華人領袖於是倡議在附近興建華人醫院,獲港督麥當奴批准。 初期醫院以中醫中藥療法,贈醫施藥,並且設有大廚房,為留醫者煎中藥,受華人歡迎。
2012年6月,廣華醫院重建計劃落實,工程的籌備工作價格約5億2千5百萬港元,比較初時預計的3億8千萬港元增加38%。 香港政府於同年8月進行招標有關於籌備工作的顧問服務,同年12月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若果撥款獲批,將會可以於2013年展開籌備工作。 「以人為本」-主動了解及盡力滿足病人及員工所需,例如成立宿舍管理團隊以建立彼此互信互助的關係,並提供優質的管理服務,以靈活配合重建調遷工作。 東華三院文物館位於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25號廣華醫院內,是介紹東華三院發展歷程的博物館。
廣華醫院平面圖: 香港眼科醫院及九龍醫院
東華三院平和坊分別提供親身到臨、電話及網上三種途徑的輔導服務。 東華醫院成立後一直為市民提供中醫服務,直至1896年首位華人西醫鍾本初醫生出任「掌院」,醫院遂成為中西醫兼備的醫院,廣華醫院及東華東院均是中西藥並用,由病人自由選擇。 直至1942年日治時代,由於中藥非常缺乏,所有住院病人自此便由西醫治病,而中醫服務則維持門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