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預計,發展「北部都會區」將涉及大量收地程序,促請政府靈活處理,並考慮將「丁屋」改造成「丁廈」,讓原居民受惠於區內的發展。 面對羅湖/文錦渡綜合發展樞紐範圍將由羅湖南站東延至老鼠嶺,並發展成綜合商住區,鳳凰湖村村長易渭東表示,鄉村位處老鼠嶺旁,目前村內住有約五十戶,部分村民仍然務農,已熟習環境,希望政府發展之餘也撥出土地,讓村民留在原址耕種。 廈村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編號S╱HT╱10現放置於城市規劃委員會秘書處、北角及沙田政府合署規劃署規劃資料查詢處、屯門及元朗規劃處、元朗民政事務處、廈村及屏山鄉事委員會,於辦公時間供市民查閱;也可網上瀏覽。 另約44公頃主要位於廈村路兩旁和石村北面的土地,劃為「露天貯物」地帶或其支區,作適當的露天貯物用途。 這些用途的發展計劃必須清楚證明有關發展不會對附近環境、排水、交通及其他方面造成不良影響。
未來的屯門繞道雖聲稱有助分流屯門道路的交通,但最終仍得行經該交匯處。 而形成瓶頸位的交匯處,令塞車情況延至青麟路、屯門醫院,甚至屯門公路。 而由於經營業務始終是於市場運作的商業行為,政府除了上述金錢補償以外,不會為受影響業務提供「一換一」的場地安置安排。 相關地塊面積達122萬平方呎,是已完成補地價的「熟地」,早於2014年已獲規劃許可興建低密度洋房,新地和置地目前正進行地盤平整及道路擴闊等前期工程。 發展商踴躍發展古洞一帶的土地,其中新地月前就古洞南、近雙魚河的地皮,向城規會提出修訂方案,以發展大型住宅項目,提供2589伙住宅。
廈村收地: : 發展局公布收回三幅粉嶺及元朗用地
陳太說,產品雖然是低檔次,但有需求,推動社會經濟,不是可有可無,「我們不是豬油廠等污染行業啊」,她贊成政府解決住屋問題,但須對他們這種民生性工業有合理安置。 港府早前委聘的顧問去年底提出建議,在洪水橋及元朗兩區分別闢地廿四公頃及三點八公頃興建多層大廈以容納汽車相關行業、回收再造業、港口後勤及倉庫等不同棕地作業。 其中擬議的元朗福宏街及宏利街的用地建議,採用單幢八層高的建築物設計,記者日前到元朗相關用地視察,該地仍是空地一片。 鄰近元朗公路的屏山洪屋村有不少棕地作業者,包括汽車維修及物流等行業。
另一方面,中國富豪包凡的失聯在最近成為外界關注的話題,BBC對時有發生的中國商界領袖消失現象作了更深度的觀察。 在國際上,美國媒體指去年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背後可能是來自「親烏團體」的策動,烏克蘭則否認與事件有關。 在近日的一個國際學術會議上,有專家對中國在人類基因編輯方面的規範措施表達了擔憂。 BBC國際頻道還詳細調查了近年在網絡上影響不少人的「殺豬盤」詐騙陷阱。
廈村收地: 香港
地政總署去年10月強制收回土地,鄧氏祖堂短短兩個月後申請寬免,冀取回農地。 廈村收地 不過《香港01》發現,鐵皮屋仍未清拆,而且內有雪櫃、梳化等家俬,疑有人繼續打理。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即前期工程第三期和第二階段工程)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的詳細設計已於2020年分階段展開,目標是於2034年竣工。
本刊調查發現,他是廈村「棕地」地主之一,與部分營辦商關係密切,均為一間非牟利機構的董事。 最後一幅就是在洪水橋「芙容園」對面,位於塘坊村的用地,現時為兩座樓齡已有31至44樓工業大廈,其空置率超過15%,由不同業主所持有。 政府看法是,該地鄰近「洪水橋新發展區」,交通改善指日可待,在這個前提下,很有機會被收回。 然而對於準買家來說,相信他們更關注的,就是購入物業會否受到「突如其來」的阻力影響。
廈村收地: 屯門及元朗西區
北部都會區發展作為今年《施政報告》中的重中之重,其中古洞北及粉嶺北,以及洪水橋及廈村新發展區的收地工作如箭在弦,其中首階段發展有逾64公頃土地已收回,進度看似非常理想。 不過,由於新發展區將涉及大批祖堂地,來自鄉事勢力的不同人物近來多次發聲,要求有更好賠償,其中多名鄉事派代表均認為,新界權益欠善待,如祖堂地等收地處理不當,或激化城鄉矛盾,甚至成為北部都會區發展的暗湧。 針對賠償問題,有土地房屋研究組織憂慮,政府一旦屈服,勢打破恒之有效的賠償準則。 政府根據《收回土地條例》、《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土地徵用(管有業權)條例》收地,受影響的土地於收地公告張貼後三個月歸政府所有,相關業權人會獲特惠土地補償。 該發展計劃包括新發展區第一期工程範圍內的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讓已平整的土地其後可發展專用安置屋邨以安置合資格住戶、鄉村遷置區以補償符合資格的屋地業主、特別設計的多層樓宇/露天用地以容納棕地作業,以及電力支站。 廈村收地 此外,因洪水橋將發展的消息流傳多年,令不少地產商已收購區內土地,如恆基地產已擁有發展區內約500萬平方呎農地地皮。
如地產商暗地利用黑幫協助收地發展,幫派限因沾手收地致富,鄉黑勢力因此扶搖直上,近年紛紛成立地產代理公司,改頭換面由黑幫變成商人,包攬收地、建築工程和物業代理等一條龍服務,估計當中利益是以過億元計。 於2013年政府公佈洪水橋新發展區的初步發展大綱圖時,顯示五條需清拆的村落全為非原居民村,而所有原居民村則不受影響;而在公眾參與的過程中,非原居民的待遇和意見也不被重視,在公眾參與期限完結後才安排居民會。 洪水橋新發展區聯村關注組成員何開發認為,政府此舉只保障原居民,不保障非原居民,違反了基本法第三章二十九條「香港居民的住宅和其他房屋不受侵犯」。
廈村收地: 元朗廈村鄧氏祖堂地違規建屋住人被充公 揭未拆屋又再申請贖回
公共專業聯盟黎廣德曾質疑,由於洪水橋發展區已預留不少商業用地,此鐵路線如成功落實,勢令洪水橋成為前海的衛星城市。 整個安置屋邨項目將分為五期發展 (第1A期、第1B期、第2期、第3A期及第3B期),合共建有六幢大樓,當中一幢為住用大樓,樓高不多於25層;而另外五幢則為綜合發展大樓,每幢樓高介乎30層至37層。 至於流浮山垃圾山,地署確認發現上述地段有官地被佔用,已採取土地管制行動,包括張貼法定通告,飭令佔用人於限期前停止佔用及移除土地上的鐵閘、圍網和構築物;又指發現涉事的私人地段被圍封和放置物料,正調查是否有其他違契情況。 規劃署則表示已於本年9月23日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向相關場地人士發出「強制執行通知書」要求中止在有關場地上的違例發展。 如事涉違例發展於期限屆滿後仍未獲遵照辦理,本署會考慮在合適情況下採取檢控行動。
針對區內現時190公頃的「棕地」,政府除預留土地整合現有的棕地作業,遷入多層樓宇,亦會仔細研究如何安置現有棕地使用者。 在2017年的施政報告中,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洪水橋新發展區將作為試點,探討以多層工業樓宇或其他有效使用土地模式整合棕地作業,以釋放棕地作發展用途。 而受拆遷影響的居民,政府將以「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進行收地,受影響村民可原區上樓安置或獲發特惠補償金,當局已在洪福邨旁預留土地作原區安置,料提供1,800個單位。 對於安置問題,甯漢豪稱地政總署會主動接觸受影響的棕地作業者,通知遷出日期及政府的支援途徑。
廈村收地: 洪水橋新發展區第二期將收地建幹道、污水廠 最快2030年入伙
雖然政府於2017年開展了11號幹線的可行性研究,但預料該道路最快到2036年才能通車,加上無法直達市區核心地段,疏導交通的效益依然存疑。 其後房協於2020年9月向城規會申請放寬有關發展地盤的地積比率限制,由5.5倍增至6.5倍,預期可增加430伙,合共提供約2,600個單位,而首批住戶預計可於2024至2025年度入住。 本網址所提供的地圖資料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政府 “) 擁有的版權保障。 政府沒有就該等資料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或在任何特定情況下使用的合適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亦無須對與該等地圖資料或本網站有關的任何原故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負上責任。 請留意有關的數據只顯示現有鄉村 ╱ 墟鎮的分界,並不包括其他數碼資料,例如地形圖 、 數碼土地界線等,該等資料屬地政總署所有。 習近平開啟作為國家元首的第三任期,以及在其掌權下的新領導班子和代表成員,所顯示出的面貌受到關注。
- 第一期發展計劃工程所需費用為16.32億元,需要收回12公頃的私人土地,影響29名棕地作業者及6名住戶,估計受第一期發展影響的合資格土地業權人、棕地作業者和寮屋佔用人發放的補償及特惠津貼,所需的費用約為21.81億元。
- 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的第一階段公眾參與的首輪活動已於2010年11月19日至2011年1月舉行,向各法定及諮詢組織展示新發展區的主要議題,包括它的願景、策略角色和規劃原則。
- 現場有工人將廢料入袋,並將一袋袋廢料搬遷至貨櫃車內,疑待運送至位於流浮山的新工場。
- 請留意有關的數據只顯示現有鄉村 ╱ 墟鎮的分界,並不包括其他數碼資料,例如地形圖 、 數碼土地界線等,該等資料屬地政總署所有。
-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去年底提交最終報告,棕地獲得支持度最高,建議盡快規劃發展。
城市規劃委員會今天(1月23日)公布,該區6幅共約77公頃分布在屏廈路北段兩旁和流浮山道以西的土地劃作「綜合發展區」地帶,用作綜合發展或重建作住宅用途,並提供商業設施、休憩用地和其他配套設施。 北部都會區內的新發展區,其中古洞北/粉嶺北及洪水橋/厦村,分別在前年及去年展開收地程序。 廈村收地 廈村收地 前者所涉收回的土地面積約68公頃,包括784幅私人土地,受影響業務經營者的遷出限期,由去年上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不等。
廈村收地: 地皮6: 洪水橋塘坊村綜合發展區
當局預料最快今年第三季就擬建工程刊憲諮詢,在行會授權收地後,便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展開上述工程,以爭取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的主要人口能如期在2030年起遷入。 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的第一階段公眾參與的首輪活動已於2010年11月19日至2011年1月舉行,向各法定及諮詢組織展示新發展區的主要議題,包括它的願景、策略角色和規劃原則。 2011年1月,政府表示將耗資7040萬進行相關的發展規劃及工程研究,預算研究年期3年,工程可於2019年動工。 規劃署發言人指,洪水橋會以房屋居住帶動新區為主要考慮,也將預留配合深圳發展的土地,並預留土地給高端、研發型工業,發展高增值及低污染工業,令洪水橋新區提供相關就業機會;而發展過程亦可能會影響到非原居民村落。 第一階段公眾參與的次輪活動亦已於2011年12月9日至2012年2月9日期間進行,主要與持份者和市民討論及交換意見。 建屋土地大落後,施政報告提出硬招《收回土地條例》加快強收新界棕地在內的私人土地,以發展公營房屋,屏山及藍地一帶合共一百六十公頃將成為首批被收回的棕地。
(星島日報報道)《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其中羅湖/文錦渡綜合發展樞紐範圍,會由羅湖南站東延至老鼠嶺一帶,發展成綜合商住區,提供約九千五百至一萬一千個住宅單位。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昨日舉辦考察會時指出,發展「北部都會區」一定會涉及很多收地程序,希望政府靈活處理丁屋,參考內地舊城改造為「丁廈」,令原居民能夠受惠於區內發展。 規劃署文件顯示,現時新慶路及康寶路兩幅土地主要用作棕地用途,包括露天貨倉、鄉郊工場、製冰和漂染廠及倉庫,並夾雜零散的臨時住用構築物、農地、墳墓及骨灰龕。 經營58年、由1963年成立,歷經3代人的家族企業合豐鐵工廠,自城市渠務規劃以來,工廠便一直為本地提供港製作的生鐵井蓋。 另新地與置地公司合作的元朗牛潭尾石湖圍住宅項目,最新再向城規會遞交發展申請,規模媲美天水圍藍籌屋苑嘉湖山莊。 根據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新田將發展為「新田科技城」,成為主要的就業樞紐。
廈村收地: 鄉紳阻收地 力保每年逾十億收入 洪水橋勢成橫洲翻版
對於工程範圍內受影響住戶及業務經營者而言,上述土地歸還日期並非他們須遷出的限期。 受影響住戶及業務經營者應留意地政總署今年七月九日分別向他們發出的信件內所註明的遷出限期(由今年第四季至二○二一年第三季不等)。 地政總署會在各個受影響住戶及業務經營者遷出限期前三個月,按照適用程序另行在相關範圍張貼通知。
發展局回覆指,兩發展區第一階段發展分別約涉及68公頃、12公頃土地,自2019年起陸續復歸政府。 廈村收地 第一期發展計劃工程所需費用為16.32億元,需要收回12公頃的私人土地,影響29名棕地作業者及6名住戶,估計受第一期發展影響的合資格土地業權人、棕地作業者和寮屋佔用人發放的補償及特惠津貼,所需的費用約為21.81億元。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定位為新界西北區域樞紐,全面落成後合共提供約61,000個房屋單位。 當局期望第一期計劃下的專用安置屋邨2024年入伙,確保第二期發展清拆行動於同年展開時,有足夠單位安置受影響的合資格住戶。 發展計劃包括新發展區第一期工程範圍內的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用於發展專用安置屋邨以安置合資格住戶、鄉村遷置區以補償符合資格屋地業主、特別設計的多層樓宇或露天用地以容納棕地作業和電力支站。 【收地賺大錢】近年來元朗急速發展,不少鄉黑都替發展商收地,不但賺到盤滿砵滿,更可以漂白從商,包攬土地業務。
廈村收地: 表: 政府揀選收回用地的準則
洪水橋發展計劃的第二階段公眾参與於2013年7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間進行,初步發展大綱圖亦同時公佈。 廈村收地 新發展區佔地達826公頃,覆蓋範圍東至天影路、屏廈路、橋洪路,南至元朗公路,西至港深西部公路,北至深灣路、流浮山道。 新發展區預算可提供60,000個住宅單位,容納218,000人,及製造100,000個就業機會。
廈村收地: 政府新聞公報
劉國勳指,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房屋地積比僅得五倍,較古洞北的六倍還要低,希望政府在增建屯馬線洪水橋站的同時,能調高區內的地積比。 在發展策略下,當局亦建議將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提升為新界北核心商務區,並擬興建洪水橋到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 鰲磡沙和鰲磡石共約51公頃土地劃為「農業」地帶,以保存和保護良好的農地、農場和魚塘;約187公頃土地劃為「綠化地帶」,以保育自然環境、保障該區不受市區式發展所入侵及提供土地作額外的靜態康樂場地。 規劃區佔地約722公頃,位於新界西北的西部;東抵天水圍新市鎮、北及流浮山、西臨后海灣海岸、南至洪水橋和廈村和青山練靶場。 協助他們的屯門區議員賴嘉汶(欣田選區)表示,政府稱建屋會有交通配套,會建雙線雙程的L7路,但這樣只令現時的藍地交匯處更擠塞,形成瓶頸位,因為現時基本上所有西北車輛都會經這裏往元朗公路、屯門公路、嶺南大學、青山公路。
廈村收地: 洪水橋新發展區
根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推算,全港有約1,300公頃的棕地,佔香港土地總面積約1%,主要集中在新界,目前大多被改作露天貯物、港口後勤用途(包括貨櫃車場及貨櫃場)、物流運作、停車場等用途。 (獨媒報導)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到,新界現有1,600公頃棕地中,約一半會發展為高密度房屋及其他用途。 新界棕地作業者今日聯同立法會議員舉行記者會,促政府「先安置後收地」,並就發展物流產業訂立長遠政策。 地政總署今日(22日)公布,將以短期租約方式招標出租3幅位於北區坪輋和屯門的政府土地,面積介乎3034至11298平方呎,租期為5年,讓受相關政府發展項目於明年或以前收地及清拆行動影響的合資格棕地作業者承租。 橫洲風波弄致滿城風雨之際,政府上周向城規會提交申請,將元朗洪水橋「棕地」一帶打造成新市鎮。
廈村收地: 政府就洪水橋發展計劃張貼收回土地公告
地政總署表示會繼續物色合適空置土地,以短期租約方式招標出租,以供棕地作業經營者搬遷業務。 據立法會早前文件顯示,第一期工程涉及工程開支約16.3億元,而計劃將提供1400個單位,公營房屋佔1300伙或逾九成,單位供應數目佔整個發展區共6.1萬伙的約2%。 政府預計,第一期計劃下,專用安置屋邨可於2024年入伙,確保第二期發展清拆行動於同年起開展時,有足夠單位安置受影響的合資格住戶。 所以,七除八扣,如果要符合能夠興建「高密度房屋」、「業權分散」或者「基建限制」的用地,高危只餘下三幅。 第三幅被收回的土地,在「粉嶺中心」前方,佔地3,500平方米,地盤面積37,675呎,日後發展為公營房屋後,會把「粉嶺中心」A-D座「1、2、7、8室」的單位阻擋。
過去土發或現在市建局進行舊區重建時,若在後階段未能集合業權,也可能向政府要求運用相關條例,協助收回剩餘業權,故條例不是新鮮事,而外國也有類近條例。 所謂《收回土地條例》,實情是一條賦予政府權力徵用私人土地作「公共用途」的條例。 所謂「公共用途」,條例規定要符合一些要求,包括因衛生情況欠佳、物業嚴重干擾空氣流通、或對居住造成健康損害、因與香港駐軍有關的任何用途而收回、或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決定為「公共用途」而收回。 過去一段時間,包括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在內等不同鄉紳人物,曾多次表示希望政府可以用更高的收地價格,甚至將所有地段以最高的甲級特惠補償率,來收回他們的新界土地。
他稱,因應相關支線預計較北環線主線更早落成,若支線率先通車,則可方便在河套工作的市民往返深港處理公務,亦可以乘鐵路至洲頭再接通市區。 由廈村和青山操炮區北面伸延至新生新村西面約81公頃土地劃為「自然保育區」地帶;沙江村伸展至鰲磡沙的后海灣沿岸約30公頃土地劃為「海岸保護區」。 經營汽車維修的捷興,在新慶村已有30多年,負責人羅先生說,半年前投資150萬元,裝置太陽能供電設施,現已差不多完成,若早知被納入發展範圍,不一定搞太陽能,因為投資款額較傳統用電貴逾六成,同時款項是向銀行借貸,未來無論是否要搬都要還。
廈村收地: 元朗棕地堆廢料山 涉違規發展霸官地 每座8米高夾雜電子垃圾 工場面積相當維園
有在該棕地作業者兩年前知悉港府有意發展洪水橋,特意遷往藍地現址繼續營運,如今又再面對「迫遷」,批評當局要趕盡殺絕,欠缺完整規劃一時一樣,「亂點收地點」,又指當局聲稱研究多層大廈作安置,但大型吊車根本無從上樓,「係咪諗住起一個大球場咁大嘅工廈」。 港府提出打造北部都會區,佔全港三分之一的新界土地將會大變天,規劃中涉及多個新發展區,惟港府銳意發展房屋及引入就業之時,卻未有周全安置棕地作業,數以萬計的工業活動面臨倒閉或迫遷。 其中唐人新村被納入元朗南發展計劃範圍之內,當中有見證本港逾半世紀的港製渠蓋工業等工廠即將於明年下半年面臨收地,有工廠負責人痛斥政府高官從未「落地」了解工廠需求,遑論為工廠進行妥善安置,感嘆指「我們只是第一批被政府開刀」,其他工廠或「他朝君體也相同」。 有議員批評政府對於棕地作業的過渡安排沒有與時並進,擔心最後只會令各項發展規劃停滯不前。 跨境車代表新界西北露天倉大聯盟蔣志偉指,元朗洪水橋發展區第一期收地已出現「先收地,後安置」的情況,業界即使自行覓地,但土地用途受限,向城規會申請許可過程困難。 【明報專訊】新界區各新發展區接連啟動,政府昨日公布,地政總署在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第一期發展計劃工程範圍內將予收回的土地上,合共195幅私人土地,涉及面積約12公頃,有關工程主要是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以後進行整個發展計劃。
廈村收地: 元朗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安置屋邨項目第1A期
本報記者到場視察,工場佔地約4萬平方呎,現場有數百個渠蓋井蓋堆疊而放,收地後工場或會被迫結業,陳滙璋父親、合豐鐵工廠第二代負責人陳安祥無奈指,「市面上要找一樣地方,有正牌照可放置渠蓋,要2,000元一呎,(4萬呎地方)一定要8,000萬以上」。 對比政府願意賠償的最高價格,這個價格可說是天方夜譚,難以東山再起。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北部都會區】上期專欄提到北都會區土地發展足夠20年興旺,剛巧土木拓展署提交文件,建議放寬地積比率,意味北部都會區落實先後,未來房屋大翻身。 最近賣樓連環清袋的新地,近年亦積極發展北區土地,與恒地爭一日之長短,競爭龍頭之位。
廈村收地: 香港高鐵長途重啟 省力省時還省錢
該項目經三度諮詢,總發展面積縮細,並擱置收回三條鄉村的土地,意圖再闖關。 第一期收地的位置位於廈村、鍾屋村、洪水橋輕鐵站附近等,是次工程範圍內的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讓已平整的土地其後可發展專用安置屋邨以安置合資格住戶、鄉村遷置區以補償符合資格的屋地業主、特別設計多層樓宇/露天用地以容納棕地作業,以及電力支站等。 律政司可在確定收地符合「公共用途」後,向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建議收地;政府事前會就涉及收地及清拆計劃,諮詢有關區議會,並在作出決定前考慮公開諮詢所得意見及書面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