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重建項目2025詳細資料!(震驚真相)

而設有平台花園,空地及空中花園,會有行人天橋與一些社區設施如多用途社區中心、圖書館等及政府合署連接。 2017年12月5日,本土研究社指出,市建局過去十年預計總開支每年平均達271億,但翻看相關年報,實際總開支平均只有137億,遠低於當初估算,十年以來累積下來一共高估589億。 團體質疑,市建局錯誤高估開支,藉此合理化現時重建模式,令市建局為了收回高估後的開支,只能以「賺到盡」的方式開發土地,而拒絕其他發展方式,如公營/私營混合物業發展模式、興建公屋或其他可負擔房屋等。 2012年9月,市區重建局企業傳訊總監邱松鶴被指控於2012年5月至9月期間在維基百科上編輯市區重建局、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市區重建局主席張震遠、永利街、嘉咸街以及利東街的條目,作出隱惡揚善的刪改。

市建局重建項目

若計及早前已落實給予社聯的67個安置單位,連同這批增撥的單位,合共將有超過120個安置單位改用作過渡性房屋,相信可協助社會上其他有短期住屋需要的人士,盡早遷離惡劣的居住環境,改善生活。 (三)除了黃大仙衙前圍村的保育暨重建項目(註)外,在一般情況下,市建局的重建項目會採用招標模式,邀請私人發展商合作發展,待項目完成後將單位於私人市場發售。 這模式可讓市建局有足夠資源,展開新的重建項目,以及樓宇復修及保育活化等工作,令市建局能可持續地推動市區更新。 韋志成表示,以觀塘第五發展區為例,自2009年作出收購以來,市建局向大約150個單位自住業主,以「市價加自置居所津貼」的模式提出收購,並向大約250戶合資格租客發放特惠津貼或提供安置單位。 他表示,市建局現已開始樓宇的清拆工程,他們在一個時段內,只會清拆一座樓宇,並會做好保護、隔音及清走泥頭的措施,以減少對周邊居民和道路使用者的影響。

市建局重建項目: 市建局收購 V.S. 發展商收購

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目前本港樓市成交價稍有回落,若與去年五月至今年十月比較,下調約百分之四。 【Now新聞台】市建局今年內將有八個重建項目完成清場,本年度可推出招標,局方同時已籌備未來五年計劃,料可提供一萬八千個住宅單位。 市建局重建項目 除了豉油街安置大廈項目外,麗珠大廈和必發臺安置大廈的復修和改造重設工程亦即將完成。

  • 有見於社會對衙前圍村保育問題的關注及區議會的支持,市建局便介入與該單一業權人共同發展該項目,並於二○○七年宣布啟動有關工作。
  • 儘管市建局可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為進行重建而申請收回土地,但市建局在推行每個發展項目時,都會於政府收地前以協商方式盡力向業主提出收購其物業業權。
  • 市建局今(24日)公布啟動深水埗區兩個重建項目,選址是長沙灣「兼善里/福華街」和「昌華街/長沙灣道」,兩個項目共涉及720個住宅單位,預料重建後可增至1,838伙,估計最快會在2028年相繼落成。
  • 市建局今晚舉行20周年活動,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指,市建局將循3個階段處理社區重建工作。

2009年10月23日,市區重建局以2.18億港元向邵逸夫家族購入觀塘裕民坊51-63號寶聲娛樂城。 2006年4月19日,出版期刊《觀塘路》30,000份,期望《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有高透明度,加強市區重建局與觀塘社區之間的了解 。 王歐陽(香港)集團董事林和起表示,設計特點是把綠化與建築融合起來,是當中擁有最多綠化面積的設計。 建築物具穿透性,建築物的中間位置設有空中花園,可以讓遊人觀賞景物,又可以減輕觀塘道的壓迫感,令人沒有被包圍的感覺。 近年市局重建局發展的項目,管理費都高於私人住宅,如煥然壹居管理費呎租達港幣4元。

市建局重建項目: 市建局九龍城重建項目 收購價每呎1.76萬

土瓜灣道/榮光街發展計劃鄰近尚有7個市建局重建項目,市建局表示會重新規劃項目,打通道路,增加社區連接性。 而零售部分的樓面面積,亦由原來指定須興建約100萬平方呎,下調為不少於總商業樓面的3成,以兼顧區內市民購物的民生需要。 酒店部分則由指定興建34萬平方呎樓面的酒店設施,修訂為不設樓面面積下限,中標發展商可因應市場需要及業務前景,自行設定酒店部分的比例,最多為34萬平方呎。

為尋求可持續的方法處理市區老化問題,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在二○一七年五月就油麻地及旺角展開地區研究(油旺地區研究)。 市建局重建項目 市建局將根據研究結果,尋找更具效益和效率的方法推動市區更新,並把切實可行的理念和執行模式,用於日後市區更新工作策略。 韋志成形容今年為市建局的「收成期」,下年度或可向發展商招標,並向他們收取前期款項,以補充現金流,更不停在網誌強調未來五年的重建計劃會令他們有龐大的財政負擔。

市建局重建項目: 先講「賺錢」再說「重建」  市建局已遺忘自身職責了嗎?

而在開展重建項目當日進行的凍結人口調查,市建局需要派員逐家逐戶與居民面談,了解單位的使用狀況以核實受項目影響人士領取特惠津貼和獲得安置的資格。 在疫情爆發時期,這類接觸有可能引起部份居民擔憂,或增加疫情在社區傳播的風險,故此,我們決定暫緩重建項目的開展日期。 其實,市建局的業務與運作,亦不例外;一些關注舊區重建的人士以及傳媒,亦向我們查詢疫情如何對我們在舊區推展市區更新工作造成影響,尤其是正在籌備推出的發展項目。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市建局的工作,例如去年度業務計劃內,有3個涉及超過3000個包括公營和私人住宅新建單位的重建項目,原本計劃在2、3月間開展,現時需暫緩,長遠來說或可能影響房屋單位的供應時間表,尤其在公營房屋方面。 市建局一向沿用同區七年樓齡價格機制計算收購價,今次經公開抽籤後,委託七間獨立顧問公司進行評估而訂定,相關評估於本月九日進行,由獨立顧問公司測量師選擇及比較過去六個月,在項目所屬的九龍城區及附近地區內的成交個案進行研究。 該局強調,收購價格沒有因為疫情影響樓市而改動,評估方法或物業收購程序亦不變。

廉政公署今日(2日)落案起訴一對受市區重建局(市建局)重建發展項目影響的夫婦,控告他們涉嫌就其安置安排申請,向一名市建局人員提供賄款2千元。 韋總監介紹,計劃中,現時位於花墟徑已被蓋封的明渠會重開,改建成水道,旁邊的界限街一號體育館、二號體育館及界限街運動場,整幅土地上會興建大型水道公園。 停車場上蓋將興建一個新運動場,旁邊會有一座新的政府綜合大樓,既重置現時的體育設施,還有更多社區設施。 水道會由太子道西延伸至彌敦道,兩旁會有商業(包括高層建築和低層精品商業街)和住宅發展。 2017年9月14日,由五個土瓜灣重建項目小商戶共同組成的「KC9-KC13受影響非住宅租戶關注組」發起集會請願行動,批評市區重建局的新措施充滿漏洞,未能真正保障舖租戶的權益,不但變相剋扣原有賠償,還要先等待市建局成功收購業權後才能領取發有關賠償,十分荒謬。

市建局重建項目: 今年經濟增長目標5%左右 政府工作報告提八項建議

他說,未來5年計劃將涵蓋多個新策展的重建項目,連同已開展但尚未完成收購的重建項目,涉及總成本將逾1000億元,共提供約1.8萬伙住宅單位,若獲政府批准推行,將會是市建局成立20年以來「最大規模、開支最龐大的一份業務綱領」。 韋志成在網誌表示,原本計畫在本月初啟動的一個重建項目,在第5波疫情下,局方評估最新發展,決定將該重建項目的開展日期押後,視乎疫情的發展再決定開展項目的時間。 在樓宇復修資助計畫,其中大約100宗個案剛在本月初完成委聘承建商的招標程序,原定在本月內陸續開標和評審標書,但開標工作需有市建局職員、最少兩名法團代表、見證人等參與,在現行的社交距離措施下,相關工作也需暫停。 市建局又指,該區地積比率僅餘9%,單一考慮重建兼善里涉及高昂收購和發展成本,將令項目入不敷支,遂決定以規劃主導的市區更新策略,為整區進行整體更新、促成兼善里樓宇群重建,當中包括官地。 一項在土瓜灣重建項目進行的社區調查亦發現,在市建局宣佈重建後,重建項目內的居住環境急促惡化,包括唐樓照明系統損壞、衛生及治安情況惡化、樓宇失修惡化等問題。 市建局重建項目 重建項目內的治安亦引來居民憂慮,有受重建影響居民組成的關注組在2016年11月舉辦記招,批評市建局在成功收購重建區內物業後,以粗鐵鏈鎖起物業閘門,並貼上告示列明單位已被收購,更會拆爛部分已收購單位,令舊樓形同廢墟,手法十分高調,招引賊人犯案,令尚未搬離的住戶不安。

市建局重建項目

因此,市建局首設「劃一補地價呎價」,以整個項目內獲評估為最低的每平方呎補地價,劃一作為適用於項目內所有單位需支付的每平方呎補價,相關差額將由市建局支付。 財華控股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將盡力確保彼等所提供資料之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稱,按早前推售紅磡煥然懿居的經驗,三房戶、有間隔及設梗廚的單位,較受買家歡迎,料大坑西新邨重建將提供三房戶型,但未必排除棄建開放式單位。 自2013年,市建局將中小學教材套提升至電子學習平台《市建網上學院》,以有趣互動的方式介紹市區更新的資訊和項目,並設有益智遊戲,加強學習果效。 他期望能推動「浮動規劃參數」模式,應用於市建局及私人發展的其他項目,認為這才是真正實現規劃「拆牆鬆綁」的原則和目標,有助加快推動項目發展及充分發揮規劃效益。

市建局重建項目: 申請表

另外,為了應付《起動九龍東》所帶來的新增人口需要,重建範圍內的觀塘賽馬會診所亦新增70,000呎樓面面積。 地盤總面積約2790平方米,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地士道街休憩花園、一條政府土地上的小巷,及周邊的公眾行人路,重建後會提供約12450平方米的住宅樓面面積,興建約300個中小型私人住宅單位、2850平方米政府社區設施、約2490平方米商業樓面,重置780平方米休憩用地。 儘管市建局可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為進行重建而申請收回土地,但市建局在推行每個發展項目時,都會於政府收地前以協商方式盡力向業主提出收購其物業業權。 《市區重建局條例》及《收回土地條例》並無就市建局以協商方式收購的業權訂下任何百分比才可申請收回土地。

市建局重建項目

2017年3月,由於當局/市區重建局未完全收購第5發展區——裕民坊內的全部業權,為了讓項目可如期完工,當局建議將第4及5區分拆發展。 當局同時建議將港鐵觀塘站建造平台,將出口伸延至地標大樓內,由原本一個大平台連接兩座大樓,轉為兩座獨立大樓,包括一座包含零售樓面的商業大樓,及另一座中密度的綜合政府辦公室/商業大樓。 建築物高度將由主水平基準以上260米增至285米,層數增至60至70層,整個項目商業樓面合共約121萬方呎,比之前方案略增5千多方呎。 不過新發展方案將靠近觀塘道的政府辦公室及零售鵝蛋形建築物的特色設計消失,而公眾休憩用地及綠化空間亦刪除水景設計,改為平實設計。

市建局重建項目: 重建項目

適逢今年為市建局二十周年,局方對未來五年的規劃亦已有想法,或許是時候將局內的工作方針撥亂反正,莫將自身淪為只懂斂財的地產商。 再者,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第二及第三發展區的第一期項目「凱匯」、公共交通交匯處、小販市集、商場等均會在今年完工,而「凱匯」的平均呎價更達2.3萬元或以上,加上商場、市集等租金,預計屆時市建局的收入將會直線攀升。 從市建局近年的財務狀況可見,他們的財政壓力並非如韋志成口中所形容般「充滿挑戰」,全靠重建舊區及興建一般市民或未能負擔的高尚住宅,每個項目賺取的利潤可謂不少。 賺取利潤最多的四個地產項目分別為淨盈餘68億元的灣仔利東街/麥加力街項目「囍匯」、淨盈餘28.7億元的西營盤第一/第二街項目「縉城峰」、淨盈餘17.8億元的大角咀櫻桃街項目「海桃灣」,以及淨盈餘16.7億元的尖沙咀河內道項目「名鑄」。 當中「囍匯」及「名鑄」均為近五年內落成的項目,而淨盈餘最多的「囍匯」亦是由市建局最常合作的發展商信和置業所投得。 韋志成說,市建局正研究新嘗試,以盡量減少與住戶近距離接觸及縮短時間,包括考慮讓職員在單位門外進行登記,與居民保持更大的距離;研究遙距控制裝置,以紀錄單位使用狀況的可行性等。

深水埗和荃灣均屬舊區,市建局可運用油旺研究提出的概念和規劃工具,審視區內的土地用途、道路規劃、休憩空間及社區設施等情況,為這兩個地區制訂規劃及重整藍圖,並探討調整及提高區內發展密度的可行性,從而善用土地和加快舊區重建。 觀塘市中心項目是市建局歷來規模最大的單一重建項目,以五個區域進行分 階段發展,本項目為最後一個發展區域,地盤面積為27.55萬方呎,可建總樓面約216.59萬方呎。 局方將衙前塱道和南角道這兩段街道納入主地盤的範圍,連同搬遷社區設施後騰出的土地,進行大範圍的土地重整和重新規劃。 主地盤將適度放寛地盤的高度限制,增加建築設計上的彈性及建築物的間距,以騰出寬闊的地面空間,將衙前塱道及南角道改劃成綠化行人步道和市集廣場等。

市建局重建項目: 馬頭角 / 土瓜灣 / 紅磡 / 九龍城

市建局在該項目標書試行「浮動規劃 參數安排」,有關規劃許可申請已於去年9月獲得城規會批准。 「浮動規劃參數安排」容許成功取得本項目的發展商及財團,在總樓面面積保持不變的前提下,靈活調撥在指定範圍內商業樓面面積作辦公、酒店和其他商業用途;當中,商業樓面面積不可少於約69.97萬方呎並需設於項目的低層樓層,以保持本項目位處觀塘區策略性位置的「市中心」特色。 市建局發言人表示,市建局董事會議決收回有關招標項目後,管理層將進行市場調查,評估未來市場需求狀況,以及聽取發展商對是次招標的意見,從規劃、發展和財務等不同層面,研究適當的方案,擬訂項目未來的發展路向。 項目涉及約70個業權,市建局稱於今天(2日)向業主發出收購建議,業主將有60日時間考慮市建局的收購建議。 當物業收購手續完成後,市建局會為有關物業內合資格的租客提供特惠津貼及為合資格的住宅租客提供安置安排。 大角咀槐樹街重建項目地盤面積約417平方米,完成後提供約3130平方米的住宅樓面面積,可建69個住宅單位。

  • 當局同時建議將港鐵觀塘站建造平台,將出口伸延至地標大樓內,由原本一個大平台連接兩座大樓,轉為兩座獨立大樓,包括一座包含零售樓面的商業大樓,及另一座中密度的綜合政府辦公室/商業大樓。
  • 2017年9月14日,由五個土瓜灣重建項目小商戶共同組成的「KC9-KC13受影響非住宅租户關注組」發起集會請願行動,批評市區重建局的新措施充滿漏洞,未能真正保障舖租戶的權益,不但變相剋扣原有賠償,還要先等待市建局成功收購業權後才能領取發有關賠償,十分荒謬。
  • 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主地盤及月華街地盤,地盤面積共53,500平方米。
  • 大角咀的重建,既改善了該區的市容,也帶動了區內樓價,得到理想賠償的區內業主,能夠利用市建局提供的資金,在置業階梯上晉級。
  • 為尋求可持續的方法處理市區老化問題,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在二○一七年五月就油麻地及旺角展開地區研究(油旺地區研究)。
  • 市建局總監韋志成說,市建局在土瓜灣六個重建項目的收回土地申請成功,市建局已陸續為當中居住的受影響租戶作出適切的遷置安排,協助他們早日改善居住環境。

上述三個地盤將合共提供約10,450平方米的地面綠化空間,是現時綠化空間面積的1.5倍,而原來集中在賈炳達道公園內的綠化空間,將全方位伸延至住宅林立的「龍城」區,成為連接美東邨、九龍寨城公園、賈炳達道公園、新重建項目範圍以至啟德發展區的一體化綠化多元空間。 至於鄰近太子道東的東面地盤,將配合毗鄰市建局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KC-015項目)擬建的地下廣場,把其周邊的道路重整及重新規劃,增加更多地面行人空間作門戶廣場,並同時一併活化附近的打鼓嶺道公園。 門戶廣場將整合活化後的打鼓嶺道公園、KC-015項目的地下廣場及毗鄰的一列巴士站,擴大該門戶對接啟德發展區的空間感,並為該處的巴士站提供更多乘客上落車空間,改善候車環境。

市建局重建項目: 市區重建定義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中表示,因應「龍城」區市區更新計劃的規模和工作範疇遠超一般重建項目,市建局將預留超過150億元,在未來10年推行這項計劃,又提到市區更新與發展重建有根本性分別。 而近期因大廈外牆爆裂而引起社會關注的八文樓,是否算「難做」項目,韋未有正面回應,但就表示早前已預計需用約500億元收購,若連同附近政府土地一同重整規劃、調高密度,此方案將不會虧損,更或有盈餘。 由於八文樓為大型項目,韋估計或需分階段進行重建,並放入整個規劃程序中,與市場分享。 有聲音質疑放寬油旺研究中部分地區的樓宇高度限制,會造成視覺影響,韋則解釋放寬後可多運用上層空間,「地面能夠無咁密」。 市建局重建項目 市建局於未來五年將有超過600億元的現金支出,以開展業務綱領內項目的收購工作,但現時市建局持有的現金儲備卻只有約100億元。

市建局重建項目: 生活訊息

項目今日舉行上蓋工程合約簽署儀式,由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及俊和建築署理行政總裁馬寶狄主持。 至於為影響居民進行的項目簡介工作,我們會向他們發放預先錄製的項目簡介影片,講解規劃、審批程序、市建局物業收購準則及租客安置安排等事宜,以及協助解散合作社。 這項新安排將取代過往涉及為數近百、有時甚至數百人一起參與的大型公眾簡報會,避免群組聚集,構成防疫風險。 而在疫情下實施的「居家工作」及「限聚令」,則影響到我們轄下項目新建樓宇的驗收工作。 以往,就項目的建造工程、消防、排污和機電系統等多項不同設施,政府部門會派員到項目現場實地視察,審查和驗收,以確保樓宇符合相關的建築法規及地契條款。

市建局重建項目: 市建局士丹頓街活化項目招營運機構 推「社區客廳」及「共居」新概念 令社區營造更具伸延性

例如,市建局在2006年開始為深水埗荔枝角道/桂林街和醫局街項目進行物業收購,當時業主自住物業的收購價只有每呎實用面積3,894元。 其後市建局與長江集團合作,興建高級住宅「丰滙」,現時每呎售價為15,000至20,000元。 不難看出,市建局在收購舊樓時的優勢極大,比起發展商私人收購,市建局需動用的財政資源必定比發展商少。 他亦指,市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計畫第4和第5發展區的商業項目,將試行「浮動規劃參數」模式,在總體發展樓面和規劃裨益保持不變的前提下,為不同業務用途的樓面面積的設定,提供可調整的彈性,以提升項目應對市場變化和財務風險的能力。

市建局重建項目: 市區重建局社區空間

確實,市區重建項目必須有足夠資金方可成事,但市建局卻經常強調他們有財政負擔、重建項目對局方有財政風險等,似有「扮窮」之嫌。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表示,市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計畫第4和第5發展區的商業項目,將試行「浮動規劃參數」模式。 市建局今年成立20周年,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形容,今年是「收成期」,年內有8個重建項目完成清場,可望於2021/22年度內相繼推出招標。 當局已籌備一份5年計劃,涵蓋多個新策展的重建項目,總成本將會超過1,000億元,合共提供約18,000個住宅單位。 市建局總經理(規劃及設計)歐俊豪則指,會考慮最快的重建方案,因為體育館重置後,才有機會興建新住宅,初步評估由市建局負責或招標興建比較可取,但不排除日後有其他更好的方案。

市建局重建項目: 市區重建局 – URA

因此,政府並不適宜規定市建局就某重建項目提出強制收回業權申請前,必須已成功收購該項目下的業權總數的指明百分比。 土瓜灣舊樓內有不少劏房,是次市建局估計560個業權內有830個住戶居住,即住戶比單位多5成。 問到疫情下基層生活大受影響,再要面臨重建市建局有何支援,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說,符合資格的住宅租戶可獲特惠津貼或安置。 市建局今日(5日)宣布啟動土瓜灣道/榮光街發展計劃,將收回53個街號的舊樓,涉830伙家庭,以興建約900個單位,項目需待城規會批准,在18個月至2年後市建局才會出價。 (一)市建局預計未來五年(二○一九年至二○二三年)完成的重建項目詳情(包括項目位置、總樓面面積、可建單位數量、落成日期,及當中面積為400平方呎或以上的單位數目)載列於附件。

市建局重建項目: 相關人物

長春社主席何少芳則表示,8倍地積比率過高,將使市中心變成將軍澳翻版,不但通風受阻,亦使社區剩下只有名店進駐的豪華商場,失去原有社區生活。 2014年9月22日,信置營業部聯席董事田兆源接受訪問時指,正委託建築師樓修訂圖則,稍後會申請項目單位數目,增加11%至2,000伙,即單位面積將會有所縮減,8成會屬於兩房及3房單位,當中兩房單位面積約500平方呎,而3房則約800平方呎,估計最快3年後可預售樓花。 項目亦會採用綠色生活為發展概念,除了公共交通配套外,在物料、設計上亦會採納環保元素,盡量多自然通風及採光。 市建局重建項目 為了解決市區老化的問題並改善舊區居民的居住環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7月制定《市區重建局條例》(香港法例第563章),為推行市區更新提供一個新架構。 註三:(i)若樓宇已被納入市建局重建發展項目,而業主又有需要處理法定維修命令/通知書的修葺工程,可參考市建局的「發還修葺費用計劃」,為合資格的工程項目申請特惠津貼。 土發公司一向自負盈虧,因長年欠缺政府注資,收購土地和安置居民的過程非常棘手,市區重建進度緩慢。

本月初,市建局在土瓜灣六個重建項目的收回土地申請,獲得政府批準和刊憲生效。 這六個項目自2017年進行收購以來,收購工作進展順利,現已成功收購超過九成業權,加上收地後項目內其他單位的業權已復歸政府所有,市建局已陸續為當中居住的受影響租戶作出適切的遷置安排,協助他們早日改善居住環境。 (四)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9條的規定,市建局須於獲授權進行有關發展項目後的12個月內,向局長提出申請,要求局長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建議,根據《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市建局為進行有關重建項目所需的土地。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早前接受報章訪問時所說的,是指因應有關申請收回土地的法定期限,市建局需要在項目獲授權進行後,盡快開展收購業權的工作,而有關說法被報章演譯為「需盡快收購業權的限制」。 黃知文說,重建後會提供41,600平方米住宅面積,即有約900個私人住宅單位,每個約500平方呎;另會提供13,970平方米社區設施和商業樓面,當中有5,540平方米會用作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用途,料項目2032年完成。

他透露,市區重建局方於未來5年計畫投放250億港元進行重建發展及樓宇復修等,又會逐步接手香港房屋協會的樓宇復修工作,預計涉及6千7百幢樓宇,惠及約23萬個單位的業主。 韋志成表示,將整合KC-017和鄰近市建局的啟德道/沙浦道(KC-015)兩個項目,對舊區土地進行更具高效益的規劃重整,並協助政府興建新的社區和基建設施,提升居民生活質素和已建設環境。 局方更首次應用轉移地積比和「住宅與非住宅地積比互換」,亦揉合復修工作,針對該兩個重建項目附近不同樓齡的樓宇,與相關業主商議維修方案,並重整項目附近賈炳達道公園的佈局;打鼓嶺道休憩公園亦會作優化,並與重建項目內的休憩空間整合成一個具規模的門戶廣場,加強與啟德發展區的連接。 因應「龍城」區市區更新計劃的規模和工作範疇遠超一般重建項目,市建局將預留超過150億元,在未來10年推行這項計劃。 同年9月3日,市區重建局位於深水埗首個「需求主導」重建項目(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取得突破,逾8成業主在60日考慮期屆滿前同意將其物業出售予該局,是該局歷史上首個落實由業主申請重建的項目。 這次疫情對上述工作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更甚者,由於每一項程序是環環相扣,任何一個階段受阻,也會令往後的工作順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