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通識7大好處2024!(持續更新)

有人認為「舊區重建是純牟利,也改善不了該區市民的生活質素,更令社會單一化。」你有多大程度同意這說法? 社區法網提供的資料只供初步參考,而有關資料並非正式法律意見。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 城市發展不斷地進行,一些舊有的社區需要重建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 市建局為達致上述目標,委託機構進行「社區營造研究」,與居民和社區持分者共同探索促進社區可持續發展的活化方案。
  • 保護海港協會副主席徐嘉慎指出《條例》可保護海港免於填平,有一定貢獻。
  • 其次,消費者光顧那裏的商店,設身於不同的藝術作品,購物時也顯出獨特的品味。
  • 反觀台灣權利變換制度對於原地主的保障極高,不僅以分配為原則、補償為但書,且將都更重建利益大多歸到原地主身上。
  • 近年市局重建局發展的項目,管理費都高於私人住宅,如煥然壹居管理費呎租達港幣4元。

其最大規模項目「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推出至今14年,目前仍有三間商戶及兩名工匠不滿賠償拒絕離場;而在上月中旬,位於土瓜灣和九龍城的發展項目,同樣因為安置方案引發居民不滿。 事實上,成立近20年的市建局,早因囿於「自負盈虧」原則為人詬病,往往著眼財政盈利而漠視居民需要。 可以預見,如果市建局謀利作風不改,「以人為先,地區為本,與民共議」的市區更新理念只會淪為「空口說白話」。 1976年,石塘咀美新樓一座正式完工入伙,是為首個市區改善計劃項目,之後重建的版圖由中西區擴展至港島北、鴨脷洲、九龍西等地。

市區重建通識: 阿聯酋護照全球最強 香港特區護照跌10位排54位

這揭示了市區重建的一個核心問題:規劃透明度低,原居民只是給「安置」的一群,並非規劃的夥伴和真正被諮詢的對象,意見難以獲得重視。 我估計原因可能是木屋區處於官地,清拆木屋區可以騰出土地建高樓,可以住更多人。 劏房為私人業主所擁有,收樓不易,得靠市建局的市區重建計劃及私人地產商的重建計劃。 不論是經過政府還是私人地產商,香港整體的市區重建速度都非常慢,無法加快重建,就無法安置住在劏房裡的人,劏房問題也就永遠解決不了。

市區重建通識

2017年12月5日,本土研究社指出,市建局過去十年預計總開支每年平均達271億,但翻看相關年報,實際總開支平均只有137億,遠低於當初估算,十年以來累積下來一共高估589億。 市區重建通識 市區重建通識 團體質疑,市建局錯誤高估開支,藉此合理化現時重建模式,令市建局為了收回高估後的開支,只能以「賺到盡」的方式開發土地,而拒絕其他發展方式,如公營/私營混合物業發展模式、興建公屋或其他可負擔房屋等。 另一個成功的市建局重建項目是位於第一街、第二街及東邊街的縉城峰,原址為九幢建於1960年代或之前的舊樓,涉及293個業權,430個家庭。

市區重建通識: 市建局收購 V.S. 發展商收購

申請單位和申請人需符合指定條件,包括30年或以上樓齡、應課差餉租值不可超過指定限額、是申請人唯一擁有的香港物業、以及提供入息證明文件等。 裝修沒有劃一定價,不同裝修公司對不同樓宇結構和單位間隔有不同收費,內部裝修風格更是豐儉由人。 不過根據服務配對平台Toby資料,2022至2023年香港全屋裝修價錢每呎約HK$600至HK$1,200,平均每呎HK$1,000。 以實用面積400呎、兩房一廁一廚的單位為例,全屋設計連裝修及訂造傢俬,總收費約HK$40萬。 政府「盲搶地」增加房屋供應,把深水埗一幅「政府、機構或社區」地皮,擬建為樓高四十層的單幢居屋,引起鄰近的傳統直資名校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及英華書院反彈,兩校呼籲師生及家長周四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出反對意見。 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證實,事前未獲政府及區議會知會,直到校方主動搜集資料始知悉事件,估計逾千名師生、家長及公眾人士反對改變土地用途。

市區重建通識

根據資料顯示,市建局2018年年中在西營盤一組舊樓的收購價,高達每平方呎23,500,首次突破兩萬元關口,這使市建局的舊樓改建成本更高,難度更大。 居住匯安里的馮伯伯則告訴記者,他家門前的兩塊空地,原本都是舊樓,其中一處拆了建成小型休憩公園,但缺乏管理,成為養蚊之地,另一處則因找不到業主,拆除後空置了十多年,至今無人問津,成為野草園。 歌王李克勤與92年港姐冠軍太太盧淑儀向來係圈中嘅模範夫妻,息影多年嘅盧淑儀近年做跟得夫人,陪住老公北上開工,近日佢哋又再夫妻檔出動,孖住同國家羽毛球隊員羽毛球世界冠軍馬晉打羽毛球,又齊齊食飯,見素顏上陣嘅佢皮膚狀態超好,完全冇瑕疵,絕對係貨真價實嘅美魔女。

市區重建通識: 市區重建對居民和商戶的影響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要留意,這筆免息貸款必須用作維修有關家居安全及環境衞生設備,申請表內必須列明工程項目及報價,詳情可參閱市建局家居維修免息貸款網頁。 題b要求考生分析政府在規劃基本運輸設施的過程中,應讓其他持分者有多大程度的參與。 同樣問「多大程度」,作答的關鍵在於界定「其他持分者」和「參與程度」。 同學可用第三條機場跑道或其他實例(如高鐵)作答,先界定哪些屬受影響的持分者,再解釋政府「為何」應該和「如何」在規劃過程中讓他們參與。 題目須要考生對實例資料有一定的熟悉,例如涉及的公眾諮詢、環評程序、立會撥款等。

市區重建通識

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總監黃英琦:深水埗最多的是在貧窮線上下徘徊的基層居民。 社區更新不能製造矛盾,令貧窮的人更遭白眼;重建追求的應是兼容價值,而非樓價主導,低收入社區的重建項目應以平實為主,讓街坊都租得起,得以改善生活。 如今,新住宅大樓氣勢迫人的入侵草根社區,新的必然衝擊舊的文化,新的也會傲慢地把舊的生活習慣加以「紀律化」,讓社區更貼近中產的淨化思維,例如不愛髒亂,不愛露天市集。 市區重建局於2001年5月成立,乃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香港法例第563章)設立的法定機構,取代前土地發展公司,進行、鼓勵、推廣及促進本港市區更新。 從環境角度而言,重建項目涉及多項建築物清拆,產生大量的建築廢料,對環境造成破壞,並加重堆填區的負擔。 工程進行時所造成的噪音和空氣污染,也會對在該區居住或工作的市民帶來影響,更有可能損害他們的健康。

市區重建通識: 重建項目

如果發展新物業,每損失一呎商舖地盤,往往要4呎住宅物業才能彌補。 (a)從前市建局的地盤地積比率(Plot Ratio)多未用盡。 例如舊有地盤所使用的地積比率只是4.5倍,而發展限制是9倍的話,在政府不收市建局補地價的前提之下,興建物業的呎數比對舊有物業可增加一倍。 就算用10,000一呎的7年樓齡收購,攤分出來的成本也只是5,000元一呎,物業發展的總成本可以壓縮至每呎10,000元以下,這樣的項目才有望平衡。 迫遷事件引起基層租戶的連串抗爭,要求修改市區重建局的政策漏洞。

重建項目關注組Ada認為,有長者年齡已達80-90歲,遷離恐怕難以重新適應全新社區環境;而且大多長者基本上不會出遠門,平時只會到附近社區中心及酒樓與朋友相聚,如要他們搬到啟德,長者可能會「唔識返屋企」。 (二)一般而言,市建局的土地收回申請獲得批准後,整個地段包括在受影響土地上已轉讓予市建局的私人業權須予以收回,以終絕所有及任何在相關土地上的權利和權益,包括該土地內樓宇公用地方的非法佔用人的權利和權益。 麥中傑說,受重建影響的自住業主,現金補償會用假設單位七年樓齡呎價計算,並有樓換樓選擇;非自住業主及商業單位業主會用物業市值加適用津貼;住宅租戶會有特惠津貼或安置;商業租戶相等於應課差餉租值三倍的特惠津貼加營商特惠津貼。 麥中傑稱,涉及重建的樓宇年久失修,估計劏房數目不少,但樓宇失修並非重建主因,而是希望透過重建,改善該處的整體規劃及環境。 市建局要贏回市民的支持,就要重新認識自己的職能,反思現時的工作作風,如何真正的「保留地方特色、更新舊區」,如何學習藍屋保育般。 不是盲目追求租金和利潤,既要居民生活環境改善,也要保留地方特色。

市區重建通識: 【裝修貸款2023】政府裝修貸款 VS 私人貸款

新界東北發展的最後方案早前公布後,徵地模式隨之引起社會討論。 據了解,因應發展規模龐大,當局初步考慮將兩個新發展區分作六個階段進行發展和收地,而為了方便日後進行原區安置,預計用作發展公屋的古洞北發展區西南面和粉嶺北發展區東面的用地,將會「先行」,供應一萬三千個公營房屋單位。 此外,首批落成的單位還包括三千個私樓單位,部分土地現時由私人持有,料當局須要應用最新建議引入的「原址換地」方式徵地。

Ada又指,區內街坊早已十分熟絡,甚至有居民與親戚住在鄰近單位,如果無法進行「原區安置」,將會難以維繫彼此關係。 市建局的《報告》中也表明,有45%的公務員合作社住戶及42%的其他住戶預期重建會對他們的社區網絡造成影響,尤其是鄰居和朋友關係。 靠背壟道/浙江街重建項目當中,有七成人在土瓜灣長居超過50年之久。 根據市建局對項目所做的《第二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下稱《報告》),當區居民有三成為65歲或以上,百分比高於全港水平。

市區重建通識: Q:市建局新的市區重建策略是「重建工作民主化」,即由業主主導重建。此舉有何優劣?

他表示,地士道街休憩花園現時被樓宇包圍,附近街道常有貨車上落貨,影響休憩花園的可達性。 重建構思是將休憩花園延至地士道街及山東街交界的街角,重置後花園面積將為780平方米,並會連接地下小廣場、花園及地下商舖。 重建完成後的休憩花園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項目提供不多於2850平方米非住用樓面面積的社區設施。 曾經向建築師了解,如果地盤能擴展至1,000平方米,就可以興建兩幢一梯四伙的物業。

—對香港文化政策與公民社會一點偏頗的觀察〉,《明報》,2004年11月 9日。 市區重建通識 規劃署及土拓署2021年7月6日向觀塘區議會提交規劃研究文件,建議將茶果嶺村(圖下方)約3公頃的「未決定用途」及「綠化地帶」等用地改劃「住宅」,興建6幢住宅大廈。 不過,根據市建局回覆關注組的電郵,當局拒絕接受其方案,表示新建成的單位(未計補地價及停車場)造價$33,640/平方呎,成本過高,建議居民入住將於2026年建成的啟德安置屋邨。

市區重建通識: 市區重建/旺角重建項目 十年後提供300伙

這筆津貼亦只能用於有關樓宇安全的維修工程,如樓宇結構改善、樓宇外牆安全、檢驗或更換破損窗戶等,詳情可參閱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網頁。 不論是購入新居還是舊屋翻新,裝修開支都是一筆大花費,動輒需要數十萬。 市區重建通識 市面上不少財務機構提供裝修貸款,與一般私人貸款相比有甚麼分別? 即睇MoneyHero比較政府裝修貸款、銀行裝修貸款及一般私人貸款,以及借錢裝修需注意事項。

  • 重建完成後的休憩花園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項目提供不多於2850平方米非住用樓面面積的社區設施。
  • 下表為借入HK$50萬及還款期60個月的實際年利率和全期利息,供大家參考。
  • 在70年代時因印刷各式各樣的喜帖而廣為市民所熟知,當代許多新人置辦婚事時都會到喜帖街印刷請帖,更有不少外國遊客亦因此慕名而來,希望一睹中國傳統的印刷文化特色。
  • 2020年10月16日市區重建局啟動旺角山東街╱地士道街項目重建項目,項目涉及旺角山東街1至27號(單數)、地士道街1至23號(單號)、奶路臣街2L至2M號,覆蓋24個街號,約170個業權,包括280戶家庭及有約20間地鋪。
  • 市建局推出的一站式平台「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整合了市建局歷年來推出的多項與舊樓維修有關的資助計劃,讓有需要人士能夠透過平台,找出自己適用的財政資助,並於網上提交申請。
  • 2011年2月公布的《市區重建策略》,藉著在舊區設立樓宇資源中心,為業主提供一站式服務。

A地盤塔樓部分規劃3棟地上分別為38層、47層、47層建築(總戶數為1,096戶),基座一至三樓皆設有公共廁所及公眾休憩空間,提供公眾休憩空間包括整條利東街、第1座與第2座的入口廣場、以至第3座5樓平台部份範圍。 觀塘是香港第一個發展的衛星城市,隨著產業轉型,觀塘也從工業中心轉變成香港重要的核心商業區。 本案預計於2026年全部興建完成,完成後非但可為觀塘地區帶來近一公頃的開放空間,也將成為觀塘市中心的門戶意象。 政府憲報正式刊登收地通告,同時在重建範圍內張貼,通告發出後,有關樓宇的業權將於三個月後,復歸政府所有,業主失去原有的法律權力和利益。

市區重建通識: 「市區重建應增加都市休憩空間面積。」利用所提供的資料,指出並解釋一個支持和一個反對這項聲稱的論據。

到2011年為止,全港約有4,000幢樓齡達50年或以上的樓宇;在往後10年,這些樓宇的數目更會按年遞增500幢。 儘管特區政府、專責機構如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和香港房屋協會(房協)、業主立案法團及相關專業機構已不斷努力,本港舊樓的整體情況依然不理想,對公眾安全構成威脅。 市區重建通識 增加土地供應,可能對某些持分者有一定影響,他們也許對不論是增加現有土地的發展密度、更改現有土地用途,以至開拓新增土地等,都會有不同意見。

市區重建通識: 重建非政府機構用地中介服務計劃

香港居住大不易,都市更新重建對於原社區的居民與商家而言,自是極大的衝擊。 即使香港政府在收購這些老舊物業時,最高是以該區七年樓價予以補償,但居民重建後仍是各自紛飛,因此常受到都更破壞在地社區網絡的批評,這也使得近年許多重建項目的收購進度不如預期。 2011年後,港府祭出「樓換樓」政策,讓原居民增加了原地安置的選項,但實際成效極低。 因為原本自住業主經濟水準並不算高,選擇樓換樓仍需補七年樓價與新屋樓價的差額,這對大多數原業主是負擔不起的。 因此「樓換樓」政策被批評實為「樓買樓」,為德不卒,近年甚至可以看到「實質樓換樓」、「鋪換鋪」及「呎換呎」(類似台灣一坪換一坪)的居民訴求。 六十至七十年代,尖沙咀河內道大部分都以經營酒吧食肆為主,故多吸引千里迢迢抵港的海兵及海員在附近一帶聚集,加上港英政府在尖沙咀興建軍營及水警總部,又開始填出尖沙咀西部海傍作海運碼頭用地,使尖沙咀逐漸繁榮起來。

市區重建通識: 通識攻略:重建社區受阻

市建局會以私人協商方式收購受影響的業權;與此同時,亦會按法例規定,向政府提出收地申請。 完成徵集土地後,市建局會以較靈活的方式進行重建,包括將重建項目交給地產商發展、與地產商合作或考慮自行重建發展。 這麼快的改變,帶來的不是其網頁所言的「優質生活,美好家園」,而是打亂了社區的秩序。

「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亦是在土地發展公司年代即已列入其首要重建任務之一,經立法改組至2007年3月,市建局再正式重新啟動。 該項目基地面積約53,500㎡,總開發成本高達數百億元,是市建局歷來規模最大型的重建項目。 該案採一次收購物業(房地相關權利),分期分區方式進行重建。

傳媒人梁文道:市區重建在香港從來不是重建社區,它只是一種拆掉老建築老街道再賣給發展商的單純牟利行為。 至於居民,除了在賠償金額上要和市區重建局討價還價之外,根本不被諮詢不受理會。 我們知道土地是香港最寶貴的資產,也知道地產業是香港經濟的火車頭,但在經過了泡沫爆破的慘痛教訓,正要努力尋求轉型方向的今天,難道就不可以稍為改弦易轍,找出一個既能照顧舊區原有風貌和人際網絡,又可兼顧商業利益的新模式嗎?

市區重建通識: 裝修貸款平均年利率多少?

上屆政府曾提出繼續在維港以外的地區選址填海和發展岩洞來增加土地供應。 ◆應付建屋土地不足︰政府打算把各區152幅綠化地帶、休憩用地和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改劃為住宅用地,興建房屋。 ◆人口增加,經濟活動頻繁,社會追求經濟更富裕,有更佳的生活素質,但社會發展的同時,卻往往要付出污染等破壞環境的代價。 2007年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現特首)仍認為原有舊樓已經專家勘查不具歷史意義而不予保留。 另有關保留原有利東街的廠、店合一的商業特色及社區網絡部分,也被認為不合時宜,且相關規劃設計以已延續囍帖街的語彙與特色等原因回應,在考量財務、時程因素的幾番折衝,各方終究仍需妥協。

六十年代初,美國人珍‧雅各(Jane Jacobs)在《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一書中,指出城市要靠小而單向的街道和新舊結合的建築物,才能匯集人羣,帶來交流,營進城市文化,激發城市的活力。 一些市區舊樓,因為缺乏維修,所以存在安全隱患,居住環境亦不理想。 要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可以協助居民維修物業,而市建局的「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就是針對這方面。 而收購的方式,可以是由市建局主動選擇、需求主導計劃、又或者由市建局做中介去重建。 市區重建局宣佈重建項目後,並非即時安置或補償給區內居民,而受影響的住宅租戶更需要等待業主先出售單位給市建局,才有機會獲得安置或補償。

市區重建通識: 樓宇安全貸款計劃

同學可先小心審題,從提問中找出有用的keyword,然後從資料中小心選取相關資料,再配合個人所知,加以聯繫作答,並加以申述。 回答建議題或評論題時,乍看之下,毋須運用題目提供的資料,但如果同學能好好運用資料建立個人觀點,將有助豐富答案內容。 因為他們通常在地區經營多年,生意都是靠口碑的街坊生意,一旦經營所在地要清拆,須要搬到新地方繼續,昔日的顧客未必會追隨,對他們來說,「重建」是把他們連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