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之下,肝內膽管癌因位在肝臟內,初期症狀不明顯,多半腫瘤很大造成壓迫才有症狀,預後較差;肝外膽管、肝門膽管癌則因為位置的關係,腫瘤長到1、2公分就可能出現黃疸,相對之下較易早期發現。 A:●此檢查能精準確認病灶的原因,提早取得正確診斷並進行後續處置。 (依文獻指出,64%的病人因而改變治療的方式。例如:原先診斷為非惡性病灶者,經過此檢查早期診斷後,提早進行外科手術治療,預防癌細胞的擴散。 除此之外,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檢查術也可用於非黃疸但臨床表徵或生化檢查疑似有膽道或胰管疾病病人、不明原因的胰臟炎病人、慢性胰臟炎併發症處置及術前評估,還有特殊的膽管疾病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先天性膽管異常及自體免疫性膽管炎之診斷。 總膽管結石是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檢查術主要的適應症之一,透過內視鏡技術可以做碎石及取石的治療,無傷口,免除病人開膛剖腹之苦。
【記者陳世旺報導】閉塞的膽管常併發細菌感染,導致膽管炎,臨床上常以發燒、畏寒及上腹疼痛、消化不良、體重減輕等表現,若延遲就醫,甚至引發敗血症。 台中榮總運用最新型導管式膽管內視鏡取石,免開刀復原快,節省醫療資源浪費。 王秀伯主任補充說明,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為一次使用拋棄式的自費醫材,不可消毒重複使用。 目前健保規範的適應症下,仍需在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無法達到治療或診斷的情況下,才會建議患者接受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診治。 而目前能執行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術式的醫師,必須是具有膽胰治療內視鏡認證醫師來執行,對於患者來說較有安全上的保障。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破百體重愛葷炸物 就醫驚見5千顆膽結石
如果食用生鮮魚蝦出現不明腹痛、噁心症狀,應該檢查是否有寄生蟲感染。 結石在膽囊內俗稱膽結石,結石掉入膽管則稱「總膽管結石」或「膽管結石」。 手術適應症以曾經疼痛、發炎,或造成合併症,就須由外科醫師執行微創膽囊切除術。 然而,許多民眾因懼怕手術,聽聞網路上未證實的消息想自行吃藥排出膽結石,對此,陳建華醫師表示,臨床上處理膽結石的唯一方法為手術切除治療,沒有溶化膽結石的藥,也沒有讓結石自行排出的藥,震波碎石也只適用於腎結石的患者。 內視鏡檢查(包含診斷及治療)皆有其風險,其可能之併發症如下:胰臟炎(6%)、出血(1.2%)、膽管炎(1.0%)、膽囊炎(0.5%)及腸道穿孔(0.3%)。 內視鏡檢查(包含診斷及治療)皆有其風險,其可能之併發症如下:胰臟炎(1~18%)、出血(2.0%)、膽管炎(1.0%)、膽囊炎(0.5%)及腸道穿孔(0.3%)。
若有結石、狹窄或其它病變,醫師必要時會為您進行壺腹括約肌切開、氣球擴張、取石、切片或為您放置支架以引流膽汁。 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檢查術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的機會約百分之五以下,包括胰臟炎、膽管炎、出血及腸道穿孔等,絕大部分經由內科保守治療皆會痊癒,因此,手術引致死亡率少於百分之一。 接受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檢查術前,病人本身需充分了解此手術的適應症,為甚麼要接受此項手術?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超音波內視鏡的新進展
膽管因結石阻塞,膽汁無法順利由膽道排出而造成黃疸,進而感染發燒與敗血症。 所以對於不明原因之膽管或胰管病灶,無法藉由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檢查術細胞刷檢或切片取得確切細胞病理診斷者。 還有困難膽管或胰管結石,使用機械碎石術仍無法將結石取出,經內外科醫師討論評估施行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術優於外科手術者皆是其適應症。 因為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檢查術是經由內視鏡在膽管或胰管注入顯影劑,透過X光將膽管或胰管的構造顯影出來,故膽管及胰管相關的疾病大多可藉由此項檢查進行診斷。 手術的過程主要是首先透過十二指腸內視鏡,進行逆行性膽胰攝影,於X光透視下,確定膽胰管內是否有異常變化,若有難作判斷之病灶,接著把3.5mm的拋棄式內視鏡導管推送到膽胰管內,並直接觀察膽胰管黏膜構造的變化。 當遇到膽管或胰管有不明原因的狹窄或病灶,可透過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的管腔,搭配切片夾,直接在直視下做腫瘤切片,大幅提升診斷力。
- 內視鏡檢查(包含診斷及治療)皆有其風險,其可能之併發症如下:胰臟炎(1~18%)、出血(2.0%)、膽管炎(1.0%)、膽囊炎(0.5%)及腸道穿孔(0.3%)。
- 賴先生擔心外科手術的風險,因此中榮醫療團隊以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搭配親水性電擊碎石術,順利擊碎卡在膽囊管的結石,並以內視鏡取石網移除碎石。
- 若有留置經鼻膽道引流管,管子會固定於耳後並接上引流袋,需注意管子不可滑脫,另需記錄每日引流量。
- 使用配備工作腔的Curved linear array超音波內視鏡,則可全程引導穿刺針進入偽囊腫。
- 因為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檢查術是經由內視鏡在膽管或胰管注入顯影劑,透過X光將膽管或胰管的構造顯影出來,故膽管及胰管相關的疾病大多可藉由此項檢查進行診斷。
- 台中榮總副院長傅雲慶這麼形容:「醫師等於是在『半盲』的狀態下去抓石頭。」而且,下列3種情形也不適合接受傳統的十二指腸內視鏡取石,在過去也只能回頭尋求外科手術的幫忙。
- 結石在膽囊內俗稱膽結石,結石掉入膽管則稱「總膽管結石」或「膽管結石」。
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檢查術現今已是發展成熟的技術,是膽道及胰臟疾病重要的診斷及治療方式。 雖然因核磁共振膽胰管攝影檢查術(MRCP)的發展,現已大量取代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檢查術「診斷」的功能,但其用於「治療」的角色仍無可撼動。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目前大部分阻塞性黃疸及膽道結石的處置,幾乎都是以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檢查術來治療,提供病人免除開腹手術的處理治療方式。 此檢查所使用的內視鏡一般是使用比胃鏡稍粗且長的十二指腸鏡來操作。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結石卡緊膽囊管 內視鏡取石新技術順利移除
另外,如果您是年過60,且家族有癌症病史者,建議做例行性的檢查,若能盡早發現病灶,也能盡早治療。 膽道系統分佈於肝臟之內,從微膽管逐漸匯流成小膽管,左右肝內膽管再穿出肝外合成為總肝管,與膽囊交匯後成為總膽管,最後流入十二指腸。 肝、膽、胰是鄰居,除了原發性的膽管癌會產生膽管擴張現象,肝臟、胰臟、十二指腸、膽囊等處長腫瘤,或腫瘤轉移造成淋巴結腫大,或是少見的「壺腹腫瘤(位於胰管與總膽管接合處)」,轉移或壓迫到膽管,就會造成膽管擴張。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膽管是輸送膽汁的管狀構造,很多人誤以為膽汁是膽囊製造,其實不是,膽汁是由肝臟製造,每天大約製造800~1000毫升(ml)。
而這32例原因不明的膽管狹窄案例,其中15位(佔47%)為惡性腫瘤,因此罹患膽管疾病的患者,再反覆傳統ERCP切片仍未有結果時,可考慮膽管內視鏡系統來協助確診。 另外,自110年6月開始,膽管內視鏡系統可搭配電擊碎石術,中榮團隊亦完成3例困難膽胰管結石治療。 新發展的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讓醫師在執行ERCP時,可操作一支更細的內視鏡進入膽管,直接目視觀察膽管的構造及結石的狀況。 此系統搭配親水性電擊碎石術或雷射碎石術,可擊碎巨大堅硬的結石,讓以往困難處理的膽管結石病患,免除外科手術的風險。 醫師表示,新發展的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可操作1支更細的內視鏡進入膽管,直接目視觀察膽管的構造及結石的狀況,可搭配親水性電擊碎石術或雷射碎石術,可擊碎巨大堅硬的結石,讓以往困難處理的膽管結石病患,免除外科手術的風險。 蔡炘儒表示,台中榮總目前透過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再搭配親水性電擊碎石術或雷射碎石術,可以擊碎巨大堅硬的結石,屬於現階段最先進的治療,提供病人除了開刀治療以外的另一項新選擇,也適合高齡及多重慢性疾病患者。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健康情報
造成阻塞性黃疸的原因包括膽管結石、膽管腫瘤、胰臟頭部腫瘤、壺腹乳頭腫瘤、膽管狹窄、肝膽手術後遺症及慢性胰臟炎等。 透過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檢查術,可以獲得正確的診斷,也可置入暫時性或永久性的支架或引流管達到疏通阻塞的治療效果。 中榮團隊便利用最新的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搭配親水性電擊碎石術,順利擊碎並取出卡在他膽囊管的結石。 60歲的賴大哥就是受惠者,他曾在2年前因為膽結石開刀切除膽囊,沒想到去年因腹部悶痛和發燒而到台中榮總就醫,被診斷為結石卡在膽囊手術後殘存的膽囊管內,而且結石外壓總膽管,造成膽管阻塞及膽管炎。
到達十二指腸第二部分後,將導管放入膽胰管出口並注入顯影劑,使膽胰管在X光上顯現,過程中請盡量全身放鬆。 其實膽結石可能是由膽汁裡面的各種成分,包含膽固醇、鈣質、蛋白質等固體成分,慢慢沉積、結晶產生的。 其大小和數量的差異很大,有一些人會有不適症狀,但也有一些人可能毫無症狀。 膽管是體內輸送膽汁的管狀構造,而人體的膽管系統就像是一條河流渠道,細微的膽管分布在整個肝臟之中,再匯流成較大的膽管,肝內膽管會再穿出肝外、連接膽囊,稱為總膽管,最後把肝臟細胞製造的膽汁送進十二指腸。 至於「總膽管囊腫」的患者,為了降低日後罹癌機率,會建議患者採取手術切除及重建,除手術剝離總膽管囊腫與附近組織,並切除膽囊、總膽管,再加以小腸與膽道重建,屬於複雜度較高的手術。 「總膽管囊腫」是一種先天性膽管結構異常的疾病,可以發生在肝外膽管、肝內膽管或同時兩者。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最新資訊
自2016年美國第二代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上市,從西方世界開始造福了許多的病人,一直到2017年底如此先進設備也在院方大力支持的情況下,引進內視鏡治療中心,當下的興奮和悸動實在難以言喻。 民眾日報從1950年代開始發行紙本報,隨科技的進步,逐漸轉型為網路媒體。 2020年更自行研發「眾聲大數據」人工智慧系統,為廣大投資人提供有別於傳統財經新聞的聲量資訊。 醫師或資深護理師會為您注射抗痙攣及鎮靜止痛藥物,減少口腔及胃分泌物,降低腸胃蠕動及痛覺,減輕檢查過程中的不適。 檢查會由護送人員以輪椅或推床帶您前往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檢查室; 台北恩典樓(4樓)或淡水馬偕樓(3樓)。
- 手術的過程主要是首先透過十二指腸內視鏡,進行逆行性膽胰攝影,於X光透視下,確定膽胰管內是否有異常變化,若有難作判斷之病灶,接著把3.5mm的拋棄式內視鏡導管推送到膽胰管內,並直接觀察膽胰管黏膜構造的變化。
- 經口腔放入內視鏡(十二指腸鏡),經食道、胃、到達十二指腸第二部分,經導管注射顯影劑到膽胰管,藉以評估膽道及胰管是否有病變。
- 目前健保規範的適應症下,仍需在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無法達到治療或診斷的情況下,才會建議患者接受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診治。
- 膽囊及遠端膽道的病變適於以內視鏡超音波檢查,膽道近端則受限於高頻率超音波的穿透力不足,反而不如傳統超音波。
- 超音波內視鏡其內視鏡部份早期使用玻璃纖維,目前則改為電子式內視鏡,視角為略帶斜角側視型,其超音波掃瞄探頭的頻率為可互換的7.5及12 MHz。
- 若膽管結石的患者年紀大或合併多種慢性疾病,更增加手術的風險。
-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Cookie,若您不願接受Cookie的寫入,您可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Cookie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 臺中榮總胃腸肝膽科蔡炘儒醫師指出,該院自108年開始運用膽管內視鏡系統,至110年12月底,已執行32例不明原因膽管狹窄的診斷,統計資料顯示,患者平均年齡為60歲,年齡最大為91歲,最年輕為22歲,男性病患佔21位(佔66%)。
2016年美國第二代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上市,從西方世界開始造福了許多的病人,一直到2017年底如此先進設備也在院方大力支持的情況下,引進內視鏡治療中心,當下的興奮和悸動實在難以言喻。 主要利用配有工作腔(working channel)的超音波內視鏡,藉著超音波的引導,使穿刺針或導管達到預期的部位,或利用工作腔做內視鏡方面的診斷或治工作。 傳統超音波的優點在於其方便性,但是無法使用高頻率探頭,以致解相力不足,腸氣及軟組織或骨頭的干擾更是其致命傷。 內視鏡超音波(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圖一)是利用內視鏡將超音波探頭送入腸胃道,因此可不受腸氣及軟組織或骨頭的干擾,同時超音波探頭與受檢部位距離縮短,可以使用頻率較高的探頭,解相力因而提高。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檢查後若有心跳加快、胸悶、吞嚥困難、腹痛、口乾、解不出小便、發燒、解黑便或其它不適情形,請告知醫護人員。 生醫觀點專注提供生技及醫療產業的重要觀點及發展趨勢,協助華文讀者透過我們的觀點對生技應用技術、醫療產品及生技服務等新知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同時生醫觀點更貼近生活面,提供民眾,學者,國內醫師、生技人員及新聞媒體探索生醫資訊時重要的參考依據。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 精準診斷與處置
2.有膽結石、有症狀:病人常見在飯後30分鐘後出現腹痛症狀,另可能也會在睡覺的2~3小時內痛醒,不過通常發作過一段時間後會好一點,此時建議接受治療。 1.有膽結石、沒有症狀:有時候透過健康檢查,或是因為其它的不舒服接受超音波檢查而意外發現,因為沒有症狀,不一定要接受治療。 不僅僅是一個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的檢查,而是亞東醫院各科部一起的溝通、協調和努力下的成果,很高興我們擁有這樣的團隊,很榮幸身在這個團隊。 由於膽管擴張屬於「現象」,並非疾病本身,所以如果檢查時發現有膽管擴張的情況,最重要的是找出造成膽管擴張的原因,例如是膽結石或是腫瘤壓迫所引起,依引發的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 總膽管囊腫初期症狀不明顯,待囊腫日漸腫大,則容易出現黃疸、右上腹腹痛或腫塊等症狀,這些症狀與許多腸胃疾病類似,可透過血清生化檢查及腹部超音波等協助鑑別。 膽管分為肝外膽管、肝門膽管與肝內膽管,膽管癌統稱發生於這些部位的癌症,癌變原因與膽管的反覆發炎有關。
台中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蔡炘儒說,成人肝臟每天製造約750毫升的膽汁,若膽管系統出現阻塞、造成膽汁淤積,受到阻塞的膽管會造成膽汁淤積及上游膽管擴張,一段時間後就可能受到細菌感染,引發膽管炎。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讓膽管結石患者,不用開刀還能縮短恢復時間,不過醫師表示,並不是任何患者都適用,必須經醫師評估才能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 膽囊是儲存膽汁的袋狀器官,因膽結石或其它原因切除膽囊的患者,由於膽汁無法儲存,膽汁會儲留在膽管或十二指腸附近,造成膽管略微擴張現象。 「總膽管囊腫」若不治療,除反覆腹痛造成生活不適外,還容易因為膽汁排出受阻引發肝組織受損,尤其長期胰液逆流和反覆發炎可能引起上皮細胞變性,患者有5~30%的膽道相關癌症罹病率,罹患膽道癌的機率更較一般人高出20倍,且隨年紀增加提高。 陳建華提醒,膽結石的症狀常常與胃發炎或消化性潰瘍類似,而易讓民眾混淆。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腹痛發燒檢查出膽管結石 置放支架免開刀也能成功解危
若留置經鼻膽道引流管的病人,管子體外部份固定在耳後並接上引流袋,注意不要讓病人自己拔除管子,若有阻塞的情形,請通知醫護人員。 檢查中若有噁心,想吐的感覺是正常的,可作深呼吸放鬆來減輕不適,以利檢查的進行。 檢查當天,請家屬陪同,以便檢查當中有任何問題,可隨時跟家屬溝通。 體育中心/林孟蓉報導緊張的運動賽事讓人看得熱血沸騰,不只場上球賽精采,有時候場下啦啦隊也是看球的另類「嬌點」。
檢查方法的選擇:食道常用氣球充水法或混合法,胃的檢查則常用胃充水法,十二指腸也多用混合法。 利用內視鏡超音波檢查源自黏膜層的病變例如胃腺癌,一方面可判斷水平散佈的範圍,另方面利用它可顯示多層構造的能力來判斷癌症侵犯的深度,這些資料可作為選擇次一治療步驟的重要依據。 整個檢查過程時間約30分鐘,若同時做治療,則檢查時間會延長。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導管內視鏡深入膽胰精準診療
蔡炘儒指出,當確定患者罹患膽結石後,可先用十二指腸內視鏡,並搭配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來取石。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由於病人僅接受鎮靜藥物,術後沒有體外傷口,恢復也快,早就已經成為膽結石的治療首選。 4.有膽結石,而且出現併發症:此時病人可能嚴重到發生膽管炎和胰臟炎,患者應直接到醫院的急診就醫治療,避免出現敗血症致命。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膽管結石患者新福音!結石可從喉嚨取出不用開刀
十二指腸鏡為側視鏡,與一般直視的胃鏡不同,故並非所有的內視鏡醫師皆會操作,需透過訓練且有經驗之內視鏡醫師方能安全執行。 膽結石的治療手段基本上就是開刀治療、切除膽囊,預防再一次的發炎。 然而,開刀治療必須評估病人的麻醉風險,患者術後也需要傷口照護和較長的復原時間。 感染寄生蟲也是造成膽道擴張的可能原因之一,臨床上有患者感染「肝吸蟲」,膽道中充斥大量寄生蟲,其排泄物阻塞膽道,造成膽管擴張、膽囊炎、膽管炎。 要避免寄生蟲感染,應盡量少吃生的海鮮,尤其是淡水魚蝦應避免。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膽管擴張,是怎麼了?
另需注意有無凝血功能方面問題,若有服用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藥物,則需停藥一週以上。 病人於檢查前需採取趴下及左側臥的姿勢,通常醫師會在病患的咽喉噴上麻醉劑,以減少喉部的不適,病人會在鎮靜或麻醉的狀態下接受診斷及治療。 臺大醫院內視鏡科主任王秀伯解釋,大多的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都是間接的影像,診斷的過程只能臆測腫瘤是惡性抑或良性,但「看圖說故事」,並非病理診斷的黃金標準。 相較之下,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因直徑僅有3.5毫米,能夠深入膽胰管腔進行直視診斷及病理組織採樣,讓患者免於誤診或是在決定手術與否之間掙扎,提供患者一個更精確的診斷建議。 3.有膽結石,有急性發炎症狀:此時病人很可能出現腹膜炎,一般而言必須立即接受治療,否則影響生活品質。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台灣古鎮-台灣萬里長城 228連假出遊最佳選擇
1名60歲的賴先生,多年前已接受膽囊切除術,這次因為腹痛、發燒及黃疸就醫,診斷為結石卡在膽囊手術後殘存的膽囊管內,且結石外壓總膽管,造成膽管阻塞及膽管炎。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膽結石如果卡在膽囊管,往往屬於困難膽管結石症,或是膽管疾病若肇因於惡性腫瘤,必需及早診斷才不會延誤治療時機。 臺中榮總自108年開始運用膽管內視鏡系統,至110年12月底,已執行32例不明原因膽管狹窄的診斷,統計資料顯示,患者平均年齡為60歲,年齡最大為91歲,最年輕為22歲,男性病患佔21位(佔66%)。 這些罹患不明原因膽管狹窄的患者,平均做過3到4次的傳統ERCP切片檢查,仍無法確診病因。 15位最後確診為惡性腫瘤的患者中,11位病患借由膽管內視鏡協助得到診斷,確診比率達到74%,根據過去文獻,使用傳統ERCP切片惡性腫瘤的確診率僅約為五成。 進一步分析,惡性腫瘤位在近端膽管,膽管內視鏡切片確診比率為80%,若腫瘤長在遠端膽管,由於此處膽管內視鏡較難操作,切片確診比率降為71%。
然而部份情況仍需考慮外科手術治療,包括:膽管結石過於巨大,內視鏡取石網無法包覆取石。 膽囊結石卡在膽囊管,並且從外側壓迫總膽管,造成膽管阻塞,即Mirizzi 症候群,因為內視鏡取石網無法在細小彎曲的膽囊管取石,因此需藉助外科手術。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近年來新發展出的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系統,醫師可以利用新型之超細內視鏡進入膽管,直接目視評估膽道黏膜來鑑別診斷不明原因的膽管狹窄或黏膜病變,同時,也可以在目視之下進行切片,大大地增加診斷率。 另外,對於原本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檢查術困難處理或巨大的膽管結石,也可透過此系統加上水力或雷射碎石,可以有效的治療膽道結石。 王秀伯主任表示,一般造成膽胰管疾病的原因,除了死亡率極高的膽胰癌外,也可能是膽胰結石所引起的。
此時須使用Curved linear array的超音波內視鏡(圖三),才能於超音波掃瞄下看到穿刺針的前進。 適用的對象為內視鏡超音波可以顯示但一般內視鏡無法做生檢的病變,例如胃黏膜下腫瘤、胰臟腫瘤或鄰近消化道的淋巴腺。 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 內視鏡超音波依使用儀器的不同分成兩大類:超音波內視鏡(Sono-endoscope)及迷你超音波探頭(mini-probe)(圖二)。 超音波內視鏡其內視鏡部份早期使用玻璃纖維,目前則改為電子式內視鏡,視角為略帶斜角側視型,其超音波掃瞄探頭的頻率為可互換的7.5及12 MHz。 迷你超音波探頭其頻率為15或20 MHz,可由傳統內視鏡的生檢腔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