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線小巴7大優點2024!內含專線小巴絕密資料

1972年,政府喺山頂試行私營豪華小巴制度,同年5月1號首條私營豪華小巴1號線(往來山頂至中環)投入服務,結果試驗成功,並喺1974年正式實施專線小巴制度,去到1975年港島已經有6條綠色專線小巴路線。 由於綠色專線小巴越嚟越受歡迎,政府喺1977年10月26號首次招標幾十條綠色專線小巴路線,畀公共小巴商或有興趣嘅商人競投,首批九龍及新界綠色專線小巴路線分別喺1979年4月及11月投入服務。 隨住時代發展,市民對公共交通需求不斷提升,政府亦批出九龍市區及新市鎮嘅專線小巴路線畀人投。 而紅色公共小巴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固定路線、班次和收費,因此車費的波幅可以是很大的,某些路線為求搶客,可以收取極低車費來打「割喉戰」,但當要提高車費時,水平又可以達至「天價」程度。

1967年香港發生六七暴動,鬥委會指揮暴徒四處縱火及發動連串土製炸彈襲擊,左派暴徒不但破壞電車及放火燒巴士,又襲擊電車及巴士司機等公共交通從業員,並且造成電車乘客傷亡,另有巴士司機罷工,部分路線因而暫停服務。 面對鬥委會企圖通過炸彈襲擊等暴力手段癱瘓全香港的交通,港英政府於是對白牌車放寛執法,白牌車駛入市區載客也不予打擊,因為巴士及電車的路線固定容易遇襲導致服務受阻,白牌車則具有路線靈活的特點,可以避開受阻的道路,輔助維持市區的公共交通。 在此期間,白牌車在市區行駛成為常態,而且越來越受到市民歡迎,數目不斷增加,港英政府在同年12月成功平息暴動後,決定將白牌車規範化,同意白牌車登記為合法載客車輛,作為輔助專營巴士服務之用。

專線小巴: 新界區專線小巴17M線小資料及使用狀況

為了加強小型巴士行車安全,運輸署於2012年建議修訂《道路交通條例》,加強規管公共小型巴士安全,包括限制所有紅色公共小巴行駛時速上限為80公里、強制小型巴士安裝限速器及強制新入職小型巴士司機修讀職前課程;建議獲得立法會通過。 專線小巴 65歲或以上長者使用長者或個人八達通(包括「樂悠咭」),合資格殘疾人士使用「殘疾人士身份」個人八達通卡繳付車資,以及60-64歲香港居民使用「樂悠咭」,均可享有每程劃一$2.0的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 所有接獲的申請會送呈由運輸署、交通諮詢委員會、運輸及房屋局和民政事務總署組成的「專線小巴營辦商遴選委員會」(Green Minibus Operators Selection Board)討論、通過及確認遴選結果,由一名廉政公署人員從旁觀察。 在遴選過程中,遴選委員會基於申請人管理能力、財政資源和相關營運經驗、擬使用車輛質素、乘客服務和設施,及建議收取車費等準則考慮申請。 專綫小巴政策於八十年代末漸見成效,至1989年已有約1,300輛紅色小巴轉為綠色小巴,佔公共小型巴士總數(4,350)近三成,於185條專綫小巴路線上營運。

  • 近年由於小巴司機的收入低、工時長,考到相關牌照的年輕人會優先考慮每月收入近2萬元及有家屬福利的巴士司機職位,導致小巴司機年齡老化。
  • 然而,最早一批開辦的專綫小巴路線大多經營困難,部分路線甚至經營僅兩周便因客量不足而停辦;到了1980年,只有港島1號和4號兩線有盈利。
  • 考慮到乘客對增加票價的接受程度後,運輸署會提出建議車費加幅,然後經民政事務處收集各界對調整票價的意見。
  • 綠色小巴每條路線都有固定小巴營辦商,由小巴營辦商以固定人工或底薪加分帳請司機。
  • 旺角(Mong Kok)是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北部的地區,是香港著名的旅遊和購物區之一。
  • 1984年修訂《道路交通條例》後,政府以客運營業證制度取代專利權監管專綫小巴路線。
  • 雖然紅色小巴可以自行決定行車路線及收費,但服務區域及路線範圍都受到運輸署署長的規定,可停車上落客的道路範圍亦受到限制。

1984年修訂《道路交通條例》後,政府以客運營業證制度取代專利權監管專綫小巴路線。 運輸署會每18個月與營辦商進行中期檢討,檢討每組路線服務水平,結果用作決定延續客運營業證的有效年期;對於服務水平低劣的營辦商,可藉縮短營業證有效續期作警告,嚴重者更可撤銷其經營權。 專綫小巴制度於1974年正式實施,港島2至8號線皆是營辦商向當局提出開辦;經審批後,當局以專利權形式批出專綫小巴路線經營權,獲批的經營者首先試辦一組路線,為期不逾3個月;若試辦效果滿意,則會獲授予三年專利權,期滿後可申請續期。 運輸署繼而於翌年為新界地區籌劃豪華小巴服務,擬定14條小巴路線,着小巴商人向當局申請經營。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巴士司機罷工,引發專利巴士服務全面崩潰,「白牌車」因此應運而生,服務亦漸受市民歡迎。 政府於是容許白牌車進入市區,又於1969年批准座位數目由9個增至14個,並推出白牌車合法化政策,成為紅色小巴,可以在港九及新界各地行走。

專線小巴: 總站位置

現時個別公共交通營辦商會讓指定年齡組別的兒童免費享用其交通服務。 在二元優惠計劃下,相關年齡組別的合資格殘疾兒童,只要不在八達通閱卡機上拍卡,便可繼續享用此安排。 若不慎拍卡,部分營辦商可能會從該兒童的個人八達通中扣除每程2元。 詳情請參閱各營辦商有關提供指定年齡組別兒童免費乘搭車船的有關公告。 新界區專線小巴59K線,由馬亞木旗下的大強發展有限公司營辦,來往上水站及蓮麻坑,途經文錦渡、打鼓嶺及香園圍。

為確保服務質素,政府既定政策是鼓勵紅色小巴轉為專綫小巴經營,因此自2002年起,凡申請人屬新加入專綫小巴行業者(包括申請時只經營紅色小巴的營辦商),可在評審準則中「申請人是否新加入專綫小巴行業」一項得滿分。 該項分數自2004年起,由原來佔總分10%調高至15%,以鼓勵更多紅色小巴轉為專綫小巴。 此舉對既有營辦商而言較為不利,他們為了在是項準則取得滿分,或會透過親友或相熟的業內人士成立公司,以「新加入專綫小巴行業」身份競投新線,在成功投得後再修改公司董事名單,把新營辦商收歸原有專綫小巴集團名下。 新界113線便被指在投入服務的第五天,把營辦商騰寶興業的董事由紅色小巴業者黎銘洪改為「小巴大王」馬亞木兒子馬僑生。 就有建議在東涌引入專綫小巴服務,運輸署會繼續密切監察包括地區發展及人口增長在內的情況,按需要考慮加強公共交通服務,而引入專綫小巴服務是否可行可取會是考慮之列。 結果,運輸署於2017年7月28日招標承投來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東涌北的新線,規定營辦商在車廂內安裝行李架以方便過境旅客。

專線小巴: 城巴592線 vs. 香港島專線小巴36X線

截至2021年2月底,全港有3,276輛已領牌專綫小巴,佔公共小巴總數76.8%。 而截至2020年3月,全港共有362條專綫小巴主路線及193條輔助路線,2017年每日平均載客約148.2萬人次。 專線小巴 记者看到,当无人驾驶小巴停靠到无锡市经开区南湖大道的公交站点,车门缓缓打开时,等车的乘客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一位即将乘坐的市民告诉记者,无人驾驶带给他们的第一感觉是很新奇,最想知道如何乘坐无人驾驶小巴,希望尽快体验一番。 记者发现,即使当小巴行驶在通行拥挤的路面上,操作依旧稳如“老司机”。 与此同时,无人驾驶小巴虽然完全取消了方向盘等驾驶设备,但每辆小巴仍配有一位安全员为乘客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并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專線小巴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 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專線小巴: 服務時間及班次

通宵路線主要用於九龍及新界區路線,惟並非所有九龍/新界通宵路線均使用S字尾,如新界專綫小巴482線為通宵路線,但沒加S字尾;新界專綫小巴86A線為通宵路線但使用A字尾。 W原有路線分支意義未明,現時只有九龍26W線及79W線使用。 X特快路線Y營辦商從「X」線自行分拆的路線自九龍專綫小巴6Y線於2020年4月停辦,現時沒有任何路線使用。

專線小巴

運輸署指,已於2022年初修訂內部指引,提升處理調整票價申請的效率,以便營辦商適時調整票價,改善路線組合的財務狀況。 專線小巴 專綫小巴是根據車費等級表釐定車費,車費表列明專綫小巴路線在不同距離路程下,可收取的最高車費。 營辦商可以把車費訂在低於車費表所定水平,但須經運輸署批准,因為車費水平是有關服務經營牌照中所訂明的一項條件。 公共小型巴士的數目,規定最多為 輛,每輛的座位最多為 19 個。

專線小巴: 路線

2017年9月24日起,駕車人士可以在香港仔隧道的人手收費亭,以八達通或本地發行的非接觸式信用卡(包括Visa payWave、感應式Mastercard及銀聯閃付)拍卡繳付隧道費。 隧道為一條雙程雙線分隔雙管隧道,啟用初期是先通行北行管道,實行單管雙程行車,1年後南行管道才開放使用。 在港鐵南港島綫尚未通車前,這條隧道成為南區的香港仔、鴨脷洲和黃竹坑居民來往銅鑼灣、北角等港島其他地區和兩條海底隧道的重要依賴。 而紅色小巴有一個最大問題,就係冇固定路線、班次同埋收費,因此車費波幅可以好大,某啲路線為求搶客,可以收極低車費嚟打「割喉戰」,但一加車費,收費又可以去到「天價」程度。 例如以前香港紅色小巴每逢打風,隨便加車費,曾經有來往香港仔至華富邨由原本嘅港幣3蚊加到港幣30蚊,另外來往新界至佐敦道更曾經加到去80蚊,呢個做法曾經俾市民投訴。

  • 由2014年2月1日後新登記以柴油為燃料的公共小巴,設有15年退役期限。
  • 43,43A,43B,43C,43S線合共使用20輛豐田Coaster小巴行走,其中7輛為19座位小巴。
  • 1950年代至1960年代,香港曾經流行一種載9人的白牌車,當時主要行走於新界。
  • 另外,由於大部份紅色公共小巴司機均為自僱人士,收入跟載乘客人次有關,如車上的乘客比預期少,紅色公共小巴司機一般都會停車等客,拖延不少時間,而司機又因為想追回等客的時間,往往成為超速駕駛及衝紅燈的誘因。
  • 如有實際需求及適宜開辦新的專綫小巴服務,運輸署會在政府憲報和報章刊登公告,詳列新專綫小巴路線資料,亦會向各既有專綫小巴營辦商和紅色小巴商會發出邀請信,並舉行簡介會向有意營辦者簡介有關詳情,以便其提交申請。

政府為加強對公共交通的管理,歷年均鼓勵紅色小巴轉為綠色小巴經營。 一般而言,公共小巴須要有車輛登記及客運營業證,方可以載客及領取酬金;紅色小巴的車輛登記人和客運營業證持有人,往往是同一人,但是由於綠色小巴營辦商可以租用他人的小巴經營,所以同一輛綠色小巴,可以有不同的車輛登記人和客運營運證持有人。 )主要分為公共小型巴士及私家小型巴士,前者作為巴士和鐵路的輔助及接駁交通工具。 根據香港政府按照《道路交通條例》第23條1款規定,在1976年刊憲限制全香港只容許最多4,350輛公共小巴營運。 在2017至2019年期間,公共小巴乘客量每日大約180萬人次,佔整體公共交通服務市場約14%。 根據小巴牌照類別,公共小型巴士可以分為紅色公共小巴及綠色專線小巴兩種,載客量最多為19人。

專線小巴: 香港島專線小巴28S線

1987年10月9日,運輸署公開招標9組共18條專綫小巴新路線,此線與第一代44編為同一組。 翌年5月10日,43投入服務,初時來往屯門碼頭(蝴蝶邨)至青榕街,每15-20分鐘一班,當時的收費為港幣3元。 1988年9月25日,配合輕鐵第1期通車,本線改為來往新墟街市及掃管笏,收費維持不變,並設來往青榕街短途班次(後來獲編號為43A)。 專線小巴 2013年,運輸署接獲取消11條專綫小巴路線的申請,最後批准取消其中3條,包括九龍63M、港島10X及11線。 在2014至2016年期間,運輸署共接獲16條專綫小巴路線終止經營的申請,有三條路線的營辦商經挽留後依然決定終止經營,包括新界611C、九龍7號(因觀塘綫延綫通車而取消)及65線。

專線小巴

但是經過各方用戶的反映,豐田於2008年終再度推出短陣柴油版Coaster小巴供用家選擇。 專線小巴的設立主要是為某個社區(例如偏遠地區的鄉村)提供與大型運輸系統接駁服務(如港鐵、巴士),惟時至今日運輸署以「引入競爭」為名已多次違反是項原則,行走新田公路的新界區專線小巴44線即為最佳例子。 專線小巴 專線小巴 59K線為蓮麻坑路和文錦渡路一帶村落的居民提供來往上水的服務,本線為進出蓮麻坑村及香園圍村唯一對外公共交通工具,於九巴79K線延長至打鼓嶺(松園下)前,亦是唯一駛經打鼓嶺警署至蓮麻坑村這段蓮麻坑路的定期公共交通工具。 59A線為上水鄉一帶村落的居民提供來往上水的服務,以循環線的方式運作,是來往上水及蓮麻坑的新界區專線小巴59K線的短途輔助路線。

專線小巴: 路線搜尋

而紅色小巴一般只係收現錢,車錢直接交畀司機,司機會喺有需要就找錢,但亦有部份紅色小巴受八達通畀車錢,例如西環到旺角、觀塘到西貢、大埔到荃灣(已停辦)同埋觀塘到荃灣。 響八十年代中小巴轉用冷氣車之前,唔少紅色小巴嘅價錢牌重係用花碼標示。 有啲紅色小巴路線係24小時營業,好似大埔到旺角、荃灣到觀塘、觀塘到旺角、元朗到佐敦道、青山道到土瓜灣等等。 在本線未開辦前,由翠林及寶林要前往土瓜灣及紅磡只能乘搭九龍巴士93K線,在寶林另可在早上繁忙時間乘搭297P線(因本線的出現,最終導致九巴297P要提升至全日服務並改稱297),但該線班次不算頻密,而且收費貴及較慢。 由於山上居民不希望先繞經寶林才離開將軍澳,所以部分乘客仍會乘93K往土瓜灣及九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