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1年至1994年間,政府在將軍澳總共出售九幅私人住宅用地,其中八幅均以兌現甲/乙類換地權益書(Letter A/B)的形式批出土地,地盤面積總計超過120萬平方呎,可建樓面面積超過約1000萬平方呎。 將軍澳南住宅區時至今日,隨著多個大型新樓盤落成,將軍澳人口已迅速增至約45萬人,預料明年前竣工的將軍澳藍田隧道,有望大大紓緩將軍澳隧道車流量,提供更便捷的交通網絡貫穿港九。 再加上跨灣大橋即將落成,越來越多精英、高淨值人士入住區內,帶動房價和發展潛力。 事實上,近幾年的新盤供應大區將軍澳,在行政規劃上歸於西貢區,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西貢區人口有461,864人,絕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南面的將軍澳新市鎮。 各新市鎮界線乃採自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訂定的新市鎮發展範圍。 全港共有12 個新市鎮,即是葵涌、青衣、荃灣、屯門、元朗、天水圍、粉嶺/上水、大埔、沙田、馬鞍山、將軍澳及北大嶼山。
這些都是規劃轉變的影響,也有觀點認為是迴歸後各種政治目標(如八萬五建屋計劃)等所引致。 將軍澳新市鎮(Tseung Kwan O New Town)乃是中國香港的第三代新市鎮之一,屬於西貢區,位於觀塘和清水灣之間,鄰近香港都會區。 跟隨將軍澳市的不斷髮展,區內房屋、學校、社區、康樂設施及交通網絡亦逐步發展,港鐵將軍澳線通車後,將軍澳新市鎮的對外交通更為完善。 西貢區的主要交通工具有港鐵 (服務將軍澳新市鎮 )、公共巴士及專線小巴。 主要道路包括區內的西沙路、西貢公路和清水灣道,以及連接區外的將軍澳隧道和寶琳路。
將軍澳新市鎮: 中學
通車以來,一直都有傳媒和地區人士反映,惟一直未有改善。 有學者指,這些噪音基本上是來自列車和路軌之間的磨擦聲,是列車轉彎時會出現的,而彎度越急,噪音便會越厲害。 港鐵公司為求將影響減低,把本綫列車行走部份路段減速,及不斷打磨路軌及噴潤滑劑,但經列車長時間行走,潤滑劑都會逐漸流失,如為降低噪音而減慢列車速度,行車時間會相對增加。
將軍澳因地理位置接近九龍東多於新界,因此跟其他新市鎮不同,除來往西貢市外,來往其他新界區的巴士線均須途經九龍才可到達。 首條為配合將軍澳新市鎮發展而開辦的巴士路線為93A(於1987年開辦),由寶林前往觀塘碼頭。 其後九巴在將軍澳北面先後開辦多條巴士線,路線編號前綴以93、95、98、296為主。 而首條投入服務的新巴將軍澳專線為796X,來往將軍澳站至紅磡碼頭(現改為由將軍澳工業邨至尖沙咀東),其後的新巴專線,除792M、797M、798線外,其餘都是以796作路線編號數字前綴,並在編號末加上英文字母。 將軍澳新市鎮 區內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公共巴士、小巴、港鐵都能連接到將軍澳市中心,地鐵將軍澳線打通北角至寶琳等地。
將軍澳新市鎮: 將軍澳新市鎮醫療服務
此外,當香園圍邊境管制站開通後(管制站工程合約另外由建築署監督),香園圍公路可讓車輛由粉嶺公路直達管制站,並快速地到達大灣區東部和鄰近省份。 T2主幹路為策略性六號幹線(包括興建中的中九龍幹線和將軍澳—藍田隧道)的一部分,詳細設計工作已接近完成,主要工程預計於2019年展開。 啟德發展計劃屬於「起動九龍東」措施的一部分,這發展項目不但肩負推動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角色,亦協助活化毗鄰舊區,包括九龍城、黃大仙及觀塘。 而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則在發展新界北部地區初步可行性研究中再作檢討及重新規劃。
西貢户外康樂中心及創興水上活動中心都是大型的户外活動中心,適合一家大小。 清水灣郊野公園、西貢海濱公園都是著名的郊野公園,而郊野路經麥理浩經被評為全球二條最佳行山徑之一。 大埔新市鎮的發展面積約為3 006公頃,規劃人口為30.7萬。
將軍澳新市鎮: 將軍澳愈舊愈低水?
鑒於清水灣半島總站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絕大部分字軌皆安排車長於調景嶺站(過往為將軍澳站)接更或用膳。 車長駕駛下班或用膳前最後一程將軍澳方向的此路線巴士,返抵清水灣半島後仍須駕駛巴士行走往市區方向班次,沿途載客直至抵達調景嶺站,才由另一車長接續駕駛。 故此,往深水埗方向部分班次或須於調景嶺站稍作停留,以便車長交接,期間乘客可留在車上。 2020年10月2日:配合將軍澳隧道巴士轉乘站(往將軍澳方向)啟用,往清水灣半島方向增停該站及設有$6.5分段收費,並提供與停靠該站各城巴及新巴獨營路線之間的八達通轉乘優惠。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工程範圍包括興建一條長約1.8公里並附設有單車徑和行人路的雙程雙線分隔車道。 這條道路主要以高架橋橫跨將軍澳海灣,工程還包括建造連接路及進行相關的交通管制與監察系統、渠務、水務、海事、環境美化、機電及附屬工程。
- 為代表顏色,是港鐵第三短的營運路綫,僅次於南港島綫和迪士尼綫,也為目前全球第二短的重鐵路綫,僅次於加拿大滿地可地鐵黃線;而此綫以其服務將軍澳新市鎮而命名。
- 而首條投入服務的新巴將軍澳專線為796X,來往將軍澳南至紅磡碼頭,其後的新巴專線,除797M和792M兩線外,其餘都是稱796系,並在編號末加上英文字母。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新巴第796C、796X及796P號線服務調整〉[交通通告],2014年11月3日。
- 蔡子傑,〈百年小鎮夷平地,坑口繁華一夢消〉,載《西貢風貌》(香港:西貢區議會,1995年1月),第32-33頁。
- 往將軍澳地鐵站方向改經寶順路、翠嶺路及景嶺路駛入調景嶺地鐵站公共運輸交匯處,然後前往彩明街近彩明苑彩貴閣,而不經彩明街(近健明邨)及翠嶺路(近維景灣畔)。
- 與另兩個工業園(大埔和元朗)不同,將軍澳工業園只容許一些非污染性和高科技行業設廠。
- 據1874年2月26日的《申報》刊載:「距港之東有將軍澳者,一小村也。土人負販其間,漸成市廛,近來諸物雲屯,頗稱暢旺,朝廷立有營汛於此。」坑口村前由於常有漁民和陸上居民交易生活物品,逐漸發展成墟巿。
翠林(Tsui 將軍澳新市鎮 Lam)位於寶林西面之山麓,以區內的翠林邨命名。 翠林邨是將軍澳第二條落成的公共屋邨,亦為區內少數不是建於填海地上的屋邨之一,在1988年入伙。 由於發展年期較早,將軍澳不少社區及文康設施,例如公園、游泳池及圖書館均設於此區,因此是將軍澳發展初期的實際市中心所在,比後來出現的「將軍澳市中心」更切合「市中心」的地位。 將軍澳創新園(前稱:將軍澳工業邨)位於將軍澳大赤沙,位處東南陲,是香港第3個創新園,於1995年啟用。
將軍澳新市鎮: 將軍澳的規劃用地變化
區議員吳雪山曾批評港鐵以確保列車之間安全距離等理由而拒絕加班次是藉口。 日出康城內有港鐵康城站,是最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由日出康城前往港島東及九龍東商業區,約需20分鐘。 然而,最值得留意的是,政府正興建將軍澳跨灣大橋連接日出康城、調景嶺及將軍澳-藍田隧道(6號幹線一部分),預計2022年啟用,屆時由日出康城出發,將可在十分鐘內直達港島東商業區及九龍東商業區,二十分鐘內直達中環、旺角一帶。
為應付預期上升的交通流量,將軍澳研究建議興建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以應付未來對外交通需求。 早在將軍澳新市鎮規劃之初,當局已提出興建地鐵支綫貫通區內,因此新市鎮各個小區主要圍繞 地鐵站預留位置發展,並非如本港以往各新市鎮般以鐵路定綫遷就地區發展。 此設計雖然方便居民乘搭地鐵,但行人往返各小區則未見便利,為人所詬病。 地鐵(今 港鐵) 將軍澳支綫在2002年8月18日通車,改善將軍澳對外交通接駁之餘,亦象徵將軍澳已發展為配套完善的新市鎮,運輸署亦推行一連串巴士路線重組。 將軍澳綫其餘的油塘站至寶琳站路段於同年8月18日通車,觀塘綫亦改以調景嶺站為終點站。 現時連接東區海底隧道至藍田站的路段已改為備用路段,並命名為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供工程車或車務調動使用。
將軍澳新市鎮: 將軍澳新市鎮小學
同時,我們正與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攜手合作, 將軍澳新市鎮 進行綜合地庫及公共基礎設施工程,以配合西九文化區分階段發展所需。 將軍澳新市鎮 這項位於秀茂坪區的工程計劃已平整約20公頃的工地,作公共房屋、學校、休憩用地,以及相關的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的發展。 工程中亦建造了相關的基礎設施,包括道路、橋樑和綠化措施等。
然而,由於鐵路在實際營運中可載客量受制於不同因素(例如月台幕門及月台閘門令列車在每個車站停留在月台的時間延長了約10秒),因此將軍澳綫最高列車班次下的最高可載客量(以每平方米站立六人計)只達67,500人次。 相比其他港鐵路綫,將軍澳綫的急彎特別多,原因之一是要遷就將軍澳新市鎮地不同住宅發展區地形——轉彎路段有將軍澳站至坑口站、將軍澳站至百勝角隧道和百勝角隧道至康城站。 將軍澳新市鎮 主綫會轉向北方,經坑口站後進入景林邨與將軍澳游泳池之間的鐵路預留綠化帶,在綠化帶遮蔽下爬升至月台設於地面的寶琳站,支綫則轉向東南進入百勝角隧道。 全長6.4公里的百勝角隧道採用雙線設計,穿越消防及救護學院地底前往康城站,負責保養將軍澳綫列車的港鐵將軍澳車廠即位於康城站旁邊。
將軍澳新市鎮: 工程概要
清雍正八年(1730)陳倫烱《海國聞見錄》〈沿海全圖〉中的將軍澳、乾隆五十二年至嘉慶五年(1787–1801)的《海疆洋界形勢全圖》等,均記載將軍澳一名,可見將軍澳對於航運與海防有相當重要性。 據《說文解字》,「澳,隈崖也。其內曰澳,其外曰隈」,「澳」即水邊彎曲處,表示港灣,屈大均《廣東新語》亦謂「澳者,舶口也」。 將軍澳以「澳」為通名,符合地理特徵,也符合輿圖記載「可避颶風」的作用。 將軍澳新市鎮 西貢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西貢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2019年第二次會議記錄〉,2019年5月。
- 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新巴路線796C提升服務 唐明街增設分站〉[新聞稿],2002年1月18日。
- 日佔時期,日本軍政府於1942年就全港劃分為28個區役所,即28個行政區,將軍澳處於西貢區內,而西貢區役所地屬新界。
- T2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屬六號幹線的中間路段 ,西接中九龍幹線,東連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的主隧道。
- 首條為配合將澳新市鎮發展而開辦嘅巴士路線係93A(1987年開辦),來往寶林同埋觀塘碼頭。
- 不過,原先構想的自給自足社區模式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功,不少新市鎮的居民在就業及其他生活需要上仍依賴著市區,也引起了交通及其他的社會問題。
- 由於西貢區旅遊資源豐盛,沿海港灣景致怡人,還有不少歷史古蹟,因此吸引很多海內外的遊客到來,而推動地區旅遊也自然成為西貢區的重點發展項目。
- 遵從港鐵(地鐵和九鐵)一向的發展模式,興建鐵路時會在沿綫發展私人住宅,一來以其利潤資助工程費用,二來可增加客源。
- 隨着位於將軍澳南,鄰近將軍澳車廠的全新大型物業發展區日出康城入伙,港鐵於2009年7月26日正式開放康城站,而之前單純用來讓空車往返將軍澳車廠和將軍澳站、長達3.5公里的路軌亦開始負責康城站至沿綫各站的客運服務。
村民主要為吳、陳兩姓,吳氏為九龍城衙前圍村的分支,而據該村《陳氏族譜》所載,陳姓在清初已經定居於此。 魷魚灣村由俞氏於1850年左右建村,後來自福建汀州的鍾氏自粉嶺定居當地,村民多捕魚為生,漁船則停泊在坑口村前的港灣。 今日將軍澳村、魷魚灣村和坑口村皆已因將軍澳新市鎮的發展而遷移到現址。 將軍澳坑口村前的港灣,則是漁民集中之地,該處有一條源自孟公屋的溪流,提供豐富水源。 日佔時期,日本軍政府於1942年就全港劃分為28個區役所,即28個行政區,將軍澳處於西貢區內,而西貢區役所地屬新界。 1943年7月21日,日本軍政府改劃區役所,將西貢區役所併入九龍之內,日佔時期的將軍澳,有一段時期確實屬於九龍之中。
將軍澳新市鎮: 巴士轉乘優惠
政府在西貢區投放了大量資源,提供基建 、社區與文康設施,讓區內近 50萬人口安居樂業。 例如座落於將軍澳新市鎮的香港單車館,自 2014年啟用,是本港首個符合國際自行車聯盟標準的室內單車設施,曾舉辦多項國際賽事,而毗鄰的將軍澳運動場同樣是符合國際標準的運動場。 此外,在 2019年初落成啟用的賽馬會香港足球總會足球訓練中心更為香港足球代表隊 、球會 、青訓及青年聯賽,提供了設施齊全的訓練場地。 將軍澳新市鎮八個分區之地域劃分,由政府「地名訂正委員會」在1989年6月確定,分別為「寶林」、「翠林」、「坑口」、「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百勝角」、「小赤沙」及「大赤沙」,紅色公共小巴嚴禁在區內提供服務。
、坑口及小赤沙,在1983年動工,港府把將軍澳灣填平,所得新填地連同狹長海灣兩岸部份斜坡上開拓之平台用作發展新市鎮。 戰後,清水灣道及西貢公路開放民用,坑口墟失去交通樞紐的地位,加上軍部在坑口墟附近設立軍火庫,並限制市民出入坑口墟、大坳門及兩地之間的地段,只限持通行證的居民進出,令坑口墟經濟狀況衰退。 即使軍火庫保安措施在1957年解禁,昔日坑口墟繁華盛況不再復見。 另一方面,香港著名企業家龐鼎元在1958年以50多萬元,向港府購入調景嶺一幅近50萬呎的臨海地皮,1961年正式經營鋼鐵廠。
將軍澳新市鎮: 隧道
林又指,風物汛亦有部分職員是身心障礙人士,希望可以推動將軍澳成為一個更加共融的社區。 漁護署表示,該署聯同愛護動物協會及相關政府部門今日於將軍澳寶林邨附近一山坡進行打擊非法使用狩獵器具的聯合行動,檢獲一批捕獸器,並成功救出受困動物。 行動中,共發現11個捕獸籠,已即時全部移除,一頭被困捕獸籠內的豹貓獲救,已送往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作觀察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