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經小編實測後,發現Downtown 38 離土瓜灣站較近,由北帝街步行向土瓜灣站方向,需約5至6分鐘。 但若由北帝街前往宋皇臺站的預定出口,最少需橫過新山道、馬頭角道、木廠街和宋皇臺道,需花費10至15分鐘時間。 根據九廣鐵路公司對沙中綫的建議,馬頭圍站會和土瓜灣站合併,命名為馬頭角站。 在2007年7月的運輸及房屋局的合併方案建議中,重新建議興建馬頭圍站。
其中一個建議為天橋直接由車站大堂連貫北帝街,技術可行性較低,需時五至六年;另一方案中的天橋只連接將於通車時啟用的地面行人通道,不直通車站大堂,則需時四至五年。 港鐵高級統籌工程師馮偉聰回應指,自2014年在宋皇臺站的C出口發現古蹟,已作出車站設計的修改,亦在2018年展開考古勘察工作研究行人隧道方案。 發言人續指,港鐵一直探討其他對考古遺蹟影響較輕微的行人通道方案。 經詳細研究後,港鐵建議以行人天橋連接北帝街與宋皇臺站,以期盡快完成有關行人通道,方便附近居民前往車站。 今日刊憲的修訂,是就採用上述行人天橋方案連接北帝街與宋皇臺站而修訂沙中線鐵路方案。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紅磡站 擔當鐵路樞鈕
宋皇臺站的前身可追溯到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中,建議於北帝街興建的馬頭圍站,是沙田綫的其中一站。 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則將擬議之馬頭圍地鐵站改設於譚公道現時欣榮花園至傲雲峰間的地底,是東九龍綫的中途站。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使用全月通加強版、迪士尼綫月票、機場快綫旅遊票的乘客乘搭港鐵免費車程或只支付東鐵綫頭等額外費在指定車站並不能享有轉乘優惠。 • 編輯專綫小巴使用任何八達通於此站出閘並轉乘任何專綫小巴路綫可享至少$0.3轉乘優惠,反之亦然。
由樓盤步行至聖公會牧愛小學對出之預定土瓜灣站出口,最快約3分鐘,亦不需要橫過馬路。 料於3月推出的新世界新盤瑧尚,屬單幢樓,位於九龍城道68號,與九龍城道街市相連。 項目正門對正傳統的菜檔肉檔,且貼近西九龍走廊高架道路,故不論衞生環境、車聲嘈音及空氣質素,均存隱憂。 根据九广铁路公司对屯马线的建议,土瓜湾站会和马头围站合并,命名为马头角站。 但在2007年7月的运输及房屋局的合并方案建议中,重新建议兴建土瓜湾站。 然而,因应启德发展计划中可能兴建大型体育场馆,土瓜湾站的设立有可能影响到体育场馆的人流管制安排,因此,土瓜湾站的兴建细节仍会受该计划影响。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九龍塘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爆急性腸胃炎 27名童中招又屙又嘔
按香港區議會的分界來說,啟德除了指前啟德機場拆卸之後留下的一大片空地外,曾包括在馬頭角和土瓜灣一帶的唐樓舊區(十三街一帶),以及鄰近的工業區。 今年73歲高齡的汪女士昨坐輪椅前來,對九龍城終於有地鐵站感到雀躍,「等咗10幾年!等到對腳行唔到,坐輪椅都要嚟!」她期望屯馬綫開通後,能方便地搭地鐵到新界區遊覽。 「港鐵沙中線土瓜灣北關注組」主席梁銘標亦對新站感到欣慰,預料交通時間可縮減三分之一。
政府發言人表示,經詳細研究後,港鐵公司建議以行人天橋連接北帝街與宋皇臺站,以期盡快完成有關行人通道,方便附近居民前往車站。 政府和港鐵公司早前已就擬建行人天橋方案諮詢九龍城區議會,亦與不同地區團體及人士就該行人天橋的建議及關注事項會面及交流。 擬建行人天橋的建造工程會在沙中線鐵路方案的修訂獲得批准後盡快展開,預計於二○二六年初竣工。 政府表示,港府與港鐵公司早前已就擬建行人天橋方案諮詢九龍城區議會,亦與不同地區團體及人士就該行人天橋的建議及關注事項會面及交流。 擬建行人天橋的建造工程,會在沙中綫鐵路方案的修訂獲得批准後盡快展開,預計於2026年初竣工。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屯馬綫】宋皇臺站C出口擬改以天橋代替 港鐵料需時5年完成
使用指定八達通轉乘下列指定路綫另有更高轉乘優惠:路線起訖點可享優惠的小巴車費金額每程可享優惠適用之八達通種類25A九龍塘站東頭邨$6.3或以下$0.5成人25B九龍塘站譽. 港灣$7.2或以下$0.5成人49順天邨九龍城碼頭$3.9以上$0.5成人$3.9$0.3優惠細則撮要: 1. 除三個隨同宋皇臺站通車而開放的出口外,車站原設計中尚有一個接駁至北帝街的行人隧道出入口(C出口)。 由於車站附近宋元遺蹟需要原址保留,導致整條行人隧道的走綫受到嚴重影響,需要另覓替代路綫,故未有隨同車站一併興建,暫時以臨時地面通道代替。 因應此站建造時掘出大量古代文物,港鐵於車站大堂已入閘區近洗手間的位置設置兩個展櫃,供古物古蹟辦事處放置此站興建期間出土的文物。 展櫃題為「聖山遺粹:宋皇臺出土宋元文物展」,其中一個展出約400件在興建車站期間出土的宋元時期文物,以陶瓷器皿為主,亦有陶骰、藥王像、青瓷香爐、宋元通寶銅錢等。
天橋建造工程將會在沙中線鐵路方案修訂獲批後盡快展開,預計於2026年初竣工。 根據《鐵路條例》,公眾有權於即日起至8月9日期間提出反對意見。 港鐵指車站開放日吸引超過3,000名市民到場參觀,當中包括約400名應港鐵邀請來自地區及非政府組織團體人士。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大堂
而其餘出入口則設於啟德新發展區,連接未來商住大廈及多用途體育場館等基礎建設,現時因該區發展仍在起步階段,車站一帶仍一片荒蕪,須以臨時行人通道接駁附近街道。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另外,大堂已入閘區一處天花亦預留位置,待在車站完工後重置的「J2古井」建成後,井槽的混凝土底板日後可更換為透明底板,供乘客在大堂仰望古井內裏結構。 在古蹟辦安排重置古井前,該預留位置的假天花貼有示意圖,方便乘客辨識。 古蹟辦文物保育組考古小組館長(考古)馬文光表示,有權衡哪些古蹟較有價值,需要保存。 他續指,回填是保護出土遺蹟的辦法之一,之前已要求港鐵提出影響評估,建議合適的緩解措施。
當中B2/B3出口連接九龍城衙前圍道一帶,由車站大堂步行前往B2/B3出口需時約5分鐘,而通道內並設有扶手及座椅供市民休憩;而B1出口設於世運花園下,連接站外的行人隧道。 在建造期間,工程人員發現大量宋代遺蹟,包括於現時車站大堂中央位置發現宋元時代的古井及接連的引水槽。 因此,大堂頂蓋設計已重新修改,另港鐵會加建彈性預留的混凝土井槽,有待宋皇臺公園設計落實,上方的宋元古井(J2井)及引水槽於原址重建後,大堂頂部的混凝土底板將可換作透明底板,乘客日後可在大堂內仰視古井底部。 港鐵聽取了地區人士對走綫的關注後,已再度審視區內不同走綫方案的可行性,包括沿炮仗街、譚公道、下鄉道及麟祥街走綫的建議,確定上述街道的路面闊度都不足以容納鐵路車站,倘須興建車站,便須收回私人土地及拆卸在路面兩旁大量現有樓宇。 至於有居民建議沿九龍城道設置「中間走綫」的方案,此建議將受東九龍走廊橋躉及啟德隧道等現有道路建設所限制,亦未有合適的位置興建鐵路隧道及車站。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興建工程
乘客須先購買一張前往該站的車票,車票於該站出閘時會被閘機收回,乘客須再另購一張車票,繼續餘下車程,但兩程的合計車費會高於使用一張單程票前往同一目的地。 車站開放初期,不少市民到場參觀文物展櫃,以致須不時實施人潮管制措施,限制在指定範圍內近觀展品的人數,並播放廣播呼籲市民在其他時間前來。 由於展櫃處於已入閘區內,乘客若駐足細賞文物,有逾時出閘之虞,港鐵在展櫃附近設置流動拍卡機,供乘客查閱入閘時間及出閘時限(入閘時間起計150分鐘)。
宋皇臺站是屯馬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屯門方向或烏溪沙方向的列車,往返屯門、元朗、荃灣、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城門河東部及馬鞍山新市鎮等地。 宋皇臺站設置島式月台,以四組樓梯與扶手電梯以及一台升降機與大堂層連接。 屯馬綫由此站至烏溪沙一段採用右上左落行車安排(承繼自原馬鞍山綫),有別於屯馬綫其餘路段與港鐵其他行車綫普遍採用的左上右落。 古蹟辦代表指,由於宋皇臺站有相當數量的考古文物,要權衡遺蹟的重要性去決定原址保存,或是趕快切合居民需要較重要,之後會就該位置再作評估及緩解措施。 港鐵助理公共關係經理-對外事務高天禮回應時,形容短貴長平為「車費不規則」,強調屯馬線的票價原則,與其他本地重鐵服務相同,按車程距離釐定,港鐵會按票價調整機制,循序漸進解決相關問題。 曾健超批評,古蹟辦將保育責任推予港鐵,惟港鐵只想盡快通車,一直避開研究及保育。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出口
所有合資格學生使用「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可於港鐵本地服務(包括輕鐵及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全綫享有特惠車費,但不包括機場快綫、港鐵接駁巴士、往返羅湖站或落馬洲站的車程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合資格學生如使用單程票或二維碼乘搭港鐵,需支付成人車費。 港鐵經諮詢附近持份者後遂建議改用天橋方式建造宋皇臺站C出口。 他指,經考古勘察後,在橋躉相關位置未有發現文物,預計需約60個月、即5年時間完成。 九龍城區議會今日(11日)討論屯馬綫通車事宣,古蹟辦、港鐵公司、運輸署亦有派員出席。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馬頭圍選區區議員曾健超關注宋皇臺站C出口何時完成,又稱馬頭圍、宋皇臺一帶的居民需要該出口,而且期望以行人隧道形式完成。
- 港鐵較早前建議須因應建造車站出入口而永久封閉的江蘇街,經聽取地區意見後,港鐵在詳細設計階段中修改了出入口設計,保留了一條行車綫,以便車輛由靠背壟道經江蘇街進入馬頭圍道,將工程對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 根據九廣鐵路公司對沙中綫的建議,馬頭圍站會和土瓜灣站合併,命名為馬頭角站。
- 至同年11月27日,港鐵舉行九龍城段車站平頂典禮,運輸及房屋局同時正式宣布修改此站站名為「宋皇臺站」,以回應地區人士對站名彰顯宋季古蹟特色的訴求;而「土瓜灣站」一名則改用於原有之馬頭圍站。
- 〈屯馬綫通車︱宋皇臺站月台「難體」勁黐底 筲箕灣站同用深色牆就冇事〉,《蘋果日報》,2021年6月13日。
- 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包括羅湖站及落馬洲站,但不適用於輕鐵、港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 小編日前帶同拍攝團隊,親自視察,發現從4大樓盤前往就近港鐵站的腳程,從3分鐘至15分鐘不等。
- ),建造初期稱為土瓜灣站,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馬頭涌世運道,是港鐵屯馬綫的鐵路車站,屬於沙田至中環綫(大圍至紅磡段)工程的一部分,於2021年6月27日啟用。
2009年10月,有消息指出馬頭圍站可能改名為「樂民站」,以車站附近的公共屋邨樂民新村命名;而原本的土瓜灣站就改稱「宋皇臺站」。 合資格之申請者將經電子投標系統獲發「沙中綫工程合約資格預審編號11286資料小冊子及問卷」乙份,並須根據資格預審邀請信所提及的限期前連同問卷中所要求的文件經電子投標系統交回本公司以作甄選。 2009年,長江實業(001)、新世界發展(017)共同持有的傲雲峰酒店地皮,正透過律師行第二度招標出售,業內人士估計,地皮約值1.5億元,涉及總投資約5.7億,長實最終購入。 屋苑豪華住客會所Sky Club佔地約12萬方呎,有戶外泳池、水力按摩池、健身室、桑拿及蒸氣浴室、羽毛球場、桌球室、鋼琴室及卡拉OK室等。 另外,多名議員提及屯馬綫票價「短貴長平」的問題,港鐵助理公共關係經理-對外事務高天禮回應時強調,屯馬綫的票價原按車程距離釐定,與其他重鐵相同,港鐵會按票價調整機制,循序漸進解決相關問題。 「香港炸髀關注組」推介的生炸雞髀,雖然不是即叫即炸,但放在保溫櫃內,毫不影響原本的溫度和味道,能夠保持外皮脆口。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設計
另外,港鐵亦在欣榮商場設置適用於宋皇臺站及土瓜灣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優惠;同樣港鐵亦提供宋皇臺站與城巴22、22M、E23/E23A(往慈雲山方向)綫、綠色專綫小巴25A、25B、49綫的八達通轉乘折扣優惠。 大堂亦設有兩個展櫃展示逾400件文物,當中包括宋代貨幣、陶瓷器,建築構件以及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車站一帶的地圖、照片及日常用品。。 宋皇臺道(Sung Wong Toi Road),位於九龍半島九龍城區土瓜灣,東起土瓜灣道/承啟道交界,經過樂善堂樂屋、飛達工商中心、九龍城道、啟德隧道出口、機場隧道大廈變電站、傲雲峯、北帝街路口,西接幸運道/世運道交界,屬東西雙向道路。 大灣區航空與波音公司舉行簽約儀式,簽署一份15架737 MAX系列的737-9客機訂單,同時亦包括5架787 Dreamliners的購買意向,以配合大灣區航空未來開拓國際長途航線服務的中長期規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等在場見證儀式。 主席黃楚標表示,引進737-9客機可帶來更好經濟效益,有助開拓更多航點,不斷擴充飛行網絡,相信今次採購協議能有效支持發展規劃,以及引進商務艙服務等。
今日刊憲的修訂,是就採用行人天橋方案連接北帝街與宋皇臺站而修訂沙中線鐵路方案。 擬建行人天橋的建造工程會在沙中線鐵路方案的修訂獲得批准後盡快展開,預計於2026年初竣工。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此外,車站興建時發現的宋元時代古井文物,站方已暫時妥為封存,並計劃會原址重置,乘客日後將可在車站大堂仰觀古井底部。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工程期間相片
填海地域以二人合資之公司的名字命名,稱作「啟德濱」(Kai Tak Bund)。 由於1920年代香港兩次罷工導致工程延誤收入不合預期,啟德公司因此倒閉,當時政府屬意讓這一大幅空置土地用作機場用途。 土地先後成為英國皇家空軍機場、飛行會和飛行訓練中心,及後建成啟德機場(Kai Tak Airport)。 後來啟德機場落實搬遷,因應當局提出的東南九龍發展計劃,1994年提出之《鐵路發展策略》將東九龍綫外移以服務九龍灣填海區,建議在填海區設置兩站,當中「九龍灣填海區南」站可視為土瓜灣站之雛形。 2000年政府發表《鐵路發展策略2000》,首次提出沙田至 中環綫的概念,九龍灣填海區南的車站正式命名為土瓜灣站。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月台
根據古諮會文件,港鐵於2012年末展開首輪考古工作,範圍為約15萬呎,結果找到200多個遺跡,其中一個宋代方井獲原址保留,但文件並再無交代其他遺跡狀況。 有民間組織要求政府全面接管發掘工作,避免歷史文物受破壞,古蹟辦指宋皇臺站地盤部分工程已暫停,處理文物符合考古原則。 另外,由車站啟用當日(2021年6月27日)至翌年1月1日期間,於宋皇臺站使用八達通出入閘的乘客每程亦可享港幣1元(成人)或0.5元(包括小童、長者、殘疾人士及學生)的車費扣減。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香港旅遊優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香港被日本佔領期間,把啟德濱住宅區及附近一些村落夷平,擴建機場作軍事用途。 按照「香港佔領地總督部」劃分,「啟德區」則指整個東九龍,即今日黃大仙區與觀塘區。 宋皇臺道(Sung Wong Toi Road)是一條位於馬頭圍的街道,呈東、西走向。 昔日啟德機場運作期間,大部分通天巴士路線從機場開出後均途經宋皇臺道東段,經土瓜灣道及新山道往東九龍走廊。
設計方面,紅色為主的大堂,閣樓將裝置波浪形天花,而以雕刻及玻璃圖案形式創作的車站藝術品《失而復得》,會分佈在站內不同位置,配合尼龍袋圖案的月台玻璃,承載着昔日經紅磡回鄉的記憶。 沙中綫九龍城段,即此站及宋皇臺站的車站及隧道土木工程合約於2012年8月1日批予「三星—新昌合營」。 新昌營造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造兩個鐵路車站和全長1.6公里的鐵路隧道工程,車站主體結構於2016年12月大致完成。 宋皇臺站所屬的沙田至中環綫大圍至紅磡段原定在2015年竣工,惟因此站工地發現宋元遺跡,須進行考古工作,導致工程產生約11個月的滯後;隨後紅磡站新建月台在2018年5月被揭有剪短鋼筋等施工問題,令工程一再延誤,開站日期一拖再拖。 當承建商在考古指定範圍以外的隧道鑽挖機豎井內打樁時,發現超過500個宋朝錢幣,在古物古蹟辦事處要求和監察下,港鐵公司於2013年12月擴大考古調查範圍至隧道鑽挖機豎井範圍內,並於豎井範圍西南角發現了一個宋元時期方形石井及其他殘存石構建築。
九龍塘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琴日44名學生急性腸胃炎,學校嘅膳食由大家樂旗下嘅活力午餐供應,衛生防護中心派員到校調查,而學校亦要求化驗飯盒。 校方今日接到家長通知,總共有44名學生出現腸胃不適以及嘔吐,學校要求全校學生戴口罩,以及保持課室空氣流通,而學校亦將飯盒樣本進行化驗。 早前有多間學校因為活力午餐嘅飯盒而有學生不適,引起批評,活力午餐一度停止供應兩日並消毒廠房。
而同年11月,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視察沙中線工地,港鐵工程總監黃唯銘對外回應時仍繼續使用原稱。 現時宋皇臺站設有一組車站藝術品位於車站月台,均為由香港藝術家黃麗貞創作的《大地陶詞》;另外,B出口通道設有攝影拼貼展示藝術品的研究、準備及創作過程。 而車站的地面出入口原設有玻璃,以讓天然光射進出入口內,惟由於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未啟用的宋皇臺站亦被破壞,港鐵其後以鐵皮遮蓋原玻璃位置,並在鐵皮髹上代表車站的黃色,及印上車站的名稱(當中其中文站名為書法字)。 关于前稱馬頭圍站的港鐵沙田至中環綫車站,请见「土瓜灣站」。 土瓜灣站是屯馬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屯門方向或烏溪沙方向的列車,往返屯門、元朗、荃灣、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城門河東部及馬鞍山新市鎮等地。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輕鐡二期車服務30年即將退役 港鐵周日辦感謝之旅
對於工程拖了10多年,他坦言感到失望,但「遲到好過冇到」。 宋皇臺站北帝街出口 一群九龍城南角道商戶指沙中綫工程封路嚴重影響商戶生意,南角道地盤由2013年開始施工至今,該路段一條行車線被封,另一邊亦改劃為雙黃線。 鐵路施工4年以來不少商戶生意暴跌20%至40%,最少8間商舖結業。 南角道超過50間商戶於2017年11月27日傍晚6時聯合熄燈一小時抗議,要求港鐵賠償。 一組車站藝術品設置於宋皇臺站月台的柱身,名為《大地陶詞》,由本地陶藝家黃麗貞創作。 B出口行人隧道牆身則張貼有《大地陶詞》的簡介及創作歷程紀錄。
除了體驗車站新設施外,參觀人士透過站內的介紹,觀賞及認識更多關於宋皇臺地區的歷史及車站藝術-《大地陶詞》的故事。 開放日分為六個參觀時段,每個時段有兩百張入場券,每張券可供四位市民入場。 首輪參觀時間為早上10時15分,入場人士須使用「安心出行」或填寫個人資料。 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及多名專家亦批評考古工作受趕工影響變得零碎,部分全被破壞,難助重塑宋元全區面貌,最理想是保留6井再研保育方案;而時任公共專業聯盟召集人黎廣德批評港鐵做法離譜,政府應接管港鐵之考古工作,並容許民間專家參與,以提高透明度。 2017年11月27日,政府宣布此站將定名為宋皇臺站,讓車站名稱更符合其所在位置及地理環境。 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運輸)黎以德指出,期間留意不少地區人士表示希望車站能夠反映有關宋朝古蹟的特色,因此政府決定將此車站改名為現稱。
另外,若使用迪士尼綫月票,不論轉綫時限,都被視作獨立車程而不作為轉綫車程的一部份。 然而由於政府取消啟德發展區填海計劃,沙中綫啟德段走綫被大幅修改。 經考慮古物諮詢委員會、立法會及九龍城區議會等各方面意見後,古物事務監督(即發展局局長)於2014年12月8日宣布保育方案,決定將土瓜灣站大部分遺蹟予以原址保留。 港鐵公司遂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香港法例第53章),逐步把出土文物移交予古蹟辦。 經修改此站設計及施工方法,將通風設施及機房選址移離J1井及周邊房基遺存後,土瓜灣站建造工程於2015年3月起全面恢復。 港鐵於2020年12月提出以興建一條橫跨宋皇臺道的天橋連接北帝街,取代行人隧道方案。
設施方面,宋皇臺站大堂將設有智能客務中心及設多個輕觸式屏幕,供乘客查詢行程及車站資訊,車站付費區內亦設有洗手間及育嬰間,而新車站更會設有四款機械人,提供客務查詢、清潔、電梯安全提示等服務。 港鐵公司表示,經過向不同地區持份者諮詢後,在絕大多數的同意之下,去年6月在九龍城區議會鐵路事宜工作小組,最終敲定了推展行人天橋方案。 目前港鐵正進行行人天橋的設計工作,根據項目的設計進度及相關法定程序,工程預計會於2023年動工建造,目標在2026年竣工。 港鐵又指,為配合時間表,計劃會在今年年中,就宋皇臺站C出口行人天橋方案,按《鐵路條例》(第519章)作出修訂刊憲及諮詢公眾。 港鐵屯馬線將於6月27日全線通車,不過到時宋皇臺站仍然只有A、B、D出口,原本預計連接北帝街的C出口仍未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