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中文課本2024詳細介紹!(小編推薦)

追蹤研究顯示,首批接受母語教學的中學生,入讀本港大學的機會率較英文中學學生大減一半。 若中文中學學生在中四、中五轉用英語學習,入大學的機會明顯增加。 同時大部份學生成績較佳的公營中學選擇保留英文授課,變相減少優質中中數量及把中中標籤成次等。 由於重英輕中的香港社會風氣,香港家長普遍希望其子女能入讀英中,但《指引》令全港大部份公營或政府津貼的中學被逼轉為中中,英中學額因而大幅減少,在求過於供下,英中學額十分搶手。 有關政策出台後受到部份名校、一些學生家長及商界人士的強烈反對,教育署受壓下作出讓步,接受學校申請採用英文教學,經當局審核後如確定符合條件(見下文「成為英中的條件」)即可繼續以英文授課。 當時有124所中學(通常都是學生學業成績整體較佳的)申請繼續使用英文授課,但政府只批准其中100所繼續使用英文授課。

中學中文課本

學生透過專題研習能學懂搜集、分析和展示資料的技巧,但要清晰地教授這些技巧並不容易。 專題研習講解製作專題的每個步驟,以實例說明,並附有參考題目和資料。 如已售出的教科書在印刷或釘裝上出現問題,客戶請於取書日計起的7天內帶同有關發票、書單及教科書到取貨門市辦理換書手續。 教科書必須保留本公司的商標貼紙,如教科書有曾包書或貼過膠紙痕跡、已寫上姓名或已受塗污、甚至已被破壞,恕不負責退換,檸檬書店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若客戶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必須取消任何已訂課本,檸檬書店將只能以五折回購學生取消訂購的課本(只限今年新版)。

中學中文課本: DSE 中文範文參考書推介

由耳熟能詳的文言名句入手,或許是認識中國文化的入門之法。 《悅心文言讀本》在修身、學習、世態等方面,精選26則經典文言名句,輔以相關的文化知識小百科、漫畫小故事、生活時事等,讓學生輕鬆掌握名句的文化精神。 這些名句簡練雋永,如能在寫作中適當引用或充當論據,能收畫龍點睛之效,故本書在每則名句賞析後,根據公開試題型擬定寫作題目,提供文章範例及寫作技巧指導,引導學生活用名句於寫作,提升文章層次。 配合電子資源,教學相得益彰:增設課文動畫,輔以網上練習,提升學習趣味;另提供多段自學及教學短片,講解不同寫作手法、實用文要點,教學自學皆適宜。 中學中文課本 中學中文課本 學習得其法 應試有方:本書切合文憑考試課程,幫助學生作好應試準備。 練習素材廣泛採自生活事務,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中學中文課本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於2007年的中學會考起, 取消以26篇範文於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設題, 目的是希望學生能以更自由的方式以鍛鍊思維及中國語文的運用能力. 但由於有關課文其實對該目標有極大裨益, 故以此網站收錄有關文章及相關資料, 不但方便舊人溫故知新, 亦希望為新學制下的未來棟樑提供一個方便平台, 讓他們能在此閱讀到前人嚴選的26篇文章, 以使中國前人的經驗及智慧能得到更廣泛的流傳和延續. 本字典由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現代社)出版,現代社創立於1957年,乃香港歷史悠久的教科書出版社,出版幼兒園、小學及中學多個科目的課本和電子教材;其中小學語文科教材廣為香港和澳門學校選用。

中學中文課本: 國際資歷及英語評估

1937年,始設香港中學畢業會考,也只供英文學校考生應考。 1922年,內地頒布「壬戌學制」,規定小學六年,中學六年。 香港的中文學校大都跟從此制,而畢業生如要進一步升學,也大多選擇內地大學。 中學中文課本 1976年5月29日,一份中文報章讀者版,刊出疑是兩日後會考中國文學科的試題,來自考生中流傳的「溫習資料」。 當時主理會考的教育司署即日宣佈,將重新擬定該科兩卷全部試題,考試會照常舉行。 由於擬題時間短促,當日的試卷全為油印,題數減少,由十題選八減至八題選六,無註明每題分數。

學生各科成績分為A至F級,表現低於F級的成績被評為U,即「未能評級」。 考評局進行常模參照評級時,會選定一批近年在公開試中表現較穩定的學校為「對照組」,以鑑定在該次考試中,對照組學校按預定百分比考取不同等級的學生得分,稱為臨界分數(Cut-off Score);再根據臨界分數,考生須獲得相應的分數才能達到某個等級。 不過,常模參照主要比較學生的相對表現,未能顯示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際具備的能力。 理論上只要在該屆會考或以前,語文科 以外的科目取得不低於4科及格,或3科及格但5分以上的成績,就可以申請預科學位。 每年會考約有8萬名的應屆日校考生、重讀中五的考生和自修生,當中約5萬多人成功考獲上述成績,然而,由於中六的日校學額大約只有3萬個,所以相對而言,會考分數偏低,或校內行為有嚴重偏差的學生在升讀中六時會有困難。 雖然因每年考獲14分以上的應屆考生人數比起實際的中六學額數目為少,但因為個別科目成績,操行,選科及其他因素等,每年也有部分考生取得14分但未能升讀預科,他們大多會選擇重讀中五或以其他方式進修。

中學中文課本: 教科書資訊

新學期開始,翻開新課本,如果同學跟爸爸媽媽說,明天要背默〈木蘭辭〉,爸媽絕對能夠跟你搭上嘴,「唧唧復唧唧」一番。 中學中文課本 由往時的會考、高考到現在的文憑試,不論課程改革多少遍,教科書萬變不離其宗,經典文章始終佔一席位。 中學中文課本 小思(盧瑋鑾),1939年生於香港,1964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曾任中學教師,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 1978年任教香港大學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顧問。

人文和工具 兼善並重:本書每個單元既有強調工具性的「語文能力訓練」重點,也具備富人文性的內容主題,圍繞主題精選經典篇章及精彩時文,使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在單元中自然結合,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豐富其文化素養。 為確保用戶能有效使用活學中國語文-平台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務,現特設測試頁,以供用戶檢測現有電腦是否符合本平台的系統要求。 用戶如有需要,請下載及安裝最新版本軟體,以確保能順利瀏覽本平台。 〈教界狂轟會令學生變空心老倌,會考大改革高中生免讀中文範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蘋果日報》,2005年5月10日。 另外該屆的數學科考試當日,紅色暴雨警告在開考前約一小時發出,考評局在教統局宣佈停課下決定當日考試如常進行。

中學中文課本: 專家分析英國升學途徑 英國A-Level與香港DSE大比拼

所有教材都是MS Word文檔,方便就課堂需要編輯內容。 提供《中學中國語文》課本的電子版,可在課堂直接投放,或印製投影片投放,簡單方便。 只需下載及安裝Acrobat Reader閱讀軟件,即可開啟電子版課本。 「中國語文資源庫」各部分的內容和功能可以配合備課、授課和延伸教學,為老師提供全面、多元化的教學支援。 啟思出版社一直致力出版優質的中學補充和輔助教材,幫助文憑試考生應對各卷的挑戰。

政府沒有根據各區適齡學生人數來調整各區的公營英中數目,只是以改變各中學校網的跨區學額來應付。 另外即使加入跨區學額,一些校網的英中學額比例仍嚴重偏低,因此學生的所屬校網可大大影響其入讀英中的機會,形成不公平。 不過各公營英中通常有少量不受校網限制的自行收生(非統一派位)學額,學生亦可選擇入讀自行收生的直資英文中學。 而且不同分區的學生成績有相當差異,若只按人口而不按學生的全港成績排行,亦會有學生認為不公平。 「中國語文資源庫」的部分內容跟學習套和光碟的內容相同,但「中國語文資源庫」提供的均為電子版本(如MS Word文檔),方便您按課堂需要編輯內容。

中學中文課本: 香港英文授課中學

另外,除分數以外,學校也可以自訂個別的最低入學條件,最常見的,就是兩科語文及數學科及格,部分學校亦要求英文科要達第3等或以上。 1977年,香港考試局(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成立,並於1978年從教育司署考試組接辦香港中學會考。 1983年考生為歷屆之冠,報考者共172,321人,其中應屆中五生僅9萬左右。 香港中文大學當時擬推行「暫取生」措施,按中學會考成績給予暫取資格。 很多學生想藉重考中學會考取得更佳成績,以圖成為暫取生。 教師及學生網站,提供相關的教材資料、粵語及普通話課文朗讀、專題研習資料及教學計劃表等教學工具,供老師及學生參考。

香港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均要求考生在應屆高考前的會考考獲最少合共7科及格,當中必需包括數學科,其中港大要求在其中一次需取得6科合格,科大則要求在其中一次需取得5科合格。 香港中文大學更要求考生在任何一次會考中考獲最少7科及格(包括兩科語文科),但不需包括數學科。 自2002年考評局在兩個考試取消一級二等制以後,加上大學近年減少在聯招收生的比例,會考成績成為了高考成績之後,第二重要的收生考量。 而且部分大學的科目,甚至會把會考高考成績比例作四六又或五五之分。 所以事實上,香港中學會考是現時學制下,大學入學考試的第一階段。 另外,政府推行不力,官辦的官立中學絕大部份是英中,連部份1990年代才創辦的新官立中學亦是英中。

中學中文課本: 中文中學

此外,香港的專上教育、商業社會和法律界等均以英語作為主要授課或工作語言,母語教學令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大減,例如2006年第一屆接受母語教學學生應考高級程度會考,該考試的英文科整體合格率創了11年新低。 持續下降的英語水平將會令香港難以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中轉站的地位,而英語能力弱的學生升學亦較其他學生困難。 因此,站在學生升學的角度上來說,增強英語的學習能力是必須的。 而且,英語能力較好,可以加強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並可以加強國際競爭力。 香港主權已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華人教師和學生均以中文作第一語言,華人教師應以中文教授華人學生才合理,故理應實行中文教學。 在本地國際學校裏,中文科目的定位跟法文、西班牙文等一樣,被列為第二語言。

  • 本社的中學課本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編寫目標,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和應試策略。
  • 二喬的喻意,就是充當兩座橋樑,從博大精深的中文寶藏出發,一條帶引到考試升學的成功之路,一條帶領進入文化殿堂的成人之路。
  • 《歷史旅程—新課題系列》二下課題7概覽篇影片「美洲上的奪目新星(下)」現已上架,歡迎老師登入翻轉課堂,與學生一起觀看影片並完成網上練習。
  • 由於英語依然為國際通用語言,香港專上教育仍然以英文為主要授課語言以確保與世界接軌,而中文授課實施後亦令香港學生因在主要課程中缺乏接觸英語而導致英語能力下降,家長普遍希望其子女能入讀英中。
  • 銜接高中課程:全書以「學習單元」組織教材,適當編排「語文能力訓練」重點,並引入高中的設題形式,達致配合新高中學制「六年一貫」的效果。

本工作室為方便師生教學及學習之用,再整理有關語譯及加上注釋,並把檔案放於下載專區。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中學各科一直重視的學習重點;其中中文科、通識科更分別以語言思維及邏輯思維為科目的學習核心。 中學中文課本 然而,多年下來,中學師生對於「思維教育」還是說不出所以然來。 陳永明的《獨立思考》從「表達思維」、「評斷思維」、「邏輯思維」和「創意思維」四方面切入,點破常見的邏輯謬誤,並以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例子,深入淺出地闡明各種學習思維的法門,令人讀後有茅塞頓開的愉悅。

中學中文課本: 資料文件

會考定於每年3月至6月舉行,主要科目之考試會在4至5月進行,而5至7月初則舉行中、英文及普通話口試。 考試成績一般會在八月第一或第二個星期三公佈(又為配合大學取錄資優生,自2006年以來,會考放榜日皆定於大學聯合招生辦法(下稱大學聯招)第一次收生結果公佈後的下一個星期三。 2007年,香港中學會考提供39個科目,考生最多可報考10科,而大部份日校考生報考6至8科。 除了中文、英文、法文、中國歷史、中國文學、英語文學、普通話、英文文書處理及商業通訊、佛學這9科外,其餘所有科目的試卷均可以選擇以英文或中文應考。

  • 工作紙庫,全程照顧:工作紙庫備每個單元的預習、課堂、課後、應試工作紙,照顧每一個學習和教學進程。
  • 在1980年代,中文大學曾經有條件取錄會考優異生,允許他們完成一年中六後成績達標便可入讀。
  • 考試取消範文,即使教師講授文章,學生以「不考不讀」心態應付,不會深入研讀。
  • 同一課〈木蘭辭〉,今日的全彩色印刷,用上不同顏色來標示重點。
  • 而且大部份政府官員都沒有以身作則,絕大部份政府高官的子女都會選擇入讀英中,甚至是全英語環境的國際學校或外國學校,例如:曾任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的前財政司長梁錦松的3名子女都就讀國際學校或英文學校、前教育統籌局局長羅范椒芬的兩子曾就讀英基學校,中二便赴美國讀書。

事後考試局接受廉署建議加強考試文件保密措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中學中文課本 反對者則認為現時世界上最發達的西方國家如英國、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愛爾蘭、新加坡均普遍實行英語教學(其中愛爾蘭的國家語言雖然是愛爾蘭蓋爾語,不是英語,但英語仍然是通用語)。 加上英語是世界上73個國家和地區 (包括香港)的官方語言,是現時國際金融、貿易、航運、學術交流、旅遊的國際通用語言。

中學中文課本: 考試獲准使用物品

一般而言,政府機構的工作(例如警員)如規定申請人學歷需要「中五程度」,通常也會要求會考取得最少5科及格,包括中英文達到2級/E級(課程乙)。 自1978年香港考試局接手舉辦會考,至2011年的34年間,共有約4,399,100名考生曾報考香港中學會考,即平均每年有129,385名考生報考。 試神的聖物────啟思「校本評核」網上教學研討會 是次研討會將由啟思《校本評核資源套》的幾位編者為大家介紹本社為高中師生準備了怎樣完備的「試神的聖物」,並談談如何幫助學生把握時機,讓學生脫胎成「試神」。 母語教學這議題在香港一直極具爭議性,此教育政策的多番轉變。 香港是否應實行母語教學此議題,爭議多年仍未有結果,至今仍具爭議性,沒有普遍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