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便的情況方面,手術後也不容易造成便秘、或解便的困難。 下肢水腫的情形也可以大幅減少,因此這項新的手術方法對婦女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福音。 這項新式的手術方法,對於癌症治療完全痊癒的成功率、與傳統手術方法比較起來都一樣地有效, 所以,對於罹患子宮頸癌的婦女來說,接受子宮頸癌根除手術治療、 將不再需要面對大便、小便等煩人的困擾了。 持續受某些類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患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 HPV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會經由性接觸傳播,最少有一半性活躍人士在不同階段曾經感染 HPV,但當中只有少部份女性會因而患上子宮頸癌。 越早發現患癌,治癒機會越高,也更能維持病人的生活質素。
若沒有切除卵巢,則因為卵巢仍會產生荷爾蒙,就不會經歷停經期的生理變化。 但若卵巢被切除或因治療而機能受損的話,就會產生停經期的生理變化,性能力和性慾和並不會因子宮的切除而有所變化,只是因為沒辦法再懷孕,可能會有很強烈的失落感。 決定最佳的治療方式前必須考慮很多因素,包括腫瘤大小,病患年齡及整體健康狀況等等。 子宮頸癌治療的方式包括外科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三種方法。
子宮頸癌的成因: 子宮頸癌治療方法
香港政府已於二零一九年將子宮頸癌疫苗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為就讀本地小學的女童注射HPV疫苗。 由於不同婦科疾病都有一個相似的狀況—在疾病輕微的時候往往難以自行察覺,要等到病情嚴重才發現的時候,就已經錯過了黃金醫治期。 子宮肌瘤指的是生長在子宮的纖維瘤,形成的原因在於子宮內出現平滑肌的病變或增生,並分為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黏膜中肌瘤、子宮黏膜下肌瘤三種類型。 子宮肌瘤出現的原因醫學界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只了解與雌激素有關,而且發生的機率以40至50歲女性為主。 98%發展為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和人類乳突病毒有關。 男性的生殖器官可能攜帶病毒,並透過性行為將其傳播給女性,到目前為止,預防乳突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以預防子宮頸癌、癌前病變,以及其他乳突病毒相關腫瘤的發生。 接種疫苗估計能降低70%左右侵襲性子宮頸癌的發生、52-60%的重度癌前病變、14-25%的輕度癌前病變。 子宮頸癌是可以透過篩檢加以預防的疾病,藉由抹片檢查能找出癌前病變給予適當治療後,從而阻斷癌症的發生,所以定期接受篩檢非常重要! 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 所有的手術和治療都會伴隨著風險,例如切除過程中或會影響周邊器官,如大腸,膀胱,輸尿管以及神經線等,亦可能因為切除淋巴核而引起下肢淋巴水腫,或是淋巴液積聚於盤腔位置。 晚期的侵犯性子宮頸癌的症狀,則包括分泌物變多且有惡臭、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如非經期的出血、性生活時接觸性出血、更年期後的陰道出血等),以及腹部疼痛(局部或下腹痛)。
子宮頸癌的成因: 子宮頸癌前病變因素
因此,要預防患上子宮頸癌,女性應該多加注意性接觸時的衞生及安全,預防經性接觸傳染的疾病,例如使用安全套。 事實上,於2016年,子宮頸癌共有510宗新症,佔該年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3.3%,在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中,排行第7位。 跟其他癌症相比,子宮頸癌對本港女性的威脅,並沒有按年大幅上升。 子宮頸癌的成因 由2001年至2016年間,每年確診子宮頸癌的新症數目在大約400宗至500宗之間,沒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子宮頸細胞檢驗是檢查子宮頸癌的最有效測試,但患者仍須進行活組織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癌症或癌前病變,這可透過陰道鏡檢查。 陰道鏡是檢查子宮頸的大型放大鏡,在陰道注入稀釋酸性製劑,可突顯子宮頸表面的異常細胞。 子宮頸癌的成因 此程序是無痛的,並可在門診進行,過程只須15分鐘。 子宮頸細胞檢驗過程簡單,一般不會帶來明顯痛楚,醫護人員只需於子宮頸表面抽取細胞樣本,過程數分鐘便完成。
子宮頸癌的成因: 子宮頸的位置
由於通常沒有徵狀,患者可能不自知,而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消除感染,所以患者可能從未察覺過它的存在。 只有極少數染有人類乳頭瘤病毒的女性會演變為子宮頸癌。 但當你發現陰道不正常出血,有異常的分泌物及異味,以及性行為時感到疼痛,則應該及早檢查並尋求專業的子宮頸癌診斷服務。 在檢查過程中,醫護人員會把俗稱「鴨嘴鉗」的陰道窺器,放入女性的陰道,以便清楚觀察位於陰道深處的子宮頸,然後再將小軟刷或小刮棒伸入陰道內,以刮取宮頸細胞樣本,放進顯微鏡進行檢查。
近來子宮頸篩查方法還包括可檢驗HPV16及HPV18型的高危 HPV 測試。 因此可檢驗出是否帶有高危 HPV病毒,以確定有癌前病變高風險的女性。 感染HPV16或HPV18型病毒的女性,其發展為子宮頸癌前病變的風險是沒有感染HPV的女性的35倍 (註九)。 故此,她們應了解各種子宮頸癌篩查方法,並向醫生查詢詳情。
子宮頸癌的成因: 接種HPV疫苗後也會患子宮頸癌?
外形好像一個倒轉的啤梨,下面三分一較細的部分稱為子宮頸,上面三分二較闊的部分稱為子宮體,子宮頸下部連接陰道,子宮體上部連接向兩旁伸展的輸卵管,而卵巢就在子宮的兩側。 子宮頸癌在全世界的盛行率,高居婦女癌症的第二位,對於婦女健康的危害非同小可。 在第三世界、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甚至排名為第一位的婦女癌症殺手。 今天,藉由本文的探討,希望可以幫助大家認識瞭解子宮頸癌,並且針對其成因,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潘俊亨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因,與先天遺傳及後天肥胖所造成胰島素阻抗有關,患者由於長久月經不來,也提高罹患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風險,以及高胰島素抗阻代謝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 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子宮頸癌排名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9位,共有1433人罹患,平均每天約有4人新確診罹患子宮頸癌,近2人死於子宮頸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率排名的第8位。
目前於香港註冊的子宮頸癌標靶藥物為「貝伐株單抗」,有效阻截癌細胞的血液供應。 HPV病毒極為普遍,不論男女都有機會透過性接觸而受感染。 子宮頸癌的成因 當女性的子宮頸細胞持續受到感染時,會導致細胞變異,有機會發展成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簡稱CIN),甚至惡化成為子宮頸癌。 由骨質密度下降使骨骼的結構脆弱失去應有堅固度,而以致容易斷裂。 據香港中文大學收集的數據分析指出,單是本港現時65歲以上的女性已約有一半比例患上骨質疏鬆,特別是更年期後流失骨質的程度是最高。
子宮頸癌的成因: 肥胖人士患癌風險增5大原因 子宮癌、食道癌風險分別高7及5倍
至於導致子宮頸癌的HPV病毒有13種,並以16型和18型HPV病毒與子宮頸癌關聯最大,佔整體個案約七成。 在香港,由 HPV-16, 18, 31, 33, 45, 52, 58 型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子宮頸癌約佔九成。 感染生殖器官的HPV病毒大多能被人體自身免疫力清除,但若持續感染宮頸,細胞會出現變異,演變成子宮頸上皮內瘤,並可能隨時間發展成子宮頸癌。 自2016年研究資料,子宮頸癌發病率在香港女性中排第7位,由子宮頸癌症狀引致的死亡個案有151宗,子宮頸癌已發展為香港屬普遍疾病。 因此,關注HPV聯盟高度重視,呼籲大眾要多關注重視hpv預防,保護自己健康。
由於不正常的細胞在顯微鏡下才能現形,所以預防辦法是定期驗身,及早發現病變細胞。 子宮頸癌之治癒率比其他癌病為高,因它有別於一般癌症,許多癌症被發現時已是中後期階段,子宮頸癌則有很長的潛伏期,發現不正常細胞,也未必就是癌細胞。 子宮頸癌的成因 由開始僅為不正常細胞發展至癌細胞,可以是五至十年或更久,因此及早發現病變和進行治療,可防止早期異常細胞繼續惡化,痊癒機率達九成以上,並且可以保存子宮和維持正常的生育能力。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過於擔心這些人類乳突瘤病毒的感染力,因為最近的醫學研究發現,雖然人類乳突瘤病毒是造成子宮頸癌不可或缺的因子,但是只有人類乳突瘤病毒並不足以造成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成因: 子宮頸癌成因是什麼?
死亡率的排名則為女性癌症的第四位,死亡人數佔全部癌症死亡人數的4%。 由 Bowtie (保泰人壽,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和 JP Partners Medical(莊柏醫療,綜合醫療保健服務營運商)共同創立,利用革新的科技提供預防性、個人化的健康服務,以推動更好的醫療體驗。 Bowtie & JP Health 健康中心深信預防勝於治療,我們將深入了解客戶的整體健康狀況,提供個人化服務。 子宮頸的癌症主要來自上皮細胞,但同時也有少數來自腺細胞。 外來的性病毒令子宮頸細胞受感染,是引發子宮頸癌變的主要來源。 萬一不幸患上子宮頸癌,醫療保險(如上述的自願醫保及癌症保險計劃)可為投保人提供醫療費用保障,而危疾保險則可以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費用的保障,以支援患上危疾時休養期間的生活費,免得為家人帶來沉重的負擔。
在子宮頸癌早期接受治療痊癒的根治率有超過85%以上, 對於第一期更早期的婦女(Ia),其治好的痊癒率甚至超過95%以上, 所以治療子宮頸癌對於罹患早期癌症的婦女來說,是治癒率很高的。 性生活:最常見的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原因是〝不當的性生活〞。 報告指出沒有性生活的女性,通常幾乎不會產生子宮頸癌,而愈早有不當的性生活,往後便愈容易產生子宮頸癌。 而在性伴侶方面,女性若有2個以上的男性伴侶,其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更是有顯著的增加。
子宮頸癌的成因: 子宮頸癌分期為何?各分期危險度有多大?
II 期癌症已蔓延到子宮頸旁的組織和陰道的上三分之二範圍,但尚未擴散到骨盆壁或陰道下部。 III 子宮頸癌的成因 期癌症已經擴散到陰道下部三分之一範圍以及盆腔側。 IV 期癌細胞已擴散到膀胱、直腸或其他身體遠端器官,如肺或骨骼。 HPV病毒因應基因組合有逾150種,並會引發不同病症。 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八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 2019年共錄得520宗新症;同年,因子宮頸癌死亡的人數有162人,是本港第八大女性癌症殺手。 一般而言,30 歲以上的女性有較高風險患上子宮頸癌,而本港子宮頸癌的確診年齡中位數約為55歳。
- 因此,建議至少每3年(每年一次更好)進行一次子宮頸癌篩查,以排除出現子宮頸病變或監測早期子宮頸病變,在病情演變成癌症前治療。
- 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能檢測出早期子宮頸細胞的異常變化,如果不幸發現有變異或癌細胞,能及早進一步檢查並接受治療,便可防止細胞惡性增生演變成子宮頸癌。
- 定期規律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的發生率。
- 而在性伴侶方面,女性若有2個以上的男性伴侶,其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更是有顯著的增加。
- Bowtie 透過創新科技及醫療專業,提供零中介、免佣金,更方便的網上平台,讓客戶隨時隨地獲得「自願醫保計劃」產品報價、核保及索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