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腔檢查:醫師會撐開陰道,以觀察子宮頸和陰道的上半部,從腹部或指內診方法可檢查骨盆腔內的器官如子宮、卵巢、輸卵管、陰道、膀胱及直腸是否有異常。 其他跟雌激素有關的危險因子:沒有生育過的婦女、太晚停經、無排卵的月經週期、長期使用促進排卵藥物等,體內經常都會有太多的雌激素,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大家可能對子宮頸癌、卵巢癌等女性的癌症聽著很熟悉,但其實「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已經在子宮頸癌及卵巢癌的前面,目前在女性癌症排名為第 6,超越第 7 名的卵巢癌跟第 9 名的子宮頸癌。 根據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在2018年,子宫頸癌於本港女性致命癌症中排第八位,因子宫頸癌不幸離世的女性人數為163 名 , 佔所有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2.7% 。
盆腔器官清除手術:盆腔器官清除手術通常是子宮頸癌復發時才會進行,手術中需要切除盆腔內所有器官,包括子宮頸、陰道、子宮、卵巢、輸卵管、膀胱和直腸。 子宮切除手術:切除子宮頸和子宮,根據癌症的階段,可能需要切除卵巢和輸卵管。 子宮切除手術為早期子宮頸癌最常採用的治療方法。 九價HPV疫苗能覆蓋上述香港最常導致子宮頸癌的七種 HPV 基因型。 疫苗的功效對從未感染 HPV 的女性最為顯著,因此最理想的接種時間為未開始性行為前,不過成年後接種也有一定保護能力。
子宮頸癌的形成: 子宮頸癌成因是什麼?
醫師必須確認不正常的癌組織已經完全清除掉,定期的追蹤檢查包括有骨盆腔檢查、抹片檢查和其他一些實驗室的偵測法。 如果醫生懷疑病人有癌症,可能安排切除宮頸錐形活組織,但可能導致流產並影響日後成孕。 倘若在子宮頸窺鏡檢查時顯示有低度病損,表示宮頸已發生早期或輕微的變化。
- 子宮頸乃是的其中一部分,是子宮底部狹窄的開口,連接陰道。
- 外來的性病毒令子宮頸細胞受感染,是引發子宮頸癌變的主要來源。
- 當HPV感染子宮頸後,會導致子宮頸細胞發生變化。
- 護士︰有很多婦女都擔心檢查過程會否很痛,其實如果你放鬆一點,檢查的過程不會好痛,但是一些婦女在檢查期間,會感到輕微不適;不過,你只要慢慢地深呼吸,便可以減少這種不適。
- 在放射治療過程中病人會像體外放射治療般單獨留在治療室內直至治療完成為止。
適用於子宮頸癌的標靶藥物有多個種類,其中,血管生成抑制劑能阻止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發揮作用,阻止腫瘤形成新血管以獲得生長所需營養。 高劑量體內放射治療會將放射物質經陰道放在目標位置數分鐘,然後會被移除,病人無需住院;低劑量體內放射治療需放置數天,在這期間,患者需躺在床上,用儀器固定放射性物質,故需留院進行治療。 不過,由於放射源接近身體,病人可能出現陰道因受刺激而變紅和疼痛、膀胱刺激等副作用。 子宮頸切除手術:切除部分或整個子宮頸、周圍組織和陰道上部,但保留子宮。 此手術能保留女性生育能力,但僅適用於非常早期的子宮頸癌。 人類乳突病毒會從受傷的子宮頸上皮、以及子宮頸上皮的「鱗狀柱狀上皮過渡區」(即transformation zone或稱squamous-columnar junction)感染細胞。
子宮頸癌的形成: 子宮頸癌的八種主要症狀
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由於與子宮頸癌的相關度高,通常需要手術切除。 LEEP或是圓錐形切除法是常用的方式,但仍須綜合病人的臨床狀況而決定。 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年齡等流行病學的資料因國家民族而異。
- 以陰道內診可發現病灶處出現如草莓表面般的punctation pattern,嚴重時這些punctation pattern甚至會相連成Mosaic pattern的血管網。
- 人體大腦主宰了一部份老化的機轉,其中一項就是賀爾蒙的波動。
- 月經失調的因素可以由於心理原因例如壓力過大、荷爾蒙分泌出現異常、體重突然劇變、甚至是婦科疾病引起,如子宮內膜增生、子宮頸癌等等。
- 2.體征 子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鏡下早期浸潤癌及極早期子宮頸浸潤癌,局部 無明顯病灶,子宮頸光滑或輕度糜爛如一般 子宮頸炎表現。
如果沒有受孕,定期剝落的子宮內膜所引起的出血,就是月經。 雖然人類乳頭瘤病毒與引致生殖器疣的病毒屬同一科,但有生殖器疣並不表示較易患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分為兩大類型:鱗狀細胞癌(最常見)和腺癌,但兩者常會同時混合。 這兩類型子宮頸癌是按照癌變的細胞類型命名,鱗狀細胞是覆蓋子宮頸的扁平細胞;腺細胞則位於子宮頸連接子宮的通道,負責製造黏液。 服用避孕藥:服用口服避孕藥超過五年的女性,會有更高的子宮頸癌罹患率,但停藥後,幾年之內子宮頸癌罹患率就會恢復正常。
子宮頸癌的形成: 常見子宮、卵巢病變前兆為何?如何治療?婦產科名醫潘俊亨解說一次看懂
對於蔓延較廣的第二期後期與三、四期患者,因病況屬於晚期,則可選用放射治療、手術治療,同時考慮輔助性的化學治療。 除了保障另一半,其實HPV疫苗亦可保護男性患上由HPV引起的其他疾病,包括肛門癌。 有研究指出,九價HPV疫苗所覆蓋的九種HPV類型,已包括90%至95%引致肛門癌的HPV。 以上內容由 Bowtie & JP Health 健康中心 提供。 內容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合資格的醫護人員給予閣下之個人建議。 於馮容莊等編著,實用婦科護理學(六版, 頁).
患者按照標準在7個星期內完成放射治療,不料之後出現氣喘,檢查發現已嚴重「肺花」,即癌細胞已轉移至肺部,雖然即時開展化療,但數個月後仍是撒手人寰。 蘇醫生提醒指,子宮頸癌的治療時機非常關鍵,如及早接受治療,康復機會大大提高。 導致子宮頸癌的危險因子為初次性行為年齡早、多位性伴侶、性傳染病史、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等,其中,女性終其一生約有五成的機率會感染人類乳突病毒。 除了定期做抹片檢查以外,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也能防範,平時則建議多關注早期症狀。 潘俊亨建議,女性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的同時,可以進行骨盆腔內診;一旦發現卵巢腫塊,抽血檢查癌症指標CA-125及使用陰道超音波掃描,有助早期發現。
子宮頸癌的形成: 子宮頸癌的原因與風險:注意性生活與生活習慣
潘俊亨表示,由於子宮內膜跑到卵巢,產生的經血堆積在卵巢內形成卵巢腫瘤,內容物呈現暗褐色的黏稠液,看起來就像是巧克力,俗稱「巧克力囊腫」,約有1%的機率可能轉化為惡性卵巢癌。 卵巢水瘤通常會在1~3個月經週期自動消失,只需定期追蹤即可;若是卵巢水瘤內有實心的部分,或是持續增大,就有可能是惡性,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要特別注意。 症狀 常見症狀為持續性的劇烈下腹痛、肚子有下墜感,並伴隨陰道分泌物增加、白帶惡臭、流膿,出現發燒、畏寒、全身無力,內診時會產生子宮壓痛。 潘俊亨指出,臨床上,高達8成女性病患因骨盆腔炎而求診,罹病的主因是細菌感染,可能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例如:少喝水、憋尿、私密處清潔不當,也可能是性生活混亂,感染淋病雙球菌、披衣菌所造成。 骨髓造血不足造成血液中的正常細胞如紅血球、白血球或血小板數目下降,病人或會出現貧血、出血、受感染、疲倦。 醫生會因應癌病性質,病人的健康狀況和對藥物的反應來決定藥物的選擇、份量和療程的長短。
研究顯示對於腫瘤分期IB-IIA的子宮頸癌,甚至是復發性的子宮頸侵襲癌,放射治療也可以達到跟手術治療相同的效果。 在接受放射治療前,會先進行治療前的定位準備,一至二周內會開始進行放射治療,需進行5次以上的放射治療。 手術後,如果懷疑體內還有一些殘餘的癌細胞,醫生會再加上放射治療,以減少癌症復發的風險。 5.子宮頸和子宮頸管活組織檢查 是確診子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最可靠和不可缺少的方法。 子宮頸癌的形成 子宮頸癌的形成 選擇子宮頸鱗-柱交接部的3、6、9、12點處取4點活檢,或在碘試驗、腫瘤固有螢光檢測、陰道鏡觀察到的可疑部位取活組織作病理檢查。 若 子宮頸刮片為Ⅲ級或Ⅲ級以上塗片,子宮頸活檢陰性時,應用小刮匙搔刮子宮頸管,刮出物送病理檢查。
子宮頸癌的形成: (四) 子宮頸癌前病變感染及細胞病變
副作用取決於藥物的類型和劑量,以及接受治療時間長短。 大部份副作用是短期的,在治療結束後就會消失,但有些副作用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是永久。 化療常見的短期副作用包括:噁心和嘔吐、食慾不振、脫髮、口腔潰瘍、疲倦等。 由於化療會損害骨髓的造血細胞,因此血細胞指數可能會變低,令感染風險增加和出現貧血等。
藥物可能令紅血球和白血球指數較低,腎功能亦有可能出現異常。 藥物另一個主要副作用是會影響眼睛,服用這種藥物的人可能會出現乾眼症、視力改變、視力下降或角膜潰瘍,建議病人要定期進行眼科檢查。 化療可能的長期副作用則包括經期變化、過早絕經和不孕症、神經病變等。 對於未有切除子宮的年輕女患者,經期變化是化療的常見副作用,但即使在化療期間月經停止,仍然有機會懷孕。
子宮頸癌的形成: 抹片檢查
而子宮內膜癌是指從子宮最內層所長出來的惡性腫瘤。 然後樣本會被轉至一樽液體內以便保存,或者塗抹在玻璃薄片上,又稱柏氏抺片,整個過程只需要幾分鐘而且非常安全,之後樣本會被送往化驗室,在顯微鏡下進行測試。 旁白︰子宮頸癌,是香港婦女癌症十大殺手之一,每年大約有400多名婦女發現患上子宮頸癌,大約有100多名婦女因此而死亡。 雖然人類乳頭瘤病毒與引致生殖器疣的病毒屬同科,但有生殖器疣並不會增加患子宮頸癌的風險。 這些手術通常在月經後進行,以確保患者當時並無懷孕。
下肢水腫的情形也可以大幅減少,因此這項新的手術方法對婦女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福音。 這項新式的手術方法,對於癌症治療完全痊癒的成功率、與傳統手術方法比較起來都一樣地有效, 所以,對於罹患子宮頸癌的婦女來說,接受子宮頸癌根除手術治療、 將不再需要面對大便、小便等煩人的困擾了。 定期檢查:衛生署建議對 25 至 64 歲並連續2次年度檢查結果正常的女性每三年進行一次宮頸抹片檢查。 如果在 10 年內連續3次檢查正常,則可停止對 65 歲及以上的女性進行篩查。 從未進行過性交或進行過全子宮切除術的女性不需要進行宮頸篩查。
子宮頸癌的形成: 子宮頸癌階段
子宮頸位於子宮的下半部的一個較窄的部份即為子宮頸,子宮頸的開口通到女性陰道。 它的功能是月經流出的通道也是陰道微生物及空氣進入女性子宮的屏障,另外也還能抵擋性交時受到的刺激引起炎症反應。 子宮壁是由 3 層組織所構成,最內層稱子宮內膜。 當女性到了生育年齡,子宮內膜每個月就會增厚一次準備讓胚胎著床。 如果沒有懷孕,增厚的子宮內膜就會剝落,形成月經。
凡是有性經驗的婦女,特別是初次性交的年齡比較早、有多個性伴侶、生育子女多,這些族群有較高的機率感染乳突病毒,須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若出現癌前病變才能及早治療。 子宮頸抹片檢查(又名帕氏抹片檢查),可以詳細了解自己有否患上子宮頸癌前病變,在癌症形成之前作出適當的治療,是現時最有效檢查子宮頸癌的方法,可一年接受一次。 但若然沒有性經驗的女生,則不建議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 不論接受過哪種治療,大多數醫生會建議患者在子宮頸癌治療後,應定期接受柏氏抹片檢查。 完成治療後的病人亦應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健康飲食、定期進行運動鍛煉、保持健康的體重。 抗體藥物偶聯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噁心、脫髮、嘔吐、出血、腹瀉、皮疹和周圍神經病變。
子宮頸癌的形成: 子宮頸癌診斷方法
在子宮頸抹片篩檢普及的國家,癌前病變(鱗狀上皮內病變)以及早期子宮頸癌的診斷較多,是以發生率高而死亡率低。 由人類突乳病毒感染,但並不是所有感染者都會發展成子宮頸癌,而是感染HPV後加上不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等,就會誘發這些被感染細胞不正常增生,發展成子宮頸癌。 體內放射治療–病人要在手術室內,先接受全身麻醉,然後醫生會在病人的陰道和宮頸位置擺放細小及能發出幅射的導管進行治療。 病人一般需要接受共三至四次的治療,每次需時約十至數十分鐘。 子宮頸癌是香港常見癌症,在婦女癌病中排名第十,每年有超過四百名婦女患上此病。 近年統計顯示子宮頸癌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由二十歲至七十歲的婦女均有可能患上此病。
子宮頸癌的形成: 進行安全性行為
子宮位於腹部正中間,下方連接陰道,是女性發生月經與孕育胎兒的器官。 子宮是個壁厚、中空的肌肉器官,上端寬大的部分稱為子宮底,中間稱為子宮體,下端突出於陰道的部份稱為子宮頸。 低危險度的HPV能導致良性疣的產生;高危險度的HPV可經性接觸傳播至子宮頸,引致子宮頸細胞變異,最終導致癌症的發生。
子宮頸癌的形成: 常見婦科疾病您要知
在子宮的兩側,子宮底與子宮體交界的地方,輸卵管在這裡與子宮相連。 電腦斷層掃描、磁力共振掃描、正電子掃描或超聲波掃描 — 檢查病人健康狀況及癌症擴散的程度(如有的話)。 潘俊亨指出,目前子宮肌瘤的發生原因尚未明確,推測與荷爾蒙有關,絕大多數不會威脅生命,也沒有明顯症狀;根據文獻統計,子宮肌瘤轉變為惡性者,僅千分之2,非常罕見。 治療 子宮頸癌的形成 潘俊亨表示,骨盆腔炎以服用抗生素為主,必須完成整個療程,約7~14天,切勿自行停藥,以免反覆發作,形成慢性骨盆腔炎,就可能會造成早產、流產、不孕等後遺症。
任何癌症治療也會有副作用,某些副作用更可能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有些要等到治療結束後數年才會顯現出來,所以定期覆診可以確保病人得到及時的處理。 這種藥物的常見副作用包括高血壓、疲勞、噁心等。 不太常見但較嚴重的副作用包括出血、血栓、傷口癒合問題及心臟衰竭等。 子宮頸癌的形成 藥物亦有可能令陰道和部分結腸或腸道間形成瘻管,或令腸道破損,但情況較為罕見。
子宮頸癌的形成: 診斷方式
二價疫苗的接種對象為9-25 歲女性、4價及9價均適用於9-26歲的男女性,男性接種疫苗為預防第6及11型HPV所引起的生殖器疣(尖型濕疣)。 HPV疫苗屬於不活化疫苗,皆為肌肉注射(IM),接種時程略有不同,較年輕的族群可選擇二劑或三劑的接種方式,可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 若同時接種需分開不同部位,有助於分辨何種疫苗所引起的局部不良反應。 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如疼痛、紅疹、腫脹、發紅)、出血、出現硬塊、頭痛、發燒等,一般建議施打疫苗後,應觀察15分鐘再離開。 衛生局說,積極預防、定期篩檢為遠離子宮頸癌的不二法門,除透過校園施打公費HPV疫苗,也利用便捷的巡迴車到社區,提供子宮頸抹片篩檢服務,也連結各醫院內相關資源,鼓勵女性接種與篩檢,遠離子宮頸癌的威脅。 新北衛生局健康管理科長陳欣蓉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子宮頸癌為女性常見癌症之一,新北市從民國99年起推動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針對七年級女學生推動大規模接種HPV疫苗,防治子宮頸癌從年輕做起。
生殖器的HPV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感染,病毒會在子宮頸、陰道、陰莖、肛門,甚至口腔及喉嚨等部位潛伏,一般沒有症狀,亦能夠被人體自身的免疫力清除。 30+女士優越全面健康體檢套餐透過檢查身體狀況,評估女性生殖健康的某些要素的檢查,套餐包括:子宮頸癌檢查、子宮頸細胞感染, 適合30歲或以上女性認知全面身體健康情況。 此計劃包括血液檢驗、糖尿病評估、腎功能、肝功能測試、肝炎檢測、痛風評估、甲狀腺評估、血脂分析、關節炎檢測、子宮頸癌檢查等。 男士或會認為自身沒有子宮,所以不會感染HPV或患上癌症。 HPV疫苗適合9歲或以上人士,如未有性經驗者接種的話保護效果為最佳,而且越早接種,所產生的抗體水平越高。 暫時沒研究指出需HPV疫苗持續接種,所以只需要完成一個接種療程便可。
若化療與放療一同進行時,血液內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指數會較低,疲勞和噁心有可能更嚴重。 不過,這些副作用通常會在治療停止後數週內改善。 I期癌細胞已從子宮頸表面侵蝕入皮下組織,但仍局限在子宮頸位置。
子宮頸癌的形成: 子宮頸癌期數及存活率
但若卵巢被切除或因治療而機能受損的話,就會產生停經期的生理變化,性能力和性慾和並不會因子宮的切除而有所變化,只是因為沒辦法再懷孕,可能會有很強烈的失落感。 決定最佳的治療方式前必須考慮很多因素,包括腫瘤大小,病患年齡及整體健康狀況等等。 子宮頸癌的形成 子宮頸癌治療的方式包括外科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三種方法。 圓錐形切除術:當子宮頸抹片或骨盆腔檢查發現異常時,就要做更進一步的測試以找出問題之所在。 醫師會在子宮頸及子宮頸周圍切出圓錐形的組織,再送去病理化驗室做檢查以確定有無病變。
子宮頸癌的形成: 子宮頸癌是怎麼形成的
這麼簡單的子宮頸細胞檢查,就可以及早發現會演變成癌症的異常細胞,而治癒率更可以接近百分百。 患者經觀察或治療後,初期須接受較頻密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並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覆診。 如果在其後數年的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均屬正常,就可以如普通婦女一般,接受例行檢查便足夠了。 每年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今年焦點癌症為子宮頸癌,本港子宮頸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炳輝指出,年輕患者病情未必輕,治療時機對痊癒機會非常關鍵,女性如發現有相關症狀,應盡快求醫。 如能及早察覺復發和病情尚算早期,病人仍有治癒的機會。
子宮頸癌的形成: 子宮頸癌疫苗接種
醫護人員會在每次治療完成後把放射性物質回收及拆除導管。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是利用高能量射線殺死癌細胞。 對於子宮頸癌的放射治療臨床應用包括主放射治療,手術切除後之輔助性放射治療(以減少局部復發的機會)及紓緩性放射治療(以減輕局部癌病徵狀)。 臨床上有非常多女性會問,難道有過性行為之後就不能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了嗎? 邱德生表示,如果已經感染HPV病毒,再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是沒有效果的,建議已經有過性行為的女性,若要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可以先做人類乳突病毒檢測,確認沒有感染就能接種,效果最佳。 邱德生表示,子宮頸癌疫苗施打的目的是為了「預防」,因此政府推動高中生及早接種,就是希望能在初次性行為發生前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