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疾病15大伏位2024!(小編推薦)

有時候宮頸炎不會產生症狀,但妳會發現許多跡象,像是大量的分泌物。 這種分泌物可能是黃色、綠色或棕色,並且有不好聞的氣味。 當抹片檢查結果為異常,並不代表一定就是癌症,必須進一步了解檢驗結果的意義。

子宮頸疾病

可以為子宮頸癌治療費用提供實報實銷保障,保障範圍覆蓋上文提及的切除手術、放射性治療、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及荷爾蒙治療等。 根據醫院管理局的資料,在 2020 年,香港錄得 1,186 宗子宮頸癌新症,佔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 6.8%,為往年的雙倍有多,成為香港女性第八大常見癌症。 含人類乳頭瘤病毒 6、11、16、18、31、33、45、52及58型L1蛋白的九合一疫苗,可預防由疫苗內含相關HPV病毒引致的生殖器疣、子宮頸 / 陰道 / 外陰 / 肛門的癌前病變及癌症。 接種HPV疫苗最理想的時間是在初次性接觸前,但即使已發生性行為,也建議所有26歲以下的女性均接種HPV疫苗。 26-45歲的女性也有機會受益,詳情請與醫生商討。

子宮頸疾病: 子宮頸癌的分期

盆腔病變廣泛時,可因靜脈和淋巴回流受阻,而導致患側下肢腫脹和疼痛。 重點檢查宮頸的大小、外形、質地、宮頸管粗細,是否有接觸性出血,其次檢查外陰、陰道、子宮及宮旁組織的情況(卵巢、輸卵管、盆腔淋巴結等)。 宮頸糜爛是子宮頸炎最常見的病變,其糜爛面積大小可為三度:輕度,糜爛面積小於整個宮頸面積的1/3;中度,糜爛面積占整個宮頸面積的1/3-2/3。 重度,指糜爛面積占整個宮頸面積的2/3以上。

如果第二次檢查也正常,則應每3年進行一次檢查。 雖然大部分的子宮頸糜爛只是生理現象,但臨床上真正病理性的子宮頸糜爛,則是指子宮頸表皮出現充血發炎的現象,這時就不能輕忽了。 張志隆表示,希望健保能將子宮內膜癌與子宮頸癌納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適應症範圍,「免疫新藥在子宮內膜癌與子宮頸癌的治療成效都很卓著,但是尚未被納入健保,真的很可惜」。

子宮頸疾病: 子宮頸癌如何診斷?

患者經觀察或治療後,初期須接受較頻密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並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覆診。 如果在其後數年的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均屬正常,就可以如普通婦女一般,接受例行檢查便足夠了。 最受推薦的是在香港使用的9合1加衛苗(Gardasil 9)。 它可以抵抗9種不同類型的HPV病毒(主要導致9成子宮頸癌的病毒種類),疫苗也可預防口腔和咽喉癌,以及肛門和生殖器部位周圍的癌症。 香港衛生署子宮頸普查計劃建議25至64歲的女性應接受普查。

子宮頸發炎,代表細胞處於受傷修補狀態,通常子宮頸的細胞長得和一般細胞不一樣,如果病理科醫師覺得有疑慮,就可能發出發炎報告。 子宮頸疾病 子宮頸疾病 而抹片檢查是為了確認目前子宮頸處細胞的變化狀況,尤其,通常因為陰道受到病菌或病毒攻擊而發炎,子宮頸也會跟著遭殃,於是在子宮頸這個「山海關」陷入交戰狀態。 邱德生表示,目前除了呼籲女性可以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男性也建議接種,約有三成的喉癌與感染HPV病毒有關,主要是性行為不在只從陰道,口交也是主要的性行為方式,因此男性也可能因為感染HPV病毒,而產生癌變。

子宮頸疾病: 婦科手術進化 冷刀精準傷口小

子宮碘油造影可見在一處或數處進入肌壁,形成憩室狀影,但其陽性率只有20%左右。 子宮腺肌病(adenomyosis),又稱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為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壁層,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特殊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同時存在。 子宮內膜可以兩種形式侵入子宮肌壁層,即瀰漫型和局限型。

  • 雖然手術帶來的後遺症較其他治療方式少,患者仍然可能面對生活上的困難,例如手術有機會觸及膀胱、輸尿管或直腸,導致大小便出現困難;手術也有機會傷及神經線,令患者感到痛楚。
  • 由於此治療方法的目的在於改善症狀以及消除可見的疣,而無法殺滅 細胞內及細胞核的HPV病毒,所以有復發機會。
  • 由2019/20學年開始,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免費為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女童接種第一劑九價子宮頸癌疫苗,第二劑疫苗則在翌學年當女童升讀小學六年級時接種。
  • 張志隆表示,轉移的部位,可能會有不同的症狀,例如轉移到骨頭,可能會出現疼痛,淋巴結轉移可能會出現背部痠痛等。
  • 本網站並未推薦或為任何醫師或醫學文章提供者背書。

有些病例由於子宮頸粘膜、腺體和固有膜結締組織呈局限性增生而形成子宮頸息肉(cervical ployp)。 間質充血、水腫及多少不等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 宮頸息肉屬良性瘤樣病變,惡變率很低,在1%以下。 一、 機械性刺激或損傷,長期慢性刺激是宮頸炎的主要誘因,如:已婚婦女約半數以上患子宮頸炎並與性生活有一定的關係。

子宮頸疾病: 子宮腺肌病病因

根據衛福部統計,子宮頸癌每年新增的個案約為1500人左右,每年約有650人左右因子宮頸癌死亡。 邱德生表示,子宮頸癌有99.7%是因為人類乳突病毒引起,0.5%的子宮頸癌患者測不到病毒。 引發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病毒有非常多種,主要分為低危險與高危險。 演出《麻辣鮮師》的藝人彭曉彤2017年罹患子宮頸癌,經過五年的治療休養,近期宣布復出;藝人曾智希也曾被診斷罹患子宮頸癌癌前病變,而港星梅艷芳更是因子宮頸癌離世。

這種攻擊會導致性病的感染,如滴蟲、淋病,衍生其他問題,如宮頸炎。 到了第一期後期與第二期,若病灶較大或合併慢性骨盆腔發炎的病患,應做根除性子宮切除術,將子宮、輸卵管、卵巢、陰道的上三分之一、子宮兩旁結締組織,以及兩側骨盆腔淋巴結全部摘除。 若手術後發現骨盆腔淋巴結有轉移情況時,就須附加化學治療。 目前政府提供三十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且沒有最高年齡的限制,若健康情況許可,都應每年接受篩檢。 子宮頸癌是因為宮頸細胞失控增生而形成的癌症。 子宮頸的癌症主要來自上皮細胞,但同時也有少數來自腺細胞。

子宮頸疾病: 子宮頸癌的危險族群

香港政府建議25歲或上、曾進行性行為私女性,接受子宮頸癌檢查直至65歲。 以陰道內診可發現病灶處出現如草莓表面般的punctation pattern,嚴重時這些punctation 子宮頸疾病 pattern甚至會相連成Mosaic pattern的血管網。 子宮頸切片顯微鏡下可發現細胞化生不良(dysplasia,依化生不良的上皮細胞厚度決定CIN classification)。 子宮頸抹片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癌細胞常見的高核質比(High N/C ratio)及病毒感染常見的細胞挖空現象(koilocytosis)。 導讀:子宮是女性身體重要的器官,它的相關系統內也可能衍生許多疾病。 子宮頸是子宮連接陰道的一個狹小部位,如果它發炎,女性會出現異常分泌物、陰道出血、排尿疼痛、性交疼痛等跡象,此時最好立即就醫。

息肉可能一再滋生,復發機率高,不論是否接受過治療,患者每年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及婦科內診追蹤。 子宫颈癌可通过接种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与早期筛查的方式进行预防。 子宮頸疾病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预防接种者被人類乳突病毒的16与18亚型侵犯,可由此预防70%的子宮頸癌。

子宮頸疾病: 子宮頸的位置

子宮頸癌病人在完成治療後,仍需要接受醫生的密切跟進,以及接受有需要的後續檢查,包括實驗室的化驗或其他影像檢查,以查看有否癌症或治療副作用的跡象。 如果在檢查時有任何可疑症狀或結果,則可能需要再進一步檢查。 這種藥物的常見副作用包括高血壓、疲勞、噁心等。

子宮頸疾病

根據2006年衛生署的資料,我國2002年侵襲性子宮頸癌有2107新病例,其年齡標準化為每十萬婦女人口為17.21人,首度低於20 人,已經不是女性癌症發生的首位了。 國際間癌症專家,認為子宮頸癌是專指侵襲性子宮頸癌。 在台灣民間俗稱「子宮頸原位癌」,並不認為是真正的癌症,目前其名稱較合理應稱為「子宮頸上皮細胞嚴重性病變」,或「子宮頸上皮細胞內贅瘤」,我國健保局也不列入重大癌症疾病。 以往我國衛生署公布全國癌症發生的統計表,子宮頸癌包括原位癌和侵襲癌,而讓國際間醫療專家誤認台灣是子宮頸癌好發的國家。 潘俊亨說明,一般來說,巧克力囊腫小於5公分,且無不適症狀,只需定期追蹤;若是超過5公分以上,且有生育需求,則建議口服藥物治療,而已生育及停經婦女,可考慮接受手術切除子宮及卵巢,避免反覆發作。 子宮肌腺症可以採取藥物治療,口服避孕藥是最方便的方式,有助緩解經痛及經血量多的症狀,也可注射抑制荷爾蒙的藥物,幫助子宮內膜異位症組織萎縮,或是子宮內投藥系統來抑制子宮內膜生長。

子宮頸疾病: 進行安全性行為

當然,這也可能是尿路感染的跡象,所以需要配合檢測其他的症狀。 ASCUS 為「重要性不明之非典型鱗狀細胞」,若被診斷為 ASCUS,表示子宮頸細胞異常情況很輕微,而且尚不確定其本質為何。 子宮位於腹部正中間,下方連接陰道,是女性發生月經與孕育胎兒的器官。 子宮是個壁厚、中空的肌肉器官,上端寬大的部分稱為子宮底,中間稱為子宮體,下端突出於陰道的部份稱為子宮頸。 陰道炎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病,任何年齡的女性都有機會患上。 常見的陰道炎多由念珠菌及滴蟲引起,但其他的細菌也可引起陰道炎。

子宮頸疾病

隨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普及,台灣發現早期子宮頸癌的比例近年逐漸提高,死亡率也逐漸下降。 雖然子宮頸癌目前仍在婦癌死因中排名第三,許多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但遠端轉移的患者已不只有化療一途,現在更有標靶藥物甚至是免疫療法,可延長病患的存活時間。 (五)診斷 上述症狀,體徵可作為一般復發癌的診斷依據。 凡宮頸癌治療後有一側下肢疼痛或下肢水腫,都標誌着盆腔內有復發癌壓迫神經及淋巴或靜脈迴流受阻所致。 但有時未吸收的淋巴囊腫或盆腔炎塊易與混淆,儘早爭取局部穿刺做細胞學塗片及送病理作檢查,以明確診斷。 應注意鎖骨上或腹股溝淋巴結是否轉移,如發現淋巴結腫大發硬應切取作病理檢查。

子宮頸疾病: 子宮肌瘤預防

在香港,每年約有150宗死亡病例,是第9位的常見女性疾病,也是第8位與癌症相關並導致女性死亡的原因。 透過定期檢查及疫苗接種,子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 子宮頸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初次性交年齡過早、多位性伴侶、性傳染病史、人類乳突病毒 感染、抽煙的婦女或免疫系統缺陷(如愛滋病患者或帶原者)。 開始性行為三年後的女性應開始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其後每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如連續三次篩檢結果皆為正常,可以延長為每 3年一次。 子宮頸疾病 流行病學證據顯示,人類乳突病毒的持續感染是導致子宮頸癌的必要條件 。

子宮頸疾病: 健康學

子宮切除術(Hysterectomy):是治療早期子宮頸癌的常見選項。 但若病人年紀太大,超過 70 歲,或體能狀況不佳無法開刀,就得採取放射線治療。 子宮頸癌對大多數抗癌藥物不敏感,化療的有效率不超過15%,晚期患者可採用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

子宮頸疾病: 疾病百科

宮頸功能不全患者的宮頸含纖維組織、彈性纖維及平滑肌等均較少,或由於宮頸內口纖維組織斷裂,峽部括約肌能力… (一)復發癌病人的預後 放射治療後復發的病人死於治療後1年內的數量最多,約占死亡病人的1/2,即復發病人的一半以上在治療後1年內出現症狀。 以後死亡率逐漸下降並無規律性,一般在5年內死亡占死亡總數的93%,在治療後5~10年復發死亡的占5%。 癌瘤患者經治療後臨床症狀與體徵均消失,但經過6個月以上又出現癌征者謂之復發。

多發生在育齡或卵巢功能旺盛的婦女,由於雌激素水平增高,使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增生越出宮頸外口。 間質內常無明顯炎症現象,在產後或絕經後可自行消退。 預防本病首先要進行定期婦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宮頸炎症,進行治療。 還需要積極徹底治療急性陰道炎、急性子宮內膜炎等。 用酸性或鹼性溶液沖洗外陰及陰道時,要避免濃度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