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美國加息影響,香多間銀行陸續提高港元定期存款利息,或推出定存優惠吸引新舊客戶。 中國銀行大廈 本文將為你整理各間銀行的港元定期存款利率及優惠詳情,並比較不同存款期下的利率。 惟需留意銀行利率會根據市場變化而不時調整,投資前建議先向個別銀行查詢更多詳情。 本出版物僅供一般參考用途,並不旨在涵蓋其涉及的主題的每個方面。
特殊的歷史意義,讓時年65歲的貝聿銘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給他的建築作品添加一幢與眾不同的摩天大樓的機會,也是來自於一個國家的重託。 他所設計的新的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大樓必然要象徵香港美好的未來前景,從而使香港著名的老公司放心,在中國政府的領導下香港會繼續繁榮昌盛。 作為中國銀行的地區總部,這幢高246米,共50層的塔樓容納了近8,000名員工。 建築依據場地條件設計,圓角三角形塔樓沿縱向漸升扭轉,與周遭的城市、山巒和大海這三種背景元素融為一體。 抗戰勝利後,中國銀行接收了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德國德華銀行和被王偽改組的中國銀行,解放後收歸國有。
中國銀行大廈: 中國銀行私人銀行各分部名錄
建築立面延續了貝氏事務所在中國銀行系列專案中的標誌性的X斜撐結構,並在此基礎上做了重要的創新。 透過採用框架、巨型支撐及核心筒結構體系,利用建築和幕牆的立面斜撐造型,在使結構成為巨型支撐體系的同時,實現了建築、結構、幕牆的一體化設計。 高區懸挑錐體平臺的特殊節點連線,使單塔結構變成了雙塔連體結構,有效加大了結構弱軸抗側剛度,在保證建築造型協調統一的同時,滿足了經濟性的需求。 中國銀行大廈 09公頃,總建築面積約28萬平米,集辦公、商業、酒店為一體。
中银大厦是中银集团在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决定兴建,体现了对香港前途的信心,提升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 對於貝聿銘而言,他與中國銀行的關聯是來自於血液中的。 他的父親貝祖詒在1917年就任中國銀行香港分號第一任經理,那一年,貝聿銘出生。
中國銀行大廈: 澳門中國銀行大廈
(五)投標人應遵守有關的中國法律和法規,近三年(2019年01月01日至招標公告發布之日(含)止)內沒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且在中國銀行不得有不良記錄。 (四)投標人須保證,招標人在其本國使用其提供的服務時,不存在任何已知的不合法的情形,也不存在任何已知的與第三方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或工業設計權相關的任何爭議。 如果有任何因招標人使用投標人提供的服務而提起的侵權指控,投標人須依法承擔全部責任。 為節省成本,貝聿銘採用了一種嶄新的建築結構,以四組三稜柱作主要承重點,大幅減少鋼材使用,這樣不但可控制成本,外觀上亦更加創新、劃時代。 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贻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创立者之一,加上当时香港回归的背景,中银大厦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經局部整修,1923年2月,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從漢口路遷入該處辦公營業,從此中國銀行在外國銀行雲集的外灘有了一席之地。 1928年總管理處從北京南遷上海,也在該處辦公,這一年,國民政府決定成立中央銀行,並公佈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兩個條例。 明令以中國銀行為中國特許之國際匯兑銀行,交通銀行為政府特許之發展全國實業銀行。 1934年,中國銀行的總數已達到157個,員工2528人,存款5.47億元,貸款4.12億元,這個數字就當時來説,足以佔當時的三大銀行——中國、中央、交通銀行存放款總數的一半。 中國銀行大廈 隨着業務的不斷髮展,黃浦灘仁記路22號的房屋很快不敷使用,所以中國銀行又在1930年買進仁記路和圓明園路得地皮,上海分行還從1930年起,開始在每年盈餘項下提取50萬元作為建造行屋的基金。
中國銀行大廈: 中國銀行旺角商業大廈附近學校
北京中國銀行總部大廈佔地面積1315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74869平方米,地下4層,局部6層,地上15層,屋頂高57.5m,是一座智能化的辦公大樓。 大廈由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擔任設計顧問,美國貝氏建築師事務所主持設計,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上海分院綠色建築與生態城研究中心擔任綠色諮詢。 建築西側、北側主樓部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東側、南側附樓部分為鋼、混凝土結構。 因建築功能要求,本工程四個區段間沒有設縫,全部整體連接,整個結構為板柱框架—剪力牆體系。 地下室牆為800mm厚地下連續牆結構,地下室四周設置預應力錨杆。 空間網架位於建築物中部,弦腹杆均為焊接件,節點採用特殊鋼板焊接空心節點。
但這正是這前衛創新的設計,引起香港建築界一場風水大戰。 中銀大廈落成翌年(1990 年),港督尤德訪北京時心臟病發身亡,亦被指與中銀大廈風水有關。 據稱港督府急急請人化解,在朝向中銀大廈的方向種植柳樹,擋住殺氣。 中銀大廈由 1982 年籌備興建,原址為美利樓,當時港英政府以 11 億元港幣,將這塊中環商業核心的 6,700 平方米地段售予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大廈: 建築設計獎項
香港中銀大廈是將結構與建築設計融合的典範之作,它不僅是一座建築物,更是中國銀行在國際金融界顯著地位的象徵。 該專案在為香港創造出一個新地標的同時,也表達了中國銀行的雄心。 關於其他同名建築,另見中國銀行大廈 (香港)、中银大厦 (上海)和中銀中心。
1995年由當時的澳門貨幣暨匯兌監理處(即今澳門金融管理局)授權成為發鈔銀行,2000年成為澳門政府公庫其中一家代理銀行。 )是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的總辦事處,位於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於1991年底落成使用,樓高38層,在澳門旅遊塔落成前曾經是澳門最高的建築物。 可以預見,貝氏建築事務所設計的上海中銀金融中心將展現中國銀行助推中國經濟持久繁榮的不懈追求,同時也將成為臨港高速發展的里程碑,見證上海自貿區逐步成為二十一世紀全球性的金融、貿易、航運中心。 正在建設中的中銀海口江東國際金融大廈,由貝氏建築事務所同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聯合設計完成,建築位於海口江東新區,建築面積92903平方米。 自1912年2月5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國銀行已跨越110年的悠久歷程,是中國唯一持續經營超過百年的銀行。 從1937年建成的上海外灘的中國銀行大樓起始,到香港中環、北京長安街,再到蘇州、上海臨港新城、廣西南寧和海南海口,貝氏陪伴中國銀行已走過近百餘載。
中國銀行大廈: 投資市場頻道
建成後塔樓臨街的一層向內縮排,向公眾開放,方便行人行走,使人們遠離城市的喧鬧。 建築底層由寬闊的散步道包圍,兩側是涼爽的水景花園,遮蔽了周圍的交通活動和由此而產生的噪聲。 中銀大廈所採用的這種高效的金屬框架體系,使得立面在嚴謹的幾何規範中產生豐富的變化,而且室內空間沒有柱子後顯得更加大氣、完整。 從預算上看,即便算上附加的颱風加固裝置,也較傳統的高層建築節省40%的鋼材和25%的電焊接縫,相較於中環周邊的其他建築,用更少的資金投入獲得了最打動人心的建築形象。 設計起始便面臨了巨大挑戰,場地三面受高架公路限制,周圍高樓林立,地理面積狹小。 專案動工後,建築以每4天蓋一層樓的速度拔地而起,整座建築的結構在16個月內完成,這種條件和結果的反差來源於建築師和工程師卓越的技術力量。
- 普通分行的營業時間一般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至5時,星期六為上午9時至下午1時,星期日和公眾假期休息。
- 中銀大廈外形為稜柱狀,仿照竹不斷向上生長,喻意「節節高升」,象徵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牆代表長城,象徵中國。
- 建築承襲了蘇州博物館的設計理念,對蘇州建築傳統作出了重新詮釋,傳統的灰白主色調被充分利用。
設計所面臨的挑戰,就在於如何在市區建築高度控制下,在北京的心臟地帶設計出1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大型建築,並且避免笨拙與單調。 中國銀行大廈 中國銀行總部大樓,可以稱為長安街上最引人注目的銀行建築。 中國銀行大廈 從1996年10月破土動工,到2001年5月最後落成,歷時近五年之久。 該建築由貝聿銘先生作為設計顧問,貝建中先生、貝禮中先生共同設計完成,是世界最大的銀行建築之一。 享負盛名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為法國巴黎羅浮宮設計了金字塔入口,在香港亦留下中國銀行大廈這建築界鉅作。 中銀大廈外形為稜柱狀,仿照竹不斷向上生長,喻意「節節高升」,象徵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牆代表長城,象徵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