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應用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MPA)400mg,肌肉註射,每周2~3次(平均1g/每周),共治療50例晚期或復發的子宮內膜癌,達到瞭48%的緩解率。 具體用法為:表柔比星70mg/m2,紫杉醇(泰素)175mg/m2,順鉑50mg/m2,每3周重復。 鑒於子宮內膜漿液性乳突狀癌惡性程度高、早期淋巴轉移及盆腹腔轉移的特點,其臨床Ⅰ期手術范圍應與卵巢癌相同。 除分期探查、切除子宮及雙附件以及腹膜後淋巴結外,亦應切除大網膜及闌尾(FIGO 2001,2003)。 可作為綜合治療的措施之一,適用於一些不適合手術和放、化療或手術後復發的患者。
目前發現氟尿嘧啶、長春新堿、甲氨蝶呤、依托泊苷(足葉乙甙)等單一化療藥物對子宮內膜癌有一定的緩解率。 比較多的資料表明順鉑(或卡鉑)、多柔比星(阿黴素)(或表柔比星)、異環磷酰胺及紫杉醇(泰素)等對子宮內膜癌有肯定療效。 子宮內膜癌晚期 一般說來,有效的單一藥物化療有效率在20%~40%,而有效時間較短,一般隻有4~8個月。 目的:給予有或可能有淋巴轉移區術後放療可提高療效;對盆腔殘留或可疑區照射,減少復發;補充對陰道切除不足,減少陰道復發,提高生存率。
子宮內膜癌晚期: 別讓「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由零期惡化成末期
此計劃適合 40歲或以上女士, 包括血液檢驗、糖尿病評估、腎功能、電解質干擾分析、肝功能檢測、肝炎檢測、痛風評估、甲狀腺評估、血脂分析、骨骼代謝檢查、關節炎檢測、肝癌指數、子宮頸癌檢查等。 早期的子宮內膜癌病人常因陰道異常出血而來婦產科門診求診,尤其是發生於停經後的婦女。 這類的陰道出血量一般不多,再加上近來荷爾蒙使用的推廣和含類似雌激素成分健康食品、藥品的上市,常導致女性朋友在停經後出血一陣子後才就醫。 至於尚未停經的婦女則大多主訴經血量異常增多、月經出血期過長或不正常出血。 少數患者的主訴為分泌物增多,尤其是血性分泌物。
另外多囊卵巢綜合症是內分泌失調的引發的疾病,如果體內雄激素過多,會礙於月經期間排卵,未排出的卵泡會在卵巢內形成多個小囊, 引發肥胖,月經失調,嚴重甚至會不孕。 透過定期檢查追蹤體內賀爾蒙的情況,有助及早發現身體潛在的健康狀況,作出適當的預防及治療,從而更積極面對生理上的轉變。 坊間亦有不少專業機構提供全面的賀爾蒙檢查,讓大家更準確掌握自身的賀爾蒙水平。
子宮內膜癌晚期: 子宮內膜癌分期治療和預後(圖)
目前認為這可能與逐漸增加的高齡人口與節節攀升的肥胖人口比例有關。 查體陰道黏膜萎縮變薄,充血,有出血點,伴炎性分泌物,對症治療後可好轉。 對此類患者,需先行B超排除內膜病變、宮頸細胞學檢查排除宮頸病變後方可按老年性陰道炎處理。 宮腔鏡下可直接觀察宮腔及宮頸管有無癌灶存在,癌灶部位、大小、病變範圍,及宮頸管有否受累等;直視下對可疑病變取材活檢,有助於發現較小的或較早期的病變,減少了對子宮內膜癌的漏診率。 宮腔鏡檢查和分段診刮均有發生出血、感染、子宮穿孔、宮頸裂傷、人流綜合反應等併發症,宮腔鏡檢查尚有發生水中毒等風險。
後來有微創手術問世如傳統腹腔鏡手術,台灣也約自1991年~1993年開始以腹腔鏡手術切除子宮。 傳統腹腔鏡手術對比開放手術,雖然具有傷口較小、失血較少、恢復較快特點,但在失血量、併發症發生率及術後恢復時間,以及機械操作靈活度上,似乎仍較機械輔助手術遜色。 通常荷爾蒙需要服用3個月,之後停藥,看看荷爾蒙分泌是否恢復規律。 荷爾蒙失調可能跟作息不規律、壓力、過胖都有關,因此除了用荷爾蒙調理,也需要調整生活。
子宮內膜癌晚期: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不過,由於放射源接近身體,病人可能出現陰道因受刺激而變紅和疼痛、膀胱刺激等副作用。 體外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包括:疲倦、胃部不適、腹瀉或稀便、噁心和嘔吐、皮膚輕度發紅或脫皮、放射性膀胱炎、陰道疼痛、月經改變、貧血、血小板減少症等。 若化療與放療一同進行時,血液內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指數會較低,疲勞和噁心有可能更嚴重。 不過,這些副作用通常會在治療停止後數週內改善。 子宮手術的併發症包括感染、出血、輸尿管/膀胱或直腸的意外損傷導致大小便困難等,長遠可能會出現淋巴水腫、陰道出血、無法生育等。 子宮內膜癌晚期 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八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 2019年共錄得520宗新症;同年,因子宮頸癌死亡的人數有162人,是本港第八大女性癌症殺手。
癌灶向周圍浸潤,子宮固定或在宮旁或盆腔內捫及不規則結節狀塊物。 子宮內膜癌晚期 子宮內膜癌晚期 病人與主診醫生在治療完成後,可商討並制定一個復康護理計劃,當中包括後續檢查的建議時間表,並列出一些可能需要的檢查項目,列明當出現甚麼情況便需要再次求診,亦可列出一些飲食和運動建議等。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復康路途更加清晰,加強病人徹底康復的信心。
子宮內膜癌晚期: 子宮頸癌治療後跟進
因此,有些女性處於月經周期間在衛生棉上除了有經血之外,還可看到黏稠物,就是脫落的子宮內膜了。 雖然較適合手術治療,但子宮全切除手術(包括兩側的卵巢及淋巴結)會帶來腸道阻塞、停經、骨骼提早老化、腿部水腫等狀況。 子宮內膜癌晚期 若傷及淋巴結、淋巴管並行的神經,便會讓人感覺不到尿意而發生排尿障礙。 61歲的女性,因為持續性不正常出血,在大醫院的婦産科診斷患上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1期。 雖然被吿知要手術切除子宮與卵巢,甚至連淋巴結也要切除,可是擔心有後遺症。
化療和放療的聯合治療晚期的子宮內膜癌患者,相比單一的治療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預後。 子宮內膜癌一般生長都比較緩慢,而且不易擴散到其他組織,所以大部份早期的子宮內膜癌患者都可以透過手術切除腫瘤、放射治療(即電療)及荷爾蒙治療來醫治,而治癒率可達八至九成以上。 當腫瘤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時, 晚期子宮內膜癌可能需要考慮使用藥物治療。 子宮内膜癌藥物發展相對其他癌症慢,所以以往都以傳統化療為主,而近年有一些新突破如標靶藥物配合免疫療法的綜合治療,或成子宮内膜癌患者新希望。 1.因子宮內膜癌病因尚不明確,目前尚不能預防其發生,因此,重點應放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上。 對絕經後出血,更年期月經紊亂應注意排除子宮內膜癌的可能,對年輕婦女月經紊亂治療無效者,亦應及時做B超檢查和子宮內膜檢查。
子宮內膜癌晚期: 子宮內膜癌 2022 治療最新進展?
惡性的息肉樣突起體積較大,硬、脆,表面有表淺潰瘍,病變晚期有潰瘍及壞死,累及整個子宮內膜;少數病例甚至可蔓延並侵入子宮頸管內膜或擴展到陰道穹窿。 而良性息肉狀增生的子宮內膜則僅局限於宮頸管內口以上,因為宮頸對引起這種子宮內膜增生的異常內分泌功能從不發生反應。 如病情確定為1A期,病人可考慮接受錐形切除手術,以圓錐狀方式,經陰道切除子宮頸腫瘤;如屬1B期、腫瘤少於2cm,可考慮進行根治性子宮頸切除及淋巴切除手術,保留子宮及卵巢。 常見於收經後的女士,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6歲,從未生育及肥胖人士罹患風險會較高,病徵一般為經後出血。 醫生通常會先安排子宮內膜抽樣及超聲波檢查,如有懷疑,會進一步進行子宮內腔鏡及抽取組織檢查以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