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合併有子宮肌瘤或肌腺症,會更棘手,因為子宮肌瘤和肌腺症也會造成經血過多,而且會造成子宮變形,在超音波下看不清楚子宮內膜,此時醫師會建議病人接受子宮內膜搔刮術,直接取出子宮內膜細胞送病理檢驗。 可以等月經結束、子宮內膜都剝落了,恢復一般狀態,再做一次超音波,比較能確定它到底有沒有增厚。 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CT)與磁共振成象(MRI)CT對內膜癌診斷有一定價值,CT掃描圖象清晰,組織細微結構可準確描出,對腫瘤大小、範圍,CT可準確測出,子宮壁腫瘤局限者83%能確定病變階段。 CT還可確定子宮腫瘤向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與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及盆壁、腹膜轉移結節等。
除此以外,她在其他方面都很健康,亦沒有任何不適。 除了維他命丸外,她並不需要定時服用其他藥物或補充劑。 子宮內膜癌三期 被歸類為具低度的癌症淋巴擴散風險且沒有手術禁忌情況的病人,會獲建議接受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合併雙側輸卵管及卵巢切除術(切除子宮以及輸卵管和卵巢)。 如果不建議進行腹腔鏡檢查,婦科腫瘤科醫生可能會建議開腹手術切除子宮、輸卵管和卵巢。
子宮內膜癌三期: 子宮內膜癌檢查
即使還未停經的年輕女性,如果長期亂經也要小心可能子宮有病變造成異常出血。 對於早期患者,手術目的為手術-病理分期,準確判斷病變範圍及預後相關,切除病變的子宮和可能存在的轉移病灶,決定術後輔助治療的選擇。 手術步驟一般包括腹腔沖洗液檢查、筋膜外全子宮切除、雙側卵巢和輸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術。 對II期患者,術式應為改良子宮廣泛切除(子宮頸癌子宮切除術II類術式),應行盆腔淋巴結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 III期或IV期亦應儘量縮瘤,為術後放化療創造條件。 相當一部分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可僅通過規範的手術即得以治癒,但對經手術-病理分期具有復發高危因素的或者晚期患者,術後需要給予一定的輔助治療。
陳楨瑞醫師指出,傳統的子宮頸抹片檢查,目前無法有效地篩檢出子宮內膜癌;子宮頸抹片篩檢的是子宮頸癌前上皮病變。 對此也有研究指出,當發現子宮頸抹片結果異常之後,再進行子宮內膜切片檢查,發現是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只有6%。 子宮內膜型的腺癌是受到女性荷爾蒙刺激所造成,主要是女性雌激素的過度刺激,子宮內膜細胞過度分化之後形成的癌症。
子宮內膜癌三期: 肥胖、過敏體質都是氣喘元凶!胃食道逆流、憂鬱症共病別輕忽,6招防惡化
普及防癌知識,定期體檢;重視絕經後婦女陰道流血和圍絕經期婦女月經紊亂的診治;正確掌握雌激素應用指徵及方法;對有高危因素的人羣應進行密切隨訪或監測。 當子宮內膜癌進入到中期的時候病人陰道排液的現象會非常明顯,而且有時候會伴有疼痛。 病人陰道排出的液體會呈現出膿性,還會下腹部疼痛厲害,甚至會導致宮腔積液。 關於增加子宮內膜厚度食物,目前唯二有證據的就只有維生素E及精胺酸,剛好精胺酸也是男性最需要的營養素之一,建議可以夫妻雙方多食用富含精胺酸的食物,如核果類、海鮮、魚、肉類等等。 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包括疲倦、發燒、噁心、頭痛、皮疹、食慾不振、便秘、關節或肌肉疼痛和腹瀉。
Malur et al以隨機分組的前瞻研究結果認為,腹腔鏡輔助分期手術可以傳統剖腹相同的時間完成,不但合併症減少且摘取的淋巴結數目亦相當,追蹤後發現無病存活及總存活並無差別。 腹腔鏡輔助分期手術只要技術純熟,目前已成臨床選項之一。 如果在腹腔鏡之下明顯的發現子宮肌層已被穿透,有子宮外病灶或淋巴結已明顯轉移,則應改成剖腹手術,以便完整的清除病灶。 第二期的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可採取修飾性的根除手術,加上兩側輸卵管卵巢的摘除,及骨盆腔及主動脈旁淋巴結取樣。
子宮內膜癌三期: 子宮內膜癌鑑別診斷
體外放療可按原發灶及浸潤範圍,個別具體對待,如宮旁或盆腔淋巴結轉移灶,可按宮頸癌術前放療。 由於纖維光源的應用及膨宮劑的改時,這種很早停滯的技術近年再度發展。 CO2氣體膨宮,視野清晰,要備有流量計裝置下,使用很安全。 宮腔鏡不僅可觀察宮腔,而且又能觀察頸管,尤其是顯微宮腔,而且又能觀察頸管,尤其是顯微宮腔鏡的應用,觀察能更加細緻。 而近年研製的接觸性宮腔鏡,不需膨宮使檢查更加簡便和安全。 子宮內膜癌三期 宮腔鏡下既可觀察癌腫部位、大小、界限是局限性或彌散性,是外生型或內生型,及宮頸管有否受累等;對可疑病變行活檢,有助於發現較小的或早期病變。
孕激素還可降低術後陰道複發率,故還可廣泛地應用手術後或放療後的輔助治療。 但對老年患者或合併有嚴重內科疾患不能接受手術治療或禁忌手術時,放療仍不失為一種有一定療效的治療。 腔內照射,目前多採用137CS、60CO等,鐳已基本廢棄。 據國內伍毓珍等報告,腔內放療常用子宮填塞法,其術前填塞併發症低,為1%。
子宮內膜癌三期: 疾病百科
I類子宮內膜癌通常是低度癌症,很少侵入到子宮壁(子宮肌層),而這種子宮內膜樣的類型有比較好的預後。 在子宮內膜癌中,癌症細胞的生長仍然和正常子宮內膜細胞生長模式相似。 ,也通常稱之為腺癌),是指連結子宮內膜和子宮內膜腺體的上皮組織細胞病變而形成。 在組織學上,有很多子宮內膜癌的子類,但主要歸類為兩種:I類和II類,取決於癌症的臨床特徵和發病機制。 葛裕民指出,不正常陰道出血是指月經與月經之間不正常出血,或是月經期拉得特別長,若能提早發現,子宮內膜癌第一期的治癒率高達9成。 早期以清熱利濕,行氣活血,兼以扶正固本調理脾肝腎三臟,固護沖任;晚期宜扶正為主,兼祛邪抑瘤,改變患者的虛弱狀態,更可以零毒抑瘤為主,誘導細胞的分化和凋亡,使抑瘤而不傷正。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婦癌研究中心負責人賴瓊慧指出,子宮內膜癌又可細分幾種類型,以「類內膜型腺癌」最常見,亮細胞癌、漿液細胞癌、腺肉癌則較為少見,但十分惡性。 港怡亦與香港大學及其他主要的醫療機構合作,積極參與新技術和儀器的研究,務求在將病人創傷盡量減至最低的同時,亦不會影響存活率。 在所有這些正進行的研究和技術改進的過程中,我們時刻都將病人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癌細胞已轉移到陰道的下方,但尚未轉移到骨盆壁。 零期癌又稱為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僅為子宮頸癌上皮細胞之退化現象。 子宮內膜癌三期 子宮頸原位癌也被稱為子宮頸表皮內腫瘤,或表皮內層癌(Intraepithelial carcinoma)。
子宮內膜癌三期: 子宮內膜癌的中藥治療原則
高風險HPV病毒則可致癌,研究顯示有逾40種HPV病毒可經性接觸傳播,引致子宮頸、陰道、外陰及肛門等癌前病變及癌症。 即使是第二期卵巢癌,癌細胞擴散到骨盆腔、腹膜表面,在超音波影響上也很難發現。 通常要到第三期以後,癌細胞由骨盆腔擴散到腹腔,患者出現腸胃症狀,如胃口變差、易脹氣、小腹變大、腸胃不舒服等,才會就醫進而確診。
此外,內膜腺癌常有壞死出血現象;②藥物治療反應不同,不典型增生者,用藥劑量偏小即奏效較慢,持續性長,一旦停藥可能很快複發;③年齡:年輕者多考慮不典型增生,挑戰者者多考慮內膜腺癌之可能。 子宮內膜癌三期 子宮頸癌的分期,主要以臨床評估為主,也就是說根據「臨床分期」,而不是其他婦科癌症常用的「手術分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國際婦產科聯盟 在1994年所建議的。 因為子宮頸癌好發於開發中國家,是排名第一的女性癌症及第二癌症死因。
子宮內膜癌三期: 子宮內膜癌介紹
但與身體其他部份不同的是,它受卵巢分泌的女性荷爾蒙的影響很大。 據說為了預防骨質疏鬆症,使用女性荷爾蒙也有效。 女性荷爾蒙劑能使女性保持青春,防止因為年齡增加而造成的各種障礙,是非常好的藥,但是仍然有藥害的問題存在。 子宮內膜本身滿佈無數的微細血管,血管層會隨著身體內分泌的變化而增厚,當增厚到某一個程度時會自然剝落並排出體外,而新的內膜血管層就會展開另一個循環,直到更年期後循環就會停止。 子宮體癌是指子宮體的子宮內膜細胞異常增生,正式名稱是「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的外側有一層肌肉,若是肌肉癌化,則稱為「子宮肉瘤」。
在没有黄體素的抑制下,雌激素持續對內膜發揮作用,使子宮內膜一直增生。 一旦增生太多時,就會罹患子宮內膜增生症,這種病將來很有可能發展成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 排卵如果規正常,則雌激素與黄體素取得平衡,那月經的週期也就正常。 但是若卵巢的功能不佳,月經没有按期來,或是接近停經時,月經都不會來的人,因為没有排卵,所以也不會分泌黄體素。 女性荷爾蒙中的雌激素,會定期讓子宮內膜增生,促進黄體形成荷爾蒙的分泌、促進排卵,接著會分泌黄體素,讓子宮內膜變得厚厚軟軟,準備讓受精卵繁殖。 肥胖的人,其脂肪組織也會製造雌激素,同時加以貯藏。
子宮內膜癌三期: 子宮頸癌的分期、轉移與五年存活率
為了提高陽性診斷率,不少學者對採取標本的部位、方法進行了改進,加上診斷技術水平的提高,子宮吶膜癌的陽性診斷率也大大提高。 子宮內膜癌患者多為老年婦女,絕經期延遲,或月經不規則;常為不孕或產次不多,合併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若絕經後又有不規則陰道流血或排液臭則更宜引起注意。 對年輕患者有不規則陰道流血者,也要慎重弄清其原因,尤其經過治療而無效者也應做診刮。 八、卵巢腫瘤 子宮內膜癌三期 分泌較高水平雌激素的顆粒細胞癌、卵泡膜細胞瘤等,可致月經不調,絕經後出血及子宮內膜增生和內膜癌。 根據病理學特徵進行子宮內膜癌組織學分型,包括子宮內膜樣癌和非子宮內膜樣癌(粘液腺癌、漿液癌、透明細胞癌、混合細胞癌、未分化癌,以及癌肉瘤)。
-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是以手術的方式為主,手術的方式可選擇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或達文西手術。
- 高級別和低級別內膜癌的最有力鑒別點是腫瘤大小、內膜-肌層交界帶是否規則以及血流評分的高低。
- 假設60%第三期子宮內膜癌女性通常在手術和放射治療後存活至少5年,那如果她們改接受手術和化學治療,會增加至75%,這取決於其他風險因子,例如年齡,。
- 子宮內膜癌比起卵巢癌要來的容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旦發現異常,必須找專業的婦產科醫師評估,以免延誤病情。
-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常見癌症中的第三名,僅次於卵巢癌和子宮頸癌。
- 子宮乳頭狀漿液性腺癌術後應給予化療,方案同卵巢上皮癌。
應多吃綠色蔬菜、全穀類食物如燕麥、糙米、藜麥,適度攝取新鮮水果,但須注意糖分。 地雷食物則要避開高油脂、高鹽、紅肉及加工肉品等。 尤星策醫師也提醒,油炸食物可能含人為雌激素或環境荷爾蒙,可能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子宮內膜癌好發的高風險族群包含:五十到六十歲女性、排卵異常、肥胖、糖尿病患者。 但由於子宮內膜癌逐漸有年輕化趨勢,賴瓊慧醫師建議,無論青少年還是更年期女性有異常出血,就要及早就醫。 黃女士於港怡接受手術的六星期後,進行了陰道近距離放射治療,當中包括四次療程,為期兩週。
子宮內膜癌三期: 子宮內膜癌是什麼?子宮內膜癌有什麼症狀?
近7成卵巢癌的患者,發現時都已是第三、第四期。 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族群包括經期不規則、體重過重、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者。 此外,張穎宜特別提醒,家族有大腸癌病史的女性,應注意自己是否帶有「MSH/MLH」基因突變。 這種基因突變會導致「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綜合症」(Lynch Syndrome),除了大腸癌外,還會提高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 化療很少單獨應用於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多用於特殊類型的子宮內膜癌,如漿液性、透明細胞癌等;或是復發病例;或是具有復發高危因素的手術後患者,如G3,ER/PR陰性者。 化療中主要應用的藥物有鉑類、紫杉醇以及阿黴素類藥物,如多柔比星等。
子宮內膜癌三期: 子宮內膜癌治療
可分為早期,也就是第一期,至晚期,也就是第四期。 並以羅馬數字來標明,第一期是 I,第四期就是 IV。 而我們為了分類更加詳盡,還會以英文字母來區分同一個分期內程度不同的嚴重狀況。 儘管每位子宮頸癌病友罹癌的過程與症狀都因人而異,但若是處於相同的癌症分期,往往醫師也會給予大同小異的療程。
子宮內膜癌三期: 子宮內膜癌照護上有要注意的地方?有飲食禁忌?
以前,一說到「子宮癌」,幾乎指的都是「子宮頸癌」。 跟子宮頸癌比較,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病例少很多。 不過,隨著女性的壽命增加,生活方式西化,女性不生孩子,或是生産次數少,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患者激增。 子宮內膜癌三期 子宮內膜癌常見於45歲以上或停經後的女性,但原來35歲後的女性開始減少排卵,負責保護和調控子宮內膜結構的黃體酮分泌亦會下降,容易導致內膜增生,甚至發生病變。
子宮內膜癌三期: 月經變日經!子宮內膜癌不定時炸彈
這類的陰道出血量一般不多,再加上近來荷爾蒙使用的推廣和含類似雌激素成分健康食品、藥品的上市,常導致女性朋友在停經後出血一陣子後才就醫。 至於尚未停經的婦女則大多主訴經血量異常增多、月經出血期過長或不正常出血。 少數患者的主訴為分泌物增多,尤其是血性分泌物。
子宮內膜癌三期: 子宮內膜癌復發轉移 疏忽追蹤惹禍
她的婦科醫生於是在其診所內為她進行子宮內膜抽吸術,並將所得樣本送往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我們可以理解很多人自己很難分辨什麼是異常出血。 為了避免因為無法判斷出血症狀,造成沒有在第一時間找出病症。 免疫治療是使用藥物來刺激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令自身細胞更有效地識別和摧毀癌細胞。
如果在檢查時有任何可疑症狀或結果,則可能需要再進一步檢查。 化療可能的長期副作用則包括經期變化、過早絕經和不孕症、神經病變等。 對於未有切除子宮的年輕女患者,經期變化是化療的常見副作用,但即使在化療期間月經停止,仍然有機會懷孕。 不過,在化療期間懷孕並不安全,因為這可能導致出生缺陷並干擾治療,完成治療的患者通常可以繼續生育,但亦應先與醫生商討。 子宮頸癌篩查方法主要包括: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檢測,以及子宮頸細胞檢驗(又稱子宮頸抹片或柏氏抹片 )。 進行篩查時,醫護人員會將陰道窺鏡放進陰道內,再用取樣刷於子宮頸的表面抽取樣本作化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