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 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 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 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
除咗太古城之外,太古城中心亦同樣吸引。 室內真雪溜冰場、保齡球場、過山車,尤其早年嘅出奇老鼠、花生屋、玩具反斗城,都係放假消閑嘅優質熱門地點。 及後東區走廊之興建亦有出入口直達,方便當中嘅商業大樓。 其更為首個以集團為名的地鐵站站名(美孚站原為荔灣站,於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通車時才更名。),均可見為何《新紮師兄》中嘅太「白」城會咁高尚吸引。 太古城盡顯集團的實而不華,仲有其英文名字Tai Koo Shing,更尊重廣東話拼音,顯出香港味道。 七十年代太古與黃埔合併為聯合船塢後,太古地產嘅成立並帶來太古城計劃。
太古漢文學校: 深水埗區小學
1950年,皇仁書院在銅鑼灣的新校舍落成啟用,漢文中學便佔用了整個日本子弟學校的校舍。 太古漢文學校 唯靈的爺爺在廣州開公義隆賣絲綢,父親麥玉南從事糧油生意,開設明隆行。 唯靈學貫中西,語文能力佳,曾就讀官立漢文學校小學部,後升讀英皇書院,在聯合書院取得英文學位。 他曾向傳媒透露,父親自小已帶他品嚐高級餐館,因「為食」成為動力,從餐牌學習外語,包括法文。
1882年香港有官校39間,學生2,114人。 1883年香港有私塾103間,學生1,000餘人(注二)。 編按:1842年香港開埠,直至第136年才落實九年免費教育。 在此之前,貧苦大眾的基礎教育由誰包辦? 教育除了讓人晉身買辦階層,工人子弟讀的又是甚麼書,有怎樣的前途? 香港工運研究者梁寶龍考掘三、四十年代工會以至各類民間團體辦學的歷史,揭示當年義學的由來。
太古漢文學校: 香港有個金漆招牌,贏盡柴米油鹽航運地產。雖不刻意高調,但日常嘅汽水、食糖、洗衣、商場、住宅,清朝以嚟都係站於龍頭位置。而呢個百年企業,所用嘅標誌正係紅白藍三色,勁有本土feel。
同時鼓勵學生參與不同學科的學習活動。 該校每年都會舉行校內綜藝匯演,其中英語音樂劇有不同的表演劇目,例如《阿拉丁》、《花木蘭》等等。 教師由開學後挑選學生進行為期半年的排練,最後作公開演出。 講述逃離保育院:太叔婆竟要受訪者他們回去保育院;三人在曲江火車站被逮住,縛返保育院,被毆打懲戒及禁閉一個月。 父親被中國植物油料廠調去香港任襄理。
入獄期間家庭靠工會給予每月三百多元生活費。 出獄後繼續到工會,工會公開舉辦學習班,學習毛語錄、《毛澤東選集》等。 回憶獄中生涯:被囚於第八倉、被叫做「暴動鬼」、被安排織藤工作、冬季囚衣單薄、有人要求改善伙食結果全倉人被單獨囚禁。 講述第八倉內左派人士的行業背景、人物及人數等。
太古漢文學校: 學校處理投訴政策守則
上環文武廟早於十九世紀已跟東華合作辦學。 相片攝於1950年代,廟後左方和右方分別是東華三院香港第一免費小學和第五免費小學。 太古地產與遠洋地產合資發展的綜合發展項目-成都遠洋太古里正式開幕。 整個發展項目包括一個開放式的購物商場、由太古酒店管理的博舍酒店及酒店式住宅,以及一座甲級辦公樓。 位於香港國際機場的國泰航空貨運站啟用,創造一千八百個職位。 該貨運站具備全球最先進的貨運站設計及物料處理技術,每年可處理二百六十萬噸貨物,使香港每年的航空貨運處理量增加百分之五十,共七百四十萬噸。
秉承着昔日集團對社區建設嘅經驗,屋苑劃時代設有平台園藝花園,住宅電梯可到達花園或直達地下。 太古漢文學校 而平台設有康樂設施及商舖位置,更擺放雕塑家文樓(文寶樓)博物館級作品。 平台下層為停車場及其餘商舖,銀行、超級市場、食肆、診所、郵政局甚至教會都輕易找到,甚至大型至「好運街市」、巴士總站同太古城碼頭都有。 而太古還設立免費的英語學習班,連同維修基金在內嘅特平管理費,兩者亦係居民間嘅秘密。 及至1900年,太古移山填海以建造船塢,七年後太古船塢落成並為遠東最大的船塢之一,紀念石碑仍保留至今。
太古漢文學校: 太古之名何來?
他亦涉獵公關界,開設公關公司,曾透露太古集團、香港旅遊協會都是他的客人。 太古城原址為糖廠、船塢、汽水廠等工業設施。 早於1881年,太古投得鰂魚涌海灣近地作為糖廠選址,大舉興建碼頭、鐵路、倉庫、煤庫,甚至食水設施。 3年後全球規模最大同最先進嘅「太古車糖」落成,不久已穩佔供應中國食糖2/3市場。 隨著需求及員工日增,宿舍及大班屋相應落成(雖然早期宿舍已出售重建,但街道仍以太字為首。),加上1923年成立之太古義學,形成自給自足嘅Company Town。
小學會考及升中試都會給每一個學生一個名次,全港首50名會得到葛亮洪獎學金,金文泰中學每年錄取了不少葛亮洪獎學金得主。 1961年9月,隨着位於炮台山炮台山道的新校舍落成啟用,金文泰中學遷入現址至今。 1961年9月,隨著位於炮台山炮台山道的新校舍落成啟用,金文泰中學遷入現址至今。 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的獨立時期,三校中大部份學生都是金文泰中學的畢業生。
太古漢文學校: 深水埗區中學
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 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 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 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於1978年正式開校時由於校舍工程尚未落成,校方因此暫時借用太古小學上課。 直至當年9月中才遷入西灣河新落成的校舍,並沿用至今。 「復轉改」提倡下,受訪者轉入友聯船廠。 太古船塢及九龍船塢不少罷工工友轉入友聯船廠工作。 受訪者擔任工程部主任,負責所有跟修船相關的工程。 改革開放,人事變遷,不少大陸人員回國,新調來的人員作風不同,受訪者覺得不好合作。
太古漢文學校: 太古集團
當時為了吸引大量工人到此工作,太古更借鑑當年企業城的概念模式,將這裏建立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社區。 在百多年來變遷和歷史,見証了太古和港島東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故事也應該由十九世紀開始。 凱莉山國際幼稚園:原址在官涌街38號The Austine Place 1樓及地下5號舖,於2021年停辦。 太安樓:附圖照片是1908年的照片,顯示出筲箕灣當年的情景,前方的平房式建築物乃是香港太古船塢及工程有限公司興建的工人住宅…… 太古集團是一個高度多元化的環球集團,主要業務包括地產、航空、飲料及食物鏈、海洋服務和貿易及實業。 旗下核心業務多設於亞太區,其中香港和中國內地一向為太古業務的主要營運地。
太古重新設立澳洲總部,開始投資於公路拖運及冷藏業務,最初成立的冷凍貨物運輸公司 Frigmobile,當時已是澳洲的主要凍櫃貨車營運商。 太古輪船公司成立時,其於長江流域的主要對手是一家名為旗昌輪船公司 的美資公司。 施懷雅決意擊敗對手,於是刻意為旗下新開設的船公司設計具挑釁性船旗。 旗昌輪船的旗幟以白色為底色配以兩個頂尖相對的藍色三角形,而太古輪船則採用圖案相同的旗幟,只是把藍色換成了紅色而矣。 施懷雅在旗幟中央兩個三角形之間加上一道藍色的寬長條,便成了今天的太古旗。
太古漢文學校: 太古小學
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 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 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 太古船塢是香港昔日的一座船塢,位於港島東區鰂魚涌太古城現址,由太古洋行開設,為當時亞洲其中最大規模的船塢之一。.
- 罷工期間廣州支港委員會撥款派發罷工津貼,罷工家庭每月約有二、三百元左右。
- 二零零三年,該校遷至英皇道現址,校舍由太古地產興建,屬太古地產於該區一項大型重建計劃的一部分。
- 出獄後繼續到工會,工會公開舉辦學習班,學習毛語錄、《毛澤東選集》等。
- 學習了3個月,學生已能閱讀新文字的報刊,及用新文字寫信。
太古糖廠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機械和技術,設有停泊碼頭、大型貨倉、辦公大樓、儲煤庫和運輸鐵路等設施,規模龐大。 糖廠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優質的糖產品及靈活的銷售模式,漸被大眾所接受。 到了十九世紀末,太古糖廠已穩佔中國食糖市場的三分之二份額。 為了應付龐大的工業提供穩定的勞動力,太古借鑑「企業城」的概念,在工場一帶興建員工宿舍,不論華洋,提供基本生活所需,以至部份食水也是來自太古在山上興建的水塘,照顧員工更是無微不至。 例如早年外籍員工難以適應香港的炎熱和潮濕,太古在柏架山上興建一所「休養所」,為了方便員工往返,太古更於1892年,建成香港第一個吊車系統,其中英皇道以南的山崗上,今天康山花園所在地,正是糖廠首任經理Dr.
太古漢文學校: 教育局 (香港)
太古洋行於1923年2月為太古船塢、太古糖廠及香港汽水廠職工在船塢側的西灣河及鰂魚涌一帶興建宿舍之餘亦創辦了太古義學,供他們的子女免費就讀。 該校最早期的校舍設於一座太古船塢的「船塢辦公室」內(現址為太古城鄱陽閣及太湖閣)。 初時只有四名教師教導一百五十名學生。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搬遷到較大的校舍,並由「太古義學」更名為「太古漢文學校」。 自1947年起,學校獲當時的殖民政府每年提供津貼轉型為津貼小學。 此後非太古員工的子弟亦可以入讀太古小學(該段時期位於鰂魚涌糖廠員工宿舍旁邊,即鰂魚涌社區會堂現址。毗鄰鰂魚涌英童學校、太古水塘以及太古俱樂部)。
太古漢文學校: 學校發展
走過五十年,一代地標已老,一幢幢用人情味煉成的磚頭,卻依然屹立不倒。 太古漢文學校 校董會大力支持學校發展,為學校營造及創建更佳的學習環境和閱讀氛圍,同時樹立優質學習場地的形象。
太古漢文學校: 大埔區幼稚園
父親在香港墮樓死亡,懷疑跟國共內戰期間公司貪污有關。 唸至中三,請神父寫推薦信投考船塢學師。 1950 年暑假後,入太古船塢當學師。 1951年,殖民地政府為紀念前香港總督金文泰爵士對香港中文教學的貢獻,將學校易名為「金文泰中學」。 金文泰爵士於1925年就任香港總督,是一位漢學家和「中國通」,精通中文和廣東話,並是皇家亞洲學會的會員,曾被前香港總督盧吉爵士提名出任香港大學創校校長,但因改派到英屬圭亞那出任輔政司而未能成事。 太古漢文學校 太古漢文學校 金文泰夫人得知學校易名一事後,於1958年1月4日自英國寄贈「金文泰爵士紀念杯」一座,以為紀念。
太古漢文學校: 太古
豆餅是滿州地區大豆油業的副產品,以乾豆壓成一個一個的大餅,再運往中國作為耕地肥料。 太古輪船公司的徽章印有太古集團和太古家族的格言 Esse Quam Videri(求真務實),這是早於西賽羅時期出現的一句拉丁諺語,太古自十八世紀開始採用為家族的座右銘,代表著集團實事求是的精神。 John Swire & Sons 成立太古輪船公司,於中國長江流域營運密西西比式明輪船。 當時國內道路稀少,長江是通往內陸的重要通道。 太古輪船公司的惇信號是第一艘懸掛太古輪船旗航行的船隻。 在短短數年間,該公司已有船隻在中國沿岸作業,繼而將網絡擴展至日本、東南亞及澳洲。
太古船塢規定所有學徒必須晚上到香港工業專業學校(Hong Kong Technical College 香港理工大學前身)進修。 受訪者在香港工專就讀船舶設計(Naval Architecture)課程。 考取 City and Guild Certificate 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