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投標者可向該公司索取投標表格和進一步資料,地址為新界沙田沙田鄉事會路138號新城市中央廣場第2座12樓。 行山打卡是常識吧,由玉桂山的連島沙洲和海景、到西高山的無敵日落、太墩的西貢千島湖,以下十條行山路線必定滿足到一心打卡的你。 風景方面,香港千島湖可稱香港絕景,屬香港行山界十大美景之一,而且「千島清景台」比過往山徑欣賞千島湖的角度更佳,絕對值得遊覽,本遊記另會兼黃泥墩水塘,可順道遊走多一個景點。 1973年10月11日,本線投入服務,前身為九巴路線56,來往元朗(西)至大棠,當時有行李及貨物收費(當時為50¢)。
所以楊家村除了建築特色之外,亦具有抗日期間重要角色的歷史價值,連自己亦需要跑遊數次才找到楊家村這個地方,怪不得如此一所客家圍屋,能夠為東江游擊隊提供一個隱蔽的活動據點。 現時楊家村不沾染任何政治,不過四周的環境仍然保持著一份隔世的感覺,這裡沒有行車路直達,村後一列高低起伏的山群,四週樹林與田間小路,還是一個相當幽靜怡人的地方。 日佔時期,抗日游擊隊曾在楊家村藏身一年,東江遊擊隊不斷拯救囚禁集中營內的中外國人士,包括一批提出抗日和文化名人。
大棠黃泥墩村: 使用車輛
為保障倒車安全,經常有駐站職員協助車長倒車。 但由於遊人過多,港鐵巴士在2013年開始加開本路線特別班次疏導乘客,導致前往大棠一帶道路交通繁忙,以及惹起附近行駛的紅色小巴司機不滿。 2014年1月4日,紅色小巴司機決定罷駛,將小巴停在路中阻截巴士,事件擾攘個多小時,最終由交通警調解下,罷駛小巴才散去,交通恢復正常。 2004年1月18日起配合九廣西鐵(現稱港鐵屯馬線)全線通車改稱K66線,並縮短至朗屏邨及繞經朗屏站,提供西鐵線接駁服務,原有元朗工業邨的服務由K68線取代。 最初走線是要繞經朗屏站巴士總站,由於路面設計,駛入巴士總站後需由宏業西街及富業街離開,加上在媽橫路或元朗安樂路已能夠接駁西鐵線,因此於2004年4月25日便不再繞經朗屏站巴士總站,節省行車時間。
- 不要長時間佔住風景漂亮的景點,其他人都想打卡的。
- 2009年,大潭水塘聯同薄扶林水塘、黃泥涌水塘、九龍水塘、城門水塘及香港仔水塘等5個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水務設施,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水塘內21項列為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群,連成大潭水務文物徑。
- K66A從朗屏出發的班次,由早上9時服務至下午2時;由大棠山道開出的話,則由下午1時至晚上7時服務。
- 〈運輸署回應 – 建議 K66 於繁忙時間增加來往元朗西鐵站特別班次〉,元朗區議會集體運輸服務工作小組文件2020/第8a號,2020年6月。
- 門口有一幅對聯「適居新界疑華界、廬結他鄉倣故鄉」,門外有一水井 (昔日沒有自來水,古老大宅必有一口水井提供水源 )。
- 大潭篤原水抽水站二號員工宿舍1936年大潭篤原水抽水站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 從大堂山路這條路上下山,風景宜人,也有階梯緩衝,個人認為這條路線比較值得走。
大棠黃泥墩村(Tai Tong Wong Nai Tun Tsuen)巴士總站,位於新界元朗區十八鄉僑興路黃泥墩村村公所外,屬路邊巴士總站。 今天由大棠黃泥墩村下車後,行約20分鐘到達往黃泥墩水塘的上山入口;約40分鐘到達黃泥墩灌溉水塘。 在清景台逗留約半小時後離開,再走約1小時到達掃管笏乘小巴離開。
大棠黃泥墩村: 香港紅葉2022|最多紅葉路線 大棠千島湖接黃泥墩水塘(附交通安排)
堤壩旁設路牌,往黃泥墩村方向,路況轉為沙石路。 由於花崗岩較容易風化,加上植物不足,路上出現不少沖溝,雨後不宜。 大棠黃泥墩村 適廬在1936年由印尼華商商楊衛南及楊竹南建成,為客家圍龍屋,由門樓、主樓及附屬建築物組成,當中主樓為適廬。
北潭涌和元朗大棠管理站設有大型工場,負責製作路牌等較大型的設施。 從「山竹」塌樹重生 大棠黃泥墩村 相思鋪路一報導中,剛好看到師傅製作「千島湖清景台」指示牌的相片,有意思。
大棠黃泥墩村: 千島湖清景台.掃管笏
大欖涌水塘於1957年落成,因水塘內的山谷中有很多丘陵,看上來有多個島嶼散佈在水塘之中,因此大欖涌水塘亦有香港千島湖之稱。 來到「田夫仔」路牌時,轉右一直走便能到達遠眺「千島湖」的位置。 香港早年填海靠採泥,因此這處曾是草木不生的光滑泥地和岩石。 現時看到的綠林生態,實有賴漁農村積極種樹才能修成正果。 大欖涌水塘是香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個興建的水塘,1957年建成,當時原本的山丘便形成現時水塘中一個個島嶼,因而被美譽為「香港千島湖」。
在紅葉旺季的閒日,甚至見過有紅色小巴不走常規路線,上到大棠燒烤場兜客。 簡評:搭西鐵入元朗的朋友,搭K66會較方便,站頭就在朗屏站不遠,而且車費較小巴便宜。 不過,K66還要服務元朗南的村民及街坊,站頭多,通常都要站站停,有時要半小時才搭到去大棠。 另外,如果選擇由楊家村往黃泥墩水塘的路線,可以在總站黃泥墩村下車。 大欖涌水塘位於新界西大欖郊野公園內,為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個興建的水塘,於1952年動工,並於1957年建成。
大棠黃泥墩村: 屯門行山路線|洪水坑水塘上山尋遊隼石 經黃泥墩水塘出大棠落山
大潭水塘是按照百多年前的標準來設計,包括交通規格亦是如此。 現在,大潭篤水塘堤壩上的一段大潭道對於現在的汽車而言頗為狹窄,路面闊度只能容納兩台小汽車並排駛過,如有巴士或貨車等重型車輛駛過則難以讓對方通行。 更有部分駕駛技術稍為欠佳的司機,在對面有巴士駛過時,由於無法令車輛從巴士旁駛過,造成嚴重交通擠塞。 否則,大潭篤水塘能早於1968年竣工的船灣淡水湖,成為香港及世界首個建於海上的水塘。 水壩由總工程師謝斐(Daniel Jaffe)負責設計和監建,當時此壩屬劃時代設計,被譽為「亞洲第一壩」。 因香港島缺乏可供發展成集水區的土地,政府決定擴建大潭谷的供水系統,落實派斯提出的大潭計劃的第二期工程,興建大潭副水塘,以收集從大潭上水塘溢出的食水。
因此當局興建黃泥墩、河背、上清潭、下清潭等灌溉水塘。 黃泥墩水塘位處大棠與大欖涌之間,周日停留半小時,遊人數目不足十人,非常清幽,不用排隊就拍到天空之鏡倒影。 後來有元朗區議員要求本路線延長至大棠山道一帶,可是港鐵卻以該路闊度、彎度、斜度及路面狀況未符合安全標準為由,指該路段不宜巴士行走而未有計劃延長。 大棠黃泥墩村 在區議會與政府當局多番視察、討論後,當局終於在大棠山道涼亭路口前加建迴旋處作巴士掉頭之用,同時修葺該段道路,以方便巴士行走。 最後在2014年11月,趕及在賞楓季節前完工,港鐵於2014年11月23日起,首次於假日開辦本路線特別班次,來往港鐵朗屏站B2出口(宏達路近朗屏邨悅屏樓)及大棠山道(近荔枝山莊出入口涼亭),中途不停站。 同年12月27日起,特別班次亦於星期六提供,服務期至2015年1月25日止。
大棠黃泥墩村: 港鐵巴士K66線
這路線於8、90年代十分熱門,但政府眼見風化程度增加,開始於山頭大量種樹,避免大家前往,奇景一度被林蔭淹沒。 後,港鐵巴士於2017年11月5日,將此站由「大棠」(Tai Tong)易名為「大棠黃泥墩村」(Tai Tong Wong Nai Tun Tsuen),使此站事隔三十年後再次以該村命名。 大棠黃泥墩村 與街道及商場不同,郊野公園的行山徑是不設垃圾桶,請行山人士不要隨處扔垃圾,最好將垃圾帶回市區處理。
如果你選擇由黃泥墩村那邊上山的話,楊家村都有農莊作最後補給。 路況簡評:除了由大棠山路上燒烤場有小段樓級外,全部路段都是寬闊平坦的馬路,路牌指示亦清楚,十分易行,適合一家大小。 當你見到兩旁紅葉減少,馬路又不斷落斜時,就可以回頭,原路折返。 大棠燒烤場有公廁及小食亭,可作補給;行到楓香林路口,還有流動廁所。 元朗的大棠四通八達,既有最簡單易行的林道,也有漁護署管理的行山徑,亦有行山人士自行開出的小路。 這篇文章會從新手角度出發,推介難度最低同時觀賞到最靚風景的路線。
大棠黃泥墩村: 交通
工程由大潭水塘興建計劃的常駐工程師柯寧(James Orange)設計,儲水量為2,240萬加侖(10萬立方米)。 大潭副水塘由兩條水壩組成,主壩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壩,副壩則在主壩左邊不遠處。 首期工程在1888年完成後的大潭水塘,可儲存3億加侖(136萬立方米)食水,儲水量是薄扶林水塘的4倍,其後為識別而更名為大潭上水塘。 不建議從掃管笏上山或下山,因為上坡下坡太累了,沿途除了大欖涌水塘小壩可以打卡,就沒什麼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