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傳十章解釋10大著數2024!(小編貼心推薦)

【解釋】自己日新,恢復清淨光明的本性以後,要親近渡化民眾,使眾生都能共沾德澤,前來求道立德,革除物慾,以恢復清淨光明的本性。 、如何勤修不輟呢? 就是要率性修道,以良心作主,自覺覺他,修持內聖外王的功夫,就能使自性恢復原來的光明。 還可以看出古代的人,學道求學的順序,其次就是論語、孟子了。 所以學道求學的人,必定要從這本書上的道理來研究,就不會有所差錯了。

  • 彼为善之,小人 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 安有幸位之慾念乎。
  • 詩云:“於戲前王不忘!
  • 這樣的人,儒家稱作聖,釋家稱為佛,道家則稱作仙。
  • 某方若有不順乎他的心理,他就拿這事情來對待傍人。

學者於此,究其精微之藴,而又推類以盡其餘,則於天下之事,皆有以知其所止而無疑矣。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

大學傳十章解釋: 大學章句朱子序

是格除物慾,使自性恢復光明。 下明德二字,是本覺之性,是本來天賦光明的德性。 首先必須要革除物慾,以恢復天賦光明的德性。 大學是大人之學。

大學傳十章解釋

《大學章句》是朱熹為《大學》這部經典作的注釋。 大學傳十章解釋 《大學章句序》是朱熹在《大學章句》這部書前面加的一篇序言。 意誠︰意念真誠不妄。

大學傳十章解釋: 大學章句經一

財用:指經濟、財稅等方面的事務。 彼:指掌政權之小人而言。 善:擅長之義。

”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於戲,音嗚呼。 詩周頌烈文之篇。 前王,謂文、武也。 君子,謂其後賢后王。

大學傳十章解釋: 大學白話解說

平民也可影響一街一村,以此類推。 仁,就是「明明德,親民」。 ,按朱熹的流行本講。 傳文,是否某一章就是解釋某段的經文,很難知道,但所有傳文都是解釋二綱八目的,不可執著。 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

大學傳十章解釋

比如,對夏、商、周三代教育狀況的一些描述,寄託了朱熹本人的教育理想(「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 實際上,在上古時代,教育的普及不可能達到普通老百姓的孩子都能到學校學習的程度。 再如,他對於儒家之外的學說及其傳承,一概斥為「異端虛無寂滅之教」、「百家眾技之流」,無疑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由於朱熹在封建時代後期的巨大影響力,這種片面思想嚴重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一點是不能忽略的。 家齊:家庭的每位成員都修養身心。

大學傳十章解釋: 四書章句集註/大學章句

則我知其善中之惡。 勿以所善而蔽其惡也。 我之所惡之人。

大學傳十章解釋

定境只是內明自修治心的一種現象。 大學傳十章解釋 然後由定到靜,靜到了與外界隔絕,“烈風雷雨弗迷,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只有一個心境的靜境存在。 能靜:心中沒有煩惱,清靜自然。 心中有了一定的方向,不為外物所污染,本性就自然清靜無為。 於一切處,不起愛憎,不隨所染,即是定。

大學傳十章解釋: 大學第十章解釋

這開言就說南山,那南山雖然高大危險,還能載這些樹木呢,這太師要橫徵暴斂,這人民就不能存在,還不如南山的樹木呢。 所以太師有偏辟,人民就起了糾紛,這一國也不能存在,這人民也不能得到安泰。 大學傳十章解釋 那南山要是偏辟,就是樹木也就不能存在,這章是貴乎謹慎在偏辟上呢。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

大學傳十章解釋

小人者細民也。 苟能內格心物。 如是雖身係細民。 而學功已屆大人之境。 亦有三大分別。

大學傳十章解釋: 儒生集記  四書成典

欲齊其家則其然也。 親愛敬畏者父母也。 如兄弟有不肖者。 而我變賤惡之心。

此外,朱子將全書概括為三綱領、八條目,並撰寫了《格物致知補傳》,使得全書的內容和意義更為完整。 自宋以後,《大學》成為科舉考試的欽定科目。 《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 ”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 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

大學傳十章解釋: 大學章句

君:國君,比喻自性。 臣:臣民,比喻心意。 敬:存心恭恭敬敬。 、將心收回止於玄關處,才能降伏身心,使仁義禮智信的五常天德具備,來格致誠正,必能使明明德發出無限的光輝。

  • 至於「自天子以至於庶人」這中間所包括的範圍廣泛無邊。
  • 則萬民樂先王之所樂。
  • 前述「太極極於太」所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 如是一國大治。
  • 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
  • 太甲篇上說:看吾這個本性,是上天賦給的明性。

如是則性天污垢消盡。 大學傳十章解釋 以不言化諸國。 咸知修身為本。

大學傳十章解釋: 大學章句序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 诸人者,未之有也。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

大學傳十章解釋: 大學章句傳六

如不慎、偏僻,那麼身就不能修了,好不知惡,惡不知好。 佛云:「著在身相上了」,佛說「身相非身相」,明此理就可以知善的惡,惡的善,同究正。 明曉這道理的很少,因為世人誤在偏僻上呢。 拿諺有那句話來證明,好不知惡,事實顯相了,身不修正,這五辟的擾,家亦不能齊整。 若能空身相,來現身說法,那麼家就可整齊了。 本章就在乎「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這句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