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華人勢力冒起,何啟、韋寶珊、阮曉繁、王保寧等華人聯名向政府申請興建玩樂場地。 港府撥出皇后運動場部分土地給他們興建第一間華人會所,1912年落成,名為「香港中華遊樂會」。 初期進行木球、網球和足球活動,還經常與洋人舉行友誼賽。 大坑書館街 當時只限男性入會,直至1957年會所重建,才開始招收女性會員。 大坑書館街 大坑舞火龍總指揮陳德輝表示︰「我在這裡是原居民、客家人。小時候六、七歲已參與舞火龍,不是舞龍,是舞花燈。
- 大坑,有着過百年歷史,原是香港島其中一個傳統村落,現有不少藝廊、設計工作室、咖啡廳進駐。
- 她續指,由於大坑書館街12號面積小,總樓面面積約338平方米,會加入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等,以豐富展覽內容,冀未來可串連區內其他景點,以增加人流並提升整個地區的吸引力。
- 近年多次有攝影發燒友、學生擅闖荒廢校舍探險「斷正」,其實,本港「彈丸之地」荒校卻數目多得驚人。
- 而升降機的外牆亦會鋪設燈飾,於晚上營造燈光效果,期望可令建築物成為區內新文化地標。
- 店鋪其中最出名係pancake,內脆外軟,搭配雪糕及水果,口感豐富。
- 大坑有很多充滿個性的特色餐店開設,大坑cafe、小店、餐廳都由一班本地人和設計師打理,並保留當中的地道特色,適合喜歡 chill、寧靜、慢活的港人。
原校舍在香港日佔時間遭嚴重破壞,戰後獲區內居民捐助原址重建,建築物外牆飾有註明一九四九年的石碑,紀念學校重新落成啟用。 大坑書館街 要保育我們珍貴的歷史建築,除了保存其建築物結構外,我們更要讓它們重拾活力,讓巿民可以重新享用,為這些歷史建築增添多一份新的社會意義。 上星期,我們剛公布了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甄選結果,成功覓得活化伙伴的三幢歷史建築分別為大坑書館街12號、薄扶林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和上水何東夫人醫局。
大坑書館街: 書館街4號 近期成交
近年多次有攝影發燒友、學生擅闖荒廢校舍探險「斷正」,其實,本港「彈丸之地」荒校卻數目多得驚人。 規劃署數字顯示,本港最少有183間荒廢校舍,不足一半有規劃發展,反映荒校問題嚴重。 有組織質疑政府部門疑「嘆慢板」及「搬龍門」,令申請改變校舍用途遙遙無期,也有廢校終於可以活化,化身成火龍博物館,浴火重生。 Unar Coffee Company這間Cafe的門面裝修十分特別,遠處已經可見好大個「15」數字圖案,落地大門設計搶眼,都是不少人的影相打卡位。
三間獲選機構提出的活化計劃可謂別出心裁,當中有將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帶進歷史建築之中的,有希望重塑歷史建築與社區文化連繫的,也有利用歷史建築附近的鄉郊環境,加深巿民對自然生態了解的,全都是相當有意義的計劃。 2015年成功由大坑坊眾福利會中標,將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銅鑼灣大坑書館街12號,活化成大坑火龍文化館。 修復原址為「孔聖義學」的書館街12號為大坑火龍文化館。 計劃旨在傳承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大坑舞火龍的文化、保存大坑原有客家文化,同時推動社區文化保育,並以社會企業模式營運以大坑火龍為主題之餐廳。 這間大坑 cafe 由三級歷史建築大樓活化再用,變身成為文青打卡點,內裡裝潢如一個撲素簡約的藝術館般。 樓高五層,一樓是茶店;二樓是服飾店;三樓則是藝術展覽。
大坑書館街: 大坑火龍文化館!三級歷史建築+歎正宗客家菜
而升降機的外牆亦將鋪設燈飾,於晚上營造燈光效果,期望可令建築物成為區內新文化地標。 她續指,由於書館街12號的面積小,總樓面面積僅約338平方米,會加入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等,以展示更豐富的展覽內容,冀未來可透過串連區內其他景點,以增加人流,並提升整個地區的吸引力。 香港發展局擬把這個曾經用作義學,收容貧窮子弟的書室,連同薄扶林前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及景賢里,一併納入年底推出的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供非牟利機構申請使用。 施弼街8號的二樓陽台有褪色的木門窗,估計在30年代落成。 第二巷4號同樣建於30年代(三級歷史建築),但建築風格顯著不同,採用當時流行的裝飾藝術設計。
每年舞火龍都在此處進行參拜和草龍開光儀式,可見它在居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方面,項目鄰近維多利亞公園、中央圖書館等公共設施,區內另有有多個會員制會所諸如:中華遊樂會、南華會、香港遊艇會及紀利華木球會,以應不同人士的消閒需求。 方面,由於樓盤單位客飯廳至房間設有一排大窗,室內光線充足。 除了低層單位以周邊舊樓景為主外;中高層單位向東北及西北方向視野開揚,享有中央圖書館以至中華遊樂會、維多利亞公園一帶翠綠景致,部份極高層可遠眺維港海景。 大坑的圓作舍Art Circle Atelier 定時舉辦多款手作工作坊,包括蠟燭、擺盤等自製不同裝飾。
大坑書館街: 「銅鑼灣 (摩頓台)」站,步行約3分鐘
到2011年明渠也被填平,開闢為「火龍徑」,大坑再見不到水坑了。 單位的實用面積介乎312至317平方呎,樓底高度由2.975至3.15米,間隔均屬1房2廳(連套房),戶戶採用開放式廚房設計,各配置16平方呎工作平台。 項目是由金朝陽集團發展的分層住宅樓盤,位於港島大坑書館街18號、重士街3號、華倫街3號,預計關鍵日期為2016年6月19日。 大坑舞火龍習俗已經有接近過百年歷史,更被政府列入為第3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適逢每年中秋前夕,大坑居民會上演舞火龍,但因疫情影響下已經連續兩年取消舉辦,今年或有機會能成功復辦。 大坑坊眾福利會於1946年成立,是灣仔區內的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
主要的特徵是為其立方形狀、平屋頂、白色牆壁、鐵窗、突出的橫向窗檐和設有裝飾性的鐵花欄杆。 簡言之,根據現代主義的要求,該建築物是別具功能及實用性的,體現現代主義的建築風格。 大坑書館街 消費券可用於「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所涵蓋的公共交通服務及的士等,並不會對「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計算補貼有任何影響。 使用AlipayHK支付寶、Tap & Go拍住賞領取消費券可以將 $5000 消費券合併使用,八達通由於有儲值上限限制,所以不能合併使用不同期數的消費券。 話晒大坑都算係一個美食聚集地,再行多兩步,又會見到一間以鹹蛋蒸肉餅飯而出名嘅餐廳! 店內嘅招牌鹹蛋蒸肉餅飯吸引到唔少食客慕名而來,淡淡嘅鹹蛋香伴飯最合適不過。
大坑書館街: 大坑前臨海灣,灣後為渣甸山和畢拿山,兩山之間有一條大水坑向北流入海,大坑因而得名。早在1841年香港開埠之前,已有人在大坑定居。
孔聖會義學於1953年接受港府津貼,正名為「孔聖會小學」。 其後發展局將之納入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2015年交予大坑坊眾福利會活化為火龍文化館。 她又指,活化後,建築物地下一層將變成展覽廳,以介紹大坑火龍的歷史、起源、火龍紥作工藝和典故、舞火龍路線等,以及大坑作為傳統客家村落和該建築物本身的特色。 【記者譚美芳報道】觸發孔聖會與孔聖堂爭奪戰的三級歷史建築物大坑書館街十二號,業權已在政府手中。 發展局擬把這個曾經用作義學,收容貧窮子弟的書室,連同薄扶林前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及景賢里,一併納入年底推出的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供非牟利機構申請使用。
另外,館方亦會舉辦一系列文化課程及活動,推廣及承傳以火龍為中心的客家傳統習俗,例如舞獅、舞龍及舞麒麟等傳統客家武術。 火龍文化館亦會設置一間以大坑火龍為主題的餐館,推廣具特色的客家菜及素菜。 了解過舞火龍文化後,可順道於1樓的社企餐廳「客廳」用膳。 大坑書館街 餐廳將傳統客家元素融入於佈置和餐飲中,如梅菜扣肉、東江煎釀豆腐、香煎家鄉蓮藕餅、客家鹹菜燜豬肉等。
大坑書館街: 書館街12號活化為火龍文化館
屆時館內將設有展覽廳、以大坑火龍為主題的中西餐館、以及提供教育和體驗工作坊,期望項目可把文化藝術帶進社區,推廣客家傳統習俗,並把歷史建築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緊扣起來。 獲評為3級歷史建築的銅鑼灣大坑書館街12號,有望在今年中秋節活化為「大坑火龍文化館」! 大坑火龍文化館位於銅鑼灣,樓高三層,文化館內分成3個部分,主要為介紹大坑舞火龍傳統習俗。 地下展覽館會介紹大坑舞火龍的歷史、儀式、製作過程、行走路線等;1樓設有客家菜餐廳,但暫時未開放;2樓是多用途空間,可以提供予相關單位舉辦工作坊、講座、展覽等活動。 大坑火龍文化館將於6月底開放,市民可以免費入場,不過暫時只接受團體預約。 前身為「孔聖義學」的書館街一座建築物,將由大坑坊眾福利會活化成大坑火龍館,除了傳承火龍及大坑客家文化,館內亦有以社企模式營運的大坑火龍主題餐廳。
事實上,中國最近3年貿易順差多達1萬億美元,外滙結餘卻不增反減,或多或少緣於不少外資企業像麥樸思般「吃飯砸鍋」,造成中國外滙大幅流失,當局須想辦法「留住」這批資金。 楊紫瓊如今透露,在荷里活的刻板印象仍然根深柢固之下,自己曾整整兩年沒有工作。 從香港影壇起家的華裔女星楊紫瓊,最早是在1997年007電影《新鐵金剛之明日帝國》中飾演龐德女郎一角,才終於正式叩關荷里活,隨後又以《臥虎藏龍》打響了動作女星的名號,同時也風靡了全球無數觀眾。
大坑書館街: 大坑火龍文化館原為「孔聖義學」
局方去年5度進行校舍分配,當中為重置現有公營及直接資助小學之用。 當中包括前聖若瑟英文中學校舍,它大約48年樓齡,佔地2,870平方米。 荃灣區(象石)區議員陳振中表示,據知荃灣信義學校停辦後,已有數個團體向房屋署申請改變學校用途,另有教學團體申請復校。
大坑前臨海灣,灣後為渣甸山和畢拿山,兩山之間有一條大水坑向北流入海,大坑因而得名。
大坑書館街: 大坑舞火龍的習俗已有逾140年歷史,十年前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她說,一個活化項目的成功,可持續性十分重要,故希望積極推廣文化旅遊,把書館街12號和區內其他景點串連,如蓮花宮、虎豹別墅等,設計不同行程組合,以增加參觀和使用歷史建築的人流和活力,及提升整個地區的吸引力。 大坑火龍文化館副主席羅詠詩表示,活化書館街12號的目的是希望把文化藝術帶進社區、展示大坑舞火龍的傳統和歷史、推廣客家傳統習俗等。 羅又指,活化工程會保留原有的出入口、鐵窗框和窗花、以及奠基石碑等,並在建築物後面的第一巷增設正門出入口及升降機。 而升降機的外牆亦會鋪設燈飾,於晚上營造燈光效果,期望可令建築物成為區內新文化地標。
機構本著服務坊眾,互相扶持的宗旨,為區內居住、就讀或工作之人士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The 大坑書館街 Shophouse 大有來頭,原為一幢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戰前唐樓,之後被活化再用。 地舖位置曾被粉飾成粉紅色,掩蓋了原有的「上海批盪」外牆,備受爭議。 2020年由於The Shophouse的進駐,外牆得以重現原貌。
大坑書館街: 大坑一日遊|2.四葉空間Cafe多元化生酮菜單
二樓餐廳的桌椅安排較為貼近年輕人,適合舉行包場活動和各種文化聚會,亦會舉辦一系列文化課程,包括中國文學、國術,與傳統中華文化講座,如舞龍、舞獅、舞麒麟習俗,展示書館街十二號早期辦學的原意及大坑原客家村落武術的傳統。 2013年12月,發展局推出第四期活化計劃,邀請非牟利機構就如何活化一批政府歷史建築物提交建議,書館街12號是其中一個項目。 2015年6月,大坑坊眾福利會成功獲邀把這座三級歷史建築活化成大坑火龍文化館。 現時,項目的活化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並爭取今年中秋節順利落成啟用。 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書館街12號會活化成大坑火龍文化館。
大坑書館街: 大坑一日遊「chill」點3:老字號排檔炳記茶檔
曾任職新聞工作,同時喜好闖蕩旅遊,足跡遍及世界約百個國家。 現為自由撰稿人,並為多個文教團體擔任顧問、導師和導賞員。 曾出版十多本書籍,包括《融會中西:澳門文化之旅》、《被遺忘的歷史建築》、《香港節慶風俗》、《神聖與禮儀空間:香港基督宗教建築》、《城市地標:殖民地時代的西式建築》及《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等。 現時位於大坑書館街12號的建築物建於1949年,原址曾為建於晚清時期一幢名為「孔聖義學」的戰前建築物。 大坑書館街 該校由區內居民捐資興建,並得到著名華人社區領袖劉鑄伯先生 (1867至1922年) 慷慨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