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完善而愉快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認識基督福音真理及中華文化,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位於觀塘秀茂坪的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小學創校於2001年,多年來秉承辦學宗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為學生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 馬詠兒校長期望學生能在充滿温馨的校園裏,通過一系列有趣而具有啟發性的英文學習活動,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發掘語文潛能,做到「活學活用」。 革新英文學習策略 營造自然濃厚語境 在本學年,學校革新優化多項英文學習活動,增加學生接觸英文的機會,從而逐步將英文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至於另一所同屬46校網的「有時間學校」是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前身為五邑甄球學校。 宣基的根源來自將軍澳的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現在兩校屬「姊妹學校」關係。
學校現時共有7班(現未有小三),各班都採雙班主任制,個別科目由兩位老師協作教學。 學校一年有兩次考試,期間採用不計分數的進度性評估,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堅樂第二小學的資訊。 全港有大約 540 間小學,當中有 65%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9%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26% 中英並重,雙語教學。
堅樂第二小學殺校: 學校生活
在2001年,當時統計署推算內地來港學童將會大增,教育局由是大量興建千禧校舍,以應新增學童。 然而,來港人數不符預期,局方要以行政手段,停止部分收生不足的學校營辦,也就是俗稱的「殺校」,這政策令教育界哀鴻一片,教育局也受盡千夫所指。 事實上,局方拒絕建新校,已非今日之事,在不少新建屋邨都曾出現相似的情況。 就像學位不足的重災區沙田第91區校網,政府在該區興建了水泉澳邨,並於2015年入伙。 荒謬的是,位於該邨的小學新校舍,預計在2021年才會落成,就是說,在該校落成時,第一批入伙的小一適齡學童已然升上中學。
- 日前ViuTV節目「對不起幫緊你」便到訪將在24年結束的堅樂第二小學,陪校長、同學一同走最後的路途,締造難忘的小學回憶。
- 學生人數減少是不爭的事實,縮班無可避免,縮吓縮吓就會縮無可縮,最後難免刀光劍影,名之為殺校又好,停辦又好,效果就係摺埋、執笠、收檔。
- 同時,致力為學生提供完善而愉快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認識基督福音真理及中國文化,建立學積極的人生觀,並與家長建立良好夥伴關係,致力啟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公民品格,具備知和技能,日後能回饋社會、服務人群、貢獻國家。
- (二) 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親子閱讀計劃及早讀時間。
- 將來堅小的校友都是懂得服務他人,有同理心的人。
- 這演變會逐步逐步,不會一夜變天,先縮班,後殺校,再殺人。
「短命小學」的成立縱然有實際需要,但是由於有先天缺陷,故需要將數量減至最少。 與此同時,此政策也只適宜於受雙非浪潮影響的地區實施,在人口穩定增長的地區,當局須以興建新校、擴建校舍等方法增加學位。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 學校今年把課程一分為二,上午則進行常規課堂,下午時段與「教育大同」合作推行另類教室 ——賽馬會「感 ‧ 創 ‧ 做大本營」,分別由智樂兒童遊樂協會、Maker Bay、綠腳丫和奇極創作室等機構擔任教育夥伴,與學校共同設計課程。 小五和小六同學每月兩次在常規上課時段,參加「Faith 信心勇士計劃」,曾到沙灘生活兩天,學習求生。
堅樂第二小學殺校: 辦學宗旨
楊潤雄做了幾年局長,王師奶對他一直有期望,認為耶穌會教出來的弟子總有溫情在,雖然也曾令小婦人失望過,但今次表現溫柔敦厚,令人動容。 但願局長不要紙紮下巴,口輕輕,講咗唔認帳。 有議會及教育界人士希望藉學生人數減少之際推行小班教學,他的回答雖令部分人失望,卻也鏗鏘有聲。 他回應說:小班人數由25人降至20人,需與學界有更多討論。 有需要降低時,無資源都要去爭取,但不是因為教師多就推出小班,這是本末倒置。 明眼人都睇得出局長是在耍太極,但耍得漂亮。
教育局指去年本港出生人數創二十年新低,承認本港已出現「結構性」的學齡人口下跌,預警中小學均面對縮班殺校的危機,並首度透露已與辦學團體商討,逐步停辦或重置在個別長期有大量剩餘學位地區的學校,帶頭考慮停辦長期收生不足的官校、檢討中學收生安排等。 有小學校長料「殺校」在所難免,預早讓辦團考慮,有助調配資源;中學校長則建議長遠考慮招收大灣區內地生,補充生源。 推行「教師同行夥伴計劃」,促進專業交流和提升教學素質。
堅樂第二小學殺校: 元朗區
2015/16學年,全港多區小一學位緊絀,當中北區、大埔已幾乎肯定小班無望,一同要以大班共渡時艱應付學位供應。 元朗、觀塘學額短缺重災區,更要推出只辦9年,被譏為「短命學校」的小學,以紓緩學位不足。 我認為,絕對值得報讀,因為不論教育局、辦學團體都是只許勝、不許敗,絕不容許失手,肯定嚴加督促確保高質素。 雖然此文見報當天,統一派位選校已截止,家長有報、沒報這些「有時限學校」,也僅可當作參考。 在教育局推行一條龍的辦學模式以來,「堅中」、「堅小」可以說是最早一批成為一條龍學校。
- 為響應世界母語日,用心推動客語,在228連假前用客語的歌聲唱歌長輩們,用聽最熱鬧的客家歌謠「挷蘿蔔」、「揚葉仔」組曲,帶給新寮社區長輩們,大家拿著蘿蔔手舞足蹈哈哈大笑,唱「我們的歌給長輩聽」,讓現場洋溢著歡樂氣氛。
- 中學方面,有資深校長認為,中學雖較小學遲六年始面臨人口急跌的情況,但如今應及早就開班數和每班學生人數展開討論,中學校長代表周五將與當局會面商討。
- 至於另一所同屬46校網的「有時間學校」是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前身為五邑甄球學校。
-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小學創辦於2001年,辦學宗旨:愛心教育,全人成長。
- 先說觀塘區兩所「有時限學校」,分別為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暫定校名)、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暫定校名)。
- 在師資方面,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小學全校教師總人數為57人,其中97%擁有教育文憑、100%擁有學士資格、32%是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31%具有特殊教育培訓資歷;年資方面,10%老師年資在4年或以下、15%年資5年至9年、75%老師擁有10年或以上年資。
在師資方面,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小學全校教師總人數為57人,其中97%擁有教育文憑、100%擁有學士資格、32%是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31%具有特殊教育培訓資歷;年資方面,10%老師年資在4年或以下、15%年資5年至9年、75%老師擁有10年或以上年資。 堅樂第二小學殺校 堅樂第二小學殺校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小學創立於2001年,學校的宗教背景是基督教,辦學團體為基督教聖約教會有限公司,校長是馬詠兒女士,校監黎樹濠太平紳士。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小學全方位輔導、成長的天空計劃、福音活動、暑期活動班、小一預備班及新生適應日、風紀訓練、大哥哥大姊姊計劃及才藝薈萃。 為了讓學界在中國傳統文化涵養及品德教育的範疇上,得到理論與實踐並行的支援,在社會上形成清流,造福下一代,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同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禮儀文明教育項目」,歡迎學校、教師和家長一同參與。
堅樂第二小學殺校: 元朗區幼稚園
家長可在本網站找到全港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國際學校概覧、專訪、教育報道及相關新聞,讓家長輕鬆掌握及了解心儀學校的資料,以至到本地及海外升學攻略。 堅樂第二小學殺校 而第三家位於元朗72校網的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暫定校名),共提供46個學額,同時有56個學位借給74校網,小一總學額共102個。 這校算是「敗部復活」,因早前曾因收生不足而被殺,校舍一直空置至今再度辦學。
聖約教會在香港的服務始於1950年,先後開辦了將軍澳醫藥救援會,靈實醫院及恩光兒童院。 1069年起更開展教育及社會服務工作,包括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基督教小天使幼稚園(九龍灣麗晶花園、馬鞍山錦峰苑、天水圍天盛苑各一間)、司務道幼兒院(將軍澳)、馬鞍山耀安堂老人中心、深水埗康靜頤養院。 非牟利團體「教育大同」素以推動「教育有選擇」為目標,主張家長因應孩子的能力及需要,為他們選擇最適合的教育模式。
堅樂第二小學殺校: 學習評估
當局預計觀塘區小一適齡人口在一八學年達到五千七百人高峰後將會回落,不適合復辦或新建小學,因此折衷推出有時限校舍。 校方推算在二三學年,堅樂小學將有教師退休而出現教席空缺,可吸納第二小學的離職教師轉職。 至於學生方面,校方會確保他們在新校完成六年的小學課程。 教育局又透露,未來6個學年將有6間小學停辦。 堅樂第二小學殺校 翻查資料,包括下學年停辦的聖馬可小學;另有3間時限小學(觀塘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及天水圍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將在2023/24學年停辦;香港仔香島道官立小學則擬2024/25學年停辦。
陳老師認為,有讀寫障礙的可以不叫他們在黑板寫字;有過度活躍的就讓他們活動,這並非錯誤。 蕭婷校長補充:「生活在動盪的時代我們要有打不死的精神 。」從使面臨結束,同學也能把回憶好好記住,把所學用於社會,把堅樂第二小學的精神延續。 堅樂第二小學殺校 然而堅樂第二小學有不少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當中,LBD5.9組,12 個同學中有9個是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 陳老師坦言學校力推LBD課程,此課程能彌補學校沒有的視藝科,同時更訓練創意思維。
堅樂第二小學殺校: 香港已停辦學校列表
影片中可見,便利店內貨物四散於地,一名無戴口罩的白衣男子怒極,手持玻璃樽扑向一名體形肥胖、貌似格鬥遊戲《拳皇》人物陳國漢的男子,並與其口角指「X你老母,扯X爛晒我啲袋」。 對方反唇相譏「你扯X爛我呀,我扯X爛你?」白衣男子與胖漢互相指責對方向其吐口水。 本著基督的慈愛和救贖精神,實踐「愛心教育」,建立關愛、欣賞、堅強、喜樂的校園文化。 家長小組恆常及定期的家長聚會,彼此交流、扶持、自我提升。 家長日、多元親子活動、家長講座及工作坊,促進家校溝通和互信。 家訪、家長手機應用程式(Parent App)高效及直接的家校通訊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