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土瓜灣出發,可以先從樂民新村和半山壹號之間的一條長樓梯往上走,經靠背壟道遊樂場一直向何文田方向走,抵達馬頭圍配水庫遊樂場後沿路上山即可到達何文田上配水庫,成功攻頂! 全程不到30分鐘,路面程況良好,亦有大片樹蔭,絕對是市區初級行山路線。 位於土瓜灣十三街附近的呼吸咖啡星球店,吸引不少人特地跨區到訪。 餐廳前身是白宮冰室,這間舊式冰室曾經是不少港產片的拍攝地,包括:杜琪峰的《復仇》、嚴浩的《浮城》、周顯揚的《大追捕》等等。 可惜最後於2012年結束營業,之後白宮冰室數度易手,最後搖身一變翻新成復古咖啡店。 )為十三街街區南面外圍的主要道路,亦為馬頭角的最主要交通樞紐之一,西起馬頭圍邨,為一條雙線單程的掘頭路,終望維港。
十三街唐樓群發展於1950年代,由於毗鄰啟德機場,為飛機升降安全,樓高受限,上層為住宅,地舖大多為車房。 至2010年,外牆翻新時才髹上不同顏色,成為土瓜灣新一代的地標。 土瓜灣十三街 店舖營業多年,認識不少熟客,「麥當勞開生日會嘅小朋友,到而家結婚都仲幫襯我」,暫時業主雖沒有明言會在通車後加租,或要收回舖位重建,但他亦預計租金會上升「睇佢(業主)體唔體諒,但冇理由(有人出價)10萬蚊唔租,租果萬幾蚊」。 文師傅指,近年土瓜灣新建私樓單位「細細哋都過千萬」,社區大規模重建下「年紀大啲咪去第二度囉,一定㗎啦,社會要進步」。 KC-016項目將提供土地空間,興建一條橫跨土瓜灣道的行人天橋及連接至屯馬線土瓜灣港鐵站,加強小區對外的連接。
土瓜灣十三街: 重建非政府機構用地中介服務計劃
由森美、小儀和孔慶慇(Marco)主持嘅商台電台節目《早霸王》一直受聽眾喜愛,開咪約3年,三人笑料百出並養成默契,不過Marco日前決定辭職,另有新發展。 由於上周五(3日)Marco最後一個工作日,森美仲喺日本旅行中,所以森美特意於啱啱過去嘅星期一(6日)邀請Marco回商台一齊做節目,同時宣布由梁嘉琪接任Marco嘅主持工作;但梁嘉琪首集嘅表現惹嚟唔少負評。 「十三街」並不是一條正式的街道名稱,而是該處十三條街的統稱,由龍圖街、鳳儀街、鹿鳴街、麟祥街、鷹揚街、鵬程街、鴻運街、蟬聯街、燕安街、駿發街及鶴齡街組成,從地圖上可見格局非常整齊,名字起得相當有趣,亦是當地有名的車房街。 牛棚藝術村的前身是馬頭角牲畜檢疫站,也就是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不過由於用紅磚建成,加上設計開放,絲毫沒有屠場之感,而且此處出入自由,拍照基本上沒有限制,若是日間前來,天氣好時會是不錯的拍照打卡地點。 走到這裏天色已開始暗下來,從家維邨轉彎便是漫長的馬頭圍道,可見馬路右側已興建了不少嶄新的豪華住宅,與這個舊區有點格格不入,不過再走一段路後,發現其數量比想像中多,不知道這裏的舊區面貌還能保持多久。 今次散步路線,是從尖東地鐵站出發向西北方向走去,穿過紅磡地鐵站,然後沿着土瓜灣的馬頭圍道,最終到達牛棚藝術村。
土瓜灣「十三街」涉及83幢樓宇,其中有71幢樓宇已按上述既定機制,被揀選為目標樓宇,當中不包括土瓜灣鴻運街事發大廈。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指出,該區未來發展潛力高,港鐵屯馬線全面通車後,已經接通了土瓜灣、啟德、九龍城一帶地區,令這些地區的市民在出行方面可以更加方便和快捷,亦大大增加這些地區的發展空間。 其中,土瓜灣及九龍城一帶早在14年前已由市建局着手規劃布局,至今有約12個重建計劃落成及展開,亦凸顯土瓜灣區的重建潛力。 「我自己年紀漸大,行樓梯好吃力。」「十三街」居民潘女士表示,現時家中天花漏水問題嚴重,早前打風期間,原本只是房間漏水,因大雨關係,漏水如今已蔓延到大廳,家裏不停滲水,需要用水盆、雨傘等工具接水,希望政府盡快重建該區。
土瓜灣十三街: 建築學學生設計 十三街重建構想圖
因此,十三街旨在通過共用工作空間,休憩及教育空間來產生空間多樣性,從而抗衡高地租所帶來的影響。 民建聯及工聯會建議,市建局應盡快制訂「十三街」及「五街」重建時間表及搬遷方案。 是次調查於今年6月間進行,民建聯及工聯會訪問了「十三街」及「五街」的506位居民,接近九成的受訪者為業主,約一成多為租客。 受訪者提出日常遇到的問題包括:大廈走廊和天井衛生環境惡劣、垃圾長期堆積、有人隨處大小便致傳出惡臭、有蟑螂和老鼠問題、防火門失修、電力不足、雨後樓梯濕滑、天井地下污水管爆裂等等。 高達六成的受訪者表示,居住的大廈周邊環境衛生非常差,接近三成受訪者表示差,只有不足一成表示可接受。
但十三街內逾二百家車房成為重建的最大阻力,為了解決問題,當局擬於鄰近地區物色一幢工廠大廈,並將整幢大廈改裝為汽車維修中心,把全數受影響車房遷入繼續經營,以免車房結業影響近千人的生計。 恒基無對手下以底價12.134億統一土瓜灣道68A至70C號舊樓業權,恒基執行董事黃浩明表示,是次收購項目預計日後將主力提供中小型單位,集團在土瓜灣有兩大主要項目,包括是次項目及市建局土瓜灣庇利街/榮光街重建項目。 而集團在土瓜灣道、下鄉道,以及落山道一帶地段合共有4個發展項目,目前已收購3個項目,地盤面積共約32220方呎,餘下1個未完成收購的項目,地盤面積約1萬方呎。 他又說,當4個項目收購完成,將考慮共同重建發展,亦有機會因為發展時間不同,分為兩個項目。
土瓜灣十三街: 城規會明討論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最後一條,為一南行街道。 土瓜灣十三街 土瓜灣十三街 )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10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鵬程街和蟬聯街,多見車房,街尾可望翔龍灣。 不過隨著港鐵屯馬綫全綫通車,土瓜灣彷彿得到了被看見的機會。
馬頭角十三街,俗稱土瓜灣十三街,是位於香港九龍馬頭角的一系列街道統稱,2010年,巿建局翻新樓宇外牆,十三街變得七彩,一度成為土瓜灣的地標。 土瓜灣十三街唐樓群由13條街道組成,合為馬頭角傳統舊區,而且所有街道上的建築均為樓齡超過60年的舊樓,歷史悠久,多條街道的街尾可見牛棚藝術村一角。 【攝影好去處】 土瓜灣位於九龍城區,今天介紹三個集中在馬頭角道的景點,分別是土瓜灣十三街、牛棚藝術村,和牛棚藝術公園。 土瓜灣十三街是唐樓建築群,街道上的建築均超過60年樓齡,因樓宇的七彩色外牆而成名;而土瓜灣牛棚藝術村和牛棚藝術公園則是土瓜灣區內以前屠宰牛隻的屠房和檢疫地,經活化後,現已成為本地藝術家駐場的藝術文化村。 十三街的最大特色亦在於當中11條全直街道,可見每條街的字首均為中國傳統有吉祥兆頭之動物(龍、鳳、鹿、麒麟(麟)、鷹、鵬、雁(鴻)、蟬、燕、馬(駿)及鶴)。
土瓜灣十三街: 項目發展資料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位於土瓜灣馬頭角一帶的「十三街」和「五街」舊樓,由於日久失修,居民一直要求重建。 土瓜灣十三街 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經研究後,提出將現屬「綜合發展區」的「十三街」,拆細成三個地段進行重建,而「五街」則可分拆為「南北」用地,並建議將南面用地的地積比率由五倍增至六點五倍,以增加重建誘因及動力。 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去年八月就市區更新的初步方案諮詢市民意見後,所聘請的顧問公司在參考所收集的意見、社會影響評估的結果,以及與相關部門或機構商討後,調整了地區重建的初步方案。 顧問公司代表陳國欣昨表示,「十三街」的失修情況嚴重,但業權分散,而早年劃作綜合發展區後,由於規模較大,亦窒礙重建步伐,故建議將「十三街」拆細至三個地段進行重建,藉此協助整合業權,促進重建。 但他亦指,拆細發展的「十三街」,最理想仍是由一個發展商協調重建,並制定整體的規劃大綱,讓不同地塊可以遵照相同準則進行規劃和銜接。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香港舊樓重建潛力大,向來不乏投資者「落釘」,期望等物業重建時獲得可觀利潤。
- 喺上年10月佢哋就宣布再懷孕,而今日Leanne就喺社交平台發文公布喜訊,平安誕下細女,仲已經幫佢改英文名做Audrey,非常幸福。
- 他表示,以舊樓破損情況而言,九龍城重建項目的九龍城街市附近一帶舊樓,破損嚴重過「五街」,而「五街」又差過「十三街」。
- 除了為舊物找新主人,店主亦會不定時舉辦展覽的感受和知識。
- KC-016項目已按照《市區重建局條例》,在今天出版的政府憲報內的市建局公告中宣布啟動。
代表又指,「十三街」及「五街」發展密度高,現有地積比率已接近現行規劃和法規所准許的發展密度。 加上大廈內充斥劏房單位,若要重建這兩個項目,局方預計將面對龐大的收購開支,以及居民和商戶遷置安排等挑戰,局方必須審慎研究開展有關項目的規劃,包括牽涉的資源、啟動項目的時間和規模、補償安置安排及規劃主導的市區更新模式。 2006年市建局發言人表示,市區重建局前身土地發展公司曾於1998年宣布的25個重建項目,列為5年內優先執行,不過該25個項目並不包括土瓜灣北部十三街。 2009年,随着啟德發展工程動工,多個政黨要求重新啟動重建計劃,但市建局表示已進行了多項復修計劃,至於會否重建暫時言之尚早。 據知收購十三街共2000多個單位成本逾100億元,但該處地積比率僅6倍,重建新樓面積與現時相若,利潤不高。 重建十三街多年來俱有熱烈的討論,地產商、居民、市區重建局及香港房屋協會等,一直對問題爭議不下。
土瓜灣十三街: 「十三街」業權較「五街」多且複雜
他又留意到,馬頭圍道漸有傢俬店結業,有食店今年被加租三成。 他說,市建局重建後的商舖租金,一定會較現時貴,料小店未能繼續以低廉價格經營,「全部咪變連鎖,先抵得住租金」,區內物價上升。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在簡報會上指出,若KC-016項目最終獲得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市建局會根據屆時的政策,展開物業收購工作和補償/安置符合資格的租客。 可惜的是舊區重建,在香港,通常直接翻譯成:坊眾鄰里文化被抹殺、人情連根拔,獨立商鋪大清洗,地價瘋狂飆升,結果是倒模新社區。 土瓜灣十三街 隱身於馬頭角明倫街與忠信街交界一帶,走過一家又一家的車房,你會看到斑駁的牆上居然出現了一代影星阮玲玉的身影。
不過到1984年土瓜灣街市落成後,政府其後將橫街規劃成死胡同,人流開始大減。 1950年代初土瓜灣仍較為荒蕪,區內主要為工廠,直至六十年代才漸漸發展起來。 商舖主要集中在土瓜灣道,工廠大廈和住宅式工場則於九龍城道與馬頭圍道,後因工業轉營,工廠慢慢搬遷,部份工廠大廈演變成現在內地旅行團購物的地方。 過去,居民在這十三街之間經營小型工業而建立了強大的社區網絡。
土瓜灣十三街: 市區更新探知館
這是個常識問題,所謂「鹹水樓」,是指樓宇建造時以海水混合混凝土興建,由於海水中含有的鹽分會造成建築結構中鋼筋的腐蝕,因而無論舊樓做了多少次外牆維修,本質都是一個「化妝」問題。 土瓜灣「十三街」及「五街」是本港出了名的市區唐樓群,這兩個街區的唐樓已有60多年樓齡,皆為鹹水樓。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人居住的單位及大廈有批盪剝落、外牆滲水、鋼筋外露等問題。 韋志成表示,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遠超現時市建局的260億元資金,故要「儲夠錢」才可啟動重建「超巨型項目」,當局將會在適當時候啟動重建相關區域的舊樓群。
市建局去年曾表示土瓜灣「十三街」及另一舊區「五街」的收購成本約四百億元,惟市建局資金大約只有二百六十億元,要「儲夠錢」才能進行上述項目。 發展局書面回覆指,為協助舊樓業主為其樓宇進行維修保養,延長樓宇的可使用年期,政府一直與市建局緊密合作,推展多項與樓宇安全及復修相關的財政及技術支援計劃,以協助有需要的業主,特別是缺乏經濟、統籌等方面能力的業主保養其物業單位。 市建局已把多項計劃整合為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為有需要的業主提供方便的一站式申請服務。
土瓜灣十三街: > 香港好去處搜尋
如知名的土瓜灣「十三街」,因為其重建價值低,加上業權複雜性,不論私人市場或市建局都顯得有心無力。 土瓜灣十三街樓齡逾四十年,樓宇失修嚴重,住宅業主多年來一直要求市建局重建,甚至曾研究申請市建局的需求主導計劃,但由於大廈業權分散,天台有僭建物,最重要是十三街地下有逾二百家車房,難以覓地重置,若重建勢將迫使他們失業,令重建計劃難度大大增加。 【本報訊】市區重建局銳意優先重建舊樓林立的土瓜灣十三街。
項目亦採用「小區重建」原則,不建大型商場,反利用地面空間作有街舖的「行人街」,營造社區特色。 其實,唐樓群只有重建一條路,並且應該是政府施政重點,相信這也是民建聯與工聯會兩大政黨聯手調查的原因之一。 資料顯示,目前香港舊區重建速度遠遠落後於樓宇老化速度,換言之,市區舊樓的樓齡越來越高,數量越來越多。 土瓜灣十三街 土瓜灣保有舊區特色,最能體現舊香港情懷的必到景點就是牛棚對面的「十三街」!
土瓜灣十三街: 維修
店名來自於魯迅名著《朝花夕拾》,意思是拾回一些已經過去,不屬於這個年代的東西。 2019年開業,佔地3600平方呎,收藏了不少舊物古董、二手傢俬,方便大家尋寶。 除了為舊物找新主人,店主亦會不定時舉辦展覽的感受和知識。 牛棚藝術村佔地1.7公頃,有多棟鋪瓦尖頂的紅磚單層平房建築,屬二級歷史建築。 殖民時代的紅磚建築有一種年代感,屋頂鋪瓦、通花鐵欄、木造的天花橫樑等都充滿特色。 牛棚藝術村會不定期舉辦藝術展覽及藝墟等活動,就算遇不上展期,牛棚隨處都是藝術,已經十分值得入內參觀。
土瓜灣十三街: 十三街唐樓群
裕德餅屋約100多平方呎的舖位,每隔兩年加租,現時月租約2.4萬元。 除市建局的重建項目,有區議員亦表示,留意到有發展商逐漸於土瓜灣「插旗」嘗試收購。 有學者指,土瓜灣未來發展取決於重建進度,重建將無可避免拉高社區租金及物價,趕走原來居於當區的基層,商舖組合亦料有變化。
土瓜灣十三街: 九龍 9110 屋苑
目前,政府釋放土瓜灣發展的高度限制,以鼓勵私人發展商用盡地積比去興建各種屏風樓,其投機炒賣使房產價格上漲,剝削基層的居住空間。 這項設計探討在土瓜灣十三街發展自主的地方經濟,多元文化及輕工業的可能性,亦同時改善居民的社區生活。 此項目是為了提供宜居及社區工業生活,並重新培育家庭式經營和工藝發展,以抵抗地產霸權。 事實上,大部分鹹水樓在1980年代初已被揭發,並且進行過清拆及重建,但仍有部分當年的鹹水樓未被拆除,或者只做了簡單維修,成為今日的危樓。 2010年時,紅磡馬頭圍道一座唐樓倒塌,便屬鹹水樓,事件釀成4死2傷,震驚全港。
土瓜灣十三街: 土瓜灣十三街 (2017 HKIA 建築概念設計比賽銅獎) To Kwa Wan 13 Street
除了街名,這裏的地舖都很有特色,不同工藝的師傅雲集於此,包括做焊鐵、玻璃、白鐵、針織、玩具等,但數目最多的都是車房,估計有超過二百多間。 有老街坊介紹,「十三街」的住戶以四邑人居多,大部分都是廣東人,由於租金較外面便宜,近年南亞人、非洲人開始湧入,逐漸變成了「聯合國」。 而這裡的另一特色,就是大廈的「回」字形設計,宛如「港式」四合院。 香港作家西西就曾這樣寫道:「大廈四周都是窗子,每一户的大門都朝向中心的院子,四面是四通八達的走廊,每幅牆都與隔鄰共用。」大家來尋幽探秘時,不妨多多細味。
土瓜灣十三街: 馬頭角煤氣鼓:集體回憶
屋宇署3月8日回覆,指3月6日凌晨接獲警方通知,土瓜灣鴻運街一唐樓單位有石屎剝落,隨即派員視察,發現單位內部分假天花塌下,部分橫樑有石屎剝落,但整體結構沒有明顯危險。 該署同日下午再到上址,發現塌下的假天花及其他鬆脫部分已被移除。 該署會根據《建築物條例》向有關業主發出修葺令,並會繼續跟進有關個案,以確保樓宇安全 。 原女士稱,區內業主一直爭取市區重建局推動該區重建,惟項目至今亦未有進展。
土瓜灣十三街: 土瓜灣十三街: 高速、高密、多元及時間
翻查市建局資料,在土瓜灣站約400米的範圍內,已有10個市建局發展項目,當中有兩個已建成,其中早於2008年2月已刊憲的浙江街/下鄉道發展項目,新樓盤「津匯」已落成,2018年起開售,今年3月仍有少量貨尾樓花賣出,最新價單中呎價最高近3萬元。 同場推拍旺角花園街108號高層連租約單位,實用面積約633方呎,開價320萬元,呎價約5,055元。 另大角咀頌賢花園1座低層G室,屬遺產承辦人物業,不提供樓契,推拍價280萬元,呎價約7,843元。
本身藝術公園和藝術村是相同的,不過因為疫情問題相連的入口暫時關閉,需要從另一條路進入。 牛棚藝術村原本是個屠宰牛隻的屠房,由1908年一直營運至1999年,當時九龍區大部份的牛肉都來自這裡;在2001年,政府將這裡活化成藝術村,以重置北角油街藝術村的本地藝術家,牛棚可以説是香港第一代被活化的藝術空間。 不少香港人以往去台灣、韓國、日本旅行總喜歡到當地的藝術村參觀遊覽,其實近在土瓜灣已經有一個非常有特色的藝術空間,還可以免費入場!
土瓜灣將由小社區,變成新型豪宅林立的中型私人住宅區,憂土瓜灣變成「第二個美孚」。 區議員潘國華在九龍城區議會房屋及發展規劃委員會中指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重建已討論多年,區內舊樓林立,大廈衛生狀況欠佳,建議優先重建改劃該地區。 楊振宇則指「五街」和「十三街」兩地樓齡達60年,部分樓宇問題不是居民無心處理,而是無辦法處理,例如每隔幾年便會出現滲水或石屎剝落情況,久而久之大廈出現結構性問題,希望能獲當局優先處理,居民亦為此感到沮喪,期望盡快安排重建。 十三街附近一帶的馬頭角街道,多見車房的存在,以及一系列工廠大廈。 這群車房由於密度實在太高,故市區重建局仍需對重建十三街項目作更深入研究,並需予業主商討業權及賠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