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女影主題「Femture:未來的模樣」以「Not only making herstory, making the “Femture” (feminism + future)」 作為思考起點,希望在這瞬息萬變的紛擾年代,以影像帶出一連串的叩問。 在疫情、種族暴力、體制不公、厭女文化興起等各種挑戰席捲的2020年,拉出一方開放式的討論基地,大膽開啟對於世界以及女性主義未來的想像。 第28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於10月15日至10月31日在光點華山電影館展開。 本屆以「幻形共生 IMPURE」作為影展主軸,呼應2021年才開始真正面對嚴苛疫情的台灣,現實世界不斷經歷著線上線下切換,生活遠離常態而趨向未知,希望透過一系列單元影像,嘗試擾動真實社會議題與時代氛圍,回應動盪不安、如幻化流形般混雜的共生狀態。 關渡國際動畫節成立於2011年,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舉辦,地處人文藝術富饒的關渡平原上,連結一脈相承的淡水文化景觀,堪稱是台北城市重要的國際動畫影展之一。
穆拉托娃與中國導演謝晉年齡相近,兩人的導演生涯都橫跨近半個世紀,兩人的電影都受政治運動的影響而命運多舛。 謝晉也擅長講述女性的故事,1964年的《舞台姐妹》更是經典之作,當時也被禁映。 在這些故事裡,女性很容易成為某種壓迫之下的受害者,這些壓迫被抽象成「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而女性最終被革命拯救。 在中國社會主義時期的女性敘事裡,故事的主角往往是勞動婦女與底層婦女,而很少出現精英女性作為主角。 即使是謝晉在改革開放後拍的《最後的貴族》裡的貴族小姐也是流亡海外的華人,而不是毛時代的女性精英。 例如《天能》(Tenet),也許是為回應近年對於全白人卡司的批評,難得由黑人擔任男主角,但依舊演繹着美國男性拯救世界、拯救(白人)女性的劇本。
國際女性影展: 性影展 女性影展 More…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女性 林㵟芝 鄭慧玲 張若涵 王彥蘋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廳下火 1/5400.單格舞曲 是日大暑
長久以來,每年女影都有生育相關的影片,早期談生育,多是探討女性與母性之間的關係,諸如女生是否一定要當媽媽? 今年女影特地將生育議題獨立成「生而育矩」單元,帶來更多元的生育樣貌,如跨性別男性生子、捐精議題等。 提起女影,腦中就浮現女權、酷兒等關鍵字,問羅珮嘉是否覺得這樣的女影形象太過刻版,她倒是很坦然,女權、酷兒是女影的基本,常常也是入門觀眾被吸引的點,但認識女影後,便會發現內容包羅萬象。 以今年的片單為例,總共11個單元,有探索酷兒樣貌的「酷異幻化‧非關定義」;「聲社場所:發聲、抵抗、不再恐懼」單元則探討從性別暴力到勞權等不同面向的社會議題;還有集結女導演拍攝的科幻片、喪屍片的單元,甚至還有女同志喪屍片,大大超出人們對女影的想像。 1993年創辦的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以下簡稱女影)是台灣第一個議題性影展,也是繼金馬開始辦理國際影展二十餘年後,台灣出現的第二個影展。
特邀出席嘉賓有美國朱莉黛許、香港陳安琪導演;大陸方面有季丹導演、楊荔鈉導演、藝術家廖雯等出席。 當時女性影展運用志願者和實習生等主要人力;始終無法進入正規放映場地;以及無固定機構場地等原因,如此缺乏專業操作當然也就無法獲得專業影視圈認可,大量的女性影展作為“一次性”影展在歷史悄悄劃過。 再者就是並非所有女性影像工作者認同女性影展,也害怕作品和女性議題或女性(尤其是女權)主義掛鈎而減損了藝術性;或者有些女性影像工作者從職業發展並不願被貼上“女性導演”的標籤,因此在女性影展放映的意願極低。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焦點影人作為女影最具象徵性、也是資深影迷最殷切期盼的單元,今年精選加拿大原住民導演艾拉妮斯奧柏莎溫的六部作品。 艾拉妮斯奧柏莎溫是當代最重要的原住民族導演,創作能量豐沛,畢生積極推動原住民族群運動,兼具歌手身分,她也用阿本拿基語在北美各地演唱,向大眾傳遞族群的故事。 這次播映作品之一《阿米盛典》,拍攝來自各地各族的北美原住民齊聚蒙特婁,展開為期九天的大型盛會,以音樂、舞蹈、吟唱等藝術表演形式,抗議詹姆斯灣開發工程為克里族傳統領域、資源及文化帶來極大威脅與迫害,不只呈現導演身為歌手的一面,也記錄下多位傳奇原住民文化人的身影。
國際女性影展: 11/02 |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性別的操演與脈絡,以身體作為肉與靈的愛之載體,人類展示身體與性向情慾的面向,轉換融合、揉作成∞無限、無窮、無盡(Infinity)的可能性;轉換人的身體、情慾、性別、陰陽特質變異下性別複數的可能。 屆時,各種的愛、性與關係,不再是歧視、畸形、被汙名的社會揶揄,期待迎接身而為人的愛無限美麗新世界。 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以鼓勵、挖掘新銳創作者為宗旨的金穗獎,是不少台灣重要影人的搖籃。 舉凡國際知名的導演李安、蔡明亮,到近年入圍多項金馬獎的黃信堯、柯貞年等都曾受過肯定。 2022金馬國際影展選映了161部來自47個國家的精彩電影,在19天的影展期間展開420場放映,62場映後QA、8場專題講堂,近200位海內外影人一同參與,不少影人都盛讚此次來台參與影展的經驗永生難忘,更驚豔於台灣觀眾的熱情,紛紛表示希望來年還有機會再來共襄盛舉。 以「全世界經典電影」為策畫,每年選擇一個代表影人或一個代表地區為主題。
- 首屆影展起源於2018年英格瑪柏格曼百年誕辰,金馬影展於該年8月推出「柏格曼百年紀念影展」,放映38部導演作品,深獲好評。
- 疫情嚴重打亂人們生活,疫情升高的情緒壓力,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無形讓每個人都產生了孤立、寂寞的感覺,甚至一種焦慮感。
- 曾參與多部電影剪輯,其導演作品《河北臺北》獲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並入圍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
- 《我想要回家》柏林影帝丹尼爾亨德勒,搭檔《雙面勞倫斯》梅爾維爾波柏,血腥懸疑外衣包裹中年焦慮與關係危機,難以捉摸的敘事節奏與貫徹全片的妖嬈曲調相輔相成,令人入迷。
《布魯塞爾黑街日記》比利時雙導阿迪爾艾爾阿比、畢拉爾法拉,在執導賣座電影《絕地戰警FOR LIFE》和漫威影集《驚奇少女》後,《嘻哈反叛者》回歸擅長的移民後裔題材。 一名富有正義感的饒舌歌手,決定拿起攝影機紀錄戰場,當他意識到自己被錯誤引導,親弟卻已被洗腦踏上「聖戰」的征途。 影片精彩融合嘻哈、伊斯蘭詩歌及舞蹈,道出敘利亞內戰問題,打造氣勢磅礡的混種音樂電影,隨著瘋狂劇情走向令人震驚失聲。 2023年金馬奇幻影展將於4月7日至16日展開,選片指南將在3月24日於臺北文創大樓14樓文創會所舉辦,並於3月26日正式開賣。
國際女性影展: 國際女性影展精選作品 揭義大利重量級導演功力
她觀察到這幾年女影的男性觀眾變多,也有許多男性來應徵實習生,當中有不少年輕人會自稱是女性主義者。 「性別主流化、情慾流動、多元展演」等,成了大學生隨口討論的詞彙,令羅珮嘉驚豔,也是社會在進步的一種象徵。 本屆女影特別放映李美彌的作品,帶觀眾認識這位電影史上鮮少被提及的女導演,一探1980年代台灣先鋒女性的面貌。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呈現了一名女生達到強大之前,要經歷的痛苦蛻變。 學生生活的鏡頭也直接取自當時在校學生的真實樣貌,天然地給電影賦予了豐富的生活細節。
台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林盈志指出,今年台中國際女性影展再度與台灣女性影像學會合作,匯集精選20部精采的跨國片單,呈現多樣化的影片,也深入扎根性別議題,而影展中「台灣競賽獎」的首獎影片,也將在台中場放映,讓觀眾一睹得獎作品風采。 另外,「中山73影視藝文空間」預計在10月底試營運,未來由影視發展基金會自行營運,希望成為大台中推廣藝術影片或非主流電影的交流場域,帶給市民更多元的觀影經驗。 (台中中山73藝文空間提供)台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所屬中山73影視藝文空間,今年持續與台灣女性影像學會合作,將於11月6日至11月20日舉辦「2022台中國際女性影展」 。
國際女性影展: 台灣影展檔期/行事曆
今年首爾女性影展的一大看點,是他們請來了波蘭大師導演Agnieszka Hollan,主辦單位一改傳統的映後講座、短時間的講堂的形式,請她開設一堂長達3小時的影像課程。 TEFF 歐洲影展自 2005 年起,於全台各地播放歐洲電影並提供觀眾免費入場觀看,希望台灣民眾藉由欣賞歐洲電影的過程中,認識歐洲國家的文化、藝術和語言的多樣性。 高雄電影節自2001年開始由高雄市新聞局主辦,以奇幻熱血、擢拔新稅、發現影視新境界等契合南台灣氣息的策展核心精神,開始規模化、風格化高雄電影節,開始建立高雄電影節影展品牌與形象,奠定高雄電影節作為南台灣最大影展與台灣三大影展之一的基礎。 國家人權博物館辦理臺灣國際人權影展於今(2022)年邁入第6年,一直以人權檔案史料文物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為使命,期望透過人權影展多元的選片視角,開啟公眾對於人權議題交流對話,以此為博物館的社會責任,並實踐民主人權普世價值。 前行之島,英國北歐臺灣影展的幕後團隊,致力將台灣介紹給英國與北歐五國的觀眾,在韓國、日本等強敵環伺的海外文化戰場上,做到真正把台灣故事脈絡介紹給外國人的驚豔成績。 金馬奇幻影展為台灣首次以「奇幻」為名的主題影展,自2010年創辦至今,內容涵蓋科幻、恐怖、驚悚、歌舞、喜劇、武俠、動畫、愛情以及各類 cult film,打破觀眾對電影的想像界限,展開獨特的觀影體驗。
由於穆拉托娃曾經修習語言學,使得電影對白及敘事手法的文學性特別突出。 其作品角色的對話經常牛頭不對馬嘴,總是從一個話題跳到另一個話題,或者不斷重複同一個情節、特色。 開閉幕片皆出自「她的失敗美學」單元,其中還包含移工、性工作者、背負傳統價值的母親、尋找異國戀的中年婦女,與爆發力十足的紐約地下音樂女王。
國際女性影展: 生活與休閒
這種喪屍與羅梅羅喪屍的共通點不多,但若把焦點放在喪屍被去除的性別上,兩片實可相提並論。 《白殭屍》的劇情大致如下:已訂婚的男女寄住在種植園主人的家,女主角被園主盯上,園主求助於巫師把她變成喪屍以便操控。 國際女性影展 她不是沒有戲份,但能動性極有限;《活》雖未複製這英雄救美的劇情,但其女主角芭芭拉同樣是個等待救援的弱女子。
無障礙放映場是首爾女性影展的特色之一,他們為視障者與聽障者錄製口述影片,以及手語翻譯,讓視聽障礙者也能享受電影的樂趣。 為了讓視障和聽障人士也能接觸電影,SIWFF專門安排了「無障礙放映場」,他們事前錄製口述(包含手語)電影,也讓這些影片在日後能夠重複播放。 這種重視社會服務的精神在日本、韓國以耕耘多年,相較之下,台灣雖然有口述電影協會,但因製作門檻較高,在府中十五影展中仍以一次性的現場口述服務為主,無障礙播放在台灣各大影展中尚不普及。 為了讓影展能夠公平地服務更多觀眾,今年的台灣女性影展也決定仿效,嘗試舉辦一場無障礙放映,希望這樣的經驗能夠在台灣各大影展中普及。 本屆開幕片出自「重探八零年代的自覺之聲:李美彌」單元,從80年代導演李美彌的視角出發,記錄下台灣都市女性風采的三部曲——《女子學校》、《未婚媽媽》、《晚間新聞》。 當時冷戰格局開始鬆弛,中國剛剛結束文革不久,台灣社會相對保守,李美彌放棄在香港和邵氏合作的機會,留守台灣,嘗試突破言情片框架,在大銀幕上呈現女子學校、未婚媽媽之家、時裝公司等畫面,豐富華語電影的女性形象。
國際女性影展: 「日本生活器物展」陳瑞憲、謝小曼聯手策畫:六工藝家呈現生活與器物間的美好互動
在捍衛情感和對抗謠言的過程中,廖智婷被同學孤立、又不為老師和家人所理解,在一個受盡煎熬的深夜,騎車衝向一輛貨車。
- 郭楨采用女性身體作靈感,以最能代表女性身體特征的乳房形象進行藝術塑造,希望從中帶出女性權力在社會間能話語平等。
- 西班牙動畫名導亞伯托瓦奎茲剛贏得西班牙哥雅獎最佳動畫並吸引國際各大影展爭相邀約的《熊霸天下》(Unicorn Wars),更以泰迪熊與獨角獸的魔法森林戰爭,打造另類「動物恐怖森友會」,揭開駭人異色的童話寓言。
- 歸結到底,這兩部跨時空的紀錄片,是號召觀眾進一步對人類群體的認識,以及不同個體間的相互肯認,溫柔且飽含韌性。
- 今年台灣競賽邁入了第七屆,破百部徵件作品中,我們看見了許多微型革命正在發生。
- 即便她的鏡頭總是對準小人物、那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角色,但她的作品依舊如此「難」看,且坎城影展與威尼斯影展並沒有為其加冕。
在歷經新冠肺炎疫情之後,許多民眾對於健康相關用品的消費增加,國內一家以銷售日本生活雜貨為主的大賣場,… 為了打造臺東縣市區的戲水空間,提供優質的休閒運動場所,臺東縣政府投入了約5千萬元經費,改善了運動園區游泳池。 草山御賓館是一座位於台灣台北市的直轄市定古蹟,9日舉行修復工程的動工典禮。 去年九合一選舉的九一八地震,震度僅三級的桃園市羽球館天花板崩落,桃園公共工程品質備受質疑,新聞還登上CNN,貽笑國際,五個月後,… 比如修復單元中的《迷失之地》(Losing Ground)前幾年就已修復好,慧穎趁機放入。 開幕片《無法無家》則是珮嘉的愛片,她也想挑戰大家以往認定的「開幕片」想像――新片、大片、老少咸宜。
國際女性影展: 09/30 |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第三屆中國女性影展於2016年5月21日在北京建外SOHO創客匯開幕第三屆中國女性影展自2015年4月起開始徵片,到2015年9月截止徵片。 影展徵集了來自世界98個國家的1254部影片,並選拔出了100多部影片進行展映,長片與短片並存,涵蓋劇情、紀錄、實驗、動畫多種類型,以多元、包容的內核,關注全世界數十種民族、文化背景中的女性議題,傳遞她們用影像發出的最強音。 此次影展共有10餘個展映場館,並來自瑞典、伊朗、巴西、美國以及台灣、上海等地的主創來到北京放映場地開展映後交流。 國際女性影展 本次影展邀請了來自中國內地、台灣、香港、美國、法國以及奧地利的女性導演,與關注女性影像實踐、女性主義議題的專家學者,同各地的影展觀眾開展結合藝術、社會議題等不同領域,形式多樣,層次豐富的交流活動。
2022高雄電影節以本屆年度主題「惡宇宙」為設計核心,藉影史多部反戰電影為題材,Abei創作出滿版畫面的無意識人群和臉孔,猶如遭集體意識操控的軍團,混入其中的「MASKBOY」,周遭炸開的雲朵,是對戰爭的控訴? 充滿想像力與戲劇張力的視覺,在台灣面臨強權威脅之際,為自由而吶喊。 國際女性影展 台灣第15屆女性影展最佳台灣獎,由觀眾票選並一路領先的人氣開幕片《舞者紀事》奪得。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已邁入第29屆,也是該影展來到嘉義已第7年,今年度影展於10月3日起連續4個星期在嘉義市婦女福利服務中心、祕書店M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