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面積9大優點2024!(持續更新)

雖然細單位的比例有增幅,但房委會公屋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卻越來越大。 在2021年,公屋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平均數達145呎,但五年前只得141呎,而十年前亦只得137呎。 總括而言,可見這30年來一人小型單位的變化,由改建到出現標準設計,由共用設施到獨立配套,人均居住面積由約10平方米升至17平方米再回落至14平方米。 和諧一型的1/2P單位及和諧二及三型的1/2P單位設計雖不同,但都有一個方正的起居室,而室內樓面面積亦達16平方米。

他續指,較遠期的規劃,如正在研究的「明日大嶼」交椅洲規劃中內的公營房屋單位,已會加大10%至20%人均居住面積來規劃,「北部都會區」仍未納入規劃的土地,亦會將有關原則增長納入考慮。 單位面積 他表示,未來10年的土地供應將高於需求,有望在下一個5年的公屋規劃,將人均居住面積增加10%至20%。 他以四人公屋單位為例,指現時單位呎寸不足400平方呎,若增加20%便可大增至480平方呎,大增近100平方呎,他形容想法「樂觀」,但「總比而家好」。

單位面積: 單位面積,才數換算規格介紹

因此,編輯軟件或應用程式的相關功能將不能使用,而在關閉「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後,這些功能將回復正常。 據成交紀錄冊資料顯示,6個單位的成交價介乎320萬至485萬元,以單位面積375及424平方呎計算,呎價介乎8,533元至11,439元。 一手市場轉旺,於1993年5月入伙,樓齡約30年的太子廣東道舊樓,今日(3日)突擊上載樓書,項目提供36伙。 不過項目部分單位早年已經出售大部分單位,該批二手單位在過多年來也有二手轉讓的情況,據樓書資料發展商仍然持有3伙單位。

  • 為解決土地不足問題,政府貫徹多管齊下的覓地造地方案,料未來兩三年內私人土地供應尚算充足,料可起樓價穩定作用。
  • 房委會不時反駁,縱使近年單位變小,實際人均居住面積其實增大,例如前年人均居住面積平均數達到13.3平方米。
  • 本港2021年有127.2萬伙公營房屋,而私人房屋則有164.1萬伙。
  • 至於資產限額方面,房委會則建議上調限額1.9%;其中1人戶資產上限由27.3萬元放寬至27.8萬元,4人住戶則由56.2萬元放寬至57.3萬元。
  • 對於部分市場人士擔心、實行最低單位面積限制對市民置業有影響,黃偉綸表示,市場上呎價三萬元以下的單位選擇相當多,以約二百八十方呎單位面積計,樓價約八百萬,首置可承造八成或九成按揭,相信不會令市民選擇大幅減少。
  • (星島日報報道)黃偉綸昨天公布下一季賣地計畫,在特首林鄭月娥昨早預告下,首度於賣地條款中加入最低單位面積。

然而,當入伙後要組裝傢俬,卻發現實際闊度較樓書標示的少一至兩吋,最終要委託裝修師傅將傢俬木板削平。 即使露台與工作平台可計入實用面積賣給小業主,但近期我們發現有新盤設置「露台」及「工作平台」,表面上看似沒有透過出售「露台」及「工作平台」來賺盡業主,但測量師卻認為,這可能跟發展商在開則上有其他考慮有關。 以影片的單位為例,由於單位設於走廊盡頭,屬於屋苑的大單邊,所以睡房一幅牆身並沒有毗鄰單位連接一起,變相這幅牆身厚度需要全數計入實用面積,而由該單位的業主一力承擔。 工作平台外延伸的一幅牆身,這部份稱為「隔音鯺」,同樣需計入實用面積。

單位面積: 私樓最低面積 參考260呎重建標準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較重建前嘅1,600伙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首兩期仍會作為租住房屋,第三期則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的虧蝕。

至於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本財年賣地計劃能夠超標,主要倚賴私人發展/重建供應。 又相信隨著「北部都會區」發展,住宅官地將大幅增加,有助增加未來供應的穩定性,避免過份倚重私人發展/重建供應。 另一方面,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認同政府「居者有其屋」的方針,此舉能滿足自置需求,無疑提升香港人的歸屬感。

單位面積: 平方碼

作為香港人,我當然樂於看到香港人的人均居住面積愈住愈大,而不是愈住愈小。 否則,一個單位內要被逼住兩三伙人,那單位面積大,人均面積小,也沒有意思。 單位面積 五、六十年代在香港建的住宅單位,面積一般都比今天的大,只是單位內不止住一伙人吧了。

單位面積

另外,中原地產測量師張競達表示,由於本財政年度整體私人土地供應已達標,故下季只推出一幅住宅地皮。 為解決土地不足問題,政府貫徹多管齊下的覓地造地方案,料未來兩三年內私人土地供應尚算充足,料可起樓價穩定作用。 而屯門青山公路-大欖段住宅地皮具規模,料落成後單位可享開揚海景,步行約10分鐘可達轉車站,交通算方便,具一定吸引力。 另一方面,黃偉綸提到東涌57區商業用地將會重新招標,一共提供12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

單位面積: 香港學區房攻略!名校都在這個區!

以五人單位為例,1992年的和諧式公屋單位面積達43.2平方米。 觀望未來發展,除非人均編配標準的面積得以放寬,否則於現時制度下亦找不到理由可多於14平方米這個「7」的完美倍數。 而同期的新和諧式附翼第五型亦改良了新和諧式附翼第一至四型設計,附翼大廈亦同時增至35層高,大量提供小型單位。 1989年推出的和諧式設計,以多變的單位組合為賣點,亦正式設有標準一/二人單位戶型,首批大廈於1992年落成。 80年代中以新長型、相連長型、Y3及Y4型為主打的標準設計,但戶型最少亦為三人家庭所設計,於是房署於興建時或落成前改裝標準單位,以一拆二或一拆三的方式提供適量一人及二人單位。 以改建各類型屋邨的適合單位,把單位一分為二,分間成兩個獨立的單位,優點是可於短時間內提供大量一人單位,缺點是兩戶須共用露台及洗手間。

今次請來DIC 設計情報中心設計經理Jacob ,為大家分享如何透過訂造傢俬,達到簡單間房的目的,將細單位變身多房間隔,又不予人壓迫感。 登入「我的政府一站通」後,在「網上服務」的「服務總覽」內選擇「登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瀏覽房委會樓宇紀錄」,然後輸入你的「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帳戶名稱及密碼,以作驗證。 至於,對上一次有舊樓以一手形式上載樓書及進行銷售為樓齡近49年,位於九龍城侯王道24及26號單幢物業。

單位面積: 參考資料

同時會增加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用地及公共空間,人均休憩用地增加至3.5平方米。 回頭想,2000年代的香港是否真的沒有大面積土地建屋? 當然不是,只是政府一來把相當數量的地皮賣給地產商興建,二來政府不肯大規模發展新界閒置土地。 別忘記,2006年起的數年,公屋落成量急降,新申請消化不來,是輪候冊長龍的重要原因,所謂新公屋不夠要地盡其用的說法是政府自招。 以328公頃啟德新發展區為例,現時只得啟晴和德朗兩條公共屋邨,佔地僅逾九公頃,到近月才增撥土地給房協建資助房屋。 只要當初多撥一兩塊土地興建公屋,每塊面積大一兩成,每戶面積有條件增大。

房委會要滿足公屋政策目標,輪候冊申請人三年內獲首次編配單位,但在上述限制下「地盡其用」,每個單位就要縮小。 去屆政府高呼「寸土必爭」、「見縫插針」的思維,更加劇此亂象。 房委會提出三點解釋現時小單位數量增加,即申請者的住戶人口下降、地盤環境有限、以及地盡其用。 初步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的表象,會用平方釐米、平方分米測量指定面的面積。 至於資產限額方面,房委會則建議上調限額1.9%;其中1人戶資產上限由27.3萬元放寬至27.8萬元,4人住戶則由56.2萬元放寬至57.3萬元。

單位面積: 申請資格

第二,地盤面積有限未必是房委會的責任,政府規劃過失則毋庸置疑。 這個問題早已出現,房屋署前官員承認政府在2000年左右後批給房委會興建公屋的土地,不再是大面積平地,而是三尖八角、面積細小的土地,所以難以劃一採用標準大廈設計。 現時公屋單位的人均室內面積不得小於七平方米,惟房委會近年興建單位時,面積均僅停留在合格線,供一至二人入住的甲類單位,面積只及14平方米,二至三人的乙類單位也只有21平方米。 尤有甚者,有報章整理房委會資料,2020至2024年度的甲、乙類單位佔52%,總數3.44萬個,較跟2015至2019年度落成單位高11個百分點。 單位面積 政府早前推出《香港2030+》最終報告,提出新用地需求以市民希望「住大啲、住好啲」訴求作估算,以改善居住空間為其中建屋考慮因素,希望人均居住面積增加一至兩成,擴至215或237平方呎;並考慮未來賣地建私營房屋時,訂下最小面積限制。 香港樓價高企,近年愈來愈多俗稱「納米樓」的蚊型單位面世,單位細但貴。

單位面積

廚房廚具的價錢就是用面積才當作基礎單位,除了流理臺檯面外,上下廚櫃桶身的報價也是用面積才。 基本上只要跟面積有關的設計,大都可使用才數當作單位,與「坪」同樣是常見的面積計算方式,兩者可以輕易互相換算。 設計師為了讓廚房更加實用, 設計師做了L型料理枱,用色上就用白色配米黃色,亮色系的配搭使空間感不會顯得壓迫。 本次推出公屋裝修設計優惠套餐,希望讓準業主的你用優惠合理的價錢享受到優質的服務和設計。 單位面積 申請人必須年滿18歲,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必須現居於香港,而且在香港無持有任何物業。 配屋時,申請表內的成員必須在港居滿 7 年,加上申請住戶的總月入和總資產淨值,不得超過現行限額。

單位面積: 面積對照表

為了讓香港人可以住大一些,政府有意在新推出的土地的賣地條款中,設立單位面積的起碼要求,以阻止發展商興建太多的「納米樓」。 一幅將在22年首季推出的屯門住宅用地,將引入這項的賣地條件,把單位面積設限在在280平方呎以上。 【香港樓市2021】細單位在未來仍然是市場的骨幹。 有報告預期至2024年細單位(實用面積少於430平方呎)比例將佔整體新落成住宅逾四成。

  • 而在參觀新盤示範單位時,亦會列明單位的實用面積 ,同時並列露台 、工作平台 及 陽台 所佔單位的面積,還會列出指明項目的面積,例如窗台 (但不計入實用面積) 。
  •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指,去年全年實用面積430平方呎以下的A類單位售價指數升0.55%,升幅僅次於E類1,722平方呎單位,跑贏大市。
  • 於下一季度推出的屯門住宅用地,黃偉綸指出,單位面積下限要求將會落實,最少須達26平方米、即大約280呎,並稱是考慮到安達臣道首置盤單位面積下限250呎,而屯門用地將會用作建私營房屋,置業階梯是更高的。
  • 據樓書資料顯示,項目單位實用面積同屬為259平方呎,屬一至兩房間隔,戶戶設有窗台及梗廚設計,其中1樓至5樓屬一房,6至18樓屬兩房間隔,另外1樓及18樓屬連平台及天台單位。

但整體而言,舊樓的實用率比新樓高,主要是因為少了露台、工作平台及陽台等計入實用面積的設施,因此較貼近單位的可用面積。 在 「實用面積」定義經官方修訂後,很多二手放盤都轉以實用面積標示,但通常都只以樓盤過往聲稱的實用率計算約數,加上舊式大型屋苑較少露台、工作平台等設施,所以舊樓標示的實用面積較貼近單位的可用面積。 換言之,在查看新盤售樓說明書的平面圖,我們也能得悉甚麼面積是要付費購買,卻用不到的空間,當中包括現時新盤長見的厚柱與厚厚的主力牆。 如果單位的牆身是分間開毗鄰的單位,這牆身就能與毗鄰單位分擔;如果單位處於大單邊,這牆身就要一力承擔,變相準買家購買的額外面積,就在於用不上的牆身面積上。 換言之,單位內的露台與工作平台都需要計入實用面積,賣給小業主,相比部分舊樓不設露台與工作平台,多出的面積隨時等同一個房間。 如果以影片中的「弦海」單位為例,除了主體面積之外,客飯廳外接的22呎露台、睡房外接16呎工作平台,前後合共38呎,也需要計入實用面積,所以會佔據一定空間。

單位面積: 物業資訊網

房委會最新數字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公屋一般申請人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較對上一季輕微下跌0.1年。 對於申請公屋的劏房戶居民而言,幫助不大,能夠真正入住正式公屋,才可切實解決基層市民申請者的居住問題。 單位面積 和諧式大廈於興建期間曾作出大量改動,大致可分為三代。

單位面積: 屯門區

政府早於前年推出放寬按揭措施,令置業人士買到較大一點的細單位。 而近期即將開售的新盤當中,皆提供一定數量的細單位,置業人士不愁沒有選擇。 規劃署及土木工程拓展處向環諮會提交文件,指明日大嶼計劃公私營房屋維持七三比,規劃時單位面積會較現時公屋及私樓平均面積標準,即分別50及75平方米,高1至2成。

單位面積: 實用面積由來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 改善寶田邨居住環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運輸及房屋局,2013年5月。 截至2023年3月,香港共有258個公共屋邨,單位總計超過85萬個。 此列表以地區劃分,排名不分先後(「一邨」、「二邨」等有細分的屋邨視作不同屋邨,以及由原址分拆而成的,表中放在一起方便比較)。 社會上於是有聲音認為,政府應該有政策阻止發展商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