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人的分數,會按照其成功登記公屋申請時的年齡計算,18歲的一人申請者會以0分起步,19歲獲9分,每一歲加9分,如此類推,直至59歲獲369分為止,到60歲就會自動轉成「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要求增加單身公屋配額及改革單身輪候公屋制度,以及將現金津貼計劃涵蓋至非長者單身。 以下文章詳細講解一般申請者(即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資格、輪候時間、資產限額,以及如何快速上樓。 若分拆戶獲配另一公屋單位,原住戶和分拆戶須在富戶政策下每 2 年進行一次申報家庭入息及資產,包括是否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 公屋輪候冊非長者一人申請者配額及計分制 下稿代房屋委員會發放: 房屋委員會轄下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九月二十九日)通過,年利率及為取得房屋而承擔的抵押貸款的最高比率。 單人公屋計分 房委會宗旨,是為沒有能力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屋,並以一般申請者(即家庭和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約三年獲首次編配單位為目標。
如未能符合優先配屋計劃,房委會每年亦會發信予輪候中的申請人參與「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計劃申請人可自選單位,可供揀選的單位大部分是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如凶宅、單位有過蟲患、鉛水等問題、處於偏遠地區等等。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吳家鎚認為,現時公屋的面積太小,人均面積低於國際標準,年輕人需要私人空間,又感到所居住的環境狹窄,便有向外發展的心態。 然而,他始終認為年輕人需要公屋的逼切性不大,故他也支持政府實施「配額及計分制」。
單人公屋計分: 申請但入息超額!想後加老公名解決?
雖然政府承諾公屋的輪候時間約為 3 年,但是實際上的輪候時間亦需要超過 5 年,才能成功上樓。 至於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輪候時間就更加長,可能要用上 30 年,才能達到分配單位的分數資格。 根據房委會9月底的最新數字,目前公屋輪候冊有近29萬宗申請,當中15.2萬宗為一般公屋申請,而約13.4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政府為長者以外的一人單位申請者,設定每年的租住配額,並且根據申請年份和年齡,設有計分制度,優先分配公屋予年長人士。 委員會亦通過,將每年編配予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單位的配額,定於大約1,000至2,000個的水平,或把配額定為該年度可編配予輪候冊申請人的租住公屋單位總數的百分之十。 非長者一人的申請,要儲夠分才可以上樓,由申請至成功上樓動輒要十年或以上。 假若要縮短輪候時間,可以考慮轉為家庭申請,或者申請參與「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單人公屋計分: 政府收回及徵用東涌近300幅私人地 料建1550個公屋單位
他認為有了公屋有助他事業起步:「如果沒有這間公屋,我頭幾年的住屋經濟負擔會很大。二十來歲是年輕人的黃金歲月,如果賺來的錢都用來供樓,將來要投資、消費會更困難。」他表示數年後待自己的經濟狀況好轉,就會遷出此公屋單位。 現職教師的Jarry,今年二十五歲,在兩年前,他仍是大學三年級生時已申請公屋,理由是居住環境擠迫。 他當時一家五口同住於屯門湖景邨一個三百多呎的公屋單位,每人平均約佔六平方米,比國際標準的七平方米(約七十五呎)低。 單人公屋計分 他在今年五月獲配屯門寶田邨一公屋單位,但由於工作地點離舊居較近,所以他平日仍住在舊居,只在周末才回到自己的單位。
但要留意,申請人以非長者一人申請所輪候的時間,可獲計算入其家庭申請內,但以半數計算,並以不超過18個月為限。 經調整輪候時間後,有關申請會被編訂一個等同於一般申請的登記日期(即相應登記日期);此相應登記日期將作為日後編配及執行公屋申請政策的依據。 房委會最新數字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公屋一般申請人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較對上一季輕微下跌0.1年。 對於申請公屋的劏房戶居民而言,幫助不大,能夠真正入住正式公屋,才可切實解決基層市民申請者的居住問題。
單人公屋計分: 按揭利息計算詳細介紹
如輪候公屋期間需要地方暫住,你可考慮租住共居空間或其他平租選擇。 如輪候期間經濟收入有所改善,不妨留意二手市場放盤,若找到劈價盤,隨時可低市價一成買入,即上千居物色各區私樓筍盤。 事主表示管理處曾稱3月頭能交樓,她便簽署同意書,然而管理處隨後改口指「唔可以」。 她表示現時每天都致電管理處查詢,惟對方未能答覆何時維修好,感嘆目前只能「無限期」等待,「又唔知等到幾時」。
不過,要躋身「人生勝利組」行列,並不是容易的事,公屋輪候時間近年愈來愈長,上樓遙遙無期。 他原與家人同住沙田一個二百多呎的公屋單位,一家四口人均居住面積約六平方米。 阿俊的父母已退休,父親本為公務員,在阿俊大學畢業前,全家都依靠父親的公務員長俸和退休金過活,每月只有四千餘元。 另外,2019至20年度原先估算可編配單位24,100個,實際編配單位為17,500個,達標率為72.6%。 房委會亦預留2,400個單位,包括白田邨第七及第八期和東匯邨匯智樓部分單位,作為白田邨第九、十、11、13座,以及美東邨美寶樓和美東樓屋邨清拆搬遷之用。
單人公屋計分: 按揭利率走勢必看介紹
非長者單身配屋所需時間遠遠長於一般輪候冊住戶,但現金津貼卻反而未能惠及他們。 既然運房局亦承認現金津貼可以減輕基層人士的租金壓力,便應該放棄差別對待,儘快將輪候公屋三年或以上的非長者單身同樣納入現金津貼計劃之內,體現公平原則之餘,切實將津貼用在有需要市民身上。 調查有訪問受訪者對未來十年前景的信心,只有35.7%受訪者認為自己有可能在未來十年升職加薪。 例如,教育程度在初中或以下水平中,51.9%認為不可能升職加薪;相反,教育程度在高中或以上人士中,只有28%認為不可能。 單人公屋計分 不過,在今次調查中,超過六成受訪者教育程度依然在初中或以下,而接近九成受訪者的收入均符合申請公屋資格,可見所謂向上流動性之說只是一個趨勢,無法保證所有一人住戶均可以向上流動。
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每年的編配限額為擬編配予公屋申請者單位總數10%,上限為2,200個。 若公屋單位的實際供應量較估算為少,房委會會將編配予該計分制下申請者數目控制在不多於編配予公屋申請者單位總數10%。 房屋委員會轄下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通過2020至21年度公屋編配估算,約有31,400個單位可供編配予各類別申請者,包括約14,900個新單位和約16,500個翻新單位,其中約22,000個單位將編配予公屋申請者。 如須進一步核實所申報的資料,申請者將會獲邀出席詳細審查會面。 若發現不再符合資格或沒有回應房署的信函 / 提交文件,會被取消其申請。 單人公屋計分 此外,對於通過查核而申請公屋資格得以保留的申請者,從查核日期起計五年之後,倘若屆時仍屬查核目標之內,需再次接受查核。
單人公屋計分: 優先配屋計劃 /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他又指,根據今年3月預測2019至2024的5年期內,房委會預計有7.2萬個公屋或綠置居單位落成,當中甲類單位數目佔1.1萬個。 值得注意是,未來3個年度有8400個細單位落成,是近年新高。 單人公屋計分 以入伙幾年,位於秀茂坪的安達邨為例,樓面面積407平方呎的兩房單位,月租僅約HK$3,000,這個數目僅足以支付部分屋苑的車位租金,難怪公屋人見人愛。 不少香港人都把住屋希望寄託在公屋上,但是競爭激烈,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輕易獲派公屋單位,其實私樓市場也有許多上車機遇,即上千居搜尋各區筍盤,抓緊機會做業主。 由於公屋一人單位面積過小,經常批評政府規劃不妥,把一些不規則形狀、面積細小的地盤批給房委會興建公屋,導致難以採用標準大廈設計。
他批評現有的紓緩擠迫調遷計劃僵化,家庭的居住密度須少於每人五點五平方米,才可獲安排調遷至面積較大的公屋單位,令很多年輕人因居住環境擠迫問題而申請一人公屋。 他認為,政府應放寬調遷計劃的要求,讓更多家庭可遷往較大的公屋單位,減輕擠迫問題。 房屋政策評議會主席鄭清發認為,近年房委會相繼取消「放寬租住權管制」、置業資助貸款等,又停售居屋,加重了打算自置物業人士的負擔,驅使不少年輕人申請公屋。 一些屬於家庭類別的申請人,由於家庭狀況有變,例如離婚、喪偶等,可能會轉為一人申請類別。 這些申請人一旦轉換申請類別,會即時被納入配額及計分制、 按其遞交原來的家庭類別申請時的年齡計分。
單人公屋計分: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至於其他尚未接受全面經濟狀況審查的申請人,署方會按他們在遞交申請時的年齡和是否屬租住公屋居民來計分。 他們在輪候冊上的輪候位置,會根據其所得分數和實際輪候時間重新編定。 發言人表示,在配額及計分制下,相信40歲或以上申請人的平均輪候時間可維持在三年左右,而其他較年輕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難免會延長。 房屋委員會轄下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九月二十九日)通過,為編配予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租住公屋數量每年設定配額,並設立一個計分制度,讓較年長的申請者獲優先編配單位。 對比於2005年或以前,單身人士申請公屋既沒有配額,也沒有計分制,輪候時間與一般家庭無異,最快輪候約3年便可上樓。 但自2005年起實施計分制後,年紀愈大,獲配公屋機會越高。
- 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7年,而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4年,都較上一季微升0.1年。
- 自2005年房委會引入「配額及計分制」,訂下每年最多2,000個配額予非長者單身,並引入計分制重新排序申請人的先後次序。
- 若房屋署發現不再符合編配公屋資格的申請者,以及沒有回應房屋署邀請以進行文件查核及/或詳細審查的申請者,房屋署將會取消其申請。
- 上述提到的平均輪候時間約5年半,但非長者1人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則長得驚人。
- 如果最終按揭成數比預期低,申請人就要預備更多首期置業,例如當初預期申請8成按揭,但銀行最後只批出7成按揭的話,咁申請人就要準備3成首期。
- 不過,招國偉話計分制有一個特別安排,申請人年屆45歲可額外加60分,變相令排隊縮減5年,換言之,申請人等33年左右就有機會上樓。
以現時最低工資每小時32.5元計,假設打工仔每星期工作6天,每天工作13小時(不包括午飯時間)便會超過限額。 年輕的單身一族申請公屋,動輒需要3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上樓,的確令人絕望。 最簡單方法當然是加入已成年的家庭成員,例如成家立室,夫婦二人一同申請,或與兄弟姐妹一同申請。 而且由於政府希望達成公共房屋政策目標,讓輪候公屋申請人能夠於 3 年內獲派單位,所以必須縮小每個單位,以便興建更多數量的單位。 申請人必須年滿18歲,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必須現居於香港,而且在香港無持有任何物業。
單人公屋計分: 配額及計分制
平均輪候時間為約三年的目標,並不適用於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 可見,作為香港房屋主要提供者的房委會,開宗明義將非長者單身剔除在輪候目標之外。 由於房委會在計算平均輪候時間時無需考慮非長者單身,故在缺乏動機下,制訂各種公營房屋政策亦無需考慮單身人士住屋需要,導致現時一人住戶的困局。 目前非長者單身人士輪候公屋是透過「配額及計分制」,而非平均輪候時間,若18歲開始申請,以0分起步,每年長一歲加9分,即19歲時得9分,20歲得18分,如此類推。 單人公屋計分 當申請人年滿 45 歲時,可獲一次過額外加60分,直至59歲為止(年滿60歲時,申請會自動轉成「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房屋署發言人表示,申請人的公屋編配進度會受到其他新登記的申請者所獲的分數,預留供編配的單位數目,和建議編配的單位是否被申請人接納等影響。 申請人的分數會按其成功登記公屋申請時的年齡計算,18歲的一人申請者會以0分起步,19歲獲9分,每一歲加9分,如此類推,直至59歲獲369分為止,到60歲就會自動轉成「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他稱,在實施配額及計分制後,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難免會延長至逾三年。 若要把輪候冊上所有申請人的整體平均輪候時間維持在三年左右,便須把家庭類別申請人的輪候時間大幅減低到少於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