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1983年東鐵路段全線電氣化,和合石支線就停用。 東鐵路段過去除有貨卡載豬載雞,曾設和合石支線,安排列車拉「棺斗」車卡運送先人遺體。 劉彩紅亦透露,曾聽聞在颱風溫黛襲港時,因「棺斗」車卡不夠用,曾徵用頭等車卡協助運載棺木。 一九五八年《香港市區全圖》形容大埔是新界行政及交通中心;若把時間軸再後退至九廣鐵路興建前的一九零四年,地圖上出現兩個地名:大埔墟和太和市。 不過,《一百年後沙頭角支線》引用《Eastern Peace / Sha Tau Kok Market in 1925》一文,文中記述,百幾年前沙頭角居民要花幾天徒步往大埔做買賣(因此需要興建沙頭角鐵路)。 經過多次區議會討論後,2004年7月4日起,70K終於將其中一部普通巴士改為空調巴士行走(現時共有三部空調巴士行走),亦標誌著北區再沒有全以普通巴士行走的區內巴士線。
和合石支線於1951年啟用,1983年全線鐵路正式電氣化,和合石支線停用。 根據政府文件,早於1941年已有建立和合石墳場的念頭。 當時大部份華人葬於九龍七號墳場 (今順利邨),但政府認為該地的經濟價值很高,故此提出將有關墓地遷至和合石,以騰出土地作為城市發展之用。 這個香港現時最大的公眾墳場終於在1950年正式啟用。
和合石支線: 路線數目
該線建造的目的,是戰後政府收回西貢坳(茶寮坳)七號墳場的土地,而需把該墳場的骸骨遷往和合石墳場安葬。 蓬瀛仙館對出一段的百和路於 1991 年通車,往來華明邨至粉嶺站的273號線於1991年6月投入服務,率先為粉嶺南居民提供快捷接駁鐵路的選擇,70K 作為鐵路的接駁路線角色因而減低。 不過273的通車,並未對70K的客量造成明顯影響,因為當時粉嶺南區對外交通及社區設施缺乏,加上粉嶺南區居民日漸增加,通勤需求亦相應增加,在這個因素下,70K客量亦穩步上升,用車亦變成以勝利二型(G)為主。 全線電氣化,和合石支線亦停止運作;同年重陽節開始,九巴開辦70R線來往粉嶺火車站以作替代。 1986年清明節及1990年清明節起,先後增闢直達市區的70S及74R線。 70R及74R線由1997年重陽節起,分別更改編號為76S及74S。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2021 重陽節和合石及沙嶺的特別交通及運輸安排〉[公告],2021年9月17日。 除洪嶺車站外,粉嶺車站的沙頭角支線部分及其他車站於此鐵路線停駛後拆除。 沙頭角支線(Sha Tau Kok Branch,亦稱為粉嶺支線)是香港一條已停用的鐵路線,此鐵路線位於北區。 不久,和合石站和大部分路軌被清拆,主線波口位後約幾十米路軌卻保留下來,同時,高速公路的護土牆火速築起,形成有趣又詭異的情景:從主線分岔一條路軌,經過橙色鐵閘,轉入護土牆裏!
和合石支線: 和合石支綫
當時粉嶺南屬發展初期,區內人口不多,單單一條70K便可應付區內交通需求,因此當時班次亦不過只是15分鐘一班。 除了我們熟悉的旺角、沙田、火炭等沿途車站,東鐵綫前身、2007年合併入港鐵網絡下的九廣鐵路,原來在香港還有禾坑、石涌凹、洪嶺等分站,至於和合石站,則於1983年已停運拆卸。 九廣鐵路至今服務港人超過一個世紀,由蒸汽火車、到柴油火車及80年代的電氣化鐵路,經歷多次重大的轉變,亦曾發展連結不同地區的支線,成就了香港輝煌的鐵路史。 一八九八年中英公司與當時的清政府取得專利權,興建一條連接九龍與廣州的鐵路。 經過進一步的商議,乃決定該鐵路分成中英兩段,分別由中、英兩國政府負責建設。
-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 墳場於2009年初興建全新的棺木地段,預計於2010年落成。
- 這個改動,令聯和墟往返上水的行車時間縮短,亦令一向未有全日巴士往來的美景新邨,提供首項全日巴士服務。
- 1940年,由於香港市區的政府墳場已經不敷應用,香港政府遂於計劃在粉嶺和合石一帶興建墳場,加上香港在二戰的日治時期中有不少人死亡,戰後為了運送大量遺體安葬,九廣鐵路局便建造了前往和合石的支線。
- 不過由於最初的建議沒有途經翠麗花園,而區域性重組計劃亦令到翠麗花園減少巴士服務,本路線改道的建議因而受到翠麗花園居民強烈反對。
- 當時九廣鐵路為該線配置了專門運送靈柩的密斗車廂(即「棺斗」),每卡可載八至十副棺木,每天早上八時開出,把棺木由九龍公眾殮房運抵和合石墳場安葬。
至於平日到和合石墳場拜祭的人士,可乘車前往華明總站、「和興村」或「九龍坑」巴士站,然後步行前往墳場各處。 資料蒐集得非常詳細 香港50年代喺九龍坑發生過一個51號火車頭同坦克車嘅意外 希望你能夠蒐集資料 拍片給我們看一看。 「危險!提防火車!勿在軌道上行走!」主角沒有在軌道上行走,只是在隧道裏行走。
和合石支線: 歷史回憶:和合石支線(1949年—1983年)&沙頭角支線(1912年—1928年)
不過華明邨落成後數年間,粉嶺南不斷有公共及私人屋苑(花都廣場、欣盛苑、景盛苑、碧湖花園)落成入伙,對70K的需求亦不斷增加,單單靠一條70K接駁九廣東鐵,恐怕只會令沿線居民吃苦頭了。 若下列路線未有提供服務,前往和合石的乘客可於百和路「粉嶺站」巴士站乘搭273、273A或978線,到和興村下車;或乘搭途經該站、華明總站或「九龍坑」巴士站的路線,然後步行往和合石。 1910年,當時的北約理民府建議興建一條鐵路連接九廣鐵路(英段)粉嶺車站及沙頭角邊境,以促進新界東北的交通運輸。 其後在1911年4月,港英政府同意有關建議及落實興建。 港鐵鐵路貨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各處屍橫遍野,港府為了解決環境衛生問題,興建了和合石支線,方便把屍體運送到和合石墳場火化處理,接下來,貨運服務越做越大。
建築工程用了1年便完成,並於1912年4月1日通車。 九廣鐵路除了羅湖到九龍的主線及2007年增建的落馬洲支線外,曾經出現過和合石支線及沙頭角支線。 和合石支線全長不足1公里,於上世紀40年代興建,火車經粉嶺站直達和合石,方便掃墓及下葬,直至1983年才停用拆卸,無緣參與電氣化,而沙頭角支線的壽命則更短,只在1912年至1928年間短暫營運。 和合石支線 和合石支線 該線同樣由粉嶺出發,沿途經洪嶺、禾坑、石涌凹及沙頭角4個站,當中的洪嶺站遺迹至今仍然幸存,成為3級歷史建築。
和合石支線: 遊廢棄鐵路 + 公路 — 舊京廣鐵路、梅樂公路、桂坑尾瑤寨
這山坡是在電氣化時開鑿,除了讓列車穩定通過,其實還有另一手準備。 過橋後繼續沿路軌走,左下方有一個亭,幾十年來孤零零豎立在大埔公路路邊,是巴士站和小巴站,它是快樂亭,但奇怪是,「快樂」的地方甚少有人「停一停」。 它歷年重建了兩次,當年我行路軌看到的已經不是今天的快樂亭了。 Bridge 47 是給軍人使用的「隨意站」— 當時,火車停一停 Bridge 47,英兵落車,然後橫過《【新舊對照】1981 年羅湖禁區 + 羅湖站》介紹過的培力橋,前往羅湖軍營。
政府計劃擴建和合石火葬場,按食物環境衛生署發出的公告,和合石火葬場已於2009年6月24日停止運作,以便進行火葬場重置工程。 香港現代的鐵路網四通八達,主線有東鐵線、觀塘線、港島線等等;而且都有不少支線:迪士尼線、機場快線……差不多區區都有鐵路。 但原來在戰後的香港有一條九廣鐵路的支線,主要服務對象不止你和我,還有一眾先人……它就是和合石支線。 港鐵 1950年,和合石支線開通投入運營,支線在九廣鐵路(英段)粉嶺以南分義而岀,於1950年至1983年間,為附近的和合石墳場提供服務。
和合石支線: 九龍城寨「三不管地帶」 清拆前一遊!
東鐵車票最初為紙製,劉彩紅說,當時車票只是一張紙,車務員要為乘客「剪票」,至九鐵於80年代引入磁帶車票,但當時為紙製,「一落雨就濕哂,感應唔到」。 說到鐵路貨運,在水貨客湧現前,東鐵路段增有貨車車卡行駛,運送各式貨物。 劉彩虹指,現為都會海逸酒店的位置,曾經是紅磡貨場,載有豬、牛以及準備送上貨船貨物的車卡,運抵紅磡後,就立即上船載走,每逢載有動物的車卡駛過,沿線車站月台必定臭味四溢。 任職落馬洲站車務員的鐵路車務員工協會代表蕭潔恒,亦見證水貨客橫行日子。
儘管和合石支線乜都冇,不妨走走今天的走線,以另一視角看看四十年後的景觀。 Beginneros Limited( 本公司) 非常重視您的隱私權,因此我們制定了一項隱私權政策,載明我們如何收集、保留、使用、分享及儲存您的資料。 本公司有權修改本「私隱政策」,而有關更新的版本將登載於本網頁上。
和合石支線: 和合石
據當時報導,屋邨命名太和邨,車站為大埔北站,後來為追溯太和市歷史,把大埔北站改名太和站 — 和合石支線 兩地站名互調成為先例,後來還有長沙灣站和荔枝角站。 九巴現時大部份的巴士車隊,因當年專營權限制只能購買英國或英聯邦國家生產的巴士,車源一直受到限制,直至1984年10月才撤消這個規定。 和合石支線 不過,自從城巴及嶼巴於2010年起開始引入內地生產的巴士行走專營路線以來,內地巴士亦開始受到九巴留意。 273A投入服務後,70K 亦稍作改道,改經掃管埔路及百和路(上水鐵路站)一帶,這個改動方便轉乘港鐵東鐵線往來內地的北區居民。
- 右邊小山崗是箕勒仔,今天是粉嶺著名行山徑「蝴蝶山徑」。
- 惟由於1924年沙頭角公路建成,公路走線與沙頭角支線重疊,導致客量大跌。
- 九廣鐵路公司 1978年,九廣鐵路──英段開始了全線現代化及電氣化計畫,耗資35億港元,同年和合石支線因配合工程而停止運作。
- 2013 年我響大笪地已經寫過和合石支線,當時用「官方地圖」對比鐵路走線及車站位置,總結出,除咗「橙色鐵閘」外,乜都冇得剩。
- 路線班次資料最後於2022年10月更新,請參考下方連結中的官方路線資料。
當時香港政府為運送大量遺體,九廣鐵路當局興建了和合石支線接連和合石墳場與當… 隨着位於香港市區的政府墳場已經不敷應用,香港政府遂於1940年計劃在粉嶺和合石一帶興建墳場。 二戰結束後,港英政府興建和合石支線,由粉嶺站設支線通往和合石墳場。 當時港人在紅磡與離世親人告別後,火車車卡就會把棺木運往墳場,而負責運送棺木的車卡被稱為「棺斗」。
和合石支線: 和合石支線
和合石介於南華莆同粉嶺之間,北大刀岃山腳谷地,所以又嗌粉嶺南。 和合石支線 和合石南,靠近涌水,村落羣集,有和合石村、和興村、和合石新村、畫眉山村等。 而村落以北嘅平地,係粉嶺平原嘅一部份,粉嶺新市鎮伸到呢度,有多個公共屋邨、私人屋邨、同居者有其屋。 今天大家經過康樂園,有沒有留意右邊有一大片空地? 又看看左邊,列車貼近山坡行駛,彎度減小,比樟樹灘的例子合理得多。
沙頭角支線(1912年—1928年)是九廣鐵路於香港新界北區的一條已經廢止的鐵路線,由今日的粉嶺站通往沙頭角。 和合石支線 支線於1912年開通,直至因沿線興建了公路而客量大跌,終於在1928年廢止,營運了僅十六年。 1997年10月10日:和合石墳場掃墓特別路線70R更改路線編號為76S,同時粉嶺火車站總站由百和路遷往粉嶺車站路。
和合石支線: 新界東機槍堡及戰壕探險
這支線有兩個方案:(一)大埔墟站北行,即今天太和站位置設支線起點;(二)在康樂園設轉車站。 那年代人們可以隨意橫過路軌,不過沿路軌走往下一站的人不見多(粉嶺站與上水站因為距離短,例外)。 今天,電氣化列車的幾分鐘車程,當年行路也只是一小時不到,當我們到達粉嶺站,火車仍未到站。 之前寫《四十年後和合石支線》和《三十年後樟樹灘走線》,我以尋常新界居民視角描寫搭火車,火車是從新界駛向九龍,不是從九龍往新界,所以大家才會感到格外親切,沒有歷史教科書味。
和合石支線: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自一九三九年二月二十一日,日本戰機轟炸羅湖車站開始,九廣鐵路就遭受到嚴重的破壞。 在戰後,當局便發現只有兩台蒸汽機車和少數個客卡及貨卡仍能使用。 有見及此,當時,英國戰爭部將12架 Austerity 蒸汽機車贈與九廣鐵路,使服務得以盡快恢復。 而支線使用的其中兩輛W.G.Bagnall 0-4-4T蒸氣機車於停駛後的1933年被賣到菲律賓的甘蔗園使用,一直被使用直到1995年被九鐵購回。 九鐵將其中一輛機車復修回1920年代的原貌後,1997年放置於香港鐵路博物館作靜態保存。 另一輛則存放在東鐵何東樓車廠,現時九鐵計劃翻新大埔墟站後,將該機車移至該處展出。
和合石支線: 資料 – 九廣鐵路上的蒸汽機車
劉彩紅說,初期九廣鐵路主要接載香港人回鄉,人人大包細包揹着帶到內地,即使有遊客,都是日本人或台灣人為主,主要在新界區遊覽拍照。 直至鐵路在80年代全面電氣化後,內地亦逐步開放,才有更多外國人到內地遊玩。 劉彩紅19歲初出茅蘆,就加入當時的九廣鐵路局任職車務員,直至3年前退休,一直在東鐵工作。
和合石支線: 香港健美及運動體適能錦標賽
於1911年初,當時的大埔理民府建議修築鐵路連接沙頭角。 政府採納建議,並於1911年4月開始,使用由於改用標準軌而從九鐵英段(現時的九廣東鐵)拆下來的窄軌鐵路物料修建這條支線。 由於當時鐵路所在沒有道路可達,因此材料都是用牛車和人力運送,並搬遷多個墳墓。
和合石墳場前建有和合石村、和興村及和合石新村等村落。 其中,和合石村立於本世紀初,由彭氏客族建成,村名寓意為和諧好合。 村中古屋多為兩進式金字型瓦頂磚屋,加上新建築物,共有四排,其中兩排平衡的村屋是後來遷到此的鄭、羅二圍,之後,外來者日益增多,不過他們多以石業和建築為主,亦有賣香燭、鮮花及果品等祭祀用品維生者。 九廣鐵路亦曾有支線連接墳場,用作運載棺木,亦有於清明重陽時節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