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香港正經歷反帝反殖高潮的省港大罷工浪潮中。 為了緩和與香港華人的緊張關係,同年5月26日,英國將在1899年拆去的一對連環鐵門歸還錦田吉慶圍,港督司徒拔親臨主禮。 要前往南生圍,其出入口有兩個,分別是山貝村和南生圍大平原。 如從山貝村進入,可以在港鐵元朗站出發,踩單車或步行約半小時至山貝村,也可駕車至附近工業區的停車場,然後乘搭橫水渡前往平原方向。 途經士多、兩旁植有樹林的小道、婚紗橋,便到達平原的入口。 平原出入口離小巴站和巴士站約半小時歩程,如預計徒步離開,請預留體力。
這兩座圍都是兩重的圓土樓,但前者是土坯磚牆,後者則跟閩西土圓樓基本一樣。 龍南關西的老圍(西昌圍)約建於清康熙年間,這是座隨地形變化的不規則形圍屋,三個炮樓均設在易遭攻擊的西南面,當可視為剛從村圍脱胎出來的—種圍屋,而其後裔創建的新圍則成為典型圍屋中的精品。 同益棧是一所古代客棧,建於清代,有超過一百一十年歷史,招待遠道來元朗墟交易的各鄉商人。 南生圍入口 同益棧樓高兩層,以花崗岩為基石,以打磨平滑的青磚建成,牆身看起來工工整整,是富裕家庭的建築。 墟市內有長盛街、利益街和酒街三條主要街道,和東門及南門兩個出入口;又以長盛街為界,分為南、西邊圍,共有店舖一百零二間,包括客棧、米舖、酒家、茶室、食店。 從訪問得知,舊墟店舖店主有來自本地的(如十八鄉),或來自廣東新會一帶地方。
南生圍入口: 單車路線.天水圍至下白泥
這些河道工程,除了提升山貝河和錦田河的防洪能力外,亦改變了附近一帶的環境和生態。 為向市民介紹河道工程的作用,並提高市民對保育河道的意識,渠務署設立了「南生圍河流導賞徑」。 南生圍河流導賞徑全長5.5 公里,路程需約兩小時完成,起點在元朗青山公路,沿元朗排水繞道、錦田河新河道和山貝河繞南生圍而行。
贛南圍屋是種聚族而居、具有鮮明防衞特徵的民居,其整個外觀形象,沒有多少變化,贛南圍屋牆高壁厚、壁壘森嚴、尺度巨大、外貌冷峻,有完善的防禦體系和固若金湯的結構。 因此,圍屋最大的特點就是“設防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十個方面。 2012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公佈了更新的45項《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贛南圍屋入選。 繞著南生圍的南生圍路,倚山貝河而建,每天日落潮退時,河道上形成濕潤的淤泥灘,很多雀鳥停留覓食。 在夕陽餘暉的襯托下,被映照得閃閃發光的山貝河與背後的城市景觀構成了一幅懾人的畫面。 沿南生圍路一直走,近兩河的交接點有一大片紅樹林,不妨在此感受閒靜自然的氣氛。
南生圍入口: 【走進原始自然】輕鬆步行或單車遊 南生圍 草地奔跑跳、樹林捉迷藏、賞景、影相、看鳥⋯⋯
「重鎖鑰譽美寇萊」出自《幼學瓊林‧宮室》——必需學習宋朝寇準抗擊契丹進犯的經人,才說得上是「北門鎖鑰。」簡言之,這幅對聯勉勵錦田鄧氏韜光養晦,以便將來光復國土。 南生圍入口 即使1899年4月9日,港督卜力宣布在4月17日正式接管新界,新界鄉紳亦義憤填膺,在元朗東平社學成立太平公局,號召各村鄉勇以武力反抗英軍佔領新界。 4月14日至19日,新界鄉民先後在大埔、八鄉、錦田、廈村及屏山等地以武裝力量抵抗英軍,是為「新界六日戰」。 行程的尽处是一排排架在水道上的木屋和一个古朴的渡头。 你大可在那里流连一会,感受一下在大屿山大澳以外,香港另一片纯朴的水乡风情。
大家當年如何「瞓」草地、不斷強調「我們,決不讓南生圍淪陷」、車輪式入信反對發展計畫,都已經充分證明,南生圍是我們心中仍未崩壞的一角。 他日多一座南生圍城,不止南生圍,未來后海灣的「濕地緩衝區」,甚至「濕地保育區」的生態環境同樣持續「清零」,風光不再。 這種把生態環境「清零」的手段,不要帶到南生圍以至后海灣的濕地。
南生圍入口: > 香港好去處搜尋
並且,多見在一大圍屋傍,另單獨建一座高大的炮樓建築,俗稱“炮台”。 直至近年,南生圍成為影片製作人及拍攝者的取景天堂,使得南生圍聲名大噪。 另外,由於南生圍接近米埔濕地自然保護區,吸引了不少候鳥飛越或停留,亦使得該處成為鄰近市區的一個觀鳥天堂。 南生圍位於元朗北面,是新界西北兩條重要河道──山貝河及錦田河的交匯處,前身是一大片沖積而成的濕地,但是由於泥土鹽份太高,很多穀物或植物都不適宜生長,所以後來改建成為魚塘。 古代記載此地稱「圓塱」,意指物產豐盛之低窪平地,是舊日的重要墟鎮。
全南縣代表性圍屋有烏柏壩鄉江東圍、龍源壩鄉陳氏圍和雅西石圍、中寨鄉里坊圍等。 安遠縣圍屋主要分佈在以鎮崗鄉、孔田鎮為中心的南部各鄉鎮,存約100餘座,代表性圍屋有鎮崗的東生圍、磐安圍、孔田的華三圍、三百山鎮的老圍等。 會昌縣圍屋主要分佈在富城、站塘、中村,洞頭等南部鄉鎮。
南生圍入口: 好去处
新地早前公佈,會以1元象徵式租金,租出元朗山貝路約30萬呎的農地,以發展名為「同心村」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將提供約1,800伙過渡性房屋單位。 地政總署指,就擬議發展進行生態評估影響,而用地內未有紀錄在保育上受關注的物種;而用地內的半天然小河道的中段已受嚴重污染,生態價值有限,該河道不能被視為濕地。 此外,地政總署指於實施緩解措施喉,料擬議發展不會導致后海灣地區的污染量增加。
贛南客家民居是特定歷史環境下的產物,其產生和建成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深厚和經濟文化背景,是研究贛南明清社會史和文化史極其寶貴的載體,在建築學上有多方面的借鑑價值和科研價值。 南生圍入口 贛南客家民居雖歷經幾百年,仍然保存了完好的格局和傳統風貌。 圍內民風淳樸,保持着富有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和歲時風俗,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藴和温親的人性關懷。 它體現了自然、藝術和哲學的結合,因此,保護好贛南客家民居對研究客家發展史和文化史具有重要意義。
南生圍入口: 地点 : 南生围| 无障碍分类 : 特色景点 | 无障碍资料 : 南生围内只设少量无障碍设施,设计未能充份考虑轮椅/行动不便人士的需要。南生围内部份路段较狭窄及凹凸不平。建议轮椅/行动不便人士不要独自前往。
在南生圍觀鳥也是一流,當地保留大片樹林,是不少雀鳥的棲身地。 南生圍又是動植物天堂,諸如:赤桉樹、蘆葦、紅頭潛鴨、青頭潛鴨及招潮蟹等,均可在這裡找到家。 南生圍本來不太為人熟悉,但自 2003 年,一條 1.5 米長的小灣鱷在山貝河出現,成為一時話題,港人也才發現這片土地。 小灣鱷於 7 個月後被捕獲,由公眾命名為貝貝,現居於香港濕地公園。
- 當時因舊河道於暴雨時難以迅速排走洪水、導致錦田一帶的低窪地區經常水浸,故政府在下游南生圍開鑿魚塘,闢出一條又長又寬的人工河道貫穿南生圍通往山貝涌口村的山貝河,也就是現在的錦田河。
- 南生圍是香港著名打卡點之一,其白楊樹路、小木橋、橫水渡等,更是不少港產片、電視劇的取景地點。
- 身在城中,很多时都会让人以为香港只是一个没有地平线的都市。
- 鵝卵石不僅大量用於砌牆,且廣泛用於鋪砌圍屋內的散水、露天過道、門坪等,多拼成各種花紋圖案,溶工藝性、實用性(耐磨、防滑、吸水)於一體,成為贛南圍屋一大特色。
所以南生圍變得出名以來,一直都吸引很多攝影發燒友前往取景,亦都成為不少新人拍攝婚紗照的好地點。 南生圍入口 今次的發展申請中,發展商也強調興建一條橫跨山貝河的行車橋,接駁南生圍及元朗工業邨,好處多多,包括補償最近政府自行撤回的南生圍單車徑。 發展商似乎忘記了當時這個項目的環評報告,曾遭不少環諮會委員質疑工程低估了對生態的傷害。 建議的行車天橋位置,事實上亦有不少如鸕鷀、黑翅長腳鷸、紅咀鷗等雀鳥覓食,並非如報告所講只是一段已渠道化的水道,只有低至中生態價值。
南生圍入口: 元朗一日遊丨南生圍蘆葦期間限定 婚紗橋打卡熱點 走入八鄉歎人氣忌廉筒、特色泰菜
南生圍橫水渡,來往山貝村至南生圍,由山貝村村公所委託譚伯營辦,主要方便居民和遊客往返南生圍,是香港目前唯一一條手動運作的航線。 根據規劃申請,地政總署申請將地積比率增加20%,由現時的0.4倍增至0.48倍,並將高度限制由現時的9米增至9.9米。 於擬議放寬的地積比率限制下,以單位面積65平方米、即約700平方呎作計算,將可額外提供19個單位。 不過警方於2018年5月25日元朗地區管理委員會中的閉門會議交代火警案調查進展時表示,由於三次火警現場均沒有發現助燃劑,估計火警起因是出現「悶燒」情況,而非縱火,有關人士無可疑。。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鄺俊宇指警方的說法「匪夷所思」,難以令人信服。
「團結香港基金團體」指團結香港基金有限公司及其作為成員的法團組織(包括但不限於香港地方志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文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華學社有限公司)。 昔日錦田鄧氏在茂荊堂前設置的1980年代通德幼稚園,供鄉民子弟教育用途 (網上圖片)。 據錦田鄧慶賢先生提供的《鄧伯裘哀思錄》所載,鄧伯裘除了為鄉民向英國爭取歸還吉慶圍鐵門外,1926年,鄧伯裘獲殷商彭少岐捐資創辦元朗少岐義學,由鄧伯裘全權負責規劃,擔任義務校長。 翌年,鄧伯裘復在錦田創辦蒙養學校,不但兼任名譽校長,並捐私產以興建校舍和作經費之用。
南生圍入口: 美食【1】OneThird:文青cafe必點烤酸種麵包
如安遠縣鶴子鄉的善慶圍,建於乾隆年間,是座生土夯築而成的圍,它僅在對角上設兩個朝上往外凸出的炮樓,另兩角不設炮樓。 又如龍南桃江鄉的龍光圍,建於道光年間,是座用巨條石壘成的圍屋。 它雖然在四角設炮樓,但並非是左右兩面都朝外凸出,而是隻凸出一面。 以上兩圍當可視為由無定式平面和不定式炮樓,向定式化平面和定式化炮樓發展變化的典型圍例。 而建於嘉慶末年的關西新圍,則成為贛南典型圍屋中的代表。
這些原屬中國的領土和領海變成為英國管治下新增的界域,所以被稱為「新界」。 南生围是位于中国香港新界元朗区横洲东面的地方,被东面的锦田河及西面的山贝河所包围。 南生围的“围”就是基围的意思,基围主要饲养的就是基围虾。 南生围原本很多基围、鱼塘及农地的地方,而村民大多在塘边架起小木屋居住。 可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元朗急速发展,城市化之下南生围亦不能幸免,以致大量鱼塘及农地被荒废。
南生圍入口: 生活 POWER-UP
無論選材、浸雞、調醬和煮飯都一絲不苟根據當地傳統配方製作。 泰式招牌鹵水大拼盤則包羅大腸、鵝片和豬手等,選擇豐富。 遊完車河,大可外賣泰菜回家慢慢歎,為旅程添上滋味句號。 至於豐樂圍,曾是全港最大的魚塘,位置偏西邊,毗鄰濕地公園、尖鼻嘴和流浮山等,時間許可的話可一併遊覽。 豐樂圍以鳳眼藍花海最為聞名,這種來自南美的植物,每年6至11月開花,構成壯觀花海,十分美麗。 不過,它同時亦是生態殺手,繁殖力強,「驅逐」本地物種,令致力保護本地生態的團體頭痛。
南生圍入口: 美食【3】旮旯:最適合抹茶控的日式小吃店
由元朗至南生圍其實有條簡單易踩的單車路線,只需約1小時即可輕鬆遊覽南生圍,還可以在美食集中地元朗市中心找尋高質打卡餐廳,以下推介其中6間給大家。 Roasterpig.blogspot.com.mo 山貝河兩岸的風光不同,在元朗是民居,有些臨河的居所還有私家小艇放在近岸處,南生圍岸上除了碼頭和旁邊的小屋,更多是濕地和自然風光。 2012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公佈了更新的45項《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贛南圍屋入選,標誌着贛南圍屋獲得了通向世界文化遺產的入場券。
南生圍入口: 地方设施
南生圍在珠江口附近,江水含豐富養分,促使其一度佈滿基圍蝦養殖場、漁塘及農地;在潮退的時段,錦田河及山貝河均露出泥沼濕地,吸引了一批雀鳥在河床上尋找食物,配備長鏡頭的專業相機便可輕易把牠們拍下。 其他巴士路線54,64K,64P,68X,76K,77K,264M,268B,268C,269D,276,276P,968,E34,B1。 簡介由元朗出發,逆時針方向圍繞南生圍走一圈,中途可於錦田河及因捕捉鱷魚揚名的山貝河觀賞鳥群,及可於南生圍西南面穿越林蔭大道,其中乘坐橫水渡及參觀曾被取景拍攝的小木橋,是此行的重點。 園藝農場現址於西貢十四鄉三杯酒地段,具獨有景色,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環境優美。 園藝農場的成立旨在透過特別的遊戲及教材,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及活動予學校、社團及家庭,讓孩子在愉快、無壓力的環境中學習,達到寓學習於遊戲的目的。
南生圍入口: 濕地四季之秋:世外桃源南生圍
烏石圍前方後半圓形的建築風格,呈現的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外圓內方”的風水理念,圍內的明代磚雕、明代壁畫等古代工藝,在眾多風格迥異的客家圍屋當中,可以説是獨具特色。 發展商後來更改計劃,在發展計劃中加入濾水廠和污水處理系統,並將南生圍以北的甩洲共四十一公頃土地發展成為濕地保護區以補償生態,但被城規會於一九九三年七月再次否決。 恒基隨即於九月向城規會上訴委員會上訴,翌年八月判恒基得直;同年十一月,城規會尋求高等法院司法覆核,但敗訴。 恒基其後上訴至英國樞密院,樞密院於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六日最終判恒基勝訴,支持上訴委員會的決定。 早在九十年代,城市規劃委員會制訂了一套土地用途指引,管制后海灣發展,範圍包括所有仍然用作養殖或已荒廢的相連魚塘。
在近山貝河茶座前右轉便見小渡頭,付費乘橫水道過河。 南生圍入口 南生圍的紅樹林、魚塘、檸檬桉樹、候鳥群、基圍和蘆葦叢都是當地的特色,及至小小渡頭都使其在港人心中佔有一定地位。 從錦田公路轉入粉錦公路再走約3公里,到達今次自駕遊的終點泰潮享用泰國菜。
人工濕地不但可以河水,所種值的紅樹、類紅樹和竹林為候鳥、蛙類、蝙蝠及蜻蜓等提供棲息地。 而南生圍平原是香港愈來愈少的綠花園,不少電視劇、電影在此取景,市民也喜歡前來放鬆、享受大自然。 2010年12月31日,在紅色火災危險警告下,南生圍於早上9時40分發生山火,下午2時升為二級火,火勢曾經逼近民居,政府飛行服務隊出動海豚直升機投擲水彈滅火。
南生圍入口: 交通资讯
贛南圍屋以龍南市的最具代表性,也最為集中,保存着的376座形態各異的客家圍屋,其數量之多、風格之全、保存之完好被稱作是客家特色民居文化的代表。 龍南市代表性圍屋除關西鄉新圍外,還有楊村鎮燕翼圍、盤石圍、桃江鄉龍光圍、汶龍鄉耀三圍等。 定南縣幾乎各鄉鎮均有圍屋,但較零散,精品少,代表性圍屋有鵝公鄉田心圍、龍塘鎮老圍、月子鄉百姓圍等。
南生圍入口: 使用船隻
可見荒廢魚塘的倒影,加上遠處幾棵疏落的大樹,更是寫生、淡天說地的勝地。 南生圍入口 ● 3.) 落河出口(紅色鐵欄):這裏開始有不少紅樹、雀鳥及深圳高樓背景,很不錯。 紅色鐵欄前有個河口位,能靠近河邊,在另一個角度近距離感受一下大自然,淤泥上更有彈塗魚、小膀蟹在活動。
南生圍入口: 單車路線.元朗至南生圍
東生圍建築規模巨大,堅固結實,佈局科學合理,設計美觀大方,是贛南客家人聰明才智的結晶。 漁子潭圍,又稱“客家酒堡”,位於贛州市龍南縣裏仁鎮新裏村漁仔潭。 是一個依山傍水、有300多年曆史的原生態古村落,漁子潭圍是龍南客家圍屋中山水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圍屋代表。 漁子潭圍山環水繞,後有靠山,前有案山,四周砂山屏立,呈藏52風聚水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