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篩查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檢測更快捷、經濟和普及,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在種子基金有限公司及醫療衞生研究基金(食物及衞生局)支持下,與養和醫院合作展開「早期阿茲海默症篩查研究」(SEEDS Study),以探討華人阿茲海默症的生物標記 作認知障礙症檢測。 學員充分掌握有關知識後亦可教導其任職機構的同事,使機構能更有效率地及早識別和篩選認知障礙症患者。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絕大部分為60歲或以上 中大率領國際專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顧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 2020年08月27日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面對前所未有的威脅,他們一旦確診,死亡風險遠高於一般患者。 截至本月23日,本港60歲或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達6.27%,是60歲以下患者0.06%死亡率的105倍,而本港第三波疫情的所有死亡個案更全屬60歲或以上。 英國數據亦顯示,感染新冠肺炎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死亡率會增加2倍。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譚智勇稱,當視網膜血管或神經有損傷或退化時,會直接或間接反映腦部有類似的血管或神經病變,故可透過「眼底相」幫助評估阿茲海默症的情況。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 部分受訪者更出現偏頭痛嚴重病徵,包括因頭痛而減少體能活動或影響思考 (49%)、頭痛通常持續多於4小時 (21%)、有頻密或劇烈的頭痛 (13%)、頭痛時通常感到嘔心 (12%),以及頭痛期間感到畏光或畏聲 (6%)。 當出現以上病徵,4成受訪者會自行服用止痛藥;3成受訪者會停止活動及先休息,讓痛楚自行緩慢減退;只有10%受訪者會向西醫求診。 記者會首先由護士學校校友會創會主席及現任副主席、註冊護士吳姑娘解說問卷查內容及結果。
區頴芝醫生: 阿茲海默症最普遍
HK-MoCA是現時在香港獲最多實證支持,並為香港醫療及社福機構其中一個最普遍獲醫生、護士、心理學家、治療師、社工等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採用的認知篩選測試。 區頴芝醫生 【課程報名】GIFTCare - 區頴芝醫生 認知障礙症家庭照顧者身心健康專業證書課程 2019年04月29日 GIFTCare課程由中大腦神經科主辦,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辦,並獲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支持。 目的為在社區提供認知障礙服務的專業人員提供培訓,以協助提升認知障礙症家庭照顧者的身心健康。 隨著人口老化,預計未來20年,香港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將會超過24萬,很多家庭亦會因此擔當起照顧者的角色。
相關內容已於國際期刊《刺針》旗下的《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發表。 當腦內過度積聚澱粉狀蛋白等不正常物質,便會導致腦細胞死亡,乃至認知能力退化。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臨床專業顧問區穎芝表示,現時偵測澱粉狀蛋白的方法,例如正電子腦掃描或通過腰椎穿剌提取腦脊液等,做法不普及或具入侵性。 《松栢之聲》專欄 - 健到腦・活到老 區頴芝醫生 2017年12月15日 政府統計處今年公布最新人口推算,預期未來人口將持續老化,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人數將由2016年的116萬上升至2036年達237萬,即二十年裡增加超過一百萬,佔屆時總人口的31%。 這兩類腦疾病除了是全球第二及第七大死因,亦是香港分別排第四和第八的死因。
區頴芝醫生: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絕大部分為60歲或以上 中大率領國際專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顧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
認知障礙症家庭照顧者長期面對沉重壓力,容易患上抑鬱或與壓力有關的疾病。 為支援認知障礙症家庭照顧者的需要,此課程旨在培訓社福機構及專業醫護人員掌握相關知識,並採用多學科模式學習,重點教授提升認知障礙症家庭照顧者身心健康的知識及技巧。 區頴芝醫生 課程亦會教授有關認知障礙症及長者常見疾病的基礎醫學知識、相關法律議題,以及學習照顧患者的技巧等。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與30多國腦神經科專科中心領導一項全球研究,發現另一種名為替格瑞洛(Ticagrelor)的抗血小板藥物亦可有效預防中風復發。 研究更顯示此藥物相對亞士匹靈可更有效預防缺血性腦中風,減低中風風險達13%。 研究結果在本月於巴塞羅那舉行的歐洲中風組織周年會議和國際權威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中發表。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早前進行一連串研究,證實由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出的磁力共振腦掃描指數,不但有助偵測早期認知障礙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及額顳葉認知障礙症。
區頴芝醫生: 醫院診所分類
區頴芝建議,若出現輕微病徵,應及早診斷,在病發初期接受治療,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或減慢腦退化速度。 莫仲棠稱,日後有望以眼底相配合人工智能系統,找出隱藏在社區的阿兹海默症高危個案,盡早為這些患者進行各種預防治療。 為解決臨床上的限制,中大領導國際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系統,只需「眼底相」即可準確偵測阿茲海默症。
- 此講座得到香港護士協會及香港中文大學知識轉移基金支持,並由中大醫學院腦神經科莫仲棠教授與黃沛霖博士講解有關預防認知障礙症的知識,與及分享臨床認知功能評估 (HK-MoCA) 等教育資源。
- 為使篩查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檢測更快捷、經濟和普及,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在種子基金有限公司及醫療衞生研究基金(食物及衞生局)支持下,與養和醫院合作展開「早期阿茲海默症篩查研究」(SEEDS Study),以探討華人阿茲海默症的生物標記 作認知障礙症檢測。
- 患者可能出現性格及情緒轉變,行為怪異和語言障礙,患病初期的結構性磁力共振影像往往顯示正常,所以難以診斷。
- 此外,部分額顳葉型認知障礙症患者會在公眾場所出現不恰當的社交行為,令照顧者感到十分尷尬及難堪。
- 區醫生續稱,若偏頭痛每月發作次數頻密、急性治療的效用有限,建議使用預防性藥物,以減少偏頭痛的發生頻率。
傳統預防偏頭痛藥物包括,乙型阻斷劑 (Beta-blocker),抗憂鬱劑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鈣離子阻斷劑 (Calcium-channel blocker),抗癲癇劑 。 不過,區頴芝醫生指這些偏頭痛傳統預防性藥物的依從性通常很低,多數因為患者覺得效力不大及副作用較多。 自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87%受訪護士工作量有所增加,其中3成護士工作量增加一倍或以上,感到的緊張、不安和壓力程度,平均達到7分(1分為極輕微;10分為極嚴重),響起壓力爆煲的警號。 精神壓力及偏頭痛是較顯著的問題,逾8成受訪護士出現相關徵狀,包括肩頸背痛 (50%)、感到煩躁或憤怒 (44%)、失眠或難以成眠 (41%)、偏頭痛 (33%)、胃痛及消化不良 (26%)等。
區頴芝醫生: 我們的科學家
響應9.21世界認知障礙症日 舉行《永遠的愛麗絲》免費放映會 2016年09月20日 每年9月21日為世界認知障礙症日,今年的主題是「記住我」,目的是呼籲大眾關注此症及其患者的需要。 為令大眾對認知障礙症有更深入的了解,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邀請了超過300名非牟利機構成員、嘉賓及公眾,為他們免費放映一齣以認知障礙症為主題的電影 —《Still Alice 永遠的愛麗絲》。 《信報》專欄《認知無障礙》 - 區頴芝醫生 簡易快速評估認知障礙 2017年04月19日 我們的腦袋分了不同區域,主管著不同的認知功能,包括記憶、語言、情緒、專注力和執行力,例如組織力和計劃事情的能力。 不同的腦科疾病會影響不同部位,例如阿茲海默症主要影響海馬體,即負責記憶的區域。 當懷疑自己或身邊人的認知能力出現問題,應盡快尋求專業協助,而認知評估是檢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區頴芝醫生繼稱若偏頭痛影響生活質素、每月發作次數頻密、急性治療的效用有限,以及有過度使用急性治療的風險或因副作用而無法適應的患者,則最好使用預防性藥物,以減少偏頭痛的發生頻率、嚴重度、和持續時間。 香港醫護聯盟聯同護士學校校友會,於早前進行「護士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工作壓力」問卷調查,了解護士們在疫情下面對的工作壓力,以及出現偏頭痛及各種精神壓力徵兆的情況,並在今天舉行記者會公佈調查結果。 (主圖左起):中大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區頴芝醫生、偏頭痛患者及註冊護士何姑娘、護士學校校友會創會主席及現任副主席及註冊護士吳姑娘。
區頴芝醫生: 認知障礙不可怕可怕在於不認知
近年較為人認識的額顳葉型認知障礙症,會有重複無意義動作、脾氣暴躁等症狀,患者因情緒起伏,容易被誤當精神病,病情亦惡化得快。 臨床上40歲後已可病發,較其他類型的認知障礙症早,市民要多留意身邊人突如其來的情緒變化,及早發現患病及對症下藥。 中大腦神經科與 MoCA 之作者及版權持有人 Dr. Ziad Nasreddine 進行查詢及確認,相關的要求並 #不套用 於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香港版 (HK-MoCA) 及 香港版蒙特利爾認知評估五分鐘版 (HK-MoCA 5-Min Protocol) 。 目睹親人漸漸忘記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行為判斷出現問題,甚至失去了自理能力,令人感到無奈又無助。 據資料顯示,每10位長者便有1人是認知障礙症患者,若這個比率持續不變,預計2064年患者將增至30萬人,實在不容忽視。 以目前情況,一旦確診患了認知障礙症,只可服用治標不治本的藥物,所以最好在預防方面多做工夫。
- 隨着香港人口老化的情況日益嚴重,預計至2039年,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將上升至超過33萬人,為患者及其照顧者的生活質素帶來嚴重影響。
- 中大團隊研究指出亞士匹靈(Aspirin)是用於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和輕微中風的最常見藥物,可預防病人再次中風,但存在嚴重出血風險,如胃腸道出血和腦出血。
- 現時坊間有不同的檢查以初步偵測早期認知障礙症徵兆,如本中心網站載有的AD8簡短自我測試,大眾可協助長者或家人使用。
- 《明周》專題訪問《游走老人》- 沿路有我 當暮年老伴患上認知障礙症 2017年12月16日 無法可修飾的一對手,帶出溫暖永遠在背後,縱使囉嗦始終關注,不懂珍惜太內疚…… 這,不只是一首頌揚母親偉大的愛歌,也代表芳姐一段有情有義的暮年之愛。
- 隨著人口老化,預計未來20年,香港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將會超過24萬,很多家庭亦會因此擔當起照顧者的角色。
- 部分受訪者更出現偏頭痛嚴重病徵,包括因頭痛而減少體能活動或影響思考 (49%)、頭痛通常持續多於4小時 (21%)、有頻密或劇烈的頭痛 (13%)、頭痛時通常感到嘔心 (12%),以及頭痛期間感到畏光或畏聲 (6%)。
本港每十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位罹患認知障礙症,而患者當中超過一半屬阿茲海默症。 他們的腦內過度積聚不正常的物質,包括β-類澱粉狀蛋白及神經纖維纏結,導致腦細胞逐漸死亡,從而引致認知能力退化。 莫仲棠教授指出,新系統的準確度可媲美磁力共振等影像檢查,而且容易應用、不具入侵性,有潛力應用在診所協助診斷阿茲海默症。 除了是側一邊的頭痛外,偏頭痛亦有其他特徵,如﹕ 頭痛 程度比較嚴重、有機會影響工作、作悶、作嘔、畏光、懼怕聲音,痛楚持續達4小時以上﹔情況並不輕微,不可繼續日常活動,痛感程度較大,可能於工作期間亦要伏在桌上休息,甚至要告病假休息。
區頴芝醫生: 腦神經科
鄧鏡波學校乃天主教鮑思高所創辦,秉承天主教「敬天愛人」的精神和中國優良的道德文化傳統,且奉行會祖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配合社會需要,促進全人發展,宣揚福音,實踐「立己立人」的精神,並培育學生成為「良好的公民與熱誠的基督徒」。 發現其他應該不是拿醫療卡的病人,均有姑娘細心的開門,greetings…亦聽不到醫生有替這些原價病人計時。 求診當日唔舒服,在網絡醫生名單中見到這個醫生診所近家,所以預約了當日下午5時許看症,而我比預約時間略早10分鐘左右到達。 區頴芝醫生 一星期後,范醫生度出驗尿結果,要食抗生素,食咗一個星期未好轉,打俾范醫生,佢建議食多一個星期抗生素。
雖然社會對這種病症開始關注,但一直未有就華人患上此症之成因及其影響進行任何研究。 《信報》專欄《認知無障礙》 - 檢測及診斷認知障礙症 2017年05月03日 上期提及,一般診斷認知障礙症的過程包括要患者進行認知評估。 現時坊間有不同的檢查以初步偵測早期認知障礙症徵兆,如本中心網站載有的AD8簡短自我測試,大眾可協助長者或家人使用。 此外,社區亦有部分非政府機構提供認知評估以篩選認知障礙症患者。
區頴芝醫生: 團隊
位於九龍靠背壟的鄧鏡波學校簡稱「九鄧」或「波記」,鄧鏡波學校學生簡稱「波記仔」。 《明周》專題訪問《游走老人》- 沿路有我 當暮年老伴患上認知障礙症 2017年12月16日 無法可修飾的一對手,帶出溫暖永遠在背後,縱使囉嗦始終關注,不懂珍惜太內疚…… 這,不只是一首頌揚母親偉大的愛歌,也代表芳姐一段有情有義的暮年之愛。 年屆七旬的她,縱然被痛症纏得緊緊,但為了心愛的人,甘願跟這個認知障礙症的惡魔來場單打獨鬥,每天默默地咬緊牙關,盡力地去照顧被頑疾折騰得支離破碎的愛人吳福如伯伯。
中大研究發現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是認知障礙症最常見的成因,然而,更值得關注的是,額顳葉型認知障礙症 為第二常見成因,有接近三分之一早發性患者是由此症所致。其他成因還包括非典型柏金遜症候群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酒精性認知障礙症和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 磁力共振的檢查時間只需十五分鐘,在上載腦掃描影像至雲端分析系統後,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出的磁力共振腦掃描指數便會在十分鐘後完成報告。 系統亦可分析其他獨立腦部區域的體積,及與腦小血管病相關的腦部病變體積(如腦白質病變),為診斷因其他腦部轉變而引致的認知障礙疾病提供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