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場面積61乘37米,斥資700萬包括鋪設人造草地、草地疏水系統、鞏固附近斜坡等。 北譚涌 球場只需要每周使用疏草機打理一次,管理方便。 欣賞完寧靜美的起子灣小碼頭,可原路返回分岔路,進入隱蔽山徑往曝罟灣堤圍出發。 曝罟灣堤圍雖然是今次行程重點,但此段並非正式路段,接近堤圍的路段被樹林隱密封閉。 堤圍以前可說是人跡罕至,只是近年行山郊遊非常盛行,許多隱世景點又被重新發掘出來!
- 北潭涌關閘為通往西貢東及西郊野公園通道,所有車輛需持有許可證才能進入。
- 三座兩層高西班牙式營舍,每層三個單位(共18間),分別可供4人、6人及8人入住。
- 為了不讓海浪侵蝕,面對大海的主壩對出通常設有一條副壩。
- 萬宜水庫是香港最大的水塘,於1969年開始計劃興建,1971年動工,1979年建成啟用,總儲水量2.8億立方米。
乘搭本路線於北潭凹村(往黃石碼頭方向45號站)下車,逆走麥理浩徑第二段抵達赤徑,然後再沿麥理浩徑第二段逆走便到達鹹田,但需要注意由北潭凹村步行至鹹田需要2小時半至3小時。 北譚涌 或於黃石碼頭巴士總站轉乘街渡往赤徑亦可,省回由北潭凹村往赤徑的一段路。 後來九巴不斷加強空調服務,令到普通巴士最終只剩一輛行走本路線,2003年5月18日起改為全空調服務,並降低空調巴士全程及分段收費,亦象徵著西貢郊區所有專營巴士路線已轉為全空調服務。
北譚涌: 好去處
穿越山谷後,可在小山坡上舉目展望,附近的翠綠山嶺和樹林盡入眼簾。 「家樂徑」末段經過三數村屋和果園,再越過一小石橋,便到終點所在的北潭路。 為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大網仔路近北潭涌設有關閘,只有公共交通工具及持許可證的車輛才可進入。
所有訂營申請(包括宿營、日營、下午營及黃昏營)的截止日期為入營前三天,需即時於銀行繳交費用。 屬教育局、社會福利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民政事務局和公務員事務局工作範圍下的學校、福利機構、體育團體、青年團體和政府部門,可於十二個月內以先到先得方式申請。 尾段會經過一些荒廢農田,感受昔日的田野風貌,並以鯽魚湖為終點。 北潭涌家樂徑的起點在北潭涌停車場,高大的木牌坊成為一大標誌。 北譚涌 沿著山徑緩緩而上,不時經過數個不同的野餐區、燒烤場等,山徑的兩旁植有齊整的樹木如台灣相思、耳果相思等,矮小的原生灌叢亦長滿路旁。
北譚涌: 西貢|輕鬆暢遊萬宜水庫西壩 (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郊遊徑 + 萬宜水庫西壩 +麥理浩徑一段)
路段雖間有密林,但仍能遠眺到萬宜水庫的景色。 乘客可與營辦商以合約租用形式,加開來往西貢碼頭及西貢郊野公園的額外班次。 繼續走,沿途景觀不算開揚,海景若隱若現,但偶有發現較佳位置可眺望遠處的萬宜水庫西壩及天文公園。 我們途經標距柱C5504至5506,最後下行右轉到西貢萬宜路,來到旅程最後的checkpoint:元五墳觀景台。
- 遊人可在參觀「上窰民俗文物館」後,南行約200米,左轉緩緩上山。
- 前行不遠處,可見土瓜坪海灣一帶的大片紅樹林,有如低矮樹海,在沿岸展現勃勃生機。
- 而且沿途景色不止是一般的山林或海景,更可途經隱世村屋,拍照發燒友可以一訪。
- 西貢行山路線眾多,有易有難,這段算是較輕鬆的一段。
- 位於西貢的萬宜水庫,是香港最大的水塘,水庫有兩條石壩,當中位於東面的萬宜水庫東壩更被列入了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景點之一!
- 如果由萬宜水庫東壩前往浪茄,則要在1公里之內有水平面攀登約150米。
在萬宜地質步道途中,有多款不同的岩柱,更可以看到破邊洲。 西貢行山新手路線|不少行山新手周末都想到郊外走一走,擁抱大自然。 其實香港還是有不少的易走行山徑給新手們選擇。
北譚涌: 西貢行山路線|北潭郊遊徑簡介
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傍水而建,路徑舖設得平坦舒適,沿途經過不同的生境如紅樹林、泥灘、小村落和風水林等,野生生物處處,令人目不暇給,實為理想的野外教室。 過橋時除了可欣賞平靜河景,細心留意還會發現河道一帶是極具生態價值的紅樹林。 據北潭涌自然教育徑的介紹牌顯示,由於該帶的泥灘經常被海水淹沒,土質鬆軟、鹽分高及缺氧,故不適合一般植物生長。 惟秋茄樹、桐花樹等紅樹藉着落葉,又或者長有獨特葉腺(鹽腺),幫助樹木排走多餘鹽分,所以是紅樹林的常見品種。
北潭凹輕鬆易行,踏進了家樂徑後,到處有茂盛的楓香樹。 我們又遠眺平靜的海水,並從高角度回望土瓜坪村、燈塔,是假日到郊外放鬆打卡的好地方。 我們在這裡看到彈塗魚和招潮蟹, 玩1小時後折返到大網仔路復興橋, 於附近的發記士多吃午餐(只在週末開放)。
北譚涌: 西貢行山|北潭涌家樂徑啱一家大細!短程多林蔭感受昔日田野風貌
2003年6月15日,假日過海路線T6及698R於投入服務,其中T6線開辦不足三年,於2006年5月15日停辦。 至於698R線,則於2005年4月24日延長至黃石碼頭,並提供雙向分段收費。 698R線於2014年11月16日亦告停辦。 北潭涌及以北的地方為郊野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範圍,漁農自然護理署於北潭涌巴士總站出口旁設有管制站,限制車輛進入。 「北潭郊遊徑」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為昔日的鄉村古道,平坦易走,適合一家大小同遊。 穿過樹林,路徑四面環山,由此可遠眺右方牛耳石山及嶂上群山峻嶺。
)位於新界東部,是西貢郊野公園的中轉站和就近馬鞍山市區的郊遊遠足之地,亦是麥理浩徑的起點,而大網仔路可沿迴旋處直達馬鞍山、九龍和香港島。 如北潭涌的上窰村乃19世紀由黃氏(落擔祖:黃發升及其數兄弟)建立之客家村落,主要以燒石灰為生,在荒廢多年後,在1981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1984年成為今日的上窰民俗文物館。 巴士:乘搭九巴 92 號由鑽石山方向入西貢;299X 號由沙田方向入西貢,再轉乘九巴 94號由西貢巴士總站至北潭涌站營地門前下車;假日可於鑽石山乘搭九巴 96R 號。 北潭涌早於1978年已有專營巴士服務,九巴開辦94線往返黃石碼頭及西貢,北潭涌是必經之路。 當時大網仔路的封閉道路範圍涵蓋大網仔巴士總站以東區域,至1981年9月21日才把管制站後遷至北潭涌巴士總站外的現址,而北潭涌巴士總站亦於同日啟用,惟以此為總站的路線均只於周末及公眾假期服務。
北譚涌: 文物館重現上窰村舊日風貌
旁有北潭凹村,北潭凹亦是一處野外定向訓練的理想場地。 走大約8分鐘到發記士多, 旁邊就是北潭涌自然教育徑的起點了。 我們來到北潭涌的河口, 這裡的河水水位會受潮汐影響上升或下降。 河水的源頭為石屋山, 石屋山南邊山坡的數條水系在這裡形成水潭, 再經此流入海, 因此這裡又名 「北潭涌」。
村民會使用一對裝有鐵鉗的長竹,將從海中找來的珊瑚、貝殼放到窰內,以樹枝、禾草做燃料,燃燒數天製成石灰,再經附近的小碼頭運送出去,用以建築;後來因英泥及造磚行業出現,石灰工業逐漸式微,村民亦相繼四散,村落從此荒廢。 走過竹林,步行約5分鐘,我們來到了昔日的上窰村,現已改建成上窰民俗文物館。 西貢戶外訓練營座落於西貢大網仔、鄰近西貢郊野公園,佔地18,611平方米,可同時容納宿營人數超過400人。 營地依山沿海岸線而建,自成一體,四週翠綠環繞,景色優美,恬靜怡人。
北譚涌: 西貢行山好去處2. 萬宜水庫東壩 香港最大水塘
再沿雷打石山前進,落到百多米高的山坳,繼而登上海拔399米的雞公山,然後下山抵達企嶺下西沙路的水浪窩燒烤場結束此段,有巴士及專線小巴前往西貢墟、馬鞍山、港鐵大學站及沙田。 由於往來黃石碼頭及市區,乘搭常規或假日路線都要轉車前往,因此於1990年8月5日起把這兩線合併為96R(即本路線),仍只在假日行走,以方便遊客到西貢東一帶的郊野公園旅遊,或轉乘渡輪往返塔門觀光。 受到大網仔路及北潭路的道路限制,尤其因受到大網仔停車場巴士站的路面狹窄影響,多年來本路線只能採用短身雙層巴士行走,即使改為全空調服務後,仍然沒有改變。
踏足西貢郊野公園必經之路的北潭涌,是這條家樂徑的起點,舒適易行,設施齊備,使這裡成為對初嘗郊遊樂的不二之選。 從萬宜水庫到果洲群島一帶的海岸線,可以見到一排排豎立著的巨大六方形石柱,就是一尺石未被大海掩蓋、侵蝕前的地貌。 巨型六角柱石的形成,原來跟一億四千幾萬年前的火山爆發有關。
北譚涌: 西貢千島湖: 北潭涌—鯽魚湖—長山—斬竹灣
路線主要沿海岸線水平前進,途經各種沿海植物及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窰民俗文物館是香港最早設立的民俗館,館內展出客家人日常生活的情況,農村家居佈置和農耕用具等。 上窰民俗文物館的開放時間為早上九時至下午四時,逢星期二、聖誕日、聖誕翌日、元旦及農曆年初一、二、三休息,乘搭本路線於北潭涌巴士總站(往黃石碼頭方向40號站)下車前往。 西貢行山路線「家樂徑」與「北潭涌自然教育徑」相連,起點設於自然教育徑終站的「上窰」。 北譚涌 遊人可在參觀「上窰民俗文物館」後,南行約200米,左轉緩緩上山。
曝罟灣半月形堤圍的景致開揚,堤圍環繞整個曝罟灣而建,是往日村民養魚的地方,如今已成荒廢魚塘,卻吸引不少遊人坐在堤圍上打卡、看海景,甚是優游! 不過當記者在資深教練Sunny帶領下,嘗試從堤圍走過對岸,卻發現堤圍日久失修,我們途經3處位置甚為驚險,分別需扶着繩子、腳踏數條水管,以及走過如獨木橋般、只夠1人走過的狹窄「石路」。 記者要蹲下來把重心放低,用手扶着腳下狹窄的石堤慢慢走才能通過整條堤圍。
北譚涌: 西貢行山好去處7. 黃石家樂徑 – 海岸景色一覽無遺
北潭涌自然教育徑起點(如不走北潭涌家樂徑) 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至「上窰」巴士站,沿大網仔路步行約3分鐘到達復興橋,或乘專線小巴於復興橋下車,此為起點。 麥理浩徑第三段(北潭坳至企嶺下段) 北譚涌 是麥理浩徑十段中最為難行的兩段其中之一,必須體力充沛及裝備良好才可,以應付當中部份日久失修的路段。 乘搭本路線於北潭凹村(往黃石碼頭方向45號站)下車,位於海拔100米,一開始就要登上海拔422米的牛耳石山,然後下山向嶂上進發。 該處有以山水豆腐花馳名的「許林士多」,成為主要的補給站。 北譚涌 這段上山路不太辛苦,很快就來到山腰開揚處,能夠回望牛耳石山。
北譚涌: 西貢行山路線上窰家樂徑簡介
原本是想落坳門再回嶂上前往岩頭山的,但路徑似乎較隱蔽,我們擔心不夠時間行完全程,於是在西脊下山接回麥理浩徑直接前往嶂上。 下山的路很窄,植物茂盛,接回麥理浩徑後沿徑前往岩頭山。 上岩頭山的小路雖然窄但清晰可見,沿路亦有絲帶。
北譚涌: 路線資料
備註:水泥路鋪設得平整,兩旁都是樹蔭,偶爾看到開揚的海景。 西貢行山路線蕉坑自然教育徑位於漁護署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內,全長約0.8公里,步行約需一小時。 沿途還可看到楓香、柿、露兜樹及白欖等多種植物。 折回教育徑起點後,沿木橋進入尾段,可在蝴蝶谷裏認識不同的蝴蝶寄主,而在春夏之際更可見多種蝴蝶翩翩飛舞。
於道上遊人亦有機會找到珍貴的土沉香(又稱牙香樹),其珍貴之處非在於罕有,而是因為「香港」一名源自舊時香港出口土沉香作為香品,因而得名。 可惜的是,記者到訪當日正值文物館維修,我們無緣參觀;據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回覆,文物館預計本年9、10月重開。 Sunny帶我們走到位於文物館旁的另一個法定古蹟——上窰村灰窰,他指,在建村時,村民還建造這個大灰窰。
北譚涌: 交通資料
北潭涌海拔高度接近水平,之後在1公里內,攀登至海拔約100米,往後兩三公里都是在100米至50米左右上落。 於出發後的三四公里,會由攀登至近150米, 之後會由四至七公里都是上下主要以下山為主,大約六公里左右,就會抵達萬宜水庫東壩。 打算去看六角形岩柱和海蝕洞,這些景點都是接近水平面。 如果由萬宜水庫東壩前往浪茄,則要在1公里之內有水平面攀登約150米。 位於屯門大欖涌水塘的「千島湖」聲名遠播,全年遊客大旺。
於12月26日的免費乘車日,行走本路線的巴士均加入特別電牌分頁「YAS 26/12請您搭」以作宣傳。 香港山藝協會創辦人兼山藝教練梁梓浩(Sunny)表示,這次的行山路段沿途多有樹蔭,路徑普遍平坦易行,毋須攀登一座又一座的高山也能欣賞別致景色。 我們從西貢巴士總站搭巴士到上窰站,在馬路的斜對面便看到四周被白色欄柵、植物環繞的發記士多,士多旁有數個大小不一、各具特色的信箱豎立,提示着我們很快已來到第1個checkpoint:北潭涌復興橋。 北潭涌設有公共停車場,供郊遊人士泊車轉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郊野公園私家車禁區範圍各處,減少私家車駛入郊野公園,收保護環境之效。 白普理營位於西貢黃宜洲,設有112個宿位,公開予會內服務單位、會外學校、團隊及公眾人士使用。 營地設備完善,其中一個特色就係設有具備多項觀測天文儀器嘅青少年天文台,營地每晚可安排天文活動供參與者學習天文知識及觀測天象,啱曬鍾意睇星星嘅人參加!
Sunny亦提醒,堤圍路段屬進階路線,新手可選擇沿路折返,回到轉入曝罟灣堤圍前的小路,向上窰郊遊徑的曝罟灣營地方向進發,路上亦會碰到走過堤圍到對岸的行山客。 親子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各個明星爸爸和仔女去內蒙古入住蒙古包房間好特別,原來在香港都可以體驗這個蒙古包的生活! YMCA 南丫康樂營,在聖誕時期會舉辦歷奇訓練營,營地極其廣闊,六個大蒙古包陣,內有碌架床及冷氣,仲有個天窗,看着天花的蒙古花紋,真是以為去到內蒙古! 小朋友就住蒙古包,大人都毋須擔心小朋友,自己可以在包外紮起帳篷,體驗露營生活。 例如大家可以在八公頃的淡水湖,玩獨木舟,在包外的草地玩飛碟,當然還有更多不同的歷奇活動,如果想去玩就要留意YMCA 網站的最新動向。 小巴:專線小巴:乘搭1A號西貢專線小巴由彩虹方向入西貢或101M號專線小巴由將軍澳坑口方向入西貢,再轉乘 9 或 7 號北潭涌專線小巴,途經該營地。
北譚涌: 西貢行山路線北潭涌家樂徑簡介
六角柱石群在整個西貢區不難找到,但其中以萬宜水庫東壩一帶的柱石群最為壯觀,由東壩尾的迴旋處沿車路下山,左邊便是較完整的六角柱石群,抵達弱波堤上的T型巨石陣,由該處可遠眺不遠的破邊洲,可發現有相當明顯的六角柱石群在島上。 在弱波堤與東壩之間有一山洞,洞內更可觀賞倒垂的六角柱石。 過往遊人需要攀石出入山洞,若天氣欠佳則十分危險。 因此,漁農自然護理署於2015年於主壩和副壩之間的水潭,修建一條長50米的木橋,延伸至海蝕洞對出15米的水面,稱為「萬宜地質步道」,於2016年5月啟用,遊人可以安全地近距離觀賞海蝕洞內的倒垂的六角柱石。 在西貢一帶六角柱石群的直徑,達一米至三米,比起在北愛爾蘭「巨人之堤」(Giant’s Causeway) 這個世界自然遺產的半米直徑六角柱石更為巨大,加上岩石形成的地質,是屬於比較酸性的流紋質凝灰岩,顏色較淺,為世上罕見。 北潭涌位于中国香港东部的西贡区,是西贡郊野公园的中转站,亦是麦理浩径的起点。
自疫情爆發以來,香港家庭對本地玩樂的需求急升,隨著近來疫情稍有緩和,保良局賽馬會北潭涌度假營亦重開部分設施和住宿服務。 讓一家人能來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同時能參與平日城市生活難以接觸的活動,如:獨木舟、高空飛索等,而且價錢亦相當親民。 北潭涌巴士總站(Pak Tam Chung Bus Terminus),位於新界西貢區北潭涌大網仔路保良局賽馬會北潭涌度假營對面,乃一坑狀露天車站。 「黃石家樂徑」的起步點正好設於西貢黃石碼頭巴士總站旁,在此登上數十石級,即可一覽左方的東心淇山和高塘口等海岸景致;展目遠望,視野更可遠及大灘海峽、塔門、高流灣和灣仔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