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岩柱11大著數2024!(小編貼心推薦)

漁護署稱,糧船灣組岩柱數量多、體積大、保存完好,而且分布範圍廣,是全球罕見且最具代表性的地質奇觀,今次入選首百個國際地科聯地質遺產地,代表其國際重要性獲得認可。 有行山經驗人士若意猶未盡,不妨挑戰難度,攀上破邊洲一覽眾山奇景。 破邊洲是萬宜水庫對出的一個島嶼,因長年受到海水侵蝕所以與花山分離,其分布的六角岩柱排列整齊猶如大形管風琴。 前往方法之一是從東壩紀念碑出發,向後行見到上山樓梯就可以開始旅程,但山上路徑不算明顯,大家記得事前熟悉路徑才上山。 同樣在北果洲南端上,這裡有兩組不同方向的裂隙,令六角岩柱沿節理先從底層外端開始滑入海中,然後再是頂層的岩石,加上受到浪侵蝕及風化,而形成迴旋的形態。

  • 土拓署製作短片,以及以發現香港超級火山為藍本的故事書,供市民進一步了解曾經存在於香港的超級火山和香港岩石分佈。
  • 岩石由冷卻後的岩漿、熔岩,經歷各種風化作用後形成,其主要成分就是礦物質,滋養泥土,亦是人類腳踏實地的根據,可說是萬物與文明的起源。
  • 但現有位於北潭涌的遊客中心將於2010年初翻新以介紹西貢區火山形成的歷史及區內的六方柱石群,而蕉坑的遊客中心亦將會在2010年初完成擴建為以介紹香港地質公園為主。
  • 這裡著名的地貌景點有更樓石、難過水、龍落水及斬頸洲等。
  • 從海中心可看到陸上的天然岩柱,而且有不同的路線選擇,當中可看到糧船灣、花山、吊鐘洲、橋咀洲等,夏天暑假時更會有期間限定的海路導賞團駛至果洲群島。
  • 赤洲的三分之二面積是由紅色的沉積岩構成,岩石以礫岩、砂岩和粉砂岩為主,是形成於約1億年前的晚白堊紀;由於沉積物沉積時的氣候炎熱乾燥,沉積物裡的鐵質發生氧化,所以使岩石變成赤紅色。

如海蝕洞繼續長期受到海浪衝擊,以致洞穴貫穿,就會變成「海蝕拱」;如海蝕拱的頂部塌下,在外的岩體脫離了陸地,那就是「海蝕柱」。 就在我們熟悉的破邊洲,那沿岸的海蝕柱以近乎垂直的角度豎立海中,遠觀之下十分壯觀,盡現大自然的力量。 (上)除了岩石和地貌,導賞團也介紹一些海岸生物,圖中的是大木林蜘蛛,亦稱為「人面蜘蛛」。 (下)露兜樹,果實由多個房聚合而成,多生長於海岸邊,外形像菠蘿,故又稱「假菠蘿」。 六角岩柱 Erik是資深生態導賞員,更曾是全港最年輕的全職生態導賞員,由於他鍾情地質研究,及後也成為了香港地質公園的導賞員(R2G)。

六角岩柱: 香港十八區景點

棉花堡位於土耳其西南地區代尼茲利省,除了參加當地旅行團外,也可在伊斯坦布爾機場乘搭內陸機,或在加柏都斯亞、伊茲密爾等地搭乘巴士前往。 巨型岩壁面積廣,由於在 1.4 億年前火山口的物質在冷卻的過程產生裂隙,原理和池塘的泥乾裂近似,所以岩柱的形狀大多是六角形。 不過,現在新增一條伸延出水面的木橋步道,就可以安全地近觀海蝕洞。 海蝕洞由大浪侵蝕而成,但自 1978年水庫建成後有防波堤阻擋,洞穴就不再遭受侵蝕,與昔日的形態相若。 不過,從斷層角礫帶中可以推測,西貢糧船灣曾在幾千萬年或 1 億年前,經歷過大型的地殼變動,相中可看到斷層兩側的岩石亦因受擠壓摩擦裂成碎塊。 当火山停止喷发后,岩浆在岩浆室和火山通道里地表以下缓慢冷却并排出气体收缩,岩石里的矿物在缓慢冷却过程中形成大颗粒结晶,晶体界面以六边形分开。

六角岩柱

相比起英國北愛爾蘭著名的「巨人堤道」,其六角形岩柱的直徑只有 0.5 米左右,西貢六角形岩柱的平均直徑則達 1.2 米,最大的更達至 3 米。 六角石柱的出現,是由於在1億4,000萬年前,火山曾猛烈爆發,熔岩加上火山灰流形成了火山熔岩層,而熔岩層在冷卻成岩石期間,出現規則的收縮現象,變成了六角柱狀的節理。 @西貢東壩以至破邊洲一帶,擁有奇異六角柱狀凝灰岩圍繞,外型排列整齊,就好似人工製作一樣,但其實是一億多年前火山大噴發後熔融物質自然形成的,在風和海水侵蝕下會慢慢散落。

六角岩柱: 西貢東壩前往方法

排列整齊的六角形石柱被稱為「柱狀節理」,在這裏除了感受到大自然的宏偉,更看到昔日採石場留下的洞窟挖掘痕迹。 有日本專家發現玄武洞的磁性方向與地球目前的磁場相反,令人一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明報專訊】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糧船灣至果洲群島一帶的早白堊世流紋質岩柱群(簡稱六角形岩柱群),為全球罕見且最具代表性的奇觀,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昨晚公布其入選首100個地質遺產地。 漁護署表示,六角形岩柱群值得讓市民及國際認識其珍貴價值,以及培養保育意識。 這裡的沉積岩是由層層平疊的粉砂岩構成,形態非常獨特,猶如千層糕,十分有趣。 島上的「平洲環島郊遊徑」沿途設有解說牌,介紹島上的地質特色及海岸地貌,包括海蝕平台、海蝕崖、海蝕柱等。

六角岩柱

徒步走到萬宜水庫水平面,可以邊走邊欣賞上帝鬼斧神工的天然巨作六角岩柱陣。 萬宜水庫是香港最大的儲水水庫,由兩道大壩組成,分為 東壩 及西壩。 大壩下游朝向太平洋,工程師為了防禦洶湧的海濤和鞏固建築結構, 加建了一道由7000塊錨形石拼合而成巨大錨形石防波堤,而工程更被列作「香港十大傑出工程項目」之一。

六角岩柱: 香港地质公园六角形火山岩柱 入选国际地质遗产

所謂斧頭的痕跡,其實是海浪長年累月侵蝕花山而形成的海蝕柱。 Erik說,地質是後人推斷出來的歷史資料,對於香港岩石的成因及某些地質歷史,不同門派有不同學說,但都有一共通點,就是代表了我們對本土地質的重視。 他舉例說,現時香港有3條法例及條文保護泥土或岩石,使之免被移走或外觀受損,違者最高可被判罰款及監禁。 Erik解釋,正因地貌岩石沒有生命,而且脆弱珍貴,亦沒有自生或成長能力,故一旦被破壞,就不可能復原,因此我們必須好好保護這自然環境中的最重要部分。 岩石由冷卻後的岩漿、熔岩,經歷各種風化作用後形成,其主要成分就是礦物質,滋養泥土,亦是人類腳踏實地的根據,可說是萬物與文明的起源。

想買周末巴士票或報名參加地質公園導賞團,市民除了可透過網上預訂外,亦可到西貢市巴士站旁邊的西貢火山探知館,即時買票及報團。 市民可以以探知館作為整個旅程的起點,館內更會提供所有地質步道、路線的宣傳單張。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亦提供相關以香港岩石及地質地貌為主的展覽。 橋咀洲位於西貢市中心東南約2公里,遊客可從西貢碼頭乘坐街渡前往,船程約十五分鐘。

六角岩柱: 六角柱

故此,地貌岩石是所有生態系統的重要基礎,好好保護它,就等同保護所有環境與生態歷史。 Erik(右)向團友講解火成岩的形成,這裏是西貢橋咀洲,當年位於破火山口邊緣,現時布滿火山爆發後形成的火成岩。 棉花堡是由山上流動的含鈣溫泉水沉積而成,白色的石灰岩搭配湛藍的溫泉水看起來就像仙境一樣。 棉花堡於1988年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及自然遺產,自此就受到保育,遊客只能赤腳進入保護區觀賞。

六角岩柱

不過,若市民想以的士離開萬宜水庫東壩,就要謹記跟的士司機事先預約回程時間,因為很少的士會主動前進東壩。 整條步道,沿路一共設有 12 塊資訊牌,當中包括水庫公程、岩石資料、地質解說、海蝕洞形成等,而那些資訊牌圖文並茂,市民即使自遊行亦可容易理解,不需導賞員都能夠長知識。 位於西貢半島糧船灣的萬宜水庫是近年新興打卡點,當年1970年代香港耗資最龐大工務工程,如需要駕駛,則要作特別申請。 近年玫府有意發展當地觀光及保育,不但將木橋步道開放,亦舉辦巴士團。 海蝕洞:破邊洲本與花山相連,是突出的一個岬角,以六角柱狀的流紋岩為主,節理甚多,形成弱點。 當懸崖上的石縫與海岸線形成直角,巨浪拍打岩層簿弱帶,岩層逐漸被侵蝕。

六角岩柱: 西貢六角岩柱群 入選世界百大地質遺產

另外,其獨特之處是世界其他的六角形岩柱主要是由深灰色的玄武岩形成,而香港則是較淺色的酸性火山岩。 据地质学家研究,西贡火山岩柱群源自约1.4亿年前该地区的火山活动。 专家认为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及熔岩,火山最终崩塌形成直径约20公里的破火山口。 大量火山物质在破火山口内堆积并缓缓冷却收缩,形成六角形火山岩柱。 这种神奇的景观在世界上并非罕见,比如还有美国怀俄明州的恶魔塔和加利福尼亚州的魔鬼岩柱堆、以色列/叙利亚戈兰高地的六角池、苏格兰斯塔法岛的芬格尔洞、冰岛斯卡夫塔费德国家公园的黑色瀑布等。 在我们中国也不乏这样的玄武岩地质奇观,其中著名的就有十二处,比如香港西贡石柱、南京六合桂子山、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腾冲曲石乡柱状节理等。

六角岩柱

綜合明報、香港文匯報、香港01等港媒報導,六角形岩柱群保存完好,且分布範圍廣,是全球罕見且最具代表性的地質奇觀。 六角岩柱 漁護署高級地質公園主任陳羽嵐表示,六角形岩柱群可與一些世界較出名的地質產地如美國大峽谷、內地石林喀斯特地貌等齊名,證明香港的六角形岩柱群有珍貴價值。 市民可於西貢市中心或北潭涌乘坐的士前往,即可到達位於萬宜水庫東壩的地質步道。

六角岩柱: 西貢郊遊 萬宜水庫東壩

破邊洲雖然沒有墨爾本十二門徒石的排場,但卻充分展現出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單是身處億年奇趣岩石中的體驗,已教人樂此不疲。 攝影大師 Robert Capa 說得對,「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是因為你不夠近。」靠近了,火山岩的紋理都無所遁形,只有乖乖巨細無遺地呈現給大家。 萬宜水庫東壩的範圍相當大,到底前往花山破邊洲的入口在哪? 入口就在萬宜水庫東壩紀念碑(那個藍色錨形石)側的梯級,然後往上走,穿過茂密的叢林。 另外,郊遊前一定要做足準備,量力而為,注意難道級別,不要獨自一人去。

六角岩柱

糧船灣對出的橫洲,可以看到海蝕拱,它又被稱為橫洲角洞。 它與海蝕洞及海蝕柱的形成相同,同樣是受猛烈的風浪衝擊而成,只是侵蝕的程度不同。 六角岩柱 不少人都會到萬宜水庫東壩的防波堤打卡,其形狀是一大特色。 不過,其實它主要是用來抵禦海岸的地基被潮水沖蝕的堤壩建築形式。

六角岩柱: 六角岩柱 地動山移的證據

來到此處,大家不用再幻想了,眼前的就是侏羅紀年代的遺跡。 一億多年前的侏羅紀時期,香港有許多活火山,熔岩及火山灰遇到海水被冷卻後,形成了今天的六角形石柱。 再經地殼的變動和大自然的侵蝕,鬼斧神工的六角形岩柱便赤裸裸暴露於人前。 漁護署周六晚上宣布,位於香港地質公園的早白堊世流紋質岩柱群(即六角形火山岩柱)入選為首百個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國際地科聯)地質遺產地。

步道全長達 1.4 公里,由壩頂走到壩底,在壯觀山岩石壁下,遠看發現人只有一粒微塵咁細。 岩石邊只設矮石壆,沒有置大型欄杆,可以無損天然環境下近距離觀看,但不建議走入。 六角岩柱 不過,大家有一點一定要注意,由於步道全程無遮無擋及無補給,因此一定要做足防曬措施,以及準備充足糧水。 前年新增的木橋步道全長 1.4 公里,平坦易行,沿途亦設有解說牌及基本郊遊設施,適合各類型行山人士。 另外,行山前一定要做足準備,量力而為,注意難道級別,不要獨自一人行山。

六角岩柱: 地質公園:糧船灣六角岩柱

這裡展示了岩柱在尚未完全冷卻凝固時,受重力影響而向下彎曲,形成現今的獨特形態。 要注意的是,六角形柱岩壁周遭只設矮石壆,沒有設置大型欄杆,可讓遊人近距離觀賞,但因岩石風化已久,存有落石風險,故不宜走得太近。 六角柱石群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Hong Kong 六角岩柱 UNESCO Global Geopark)的主要景點之一,其他景點還包括:海蝕洞、破邊洲等。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擁有世界一流的酸性火山岩柱,展現了5億2,000萬年至2億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期間,通過沉積作用形成沉積環境的一段地質歷史,極具典型性和稀有性。 此外,海岸作用在此形成了多種侵蝕和沉積地貌,其中的化石對於瞭解古老的古生代環境、地理、氣候及生物進化提供了線索。

六角岩柱: 玄武岩柱是如何形成的呢?

眼前的奇岩異石雖然是遠古遺留至今,但隨着他逐一翻開地動山移的證據,彷彿也感受到億萬年前香港東岸曾發生的火熱震撼。 六角岩柱 常說香港是片福地,地理位置不屬地震帶,也沒發生過大海嘯,更不會有火山爆發,相比鄰近國家如日本、菲律賓或印尼等安全。 但原來在遠古的從前,這彈丸之地也發生過大型火山大爆發,驚雷過後,孕育出這片奇蹟之地。

六角岩柱: 西貢火山岩園區

漁護署指,據地質學家研究,西貢火山岩柱群源自約一億四千萬年前該地區的火山活動,當時劇烈的地殼活動導致香港東南面形成一個大型火山。 專家認為火山爆發噴出大量火山灰及熔岩,火山最終崩塌形成直徑約20公里的破火山口。 大量火山物質在破火山口內堆積並緩緩冷卻收縮,形成六角形火山岩柱。 目前香港絕少機會發生地震,但原來在約 1 億 4000 多萬年前,曾經歷火山爆發和地震。

六角岩柱: 地質教育中心

2015年7月,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將會面臨首次4年一度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估,於同年9月揭曉是否達標,繼續維持其世界地質公園之資格。 200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香港地質公園成為國家級地質公園;香港國家地質公園於同年11月3日開幕。 其後經過兩年籌備,有關單位為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申請為世界地質公園。 2011年9月17日在挪威朗厄松舉行的第10屆歐洲地質公園會議上宣布,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接納香港國家地質公園加入為該網絡的成員;香港國家地質公園因而易名「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