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佛法的觀點來看,如果只是用自利的方式來利益自己,得到的利益不僅很小,而且是不可靠的,但是用利他的方式來利益自己時,得到的利益才是最大最可靠的。 以上三種戒條,攝律儀戒乃是其後二者的基礎,因為若不捨離惡行,建立自己的德行,是不可能進一步攝善法和饒益有情的。 三種布施中,以法施價值最高,因為得法的人,以後能自力更生,乃至再把所學到的善法轉授予其他人。 財施最親切,因為能解決他人現前當務之急。
後二度偏修慧;而入定乃發慧前導,故列第五。 約對治煩惱言,則可去除懈怠之障。 懈是身行懈廢,怠是心行怠惰。 八大人覺經云: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四、精進度 梵語毗離耶,此翻為精進。 精言精純,指心無惡雜;進是昇進,謂身不懈怠。
六度波羅蜜: 精進
就這樣以四攝法來利樂眾生,讓眾生心生歡喜,覺得菩薩人很好,真是菩薩心腸,眾生就願意接近菩薩,願意信受菩薩所說的話,也就願意跟著修學佛法了。 六度波羅蜜 菩薩就這樣於佛菩提道上,不斷地以四攝法來攝受眾生。 契經說:攝受眾生,就是攝受佛土。 所以菩薩要用四攝法來攝受眾生,攝受眾生就等同攝受佛土。
四攝法是菩薩度眾的竅門,因而也是必要的修行。 十地滿心進入等覺位時,已經過完第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仍然是大波羅蜜多,這時必須百劫修相好,以一百劫時間專修福德,修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好以及無量無數的隨形好。 也就是說,前面那五十個階位中的種種布施都還不夠,還要再以整整一百劫的時間,專修內財與外財的布施,廣修福德來具足圓滿三十二大人相以及種種的隨形好。 所以諸佛的法相那麼莊嚴,因為每一相都是以無量的福德來修集成就的。
六度波羅蜜: 布施
做種種利益眾生的事情。 【人間社記者思仁 新店報導】在大乘佛教中,六度萬行是修練成佛的重要途徑。 六度波羅蜜 其中「六度」又稱「六波羅蜜」,指六種修成功德的要點;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與般若。 佛光山新店禪淨中心8月2日佛學講座特別禮請寶塔寺住持慧僧法師主講「六度波羅蜜的內容與實踐」,百餘位前來聆聽講座的信眾共饗法宴增長菩提心。 慧僧法師期勉與會大眾以「六度波羅蜜」為師,精進修持。 四攝是菩薩攝受眾生的四種方法。
三明六通大阿羅漢迴小向大,轉入大乘法中修學,在還沒有證得第八識如來藏之前,仍然只是六住滿心位而已,雖然他的解脫證境可以相等於初地心或三地心,但是從佛菩提道來說,他的般若智慧只是在六住滿心位。 當他修菩薩行的時候,如果布施的部分不滿足,他就必須補修布施度。 譬如有的大阿羅漢出去托缽,結果拖空缽回來,那就顯示他往世在六度萬行初住位的布施功德還沒有完成,才會拖空缽回來,他就必須補修布施度。 所以阿羅漢不能稱為佛,必須解脫道修證完成之後迴小向大,再加修佛菩提道,這兩道都具足圓滿,才能成就究竟佛果。 所以阿羅漢不是佛,但是佛也可以稱為阿羅漢,這就好比世間法中,大學生不能稱為博士,但是博士同時具有碩士與學士的資格,道理是一樣的。 話說回頭,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生起般若智慧進入七住位,次第歷經十住、十行、十迴向,到十迴向位滿心,都還在修習六度波羅蜜,稱為遠波羅蜜多。
六度波羅蜜: 六度波羅蜜【郭明義點傳師】【2017年】
第一種是分段生死,是一生一生的投胎出生,然後死亡,一段一段的生與死,這是普通的凡夫。 第二種是已經到了初地以上的菩薩,菩薩有十波羅蜜,從初地至十地為止,由於他的功德每一地都在變,法身慧命不斷在成長中,這叫變易生死,一直到成佛,變易生死也就結束了。 第一種是對於我們身體的執著,這個生命的我是五蘊構成的,就是一般人所講的物質和精神,而生命就是我們起煩惱的根源,斷除了我執,智慧才能出現,這叫「我空」,也叫「人無我」。
- 对宇宙之间的万事万物的看法,和佛看的一模一样,这时候的知见,就是佛知、佛见,正知、正见,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就是般若智慧了。
- 菩薩如是,於己法界及與他界,分別諸相法無有二,則得超入無礙本際。
- 喻如虛空增益一切眾生,菩薩所行諸施利益眾生亦復如是。
- 戒乃正順解脫之本,遺教經云:於佛滅後,當尊重波羅提木叉。
- 佛在多部經中反覆告誡切不可斷學般若,果報在三惡道。
精進(毗梨耶波罗密):包括以心靈思想与以身體力行去精进,「思考何為善法、何者可成善法」(禪定),並「實踐並修正」(持戒)、「護持」(忍辱)、「分享」(布施)善法,以增進「智慧」(般若)。 精進修持其餘五度,以勤断惡源。 等我们修学到一定程度后,认识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正明了了事实真相,对一切环境事物不再起心动念,这时候,我们的真心就开始恢复。 六度波羅蜜 对宇宙之间的万事万物的看法,和佛看的一模一样,这时候的知见,就是佛知、佛见,正知、正见,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就是般若智慧了。 忍辱分为三类:第一,是别人对你加害、陷害,你要能够忍受。 第二,是自然的变化,寒暑冷热、饥饿干渴、风雨雷电等等,你要能够忍耐。
六度波羅蜜: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二)出世間禪,如六妙門、十六特勝,觀練熏修等,為超出三界之大小乘禪定。 六度波羅蜜 (三)出世間上上禪,如自性等九種大禪,此為佛之大定。 若如淨土念佛法門,經上稱為「無上深妙禪」。
所以 馬鳴菩薩說,或以四攝或以六度,就是以四攝法與六度波羅蜜作為修行的主要法門。 ,也就是說,菩薩以四攝法攝受眾生,同時也以六度波羅蜜來自度度他。 是說菩薩以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來到達解脫的彼岸,這是大乘菩薩道的核心,廣說為萬行,略說為六度,叫作菩薩六度萬行。 因此,雖然是有大乘及小乘的說法,可是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的法門,並沒有分別,問題在於是否發了無上菩提心。 如果只是準備在這一生或少數的幾生之中,完成解脫道而進入涅槃,這是小乘思想。 六度波羅蜜 發了無上菩提心的人,即使進入涅槃,也是不來不去的;既不貪戀生死,也不厭離生死。
六度波羅蜜: 六度波羅蜜
(二) 愛語攝 ── 愛語就是眾生喜愛聽到的語言。 一、隨順世人喜愛的愛語:即以和樂的容顏,誠懇的態度向眾生講說讚歎隨喜、諒解關懷、慶賀慰問等的句語。 二、隨順正法的愛語:菩薩順應眾生的根基和修行境界,作出適當的教導和指引,令其發菩提心,乃至在修行次第上能有所晉升,步向無上菩提。 攝善法戒 ── 一切增長善法的戒條。 菩薩發了菩提心後,就要積累福德智慧資糧,所以凡是能夠促進道業、利益眾生的善法,都應勤加修學,以能早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