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理高中書院連登2025介紹!(小編推薦)

辦學宗旨: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的使命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富有挑戰和充滿關懷的學習環境,以培養他們成為滿有自信的年青人,鼓勵他們不斷終身學習;並且以基督教的價值觀薰陶和塑造他們成為對社會深具責任感的人才。 全港現時共有四所高中書院,只招收中四或以上學生,分別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明愛華德中書院、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及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是一所推動職志教育及提供雙軌課程的中學,完成中三課程的同學可申請入讀。

  • 以下是公理高中書院開設給學生修讀的科目: 核心科目: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必修單元)、通識教育。
  • 近年直資學校經常調整學費,家長要留意心儀直資學校學費的改變,決定是否能夠負擔。
  • 直接資助計劃,簡稱直資,是1991年開始推行的香港教育資助計劃。
  • 此條目介紹的是由公理高中書院轉營為完全中學的一家直接資助計劃中學。
  • 為配合二零零九年新高中學制,本校設立雙軌升學階梯,提供香港中學文憑課程及兩年制校本文憑課程讓同學選擇,並以「職學雙修」的職志教育理念培育學生。
  • 區會除有安排堂會舉行崇拜外,還是香港主要的辦學團體之一,自 1960 年代初開始積極參與教育工作。
  • 大禮堂、實習廚房、實習餐廳、酒店模擬客房、食品科學與科技實驗室、多媒體學習及商業模擬中心、服裝、成衣與紡織室、設計與應用科技室、藝術.

本校於2007年9月成立法團校董會,學校由不同持分者共同管理。 法團校董會由15人組成,成員包括有教育界、宗教界、商界等專業人士,並有校友、家長及教師代表加入,共同監察學校的運作及發展。 香港有3種學校:資助學校,官立學校及直資學校,而直接資助計劃,簡稱「直資」,是1991年開始推行的香港教育資助計劃,計劃目標是…更多。 總言來說,直資中學提供優質的教育,普遍良好的師資與完善的學校設備,越來越多傳統名校轉為直資,可見其素質有保證。 另一方面,有人認為統一派位是不公平的制度,而市場化的自由收生才是最符合「公平」的原則。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4 香港華仁書院

學校亦經常舉辦到國內及海外進行的交流學習,以豐富學生語言學習的經驗。 由於聖保祿學校是直資中學,聖保祿學校中一收生並不參加教育局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學校自訂中一收生的程序和準則及申請日期,並自主取錄學生,如若有興趣報讀,須直接向學校查詢。 【明報專訊】本港有11間直資高中學校,過去已陸續轉型,繼去年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明愛華德中書院本學年增辦初中課程,最後一間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下稱公理書院)9月起亦開初中課程,高中學校將步入歷史。 校長阮愛馨(圖)表示,下學年首辦兩班中一,擬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希望學校轉型可讓學生體驗6年更完整中學教育,校方亦在初中設計創業教育課程,以專題探究和實習活動教學生創新、懂得解難。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制度不斷的改變,學校的辦學模式亦逐步更改,於一九七二年,本校由私立學校轉為按額資助學校,直至一九八二年再成為一所政府津貼學校。 二零零三年九月,本校緊隨教育發展的趨勢及回應社會的需要,轉型為一所政府直接資助的高中書院,並改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除了提供香港中學會考課程外,更開辦評審認證高級文憑、文憑及證書課程給有志投身工商物流及旅遊業的青年人進修。 為了給學生更完整的六年中學教育,學校在2022年9月新學年開辦初中課程,並刪去「高中」二字,重新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 去掉「高中」二字標誌着2000年教育改革項目之一、兼顧常規課程及多元化實用課程的高中書院將會成為歷史,全數11間高中書院改回一般中學,開辦中一至中六課程。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高中選科及升學指南2020(電子版)

院校在1965年撥地落實,因開闢山坡工程艱鉅,預算總建築費逾400萬。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同年,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發動教友籌款,籌款目標為10萬元。 在1967年完工時,政府共出資122萬,再作無息貸款200萬,中華基督教會籌得80萬,公理堂籌得超額20萬捐款,學校便一直以公理命名。

  • 根據2022/23學年資料顯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的班級結構是中一2班,中二0班,中三0班,中四2班,中五4班,中六4班,總計全校共開12班。
  •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創立於1967年,創辦團體為中華基督教會。
  • 院校在1965年撥地落實,因開闢山坡工程艱鉅,預算總建築費逾400萬。
  • DSE選修科:經濟、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旅遊與款待、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體育、科技與生活(服裝、成衣與紡織)。

由於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是直資中學, 所以毋須參加教育局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可按照學校自行訂立的程序和準則,自主取錄學生。 香港有 60 間直資中學,佔整體約 13%;香港有 394 間男女中學,佔整體約 85%;香港有 153 間基督教中學,佔整體約 33%;了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全港中學分佈詳述。 阮校長又指出,轉型後的公理書院會由中一開始培育學生創業教育,由熟悉的主題如家庭、學校等,引申至社區及世界層面,跨學科學習,每年安排創業教育月,舉辦不同的活動,如業界分享會、創業領袖訓練營、企業參觀、實境體驗等,透過業界和專家導師指導,實踐專題創業計劃。 此條目介紹的是由公理高中書院轉營為完全中學的一家直接資助計劃中學。 關於1967年於原有校舍開辦,2003年結束的公理書院,請見「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 (1967年)」。 1999年9月,學校已發展為一所具規模的全津貼全日制男女子中學,並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繼續承擔區會的教育使命。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Band 1A 灣仔中學

本校已向教育局申請,計劃於二零二二年九月開辦初中課程,持續推動實境教育、經驗式學習、創意學習,及多元學習經歷,為年青人提供更全面的六年中學教育。 為配合二零零九年新高中學制,本校設立雙軌升學階梯,提供香港中學文憑課程及兩年制校本文憑課程讓同學選擇,並以「職學雙修」的職志教育理念培育學生。 「公理高中書院」分別在二零零七年、二零零九年及二零一二年通過「香港學術及資歷評審局」之課程評審與覆審,開辦資歷架構第二級及第三級的課程。 創校初期,區會以私立實驗中學的理念,並以持續升學進修的特色,計畫開設大專部及與美國數十所大學取得連繫。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制度不斷的改變,學校的辦學模式亦按著環境所需而逐步轉變,由最早期的私立學校於1972年轉為按額資助學校,然後於1977年參加教育署所推行之按位資助學校按年轉為津貼學校。 學校將繼續為直資中學,第一年只開辦兩班中一班,每班最多收41人,將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學費每年25,000;延伸的高中教育設雙軌課程,除了DSE中學文憑試,也有英國高考GCE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A Level等其他海外課程供學生選擇。

入讀的學生除了可選擇繼續修讀香港中學文憑試課程,亦可選擇修讀多元化及多出路的校本職業導向兩年制文憑課程。 書院是全港首間通過學術評審,頒發資歷架構認可第二級及第三級文憑的中學,給予學生「多點入、多點出」的升學及就業發展機會。 聖保祿學校為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所創立,校訓是「為一切人,成為一切」即普助世人,無分種族、宗教及社會階層。 學校位於銅鑼灣,是一所直資學校,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 聖保祿學校一直維持在Band1A,學生成績優異,在全港446間中學中的排名一直維持在第10至18名,在文憑試中,本地學士課程取錄比率為 83.3%;本地及非本地學士課程取錄比率為94.4%;中六畢業生升學率更100%。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先設中一課程 學費2.5萬元 高中可不讀DSE課程

我們搜邏一些關於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的報導,讓你有更多資料去了解這學校。 視覺藝術室、校史廊、多媒體教學中心、校園電視製作室、通識教育及音樂室、演講廳、圖書館、學生支援中心、籃球場、健身室、電競室、音樂練習室、公民教育展覽廳、敬拜中心及小型演奏廳。 學校重視實境學習,積極推動專題研習、解難學習、經驗式學習及服務研習,以裝備同學終身學習,為未來繼續進修及事業發展作準備。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每年的小學資訊均有機會改動,請家長亦同時自行留意教育局及各大小學網頁之更新。

響1999年9月正式改名叫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2003年因為要搬去紅磡土瓜灣嘅新校舍而改名做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因而結束,共辦學36年,而原校舍就變咗做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其中直資學校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為了給學生更完整的六年中學教育,下學年開始轉型,校名將轉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由中一開始開辦初中課程,以英語為主要的學習語言,高中課程將提供雙軌並行,學生可選擇修讀文憑試課程或海外課程。 創校初期,本校秉承區會創校的理念,除了開設一般文法中學的課程外,並計劃增設專上課程,更與美國及加拿大數十所大學取得連繫,讓學生有持續升學進修的機會。 當時吸引了不少不同國籍的學生和教師,使「公理書院」幾乎成為一所國際學校。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的中學概覽

聖保祿中學較為偏重學業表現,在學生成績上投放較多資源,並且注重學生的行為舉止,以繁多的校規約束規範學生。 然而直資學校的學費「因校而異」,家長應該先了解直資學校的收費,確定能夠負擔,才安排子女入讀。 而個別直資學校可能教學水平參差,家長亦宜先了解心儀的直資中學,選擇真正適合自己子女的學校。 讓學生在愛中重建自信及成長,學校更透過專業的學生支援隊伍:校牧、社工、學生發展主任、升學就業輔導主任及全體老師,共同建立關愛校園文化。 本校的教學語言以中英並重及並用而行,著重培訓學生的聽、講、讀、寫的能力, 以期達至及符合專上教育及業界的要求。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學校分類屬性經多番轉變,創校時是非牟利私立,後於1972年轉為按位資助,再於1982年轉為津貼,至2003年起轉為直資。 學校於1999年更名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2003年轉型為直資高中書院時,更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2009年,學校為配合新高中學制,設立雙軌升學階梯,除一般香港中學文憑課程外,亦提供兩年制校本文憑課程,讓學生自行選擇。 自2007年至今,學校通過香港學術及資歷評審局的評審及覆審,開辦如酒店與餐飲服務、旅遊業務管理(航空及郵輪),及款待與旅遊管理等,資歷架構第二及第三級的課程。 現時,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已向教育局申請,計劃於下個學年(2022年9月),加開初中課程,並申請將校名改回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英語:CCC Kung Lee College)是一所直資男女校,屬於灣仔區校網,地址位於香港銅鑼灣大坑徑17號。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學校資料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學校秉承基督教信念,視每一個人均具價值及尊嚴,以有教無類的精神塑造學生,讓學生在愛中重建自信及成長,學校更透過專業的學生支援隊伍:宣教師、社工、學生發展主任、升學就業輔導主任及全體老師,共同建立關愛校園文化。 教育改革倡多元辦學,高中書院是其中之一,在推行新高中課程同時,為中三結業生提供繼續接受正規或職業教育的機會。 不過並不受到家長及學生歡迎,收生遇到困難,各高中書院紛紛申請開辦初中,變回主流學校,早在2015/16學年,高中書院已只餘三間。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世界學堂計劃」是惠僑課外活動計劃的重點,早於2001年,惠僑配合教育改革建議開展該計劃,冀盼學生超越學科課程和考試的局限,擴闊眼界,體驗與別不同的學習經歷。 根據2022/23學年資料顯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的班級結構是中一2班,中二0班,中三0班,中四2班,中五4班,中六4班,總計全校共開12班。 聖保祿中學是Band1A學校,歷屆DSE表現良好,本地學士課程取錄比率達71%,在全港全日制中學排名約第9至18名。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學校十分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與大部分學校一樣編排「精英班」與「普通班」。 學校大約有40個學會/興趣小組/隊伍供學生參加,包括學術、藝術、運動、制服團隊、社會服務等範疇,令不同興趣或才能的學生發揮所長。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學校管理

公理高中與工商業界保持緊密聯繫,合力推動職前體驗,為學生提供不同範疇的實習與體驗機會。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創立於1967年,創辦團體為中華基督教會。 早於1961年,中華基督教會便有意於大坑一帶辦學,因此開始與教育司署商討用撥地建校,曾名為基理英文中學,預算總建築費用達200多萬。

关于1967年於原有校舍開辦,2003年結束的公理書院,请见「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 (1967年)」。 香港有 60 間直資中學,佔整體約 13%;香港有 394 間男女中學,佔整體約 85%;香港有 153 間基督教中學,佔整體約 33%;了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1) 發握學生個人潛能及學習需要,促進個人學習經歷。 (3) 推動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照顧學生多樣性需要,加強學與教效能。 (4) 建立學習型及創建型教學團隊,推動教研,研發切合學生多樣性的學習需要的教學模式。 以往有不適應傳統學校的學生,高中時可以選擇入讀具特色的高中學校,繼續學業,應考公開試外,亦可以按自己的長處,選擇在非傳統學習上發揮所長,部分以職業導向為主,修讀款待、旅遊管理等文憑課程,完成課程後直接獲取資歷架構第二級或第三級。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學費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大紀元媒體集團創辦於2000年,在全球30多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發行5大洲,網絡版本有21種語言,是海外最大的中文媒體。 始終如一地報導真相、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大紀元》的使命。 最後,政府對官立和津補學校的控制過多,未能令學校達到其教學理念。 相反,直資學校相對擁有更高的自由度,可以自行決定收生標準,教授課程等。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學校設施 (2019-

(1) 從閱讀中學習:設立《閱讀獎勵計劃》,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興趣及鼓勵同儕、老師交流、分享心得。 (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重視資訊科技教學,在校園內建立完善和高速的網路系統,連接全校每間教室和活動室,教師和學生可透過網站,進行互動學習。 另每班均設立資訊科技生以協助及推動資訊科技互動學習。 (3)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專題研習:除個別科目進行小型之專題研習活動外,中四學生均需參與大型之跨科專題研習活動。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

公理高中書院去掉「高中」二字,標誌着2000年教育改革項目之一、兼顧常規課程及多元化實用課程的高中書院成為歷史,全數11間高中書院改回一般中學,開辦中一至中六課程。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的資訊。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學校報導及相關影片,部分由搜索器自動提供,因此內容可能跟學校不太相關。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我們搜邏一些有提及到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的影片,希望帶來多方面的資訊去認識這學校。

(2)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重視資訊科技教學,在校園內建立完善和高速的網路系統,連接全校每間教室和活動室,教師和學生可透過網站,進行互動學習。 學校早年名為公理英文書院,創辦時已與超過60間美、加大學取得聯繫,並計劃擴充辦理美式初級大學各專科課程,以培訓專門人材,畢業生可免試往聯繫學校升讀三年級。 到1970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年代初,學校曾與當時在港剛復校的嶺南書院合作,以當時有超過70間美、加大學和嶺南書院承認學分,畢業生可以直接升讀該校的研究院,文科或理科的碩士學位,作為學校收生的招徠。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屬於直資中學,需要繳付學費,中一級學費$25000,中四級學費$16700,中五級學費$16700,中六級學費$16700 。 以下是公理高中書院開設給學生修讀的科目: 核心科目: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必修單元)、通識教育。 政府後來提出的「一條龍」辦學模式,規定「結龍」的中小學必須使用相同資助模式,亦令部份學校轉為直資,例如深水埗區的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

公理高中書院連登: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4) 德育及公民教育:本校著重提升學生的生命及品格素質,除設早會、週會、班主任課等教導有關信息外,更將「生命教育」及「人際與溝通技巧」引入課程,又提供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為各級別設不同的重點發展,如個人及群性發展(中四學生)及升學與就業(中五學生)。 此外,本校注重培育學生關心國情,每年均安排國情教育、中、港、臺灣及其它海外國家交流活動以加強公民教育、國民及世界公民的意識。 1960年代,中華基督教會覺得當時嘅香港學校唔夠同教育質素未夠理想,所以想喺港島一帶創立一間學校。 本身教會想嗰間學校叫「基理英文中學」,後嚟因為想紀念公理堂嘅辦學熱誠,就改名叫「公理書院」,並喺1967年9月正式開學。 初期係以私立實驗中學嘅模式,仲開設咗大專部同美國幾十間大學取得連繫,以至公理書院有好多不同國籍嘅學生同老師。 響1972年轉做按額資助中學,而隨住政府響1978年實施普及教育,學校接受咗政府嘅邀請,由1979年起分期轉做津貼中學,1982年正式成為政府全津貼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