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此區,可讓人細味沉澱其中的歷史文化,回憶早年的華人社區面貌。 1901年公理會遷往必列者士街與樓梯街交界,1912年易名「中華公理會」,1919年加入中華基督教會。 1951年公理堂在銅鑼灣禮頓道興建新堂,舊址供廣州遷來的美華中學使用,至1960年代結束。 1970年拆卸舊址重建新堂,門牌為必列者士街68號。
这一分裂导致基督联合教会信徒人数的锐减,60年代中期以后至70年代中期,该教会人数仍呈下降趋势,80年代始趋于缓和。 1970年参加了在肯尼亚内华罗成立的“改革宗(长老会与公理宗)世界联盟”。 现有信徒 人,仅有少数公理会保持独立,未参加该联合会。 1620年,一批流亡荷兰的公理会信徒乘“五月花”号帆船驶抵北美,由此传入北美殖民地。
公理堂: 公理高中書院時期
多年以來,青年會救援支隊對救急扶危不遺餘力,於1932年日本侵略上海,以至1941年日本進侵香港,青年會救援支隊都肩負重任,先後派員到戰區跟隨陸軍服務,防守要塞炮壘。 公理堂 本會亦安排中央會所作為防空救護隊半山區A段總站,更將泳池水抽乾予防空署的志願人士休息。 會所亦安排區內及中上環一帶居民避難,曾經有過千群眾擠在會所,幹事們盡力招待並維持秩序。 當年設於必列者士街中央會所的購置及建築費,分別由協助籌辦本會的YMCA北美協會以及本地華商合力捐款籌集。
- 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英国公理会曾得到英国自由党的支持,有了一些发展,教堂和学校有所增加。
- 如學員未能親身領證,可填寫及簽署授權書以授權他人代領。
- 早期受喜嘉理牧師影響受洗之信徒包括:宋毓林、孫日新(即國父孫中山先生,當日習醫於拿打素醫院)、陸中桂(國民黨黨旗之設計者)及唐雄等人。
- 另外,70歲或以上長者現時可於社區檢測中心、或流動採樣站免費接受核酸檢測,且無須預約。
- 其實,會所轉營是必然階段,能夠將百年古蹟活化,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讓社會弱勢得到支援及一個溫暖的家,實為十分有智慧的做法。
- 公理宗一般坚持《圣经》是信仰的权威,强调个人信仰自由。
另外,1922年3月26日舉行的反對蓄婢會,亦於中央會所舉行成立大會。 本會於1917年2月10日,邀請香港維多利亞會督倫治華博士為中央會所主持奠基禮以後,經兩年八個多月的時間,會所終在1918年8月31日落成,於同年10月10日由施勳護督親臨主持開門禮。 當年新會所舉行一連五天的開幕禮慶典活動,包括有多場盛大的演講、體操表演、音樂會、提燈會及參觀活動等,吸引超過2萬3千人參加。 1940年教會購得銅鑼灣禮頓道新址,戰後1950年新堂建築物落成。 1970年教會在「樓梯街堂」原址重建,1971年公理堂大廈暨教會落成,因差餉物業估價署重新給予必列者士街68號之門牌,故改稱「必列者士街堂」。
公理堂: 長者檢測包派發地點|夠60歲每日限取5包、不能代他人領取!陽性申報須知|附自行檢測教學
當年,在社會福利署麥林春嫦副署長、中西區區議會高漢釗主席及中西區地區委員會胡楚南主席的力主下,政府決定將會所轉型用作庇護工場、宿舍及康體服務,讓百年會所得以保存,必列者士街會所的服務,亦拓展至弱能人士範疇。 於本網頁登記後,本中心職員將聯絡閣下安排面試日期;申請人需於面試日帶備個人身份證明文件及學歷證明﹙如適用﹚,親臨本中心報進行面試。 當閣下在本網站註冊或通過本網站捐款時,閣下的個人資訊會被安全加密。 閣下的信用卡資料只會按必要性為處理捐款而被傳給第三方(如發卡公司)。 公理堂 所有由網頁使用者提供的個人資料,在伺服器上取用是受到限制的。
直至1982年,為配合政府全面實施九年免費教育政策,本校正式成為政府全津貼中學。 必列者士街會所屹立上環一百年,除了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及活動外,富有歷史色彩的紅磚屋外型,亦成為拍攝熱點。 話說於一九六零年的青年會六十周年大慶,董事會倡議「四大建設」以茲紀念,四大建設為分別擴建市區會所、青年會中學、青年體育訓練場館及青年會大廈。
公理堂: 公理宗基本信仰
在未來的日子,必列者士街會所將繼續堅守本會「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宗旨,為本區市民提供多元化兼高質素的服務,與香港市民共同進步及成長。 公理堂 為了應付社會迫切的需求,本會於60年初積極籌備四大建設,包括籌募經費興建社區會所、青年會中學校舍、窩打老道會所大廈以及青年體育訓練場館。 位於油麻地窩打老道的會所大樓於1966年建成後,本會的總部於1966年移師至窩打老道23號,而位處必列者士街的中央會所亦改名為必列者士街會所。 本會當年亦聯同香港六大基督教團體組織「難民救濟會」,為難民提供衣物;其後,更成立「隨軍服務團」,在前線設立站所,提供醫療救傷服務,兼在後方建立支持據點,促進軍民合作。 當中,著名音樂家黎小田的父親黎草田先生(1921─1994年),於十多歲來港定居,並加入本會的課餘讀書會「青萍社」。
1891至1894年間,喜嘉理牧師因病回美休養並進修醫學,香港會務除學校外,鮮有進境。 及後喜嘉理牧師回港,復在學校課室裡宣講聖道,規模日增,遂於1897年在士丹頓街租得一處堂址每晚舉行晚間崇拜。 公理堂 1898年喜嘉理牧師等人購得樓梯街2294地段(即今日「必列者士街堂」現址)開始建堂,1901年新堂落成,取名「美華自理會」,是年10月12日舉行獻堂典禮。
公理堂: 公理宗中国
本會於1948年主辦「香港工商出品展覽會」,在中央會所的禮堂及健身室搭蓋建六十多個攤位,一連七天舉辦展覽活動。 中央會所內的室內泳池,冬天時更能提供暖水游泳,會方亦安排游泳班,吸引大量會員參加,除於1930年成立最早的游泳小組外,本會亦是港協暨奧委會成員,以及香港業餘泳會的創會會員。 另外,會方於籃球場上方,設有懸空的室內木製鑊形跑道,更在跑道四個角落,設有健身器材讓會友使用。 至於跑道的懸空設計,相信與美籍設計師有關,因歐美會落雪,所有運動要移師室內進行,故相信設計師依照美國會所藍圖設計中央會所;而將跑道設計成鑊形的原因,相信與現今單車館鑊形賽道相似,目的為有助跑手加速有關。 作為一個推廣青少年服務的會所,運動設施為會所的重要建設,加上20世紀初,國人目睹國家處處受到壓迫,因而提倡「體育救國」的理念,希望年青人培養做運動的習慣,訓練強健體魄,當國危之時作出貢獻。
曾經遇過一些本地及外國遊客、建築師等到此詢問會所的歷史、架構及規模,同工們都會十分樂意給他們講解。 有些更會要求到會所其他地方參觀,例如魯迅曾演講的大禮堂、香港首個室內運動場及懸空鑊形跑道等等。 但這些地方受到資源重新調配,現成為必愛之家庇護工場,所以謝絕訪客,未能讓他們參觀。
公理堂: 長者檢測包派發最新安排
於1912年,青年會代表在美國白宮舉行青年會會議,發現香港仍未有自建的會所,故提出若港方能於五年內籌得二萬五千美元購置會所用地,則北美協會會籌辦七萬五千美元作資助。 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基督教靈實協會 (靈實) 及/ 或其服務單位採用以下政策,以確保網頁使用者之個人資料在得到保密。 個人資料包括及不限於姓名、電話、傳真、地址、電郵地址及捐款紀錄將用作募捐、組織及籌辦活動以支持、響應、宣傳和推廣我們舉辦的慈善及/或促進健康的工作。 靈實採取一切合理、可行的措施以確保個人資料在收集和儲存的過程中得到保護。 在未得到網頁使用者同意之前,本院絕不會向外披露任何個人資料。
1913年租用樓梯街公理堂樓下作為校舍,1918年遷入必列者士街51號的會所,翌年轉至會所對面的青年會學生宿舍(必列者士街70號)上課,更名「青年會日校」,1931年成為六年制小學。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創會自1901年,初期於德輔道中租賃民房作會址,為社區提供教育及康體服務,得到社會各方的支持。 有見會員數目及事工拓展日增,當時租用之會所已不敷應用,故本會於1910年決定要自建會所。 考慮到當時上環為香港最繁盛的地方,加上必列者士街當時已設立本會的學生宿舍,故選址於上環必列者士街興建本會首個會所。 本會於抗日戰期間,除致力於國內抗戰救亡作出各項支援外,同時仍繼續為本港居民提供服務,於1938年2月24日,本會曾聯合香港女青年會、香港廠商聯合會舉辦首屆大規模的國貨展覽會,即現時的工展會。 於1941至1945年間的香港日治時期,會所被日本徵用作日語及德語學校,該段時期會所暫停一切活動,只集中救傷工作。
公理堂: 公理堂大廈
就文物保育而言,浸大在活化雷生春過程中,盡量保留原有的建築特色,並作出適量改裝增建,以應付未來雷生春堂的營運需求及符合現時建築及消防條例的要求。 在活化過程中,浸大堅守的原則是把改動帶來的影響減至最低,而所有改動均可在需要時還原。 公理堂大廈位於上環必列者士街68號(中原樓市片區:上環)。 18世纪卫斯理宗兴起,该宗信徒大批加入卫斯理宗,从此,公理宗在英国趋于没落。
其後青中成立,餐廳也就為青中師生提供多一個午膳好去處。 六十年代初期,青年會餐廳牛腩飯一碟賣八角錢,較附近食肆便宜二角,因而頗受歡迎,午膳其門如市。 除午、晚膳外,亦有早茶供應,火腿煎蛋、咖啡奶茶、普洱壽眉、山竹牛肉、鶉蛋燒賣、雞扎、义燒包,甚至雞球大包均有,款式不少,中西合壁。 公理堂 巴比倫「空中花園」位列世界七大奇蹟;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亦不遑多讓,也有「空中校長室」,雖不能列入奇蹟,卻可成為趣談,佔會史一席。 除了吸引不同團體來取景及拍照,也會有遊客對會所的歷史很有興趣。
公理堂: 中醫
更有人把强调社会责任的主张看作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这场争论在5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前一种意见赢得了大多数信徒的支持。 1954年公理制基督教会的大会肯定了教会有关心社会问题的义务和采取行动的必要性;同时调整了“社会活动协会”的成员及其活动范围、提高其社会功能。 50、60年代,公理宗始终关心国内外形势,反对种族歧视;主张维护世界和平,实现裁军;提倡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反对封锁中国大陆。 60年代初期,中華基督教會鑑於學校不足及教育質素未臻理想,遂有意於港島大坑道一帶建校,並擬命名為「基理英文中學」,實行透過學校為媒介作傳道服務。 後為紀念公理堂的辦學熱誠,改名為「公理英文書院」,並於1967年9月正式開課。
於是,會所的禮堂和健身房搖身一變成為「兩大劏場」(原來不是近年才有),將禮堂和健身房用幾塊簡陋的屏風分隔成多個課室,供師生臨時上課。 舞台化身成校務處和教員室,老師坐在台上俯視群「生」,居高臨下,的確「高人一等」,倒符合聖經所言︰「學生不能高過先生……」(馬太福音10章24節)。 自1918年投入服務的必列者士街會所,經過多年的風雨洗禮,會所內外都需要不定期修葺。 港英政府宣布於1985年收回必列者士街會所,而會所當年曾面臨被拆卸的危機。 當年工務局以每年維修費高昂為由,堅決要拆卸;惟市政局文物保護組則認為,應保留會所並將之列為文物古蹟。
公理堂: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
靈實除了一般門診、家庭醫科、中醫藥等,更設其他專科服務。 服務包括耳鼻喉科、婦產科及老人專科等等,靈實希望透過專業評估及治療,能為市民提供多元化醫療服務,讓市民得到適切的專業護理及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治療方案,以達致全人關顧的理念。 青協轄下的社會企業項目提供不同的特色活動場地以及餐飲服務,歡迎公眾包場舉辦生日或聚會派對、私人或公司慶祝活動、 文化藝術交流、小型音樂會、商務活動、手藝工作坊等多元活動。 1810年美國公理宗教會成立「美國公理宗海外傳道部」(簡稱「美部會」)推動國外之差傳佈道聖工。 Hong Kong Mission之開展,其實緣於一群旅居美國三藩市之華人信徒為家鄉同胞有機會得聞福音恆切禱告了十年之久,希望有宣教士奉差前往傳道,在此時他們的請求終於得到美部會的回應。 1884年5月4日,孫中山以孫日新之名受洗成為公理堂教友。
公理堂: 兒童教育
我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亦曾为该宗信徒,1883年他在香港受洗于美国公理会。 一个是1618年建立的抗辩派兄弟会;另一为1834年建立的自由福音教会联盟。 非洲的南非联合公理会是由几个传教机构于1 967年组建的,现有信徒21万人。 由4月19日至5月31日,60歲或以上長者可於約680個服務渠道索取長者檢測包套裝。 政府最新宣布,以下4類服務單位於即日起(4月21日)開放予非會員長者都可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