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轉介數字的上升,衞生署正在小西灣建設新的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預計在2024年投入服務。 一所臨時中心亦於2018年1月在牛頭角成立,以應付施工期間的服務需求。 本期《資訊述要》首先概述香港青年精神健康服務的發展和現況,繼而探討澳洲和英格蘭為加強青年基層精神健康服務的服務量、協調能力和人手狀況而推行的改革措施。
- 相關服務由具有基層醫療和社區聯繫的機構(例如醫療中心、學校和志願機構)負責提供。
- 為了鼓勵更多青年人尋求心理支援,Headspace中心亦提供健康諮詢和職業輔導,作為”軟性”的切入點,鼓勵青年人主動求助。
- 殘疾兒童須經兒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評估,認為有需要接受殘疾兒童學前服務,隨後由社工轉介往社會福利署的各項服務機構,包括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提供兼收弱能兒童計劃)及特殊幼兒中心。
根據醫管局數據,上年度精神科醫生流失率為4.6%,較前一年度稱增1.2個百分點,整體醫生流失率為5.1%。 而於2019年4月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食物及衞生局就要求有關產品涵蓋每年最少$3萬的「精神科治療」住院保障,並保證續保到 100 歲,精神科治療亦未設有額外年齡限制,就算踏入暮年,都可以獲得相關保障。 小二開學前去樂苗坊的周婉芬博士那裡做評估,確診ADHD,我好抗拒食藥,幸好周博士亦認為程度唔算嚴重,暫時不用考慮服藥,除非有一日發覺學業受影響,就可能需要靠藥物,通常係升上小五左右。 其實可以考慮下生物治療,我仔是踩界的ADHD,講野唔停,你叫佢十幾次才懂俾反應,好鬼勞氣。 雖然係生活有較調節,但我都唔想佢食精神科藥物,所以寧願麻煩D。
兒童精神科香港: 學生健康服務
當遇到較複雜的個案,則將患者交由臨床/醫療心理學家等治療師27註釋符號代表這些治療師需要按其特定的治療方法接受訓練,並通過相關專業團體的認證後,方可在心理治療普及計劃下提供治療。 心理治療普及計劃有助增加前線服務的供應,以應對較輕微而常見的精神問題,並紓緩專科服務的需求。 心理治療普及計劃的分流模式和靈活的人手安排取得成效,使0至17歲兒童和青少年接受心理治療的人數在2014年至2020年期間上升116%。 在英格蘭,英國政府致力透過現有的基層醫療體系,整合和擴展精神健康服務。 其中一項主要措施是由國民保健署24註釋符號代表國民保健署是由英國政府資助的醫療保健服務,所有英國居民均可使用而無需支付全部成本費用。 兒童精神科香港 推行的心理治療普及計劃,旨在為受常見精神問題困擾的人士提供更多以實證為本的心理治療,25註釋符號代表除了精神科藥物治療外,有研究指出,以實證為本的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和人際關係療法)能有效治療各種精神健康問題。
精神健康支援小組由跨專業人員組成,包括護士、治療師及其他受訓員工。 兒童精神科香港 每個小組為10至20所學校提供服務,讓青年人在獲得適切精神健康支援的同時,能夠繼續留校上課。 英國政府正按計劃進行,增加精神健康支援小組的數目,由2020年的182隊增加至2023年的400隊,涵蓋英格蘭三分之一的學校。 常見的兒童發展問題包括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自閉症、言語發展障礙、發展遲緩、智力障礙、動作協調障礙、腦痳痺、視障及弱聽。
兒童精神科香港: 家長掌握管教技巧「贏在起跑線」
在最近一至兩個月,他開始有自殺念頭,覺得自己一定要死,除非有人「頂替」他。 他試過在商場內割手放血,亦想過服用安眠藥,最後他在學校四樓企圖跳樓,被送往急症室接受評估和治療。 經過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生詳細檢查後,斷定他患有精神分裂症,包括有幻聽、被害妄想、思想凌亂,及其他陰性病徵,由於他有高危的自殺行為,情況嚴重,需要入院治療。 殘疾兒童須經兒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評估,認為有需要接受殘疾兒童學前服務,隨後由社工轉介往社會福利署的各項服務機構,包括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提供兼收弱能兒童計劃)及特殊幼兒中心。 在澳洲,上一分節所述的基層健康網絡須遵循全國性指引,其重點包括在基層護理體系內為精神病患者提供分層護理。 兒童精神科香港 對於需要額外支援甚或專科護理的病人,上述指引除了闡述初步評估及監察進度的最佳做法外,亦訂明了服務轉介的途徑。
Headspace中心的工作人員由跨專業團隊組成,成員包括普通科醫生、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負責提供輔導、心理治療、普通科診症、思覺失調治療等多個範疇的服務。 Headspace中心提供的服務,大多數均無需普通科或兒科醫生的轉介。 症輪候時間令人咂舌,主要是政府給予兒童精神科的資源嚴重不足。
兒童精神科香港: 兒童(兒科)
兒童若在成長中出現發展障礙或行為問題時,就需要適切的專業評估,診斷及治療。 你可以透過一系列全面的醫療服務和教育資源,更輕鬆照顧孩子的健康,及處理孩子在成長中可能遇到的發展障礙或行為問題。 香港小童群益會《群思》走訪了香港中文大學兒童精神科學系黃重光醫生、香港中文大學兒童精神科學系黎以菁博士以及輔導心理學家盧劉膺華女士,簡略介紹兒童及青少年可能出現的精神健康問題和箇中成因。 本網站內提供的資料(包括健康資訊)僅擬作為一般教育用途及參考之用。 你如果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單倚賴本網站提供的資料。 兒童精神科香港 林美玲稱,就算3年後治好原本問題,症狀帶來的影響,非一朝一夕可解決。
醫管局會繼續密切留意有關情況,檢討和監察所提供的服務以切合病人的需要,並適時增撥資源,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新需求。 兒童本身與生俱來有其遺傳特質,但最後變成一個怎樣的人就端賴後天的栽培。 如果家長能發揮有效的潛移默化,孩子能從中建立健康的自我觀念、道德觀、待人接物態度,這樣便培養出一個健全的人格。 產生問題乃在於這個薰陶過程失效,有些家長有教養孩子的概念,但缺乏有效方法;有時因家長自己的身心也有困擾,而引領孩子走向同樣的錯路。 精神科諮詢會診服務:為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及律敦治鄧肇醫院的急症室,以及非精神科病房住院病人,提供精神科諮詢會診服務。
兒童精神科香港: 諮商心理師 家庭治療師
而抑鬱症在兒童身上非常罕見,當兒童開始踏入青少年階段後,患上抑鬱症的機會便漸漸增加,然而女性患上的機會亦較男性高。 跟據醫管局的資料及精神科醫生過去的臨床觀察,本港抑鬱症有年輕化的趨勢。 追根究底,會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很多家長並不知道如何照顧及教育有精神問題的孩子。 徐姑娘表示,曾有一名父親將患有精神病同時正值青春期的女兒送進兒童精神病房,原因只是她女兒在網上交友而父親不知如何處理。 「顯而易見,那個女孩其實並沒有嚴重的精神病或住院需要,而這些問題在青春期亦頗為常見。」無奈的是女孩又的確患有精神病,在家長要求下病房只能無奈地接收這些「病人」。 港怡醫院的兒科專科團隊涵蓋不同專科,包括過敏及免疫科、心臟科、呼吸系統科及睡眠醫學、初生嬰兒科、兒童體智發展科、神經科、內分泌科、血液科、腫瘤科及醫學遺傳學等,為17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專業治療服務。
精神失常、老人心理或者精神病變、各種抑鬱症、焦慮、厭食症、飢餓症、精神分裂,以及其他行為失常,都在精神病範圍以內。 復康及社區精神科服務:為居於香港東區的精神病康復者提供社區精神科續顧服務,而老齡精神科外展服務亦為超過30間區內私營及津助老人院舍內的長者提供社區精神科續顧服務。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精神科於1994年開始投入服務,乃香港首間設立於全科醫院並能提供急性精神科住院服務的法定精神病院。 除了致力服務港島東的市民外,精神科的住院服務亦覆蓋全港島及大部分居於離島的市民。
兒童精神科香港: 兒童發展里程表
現職香港兒童精神科病房護士的徐姑娘表示,香港只有四間醫院有兒童精神科病房,分別於屯門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葵涌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中心,但每間醫院平均只能接受20個兒科精神病人。 然而,兒科病人的治療時期十分長,大多需要逗留三個月至一年。 當中病人需要一至兩星期試藥觀察,若然病人在服藥後依然存在幻聽等症狀,需要轉用其他藥物,並再等待一個周期,直至有效控制病情,顯示現時香港病房嚴重不足。 兒童患上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自閉症或情緒疾病並不罕見,惟他們由發現至獲公立醫院醫生接見治療,往往歷時2至3年,在等待期間,不少兒童因延誤治療,導致出現抑鬱、焦慮等情緒問題。 兒童精神科香港 兒童精神科香港 兒童精神科香港 有關注發展問題兒童團體指出,因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生人手不足,30多名專科醫生要處理逾萬宗個案,令輪候求診隊伍愈來愈長。
負責提供意見及協助制訂政策,以加強本港的精神健康服務,以及跟進及監察《報告》內所載建議的落實情況。 醫管局的新症個案主要由學校、家庭或兒科醫生、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等轉介,由於個案多,會先由護士進行評估及分流。 在兒童精神科醫院的日更中,只有四名護士及三名輔助員工負責照顧20名病人,而在通宵更,人手更削減至兩名護士和一名輔助員當值。 而大部份時間只有三位固定醫生,但醫生不會長期駐守兒童精神科病房,他們需要在兒童病房、急症室,和成人精神科門診遊走。 在新冠疫情下,精神科護士更被調派至亞洲博覽館或竹篙灣照顧新冠患者,使精神科護理員更為短缺,情況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