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寮灣東隆宮2025詳細攻略!(持續更新)

東隆文化中心外觀採取閩南及宮廷式建築,富麗堂皇,一樓有宋江陣的展示,二樓為演藝廳、逐樓而上還有:「王爺信仰文物館」、「水滸英雄館」及「禮俗文物館」,主要以臺灣民間信仰為展示主題。 一進展區大家的目光馬上被櫃中一片陶塑的水滸人像吸引,她說明這些陶塑人像是中國廣東石灣陶藝場名家所製作的,也是全臺灣唯一一套,這些人像不只栩栩如生,更結合每位人物的經典故事,在導覽時她也簡要提到宋江、李逵、林沖、武松、戴宗、孫二娘等人的故事。 三寮灣東隆宮 四樓另一側則為禮俗文物館,在這此展區中,因為時間關係,她主要介紹了因男方入贅而立的雙姓神主牌,以及難得一見的泥塑土地公。 導覽員張麗珠讓大家一同走上木棧道,近距離觀賞王船的精湛工藝與內部結構在王爺信仰文物館的導覽告一段落後,學生提問當初文物館建立之緣由,張麗珠說明原先預計興建香客大樓,與此同時,當時台南縣縣政府有一地方文化館之補助計畫,因此便以王爺信仰為主題,建設此文化中心。

三寮灣東隆宮

在東隆宮旁有一座七層樓高的「東隆文化中心」,介紹臺灣民間信仰主流之一的王爺,展示陣仗驚人的王爺出巡木雕、水滸傳108條好漢,雕工精微生動,吸引不少人進香朝拜順道前往參訪。 東隆宮是三寮灣先民們隨著鄭成功渡海來臺開墾,為保佑平安渡海,特迎請李府千歲神像護佑,後眾生為感念千歲神威大顯,初乃創草寮、建公厝奉祀。 廟內同時供祀二艘永遠駐廟的王船,一木一銅,啟建於西元1976年間;銅製王船為全台唯一的泉州式古帆船,水手、船舍雕工精細,人物造型神態活現,深具民俗藝術價值。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台南市北門區三寮灣東隆宮15日上午宣布將取消下周的前往屏東東港東隆宮、學甲慈濟宮、南鯤鯓代天府的千人進香及遶境保平安祭典活動;東隆宮這2大祭典已連續2年因疫情取消。 東隆文化中心的成立,與臺灣的文化政策密切相關,文化部的前身文建會於2002年推動「地方文化館計畫」,在全臺臺各地積極輔導各鄉鎮設立文化館舍。

三寮灣東隆宮: 「台灣中心」爆募款爭議 吹哨者揭露「聖光事件」始末

提醒您,我們非宮廟代表,我們只是一個希望能建立廟宇數位生態的小團隊,如果您願意以小額方式支持(比如說贊助一杯咖啡,讓工程師熬夜有精神一點)。 可搭乘飛機、火車大眾運輸,從台南市火車站前圓環旁搭乘興南客運前至佳里站,轉往《佳里至蘆竹溝》線路, 往南鯤鯓於北門鄉公所站下車步行約 1分鐘即可到達。 中山高下新營交流道,循 172 縣道至鹽水,後轉台 19 開往學甲方向,至學甲接 174 縣道往北門溪底寮、蘆竹溝方向即可至三寮灣。 開車北上: 中山高下麻豆交流道,循 171 縣道遵循指標開往學甲方向,至學甲接 174 縣道往北門溪底寮、蘆竹溝方向即可至三寮灣。 本宮是一傳統閩南式廟宇建築,格局恢弘秀麗,精緻典雅,是榮獲「國家薪傳獎」的福建省溪底派閩式廟宇大木匠師王錦木老先生所精心設計,他在榮獲「薪傳獎」發表談話時公開表示,三寮灣東隆宮是一座最能代表他溪底派整體建廟理念與風格的廟宇,也是他一生中最滿意的作品。 民國五十九年,本宮為崇功報德,答謝神庥而崇體制,於十月再拆除廟宇重建,經八年後,於六十七年十月竣工慶成,是為今之廟貌。

先民自大陸渡海來台時,為保佑航海平安,特奉請故鄉神明李府千歲金尊隨船保護渡台。 來台後落腳於現址,初搭建三間草寮安身,因三間草寮之間,道路彎曲,因而有「三寮灣」之稱而沿用至今。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台南北門三寮灣東隆宮新鑄造的天公爐,體型龐大,高約3公尺、重量達到3.5公噸,不僅是敬天拜神的禮器,也是藝術臻品,成為信眾和遊客參拜的焦點。 三寮灣東隆宮 民國卅四年初,東港東隆宮溫府二千歲,奉旨鎮駐本宮濟世,從此,李、溫二府千歲,相輔相成,大展神威,南巡北狩,受惠善信遍及全省各地,廟譽日隆,香火更盛,外地善信感恩之餘,又為方便就近奉祀參拜、庇佑,乃先後分靈建宮、設壇者有,台北、中和、板橋、高雄、五甲、鳳山等地。 常務董事侯明舜說,除了冠軍125cc機車還要錄取共錄取11名亞,季、殿軍得主除獲得鉅額獎金外並頒贈獎盃乙座,每年均獲得熱烈參與人數逾2000人,文化中心過年期間免費開放參觀,另外今年特別邀請旅北畫家洪元益回鄉【鹽鄉游藝】油畫個展。 藝術家洪元益以「鹽鄉游藝」為名在三寮灣東隆宮文化中心展開為期一個半月的畫展。

三寮灣東隆宮: 台灣夜市已成為「高消費」地區? 網嘆:玩遊戲是去撒錢

它是現今全國唯一的一座王爺信仰文化館,裡面所收藏的文物資料琳瑯滿目,細說著歷史的來龍去脈。 土耳其6日發生規模7.8強震,女星于美人的學長日前推薦,可以捐款給慈濟或在土耳其的「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簡稱台灣中心)。 但卻遭科技專家許美華揭露台灣中心「不為人知的一面」,還有律師直言,時任國際人道建築與教育協會理事長、現任台灣中心執行長的裘振宇,若未經家屬同意重啟曾聖光募款專案,就有詐欺取財罪的嫌疑。 張麗珠也提到三寮灣東隆宮的歷史沿革,三百多年前三寮灣先民們隨著鄭成功渡海來臺,便迎請李府千歲神像保佑,而後興建「慈安宮」奉祀,此宮便為東隆宮之前身。 至日據時期,日本人嚴禁人民奉祀神佛而毀壞神像,然而見證李府千歲神蹟後,日本人產生尊敬之意,因此李府千歲金身得以保存至今。

  • 某次李府千歲交代要處理庄內邪靈,林姓乩身就先架起油鍋並加熱,準備稍後李府千歲降駕時就能以滾油處理邪靈。
  • (圖/翻攝自玉敕代天府三寮灣東隆宮臉書專頁)根據當地傳說,三寮灣的李府千歲是唐朝時玉帝冊封的三十六為進士之一,當年從將軍溪上岸後原本選擇要去南鯤鯓,但經過三寮灣時延遲了一下,南鯤鯓的神位已讓吳三王坐去。
  • 民國卅四年,拆除公厝式舊廟重建,為答謝東港束隆宮 溫府二千歲輔助之恩,隨將廟額「慈安宮」易為「東隆宮」,成為本省第二開基東隆宮。
  • 木造的溫王船,會在溫府千歲誕辰日的農曆11月1日啟行,先「遷船」遶庄接受膜拜,後轉航燒化,為臺灣著名宗教文化活動之一。
  • 說到這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一開始是李府千歲來,但現在主位卻是溫府三千歲呢?

爾後,因王爺神威顯赫,屢求必應,於數年後蓋草寮奉祀,供善信參拜。 位於四樓東側的禮俗文物館為王爺信仰文物延伸副館,館內主要展示民間祭祀禮俗文物,包括有金銀紙類、祭祀法器及祝壽排場,並逐一做詳盡說明與用途介紹,提供研究與保存民間習俗的主題文物館。 熱鬧的「送王船」活動,每3年舉行一次,既不請瘟王,也不為瘟王舉行「迎王」儀式,而是將「送王」昇華為崇功報德,恭送溫王爺出巡,信徒深信王爺乘坐王船出巡執行「代天巡狩」,會盡快回宮長駐,繼續保境佑民,人神之間期待、互信之情感相互牽繫著。

三寮灣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去年進香、遶境活動因疫情而取消,今年籌辦前往東港東隆宮、學甲慈濟宮、南鯤鯓代天府千人進香在5月22日舉辦、5月26日舉辦三寮灣遶境祭典,未料又因疫情大爆發,三寮灣東隆宮董事會決議取消22日、26日進香及遶境活動。 侯正仁提到,每年農曆4月中旬,三寮灣東隆宮都會前往東港東隆宮、學甲慈濟宮、南鯤鯓代天府進香,進香隊伍至少上千人,原本決定5月22日(農曆4月11日)舉辦進香祭典活動、5月26日(農曆4月15日)舉辦遶境保平安祭典活動,因疫情2個活動經董事會,均決議取消。 說到東隆宮,東港東隆宮的盛名絕對最為人所知,其每三年一次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更是台灣重要民俗盛事與宗教慶典。 除此之外,東港東隆宮溫府千歲一脈的台灣還有4間,分別為台南北門三寮灣東隆宮、高雄前金東隆宮、台北雙園東隆宮、高雄大樹東隆宮。 東隆宮王爺信仰文物館的另一項特色就是擁有《水滸傳》中梁山泊108條好漢的陶塑人像。

三寮灣東隆宮

不過時辰未到,李府千歲未降駕,林姓乩身天性至孝,想起家中的老母親還沒吃飯,急著想回家侍奉母親,遂自行以滾油處理邪靈,未料邪靈力量過強,反而將林姓乩身壓入滾燙的油鍋內,林姓乩身因公殉職。 經過多次重修,即今日所見之【高雄東隆宮】,主祀【溫府三千歲】,又號【高雄 三寮灣東隆宮 第三東隆宮】。 所以現在參拜高雄東隆宮時,在鎮殿的溫府千歲正下方有一口井,只是在建築物下所以無法窺得,另一口井在廟旁左邊住家的騎樓,現安全考量井口有網罩保護,但仍可探得井水,並引此井水入廟內之後龍壁,從龍口流出。

三寮灣東隆宮: 北門三寮灣東隆宮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廟宇重建,同時東港東隆宮溫府二千歲奉旨鎮駐,為答謝溫府二千歲前往輔助,遂將廟名「慈安宮」改為「東隆宮」,成為全臺第二開基東隆宮。 自此李、溫二千歲相輔相成,廟宇香火鼎盛,也先後在臺灣各地分靈建宮、設壇。 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因建築有部分毀損,因此將廟宇整修,完工後於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啟建三朝清醮。 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廟宇重建,經八年後,於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竣工,成為現時廟宇樣貌。 不讓屏東東港東隆宮專美,臺南北門的三寮灣也有一座東隆宮,同樣香火鼎盛。

三寮灣東隆宮

三川殿是廟宇的門面和入口,除了要展現精美的裝飾藝術,也會置以驅除鬼祟的守護之物,如門神和石獅,而三寮灣東隆宮更多了一對「石將軍」鎮守在門口。 這對石將軍是何許人也,目前尚未在文獻上看見相關記載,只知屬於當時負責石作的大稻埕陳氏雕刻家族作品,石將軍身著文武甲、手持金鐧和金鞭,另一手都作撚鬚狀,裝備和動作皆近似於秦叔寶和尉遲恭門神。 這對近似一般人大小的石將軍,不僅展現了匠師對於人體比例的拿捏得宜,而在堅硬的石頭上,用鑿刀細細刻畫出性質柔軟的鬍鬚和彩帶,更是難得的功力。 1.高速公路轉84往北門接61線至三寮灣交流道下(蘆竹溝),即可到達。 2.高速公路北上至麻豆交流道循171縣道往學甲方向接174縣道往溪底寮至三寮灣。

三寮灣東隆宮: 台南北門三寮灣東隆宮新春「擲筊PK」拚機車及奬金

一樓:設「展覽櫥窗」六個,大廳、展覽廳、辦公服務台,經常舉辦書法、陶藝、相片等展覽。 三寮灣東隆宮 二樓:演藝廳,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輔導、補助、設立演藝廳,有高級音響、燈光、舞台等設備,經常舉辦交誼、表演、唱歌、跳舞、開會、講道等,於89年1月9日舉辦揭幕典禮後開放啟用。 四樓:設「禮俗文物館」、「水滸英雄館」,於90年10月25日正式開放參觀。

北門區之「東隆宮」創始於當時三寮灣先民跟隨鄭成功渡海來台,特地請來千歲神像以期保佑航行時平安順遂,之後為了感謝千歲神冥冥之中的保佑人民,因而建立了「東隆宮」,同時維持每三年舉行刈香醮典與王船祭等活動,如此的信仰也因此傳承下來。 然而「東隆宮王爺信仰文物館」正是為了宏揚王爺地方特有文化,由文建會補助而設立,於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十八日正式開放參觀。 三寮灣東隆宮 市議員陳昆和指出,東隆宮文化中心是全國唯一以「王爺信仰」為主題知名地方文物館,春節期間又配合舉辦俱宗教裝飾藝術的「宗教傳藝」藝術創作聯展,值得鄉親與信眾細細品味,過年期間全面開放免費參觀,讓旅外鄉親參觀了解在地「王爺信仰文化」特色。

三寮灣東隆宮: 【台南北門景點】東隆宮看王船 x 王爺信仰文化館 x 水滸傳英雄館,順道欣賞北門潟湖蚵棚景色

在2023年起始之際,歡迎大家來參觀以「鹽鄉風情」為主題的油畫展覽,來一趟藝術文化之旅。 說到這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一開始是李府千歲來,但現在主位卻是溫府三千歲呢? 這就要說到當時從北門移民至前金的曾、林、洪、朱、黃,五姓人士說起,當時李府千歲的黑令旗來此發揮時,威靈顯赫,信眾漸多,後來要雕塑李府千歲金身入靈時,前來的神靈表示其為溫府三千歲,信眾於是又在另雕金身給溫千歲,而溫千歲也幫助地方與信眾甚多,李府千歲為了感謝溫府三千歲,便把主位讓給祂。

三寮灣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主祀李府、溫府、吳府、池府千歲和保生大帝,是台南濱海大廟之一,以三年一科的王船醮著名,3年多前開始進行廟頂翻修,新建拜亭和牌樓,原廟埕的鐵鑄天公爐因年久,氧化龜裂,更早在2013年由董監事會向李府千歲擲筊請示鑄造新的天公爐。 民國卅四年,拆除公厝式舊廟重建,為答謝東港東隆宮溫府二千歲輔助之恩,隨將廟額「慈安宮」易為「東隆宮」,成為本省第二開基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 侯明舜強調,東隆宮李府千歲廣大神威,庇佑眾善信平安、幸福、快樂,新的一年大發其祥、財源廣進,同時營造鼎沸人潮及新年繽紛氣氛,也提供社區民眾正當娛樂活動,新春期間還有古早味美食品嚐、手輦改運、鑽轎下、以及藝文活動等。

三寮灣東隆宮: 文化部

逛完後,不彷到鄰近的蘆竹溝欣賞北門潟湖的美麗的夕陽,為旅程畫下美麗的句點。 東隆宮當初是三寮灣先民們隨著延平郡王鄭成功渡海來臺開墾,為保佑平安渡海,特迎請李府千歲神像護佑,後眾生為感念千歲神威大顯,初乃創草寮、建公厝奉祀。 東隆宮原名「慈安宮」;民國34年與屏東東港東隆宮的溫府王爺前來駐鎮而結緣,並維持與屏東東港每3年一科王船祭及刈香醮典儀式,同時祀船文化及迎王儀式漸成為西南沿海地方獨特有的宗教節慶活動。 東隆宮文化中心過年期間全面開放免費參觀,是全國唯一以「王爺信仰」為主題知名地方文物館,春節期間配合舉辦宗教裝飾藝術的「宗教傳藝」藝術創作聯展,邀請劉進文雕刻家「府城、虎城、福城」老虎木雕,劉進文12年前曾雕刻老虎60公分,今年的老虎90公分,象徵虎年生豐。 開基李府千歲最早可追溯至清康熙四年,明永曆十九年(1665年),先民自中國渡海來臺時,為保佑航海平安,特奉請故鄉神明李府千歲金身隨船。 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庄民集資興建公厝型廟宇,並將廟名取為「慈安宮」。

本官為提昇地方文化水平,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經全體董監事共識下,於八十四年十一月一日,恭請國家文藝基金會董事長陳奇祿博士,台灣省文獻會簡榮聰主委,前歷史博物館何浩天館長,北門鄉洪登科鄉長及本宮侯萬蟾董事長等主持動土大典,興建「三寮灣東隆宮文化中心」,硬體建設於八十五年全部完成。 東隆文化中心位於本宮南側,佔地二九二坪,建築地下一樓及地上七樓,計建坪一○六四坪。 建築基礎、樑、柱、樓板等,採永久性銅筋結構,外觀採我國北方宮殿造形設計,並配龍鳳草木彩繪,朱紅圓柱,浮雕欄杆,雲頭雕塑,上覆金黃色琉璃瓦,莊嚴雅觀,氣派非凡。

三寮灣東隆宮: 高雄人不哭了!家樂福宣布 高雄愛河店將續約繼續營業

信仰的起源是明朝永曆19年(1665)來臺的先民,為保佑航海平安,特奉請故鄉神明「李府千歲」隨船保護,落腳此處後先在草寮中安頓神像,到日治時期才正式建廟奉祀。 北門區三寮灣東隆宮董事長侯正仁表示,東隆宮是三寮灣先民們隨鄭成功渡海來台開墾,為保佑平安渡海,特迎請李府千歲神像護佑,後眾生為感念千歲神威大顯,起初乃創草寮、建公厝奉祀。 三寮灣東隆宮的王船信仰尚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廟內同時供祀二艘永遠駐廟的王船,一木一銅,木船在右殿,銅船在後殿,啟建於民國65年間。 銅製王船為全台唯一僅有的泉州式古帆船,水手、船舍雕工精細,栩栩如生,人物造型神態活現,頗具民俗藝術價值。 位於三樓的「東隆宮王爺信仰文物館」所佔地廣為 220 坪,內容包含王船信仰、王醮醮典、祀宴王爺、請王與安座、中國與台灣的代天巡狩王爺、三寮灣東隆宮的王爺信仰、王爺遶境與陣頭表演…等七大主題。 文物館內的收藏,大多為長久保存下來與王爺信仰相關的文物資料,包含了祭王船會使用到的航行用品、文案用品、食物等。

三寮灣東隆宮: 水滸英雄館、禮俗文物館

這艘全國唯一的銅鑄王船,為泉州式古帆船,船上有木雕船舍、水手和馬匹,有的人在調整風帆,有的在餵食馬匹,有的手執令牌,每一個人物都在船上忙碌著,儼然是在做出巡的準備。 民國34年初,東港東隆宮溫府二千歲奉旨駐駕慈安宮,協助李府千歲保佑當地民眾,同年拆除公厝型廟宇慈安宮,興建新廟房,而為感念溫府二千歲的輔助之恩,更易廟名為「東隆宮」,成為全台「第二東隆宮」,當時在交通不便的時代,也意外牽起與 東港東隆宮 溫府王爺廟 之緣分。 李府千歲神威顯赫,保佑當地民眾,1902年為感念王爺的照顧,集資興建公厝「慈安宮」,奉祀李府千歲,為東隆宮的前身。

三寮灣東隆宮: 活動位置圖

三寮灣東隆宮位於台南市北門區,主神為李府千歲,同祀溫府二千歲,是當地知名且富有歷史的廟宇,留下許多傳奇故事。 三寮灣東隆宮的中壇元帥並非我們熟悉的李哪吒,其姓氏為林,背後則流傳著一段感人故事。 (圖/翻攝自玉敕代天府三寮灣東隆宮臉書專頁)根據當地傳說,三寮灣的李府千歲是唐朝時玉帝冊封的三十六為進士之一,當年從將軍溪上岸後原本選擇要去南鯤鯓,但經過三寮灣時延遲了一下,南鯤鯓的神位已讓吳三王坐去。

三寮灣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文化中心

位於三寮灣東隆宮拜殿的這對石柱,屬於「花鳥柱」,有別於龍柱展現的陽剛氣息,花鳥柱又多了一點溫婉。 1.高速公路南下往84線接61線,往北門三寮灣交流道下(蘆竹溝),即可到達。 2.高速公路南下至新營交流道下,通往學甲方向經174縣道往溪底寮至三寮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