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6大分析2024!(小編貼心推薦)

建基於整全的健康概念,病人資源中心致力促進病人及其照顧者在身心社靈各方面的健康。 透過病人賦權,加強病人對疾病管理的知識,提升自我照顧能力、復康的信心及生活質素。 此外,病人資源中心藉著醫社合作與社區團體攜手推動健康敎育,共建關愛社區。 請按下紅色的檔案瀏覽服務單位的宣傳刊物,收費表或附加資料;更新中、未被提交或不適用的檔案則以灰色顯示。 保良局創立於1878年,一直秉承「保赤安良」的宗旨,致力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隨著社會發展,保良局已成為全港歷史悠久及具規模的慈善機構之一,現時聘用員工近一萬人。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配合本年度「正氣善盈 創建共融」主題,透過多元化的演出項目分享本局安老服務的最新發展及受惠者故事,既為市民大眾提供新春精彩節目,同時呼籲行善積德,捐出愛心利是錢予長者,於佳節一同分享愛與關懷。 清晨約6時半,一輛輕型貨車由天瑞邨停車場駛出天瑞路,向濕地方向行駛期間懷疑撞倒一名女子。 柴灣新廈街連接歌連臣角道骨灰安置所的行人通道工程發生致命工業意外。 在上午近10時,一名71歲姓鄭的工人在高處工作期間,懷疑從10米高位墮下,送往東區醫院搶救後不治。 2月6日的芮氏規模7.8強震與連續不斷地餘震,為土耳其和敘利當地帶來毀滅性災難,許多建築物應聲倒塌,透過地震前後的對比街景照,更能感受到強震驚人威力,以及人類面臨天災時的脆弱與渺小。 在土耳其南部哈泰省(Hatay)的一個九層樓社區,地震後有的樓全棟倒塌,有的則是低樓層被壓垮,或是傾斜成了危樓,整個社區滿目瘡痍。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婆婆受盡病魔煎熬,情緒低落,又擔心受到病毒感染,令抑鬱症加劇了許多。 保良局劉陳小寶長者地區中心同事有見劉伯伯夫婦的需要,便貼心送上防疫物資、寄上餐飲劵,又不時致電慰問婆婆,提供情緒和生活上支援。 當婆婆得悉保良局推出「關愛無限‧共跨逆境」扶弱計劃,可以與丈夫一起享用營養熱餐,她十分感激,「感謝保良局一直以來的關顧,在疫情初期送上防疫用品,又提供食物援助,在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深深感受到人間溫暖。」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原來簡單的一句窩心問候、一份看似微不足道的熱餐,對於劉伯伯夫婦來說,意義重大。 保良局邀請您在這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支持「關愛無限‧共跨逆境」扶弱計劃,捐款HK$350即可為一名低收入、失業或其他有需要家庭提供為期一周的食物券/熱餐,你的捐款亦可讓本局推行其他多方位支援項目,靈活變通與他們同行。 疫情對經濟民生產生沉重壓力,對基層家庭的影響尤大,希望各位繼續伸出援手,與弱勢社群共跨逆境。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閒時與三五知己、摯愛親朋相聚閒談,共晉晚餐,看似輕鬆平凡,但自去年初疫情爆發,社交距離一再收緊,大家又有多久沒有與親友相聚? 而為保障身體較弱的長者,安老院舍在疫情嚴重時更謝絕家屬探訪,與摯愛家人見面,從此不再是一件平凡事。 「我記得佢呀,呢幾個都係我湊大架!」93歲的陳七婆婆去年3月起入住保良局黃竹坑護理安老中心,疫情反覆,中心不時需要實施隔離措施,無奈暫停家屬進入院舍探訪長者的安排。 其實,中心職員十分了解長者與家人的掛念之情,除了日常協助安排更多長者與家人視像通話,在剛過去的聖誕節前夕,更安排四代同堂的陳七婆婆一家,分時段到院舍門外探訪婆婆,與婆婆相隔玻璃門一見。 原本認知能力較弱的婆婆看到曾孫們,馬上精神百倍,準確說出每位曾孫的名字,更是感動落淚,「見到你哋真係好開心呀」,又立即戴起兒孫們送來的冷帽,婆婆則將親手編織的冷頸巾送予兒孫們。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教育及福利設施

在實用學校任職駐校社工十年間,每天都有新的案件要處理,常因擔心因幫不了學生而睡不好。 Iris自言性子急,每接到學生個案,就希望可以馬上幫到他解決難困難,故常以丁校長的說話提醒自己。 「我最感激的是丁校長,他以身作則,對工作有熱誠,讓我更加確定自己要謹守社工崗位。」這份堅持,直至Iris轉職至社會服務部仍未改變。 2009年,Iris獲上司推薦升任為保良局社會服務部學生輔導督導主任,負責為駐校社工提供督導、危機處理和服務發展等等。 Iris重新摸索自己的定位,「記得上任後不久,即遇上第一次大型校園危機事故。當時在緊迫的時間,馬上與校方進行危機處理會議、擬定入校支援方案,並調動廿多名前線同事提供入校支援等,充分感受到整個團隊彼此合作無間,更獲得校方及教育局代表的讚許。」歷經此事,讓Iris深深明白珍惜前線人才的寶貴。

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緊張之時,北營固然曾一度徵用作隔離觀察設施,早在2003年的沙士疫情,當年亦讓醫護人員暫居營地。 疫情席捲至今,康樂服務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環境變化,到抗疫最緊張之時更須全面停運,到稍微逐步放鬆限制,Rosita與同事就時刻留意,靈活應變,不斷注入各種巧思見招拆招。 面對人數設限,她與同事當時想出「二人野餐」;室內設施需要停運,就再將遊樂重點重置到戶外,因而首創汽車露營;學校機構暫停組織宿營,營地同事就施展逆向思維,踏出營地山野入校推廣,帶團率領同學一同行山「小出走」。 從疫情中,生活與旅遊都被重新定義,「很多人也重新發現原來香港的活動是如此多彩、如此的美。」至於未來營地的發展,Rosita就參考國際渡假村品牌,囊括旅遊套票、甚至興趣課程的「精緻全包」形式,期望未來的營地服務,朝向一家大小同得其樂,一次滿足住食交通、遊樂體驗多元需要。 這片願景,正因疫情衍生的變化開始,對熱愛戶外活動的「康樂職人」而言,眼下是限制與挑戰的千山萬水,腦裡浮現出的卻是無限機遇的新天新地。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服務使用者若未能符合入住條件或退出服務,局方或服務使用者均可提出終止服務,並必須預早通知對方終止/轉介服務,並辦妥有關手續。

由中心課堂,到在家隔空訓練,訓練成果漸見進步;繼而成功踏上單車,從走廊的短短路途,到騎車出行感受迎面而來的清風–環境愈困難,反而愈見證到悅悅的進步,Fion用心為她種下的「自信心」,也能成為她往後在主流幼稚園,迎接新挑戰時的寶貴能力。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任何大小奇跡,在發生之前也是「不可能任務」;奇跡的發生,總也源於信心。 「在悅悅的生命裡,我們見到努力、堅持及希望。」Carrie與Fion希望,她能繼續懷著這份信心,勇往直前,創造無數「新可能」。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致力為初生至六歲幼兒提供優質而適切的教育和日間照顧服務,內容包括全日制嬰兒服務、幼稚園暨幼兒園服務,特殊教育及訓練服務,從而支援有需要家庭及雙職父母,並在富啟發性及安全的環境下,讓幼兒得到全人發展。 《香港01》整理了三間、共營運十二間精神健康中心的非政府機構在2018年至2019年的會員人數,發現會員的老齡化趨勢,已經進一步加劇到過半、甚至接近六成(見表三)。 儘管本港老齡化議題近年受到甚高關注度,但對精神病康復者老齡化問題,社會的相應討論仍是相當匱乏。

  • Rosita回憶,早年本地樂壇興盛時,歌手的粉絲俱樂部不時組團入營,舉辦活動共聚,甚至劉德華、張學友等歌星都會親身入營與歌迷見面,儼如巨星表演現場,當年場面的興奮狂熱,至今她仍歷歷在目。
  • 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緊張之時,北營固然曾一度徵用作隔離觀察設施,早在2003年的沙士疫情,當年亦讓醫護人員暫居營地。
  • 另一方面,我們亦緊貼社會需求,長期自資為超過50,000名長者、兒童、青少年、康復人士及病友提供服務。
  • 涉事的輕型貨車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引致他人死亡被捕,現正被扣留調查。

對於中年精神病康復者,討論主要集中在就業層面;而踏入長者階段的康復者,則被簡單歸類到主流安老服務之中,明顯有欠周全。 即使由政府成立、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擔任主席的精神健康檢討委員會,在2017年發表了200多頁的《精神健康檢討報告》,在長者範疇的建議及落實措施亦是針對一般長者的認知障礙症範疇,並在長者地區中心落實先導計劃。 對於成人精神健康的服務檢討,則仍僅限於就業支援及側重在醫管局提供的服務上,針對精神健康中心的角色着墨不多,遑論討論在社區內處理康復者老齡化所衍生的額外需求。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83歲的劉伯伯與71歲的太太同住觀塘區,主要靠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生活。 二人皆患有長期病患,劉伯伯患有嚴重糖尿病,每天都需要自行注射胰島素控制病情,惜胰島素並不屬於醫療豁免藥物內,故每月僅有的津貼大部分都用來買藥,經濟壓力沉重,已無力再負擔糧食和日用品,平日清菜加粉麵就當一餐,談不上什麼營養。 劉婆婆則患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雙眼又因為黃斑點病變和青光眼,現時只餘下2、3成視力,不久前更發現身體出現如雞蛋大小的腫瘤。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日間中心照顧服務

現時醫院主要設有眼科(東華三院盧家騶眼科醫療紀念中心)、內科、老人科、復康科、糖尿科和矯形及創傷科的住院及專科門診服務。 ,簡稱東院)是香港一所公營醫院,成立於1929年,是東華三院的重要成員之一,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 醫院位於香港灣仔區銅鑼灣掃桿埔東院道19號,鄰近香港大球場,為香港島東區的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住院及門診服務。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警方和救護員接報後趕至現場,由救護車送往天水圍醫院搶救,可惜最終不治。 不要輕易相信「無需經驗、學歷」,「人工高、福利好」的招聘廣告,應留意空缺工資與所需條件是否合乎現實和市場水平。 2014年,65歲或以上的人口共107萬,佔全港726萬人的14%。 參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預計2064 年65 歲或以上長者的人口增至36%,即258萬, 即每三個人之中便有一位是長者,可見人口老化的情況持續嚴重。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日間護理中心、護理安老院及復康院舍

1991年12月,醫院正式加入醫院管理局,1993年加入港島東聯網。 # 院舍券服務範圍以外,因應院舍券持有人的照顧需要而使用的消耗物品,院舍券持有人(除了合資格申領照顧補助金的長者)需自費購買項目。 自七十年代開拓服務,致力為殘疾人士及其親屬提供多元化的康復服務,以尊重及平等的信念,透過卓越團隊,提供全人關顧的優質康復服務。 年代,一向致力為殘疾人士及其親屬提供多元化服務,秉承本局「保赤安良、扶康育長」宗旨,並以尊重及平等的信念,透過卓越團隊,提供全人關顧的優質康復服務。

譚婆婆每月生活只靠長者生活津貼,女兒多年前已失去聯絡,婆婆現在獨力照顧13歲的孫女,屬跨代照顧個案。 譚婆婆早年於地盤工作時弄傷了兩腿膝蓋,關節亦開始退化,近年只能靠拾紙皮增加收入,近月因疫情緣故,婆婆怕感染病毒傳染孫女,因此已放棄了拾紙皮工作,只能在生活上更加慳。 她數日才捨得換一次口罩;每天早午餐加起來當一餐;每次到食物銀行拿食物,為了慳2元搭車錢,寧願步行超過30分鐘去領取物資;她常掛在嘴邊的是「希望留多一點給孫女」。 因此,當譚婆婆知道保良局扶弱計劃讓她可以得到額外的食物包時,她萬分感激保良局。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但因疫情緣故,食物銀行需要支援更多基層家庭,個別關顧時間也相應減少了。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新界線(路線資料更新︰09/2022)

另一方面,我們亦緊貼社會需求,長期自資為超過50,000名長者、兒童、青少年、康復人士及病友提供服務。 我們有着對社會服務的長遠承擔,期望得到更多各界捐款及支持,繼續將服務帶到核心處,惠及 更多有需要的人士。 保良局現擴展「康復一站通」的服務範圍至安排日間中心服務、到戶照顧服務、專業諮詢服務等。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當年我社工學系畢業後,並非立即入行做社工,我曾做過中環OL幾個月卻不太習慣,於是決定返回社工界,一做便廿多年。」 實用學校當年主要為對正規課程不感興趣或面臨輟學的學生,提供中一至中三實用科目的課程。 Iris坦言,當時的工作很有挑戰性,每天要處理有情緒、行為或家庭問題的學生、籌備學校開放日、策劃學生發展活動等,工作至晚上八、九時都是平常事,但Iris從不覺累。 首次處理如此嚴重的個案,需要安撫個案及家人的情緒、調查和評估事件、協調不同單位跟進事件……對初出茅廬的Iris是越級挑戰,壓力爆煲,更一度在上司面前落淚。 「多得時任丁永興校長(現為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校長),同事吳婉玲和黃紹發支援,感恩大家互相補位,毫不吝嗇分享工作知識和交流經驗,讓我在互相扶持中成長,工作並不孤單。」憶起當年的工作點滴,Iris一度眼泛淚光。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天水圍復康 員招募

近年房屋署推出特快公屋計劃,讓申請公屋的輪候者能縮短輪候時間,因申請公屋的輪候者一般需要等候多年,若輪候者參加特快公屋計劃,只需等候一至三年便可入住公屋,而特快公屋計劃的輪候者可選擇屯門寶田邨及天恩邨(多層中轉房屋)的單位或各區一些曾經發生過事件的問題公屋單位。 但這些單位層數、座向、以至單位的設計等較為遜色,不過對於很需要上樓的輪候者而言,他們一般都會選擇參加特快公屋計劃。 保良局於八十年代開始制訂長者服務發展計劃,迄今已開設共60個安老服務單位,以「五全照顧」為理念,積極推動「長者優質生活」,讓長者「活著就是精彩」。 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全面而多元化的培訓、輔導及支援服務,協助他們訂立良好生涯規劃、發揮潛能和多元才能,跨越挑戰,建立正面的人生價值。 本局一直謹慎及有計劃地使用社會福利署整筆撥款及資源,並持續檢視服務的需要,以應付多變及不斷增加的社會服務需求,並一直把行政管理的支出嚴控於合理水平內。

在2003年爆發沙士期間,天恩邨第一期的四座樓宇被政府徵用為醫護人員的臨時宿舍。 廁所面積不足一平方米,過於狹窄,有住客表示每次進入廁所均非常不便。 我們承諾盡力確保本網站符合萬維網聯盟(W3C)《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WCAG)2.0 AA級別標準。 但基於以下原因,本網站暫時未能提供所有符合AA級別標準的無障礙網頁功能。 本人明白,任何虛報或隱瞞重要事實之行為,會導致本人之申請不獲考慮,或於受僱後被即時解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