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清朝的儒學家們,對於這些性命之學頗為反感,因而走向實際的考證學問。 現在的外國人,稱中國所有的學問都為漢學,根本上這種稱法是錯誤的,而我們也跟著稱自己的學問為漢學,實在就更可笑了。 現在把這種種現象的前因後果,大略說明一下。 中國文化到了清朝,漢學興起,分義理、辭章、考據、記聞。 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西洋的哲學包括在義理中;站在西洋文化的立場,我們的義理包括在哲學中,各人的立場不同,觀念就不同。
佛法也是一樣,遮蔭佛法的「陰影」 威脅到佛法的健康成長,因此應該避免。 成就果但未成就因 的人,可稱為機會主義者;因、果皆成就,卻不為眾人謀利益的人,可稱為個人主義者,不會得到眾人的尊敬。 佛陀既不是機會主義者,也不是個人主義者。 一旦親近一位老師,便很難離開。 如果他誤入歧途,最後也會對你造成不利的影響。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連登: 大師的智慧:人間佛語.星雲大師
從實踐面而言,不放逸意指避免應避免的事,並遵循應遵循的事。 擁有不放逸,表示至少可證得第一個道、果:預流道、預流果。 Abhabbo parihānāya (不可能退墮)便是指這個成就。
欲令眾生入佛知見故,出現於世。 在想陰的範疇裡,有記得和忘記,兩大作用型態的呈現。 若動念盡,浮想銷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盡。 是人能超越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 這時翻過身來了,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連登: 教育界
本校著重培育學生德、智、體、群、美的均衡發展,幫助學生於生活中融會佛教慈、悲、喜、捨的精神,達致全人教育。 有部份就讀區內名校學生的家長,對該校是有些迷信的,甚至可說是到了崇拜的地步;她(他)們對這些網上排名很敏感。 一旦發現她(他)們的學校排名落後於其它學校,就會義無反顧地出來挺身護校。 教育王國 › 討論區 › 升中派位 › 河畔台山商會中學,沙角佛教覺光法師中學.哪一間比較好 …
能夠持續觀照一段時間的禪修者稱為「定比丘」(samādhi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連登 bhikkhu )。 如果沒有精進、念與定,那麼使纏縛煩惱生起的原因,便仍然存在。 當嬰兒逐步成長歷經不同階段—躺、立、爬、走—時,他會經歷可能對他而言很奇特的經驗。 同樣地,當禪修者的觀智從一層推向另一層時,他也許會感到有些困惑。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連登: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 收生安排
真的認為包括身心的一切唯心,此身沒有轉不了的道理。 又問:「朝陽已升,夜月不現時如何?」這是形容功夫的境界,打起坐來身心都忘了,只是一片光明,等於太陽已經出來。 這時氣脈通不通早就過了,講三脈七輪時,連初步的定都沒有到,他這時已超過了這些定境,那就是「朝陽已升,夜月不現時」。 師曰:「煦日發生鋪地錦,嬰兒垂發白如絲」,這是當時的教育,出口成詩,在當時還算是白話的。
這種不理的念頭就是真煩惱,也就是又加進去一個東西。 《證道歌》是禪修基本教科書,本書明析《證道歌》義理,是現代修禪者最佳參考書。 ◎作者繼《看懂心經》、《看懂禪機》後又一利益眾生的開悟之作。 ◎一併介紹中級禪修「走火入魔」的「五十種陰魔」,讓你走出種種內外魔障。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連登: 我們的信念
一種「形」或「相」的呈現,就是色;相對於「色」的呈現,那就是色的消失,也可以說是一種「空」。 由於這個「空」是物理世界的空,或者心理概念上的空,嚴格說,也是一種「相」,是「空」的「相」,所以仍屬於色陰的範疇。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連登 這也就是唯色與空,是色邊際的道理。
峰頂摩崖題刻更是琳琅滿目,俯拾皆是。 馮贄在他的《雲仙雜記》中記述唐詩人李白登上南峰感嘆說:“此山最高,呼吸之氣想通天帝座矣,恨不攜謝眺驚人句來搔首問青天耳”。 宋代名相寇準寫下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連登: 佛陀:一個覺醒的人
旅行的時候,如果跟著一位優秀的導遊,這樣的旅程會比照著地圖走更易成功。 走在通往涅槃的旅程時,如果跟隨一位優秀的導遊(即好老師),這樣的旅程也將會比僅依照地圖(指導手冊)更容易成功。 毗婆舍那是了知生起的所緣之無常、苦、無我三共相的智慧。 如果你寬容別人可憎的缺點,並且知道如何或試著去發現他們可愛的優點,那麼,慈心─願他人獲得利益與幸福的真誠願望─就會生起。
- 唐宋以前修持證果的人很多,修念身法門的也特別多,如不淨觀、白骨觀兩種,都是念身法門。
- 他應該盡全力,嘗試保持正念,應該對自己正在嘗試的事實感到高興。
- 把硬看成硬,苦看成苦,緊看成緊。
- 它的古老巖系包括泰山群的混合變質沉積岩層,以及各種成因類型的花崗岩類,基性侵入岩體和岩脈等,它們統稱為“泰山雜巖”。
- 說其個性:「敏質生知,慧辯天縱」,他特別的聰明,而且沒悟道以前,口才就非常好。
- 所以身上感覺在流動,這是脈,要修到脈住,才能做到徹底的不漏丹。
例如,觀照腹部上下,你將了知其中身體現象的本質,如僵挺、緊、移動。 如果你觀照站姿轉成坐姿,你會了知一連串想坐的動機(心),以及實際坐下的動作(身)。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連登 之後,你會了知它們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共同的性質(sāmañña-lakkhaṇa)(即無常、苦、無我)。 如此,你一步一步地修習毗婆舍那,直到證得道、果。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連登: 大師的智慧:人間佛語.星雲大師(二版)
你也許會跟隨不同的老師學習,但是都沒有成就,只是在浪費時間。 有些禪修者會很自豪地說自己曾跟某某偉大的老師學習。 老師也許很偉大,但是你應該看看自己做得如何,是否每一剎那都在觀照。 所以,我想督促你們在剩餘的時間盡最大的努力精進修行。 你應該持續地觀察一個目標後又接著另一個目標,如此,你便沒有時間怠惰,煩惱也無機可趁。
靈明清淨很容易,只要上座的第一下保持著就行,但這也是所緣,要永遠保持這一念,中間不落於昏沉雜念思想中,就保持這一知。 不過有了這一知,心心唸唸知道清淨,心心唸唸保持那一知,那一知就成了妄念。 共生就是講因緣,佛法處處講因緣,楞嚴經上說: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諸法不自生,就是非由一股自然力而來;也不是另外有個主宰。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連登: 「星雲本懷」典藏獻禮
所以我經常提醒出家人,要特別注意身體健康與營養,因為沒有健康的身體,是無法修道與證道的,這是一個事實。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連登 有關身體的健康與營養,以及與修道的關係,我們都要一步一步提出來研究。 老法師:真誠同學,這是他的化名,大概現在剛剛下山,他今天回香港。 讀了《道德叢書》,第一本《模範人生觀》,寫出這篇心得,寫得很好。 特別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這樣的社會,真正肯讀書、想讀書就很不容易了,能夠發憤、能夠自強,必定有前途。 如果染上名聞利養,那就有偏、有差,走錯路了,不但不能成就自己德行,可能帶來很多意外的災禍。
先是這一念無中生有,觀起來是假觀,就是作意。 把它觀成了以後,身心忘了以後,再把自己造作的所緣空掉,就是「空觀」。 那個空就不是我們現在意識所想像的空,因為我們現在意識想像的空,離不開腦子心理所造作的空。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連登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連登 到空觀現前,放下萬緣的空,才是真正的空。 然後要空就空,要有就有,再把它翻過來,空有雙融。 在學理上叫做「中觀」;在道理上叫作能真空,能妙有;在修證上就是法、報、化三身成就,變化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