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鴻文說,乳腺炎常見症狀是乳房有硬塊、嚴重的疼痛,有時會伴隨皮膚的紅腫,也有可能會發燒、全身倦怠等;如果沒有趁早處理,會造成膿瘍;臨床主要會以抗生素、消炎止痛藥為主,當然如果化膿情況嚴重,則必須切開引流。 乳房疼痛通常發生在年紀輕的女性以及更年期婦女,賴鴻文說,大部分的乳房疼痛多是暫時性的,可能跟月經來臨有關,一般月經週期結束後會緩解;但若乳房疼痛持續超過2個星期,應該由醫師進一步評估。 林錦龍進一步解釋,不正常的乳頭分泌物是乳管內病灶的症狀之一,通常是自行、單側和單孔流出,顏色可以是血樣、漿液性、漿液血樣及水狀。
所謂的惡性乳房腫瘤就是乳癌,早期的乳癌往往不容易和良性腫瘤區分,當乳房周圍的皮膚凹陷,皮膚粗糙得就像橘皮一樣,這時就該注意了。 而當觸摸發現,長出腫瘤的部位和原來組織之間的界線越來越不清楚,甚至已經侵犯到乳頭,皮膚或肌肉的組織,這時就必須做更進一步的診療治療。 良性的乳房腫瘤又分好幾種,而纖維腺瘤和纖維囊腫是其中比較常見的。 纖維腺瘤切面呈螺旋狀,它跟旁邊的組織界限比較清楚,在開刀時很容易就可以把它切除掉。
乳頭腫塊: 健康情報
醫療跨領域的專業團隊合作,幫助手術順利,也讓患者不用短時間內再次接受手術。 1、乳頭糜爛:有一種乳腺Paget病的典型表現,常伴瘙癢,約2/3患者可伴有乳暈或乳房其他部位的腫塊。 乳頭腫塊 乳頭脫屑常伴有少量分泌物並結痂,揭去痂皮可見鮮紅糜爛面,經久不愈。 當整個乳頭受累後,可進一部侵及周圍組織,隨著病變的進展,乳頭可因之而整個消失。 部分患者也可先出現乳腺腫塊,爾後出現乳頭病變。
而纖維囊腫看起來就像一個水袋,裡面裝著液態溶液,摸起來軟軟的,有時候是單獨一顆出現,有時候會有大大小小好幾顆,兩邊乳房都可能有。 另外一個常在乳房超音波下現蹤的乳房變化是乳房纖維腺瘤。 如果是自己摸到乳房纖維腺瘤的話,女性常覺得這顆腫瘤摸起來紮實有彈性,甚至有時有點硬,就像在乳房裡躲了一顆彈珠的樣子,用手指觸碰到時可以在乳房裡滑動。 通常這顆腫瘤不會讓人感到疼痛,和周遭的組織有明顯的界線。 乳房囊腫是發生率很高的乳房良性變化,代表乳腺裡面有液體蓄積,而這樣的液體堆積很像水球,女生自己摸到時會覺得這個東西摸起來腫腫硬硬的,表面平滑,可以滑動,而且和周邊分界明顯。 最常會注意到乳房囊腫的時間點就是月經快來的時候,此時乳房囊腫變得比較大、比較明顯,還會讓人感到痛。
乳頭腫塊: ● 生活習慣
脂肪組織、乳腺組織、結締組織這三種組織的比例會隨著身體狀況變化,因而改變乳房的外型。 假使是脂肪組織厚實一點的人,乳房觸碰起來會比較均質軟嫩;如果脂肪不多,觸碰乳房時直接就會摸到乳腺及結締組織,比較容易會有一塊塊、不那麼均質,甚至覺得有點硬硬的紮實感覺。 乳房最常見的腫塊類型有乳房纖維囊腫(Fibrocystic breast)和乳房囊腫(Cysts,水泡)兩大類。 纖維囊腫會導致乳房發生非癌性變化,進而使乳房腫起、變軟和痠痛;而囊腫是在乳房中發展的液囊。 但這其實是在青春期滿常發生的現象,大概有一半左右的男孩會遇到。
正在懷孕、餵哺母乳,或有服用避孕藥習慣的婦女,乳頭都有可能出現分泌物。 雖然大多數乳頭分泌物皆屬於良性,而女士亦可從分泌物的顔色,初步推敲出引起分泌物的病因,但判斷乳癌的可能性需要綜合多種因素,分泌物只是其一,因此一旦發現分泌物,宜找醫生檢查,了解成因再作跟進。 經過醫療跨領域的專業團隊合作,幫助手術順利,也讓患者不用短時間內再次接受手術。 冷凍切片檢查後剩餘的組織,也繼續進行常規病理切片檢查及生物標記之檢測。 台灣南投醫院外科黃信傑醫師表示,患者病理報告顯示為第0期乳癌,而其雌激素受體(ER)為陽性,因此後續將安排荷爾蒙藥物治療,以降低乳癌復發機率。
乳頭腫塊: 醫師 + 診別資訊
至於發生原因,目前推論與女性荷爾蒙量,也就是卵巢分泌過多動情激素及黃體素的不足有關。 通常皮膚下的乳房囊腫摸起來是平滑而富有彈性的,有時異常疼痛,而有時不會引起任何不適。 乳頭腫塊 荷爾蒙主要功效在於調控月經周期,通常在女性50歲後消失。 一般來說,第一孕期不適合採藥物治療,因為懷孕初期藥物對胎兒的影響比較大,尤其是化療藥物。 雖然整個孕期都不建議接受化療,不過如果醫師判斷有其必要性時,仍要權衡輕重利弊。 另外妊娠期間不建議接受乳癌賀爾蒙藥物治療,因為會有致畸胎顧慮。
檢查腋窩淋巴結時,應使患側上肢盡量放鬆,這樣才可捫及腋頂。 若能觸及腫大淋巴結尚需注意淋巴結的數目、大小、質地、活動度及其表面情況,以和炎症、結核相鑒別。 導管內乳頭狀瘤是較多發生乳頭溢液的疾病,佔全部乳頭溢液病變的首位,其中又以乳暈區導管內乳頭狀瘤多見,可單發或多發,年齡分佈在18~80歲不等,主要30~50歲多見。 腫瘤直徑0.3~3.0cm不等,平均1.0cm,大於3.0cm常為惡性可能。
乳頭腫塊: 自我成長
(圖/照護線上提供)每個人擔心的硬塊感大小差異可能會很大,有的位在皮膚表層,像米粒般極小的一點;也有人是覺得一整團乳頭下方都是過硬的腫塊。 所以,許多讀者會想問的是:「硬塊就是不正常嗎?」不是的。 這些於乳房摸到的硬塊,可以是正常狀況,也可能是脂肪瘤、皮下囊腫、纖維囊腫、纖維腺瘤、葉狀瘤等良性腫瘤,但也有是乳癌的機會。
管狀腺瘤為罕見的良性乳房腫瘤,約佔良性乳房腫瘤的0.13~1.7%;而良性乳房腫瘤中最多的是纖維性腺瘤,約佔80~90%。 年輕時因乳房組織密度較高,因此看起來較緊實,腺體和結締組織也較多,脂肪組織則相對較少。 乳頭腫塊 這類的乳房組織在X光照片中,其區域會呈現出白色的實心,和腫瘤的X光照片相似,因此難以辨別。
乳頭腫塊: 乳房這種硬塊才需要擔心!3種檢查揪出癌前兆
女性的乳房在40歲左右開始發生變化,如胸型改變、尺寸縮小、乳房下垂及出現不明腫塊。 乳房組織異常引發的不明腫塊,有可能為良性,因此未必是健康警訊。 所以我們要了解乳房正常與異常的狀況有哪些,並正確做好乳房自我檢查,就可幫助提早發現異常現象甚至乳癌,並及時治療。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資料顯示,90%罹患乳癌的女性,會先注意到「乳房出現硬塊」。 但是乳癌早期多無症狀、且也不會疼痛,因此延誤就醫。
一般醫師會透過問診、視診、觸診等方式,取得臨床資訊,進而判斷是否該進行進一步檢查。 若有需要進一步檢查,你可能會進行乳房超音波,再來是乳房X光攝影。 根據切片所得病理檢查結果,判定腫塊是否為惡性。
乳頭腫塊: 未曾生育、中年後肥胖…這些人都是乳癌高風險群
因此,專科醫生會根據腫瘤的類型和期數來決定治療方案。 男網民表示,女友得知罹患癌症後十分難過,而目前他正陪伴女友進行癌症治療。 男網民在文末提醒各位女生必須定時檢查身體,如有異狀應盡快求醫。 一名台灣男網民在Dcard以「幫女友摸出乳癌」為題發文,指自己習慣與女友親熱時摸乳房,卻在某次過程中偶然摸到女友乳房有硬塊感,男網民表示這種硬塊感是從前未曾摸到過的,所以當下便產生了懷疑。 在男網民追問下,女友表示該硬塊位沒有痛感,不過男網民還是覺得有異樣,於是立刻帶女友看醫生。
- 醫師提醒,若是腫塊呈現不對稱、且持續變硬、變大,就要留心。
- 8、 葉狀囊肉瘤:多見於35-40歲者,發展較慢,腫瘤呈分葉狀,部分堅硬如石,部分區域呈囊性感。
- 乳房柏杰氏病(Pagets disease of the breast)又稱乳頭濕疹樣乳癌,是特殊類型的乳癌,有時是乳癌的潛在徵兆。
- 腫塊明顯、邊界清楚、光滑、活動、較軟,並呈結節狀。
- 「乳房會疼痛的人,10個乳癌病人裡面找不到一個。」知名乳癌專家、桃園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江坤俊直言。
- 淋巴結行激素受體測定,若陽性,即使各項檢查都未能發現乳房內病灶,仍然要考慮乳腺來源的腫瘤。
大體可見乳頭腫大,乳頭面板可見糜爛性潰瘍,病變乳管擴張,其內可見實性乳頭狀腫瘤。 組織學表現為乳管內乳頭狀瘤、腺病、上皮過度增生等病變的複合性病變,需與乳腺佩吉特病(溼疹樣癌)、乳頭乳暈下的癌及導管內乳頭狀瘤鑑別。 乳癌的癌細胞能夠把周圍的組織往內拉,引起乳房皮膚凸凹不平。
乳頭腫塊: 乳暈水腫長怎樣?會有哪些症狀?
但進入青春期後,就會開始摸到乳房的硬塊(乳蕾),乳暈周圍跟乳頭稍微變突出,這個變化就代表乳房開始發育了,發育期的胸部也會產生癢癢痛痛的感覺。 另外,在初經前的1~2年,乳暈的顏色會變深、變明顯。 就個人經驗來說,開始關心起胸部可能是因為乳房跟乳頭周圍癢癢的。 除此之外,碰到衣服的時候胸部也會痛,而且曾經因為脹痛感,所以體育課的時候不想做暖身運動,這種現象跟胸部大小無關,是任何發育中的乳房都會遇到的狀況。 第六、如果乳腺纖維腺瘤發生在副乳腺中,手術還可以將其一併切除,這樣就可以使兩種疾病都得到了合理的治療。
- 所謂的惡性乳房腫瘤就是乳癌,早期的乳癌往往不容易和良性腫瘤區分,當乳房周圍的皮膚凹陷,皮膚粗糙得就像橘皮一樣,這時就該注意了。
-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主任沈彥君表示,東方女性的乳腺緻密、脂肪組織相對較少,乳房觸感紮實的女性比例較西方人多,加上隨著生理期會有腫脹痛的變化,因此,有不少來篩檢乳房的女性常反應「摸不出來差異」。
- 癌細胞除了有機會侵蝕乳房的懸韌帶,亦可造成淋巴水腫,令皮膚被縮短的懸韌帶拉扯卻又無法擴展,造成皮膚表面出現類似橙皮表面的紋理。
- 較少見,多有急性發作史,可有疼痛、發燒等,但經消炎治療後很快消退。
- 化療通常是多種藥物混合使用的,病人接受化療時,會常出現一些不適的副作用, 但都是暫時性的,身體會隨著健康細胞再次生長而康復。
國健署針對45至69歲女性,以及40~44歲二等血親內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提供每兩年1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 他續說,年齡、家族遺傳、BRCA變異基因和酗酒都是男性患乳癌高危因素。 他又指,一般而言,男性較女性容易察覺乳房有腫塊突出的情況,若發現此情況或乳頭出現分泌物,應盡快求醫。 症狀,但想先請大家了解,同樣是乳癌,不同患者會出現不同的症狀,而且許多患者不會注意到乳癌症狀。
乳頭腫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重點:
導管內乳頭狀瘤是在乳房的管道中發展的疣狀生長。 年輕的女性往往有多個導管內乳頭狀瘤增長,而接近更年期的女性通常只有一個。 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如果是使用超音波輔助引導,超音波機器的品質亦是重點。 刀房需要配置有高解析度超音波,可清楚提供影像做判別。 不具放射性,還可同時掃描兩側乳房且無疼痛感,而磁振造影對於偵測乳癌有非常高的敏感度,相較於傳統乳房攝影,有更高解析度影像結果,更有利於醫師的判讀。
乳頭腫塊: 乳房自我檢查,平時就要做
當乳房腫瘤經醫師評估過需要進一步細胞成分化驗,除了門診可以簡單處理的纖維囊腫細針抽吸、及腫瘤粗針穿刺之外,就需要用手術方法開刀做切片,亦是把腫瘤摘除做治療。 像是現在女性運動風氣增加,重訓後胸大肌的拉傷、扭傷而讓患者覺得乳房痛的情形其實不少,也有患者是跑了半馬或全程馬拉松後,乳房愈來愈痛。 不僅運動帶來的肌肉緊繃會讓患者表現乳房痛,光是乳房比較大的女性,就可能會因其乳房重量而讓肩膀、頸部、背部負擔過大,並導致胸廓的疼痛,進而認為是乳房不適。 內衣選擇不當或體重增加導致內衣太緊也是常見的乳房疼痛原因。
乳頭腫塊: 乳頭搔癢原因多 持續無法緩解應盡快就醫治療
除非是在懷孕或哺乳期間,不然多半原因與乳房無關。 精神科用藥、止吐藥、避孕相關藥物或甲狀腺低下,都有可能會引起乳白色分泌物;若合併有神經學症狀,則需要懷疑是否為腦下垂體腫瘤引起的。 最常見的原因,是乳管乳突瘤引起,大部分此類腫瘤是良性且單側發生。 乳癌長到一定程度也可能引發出血,雖然初期乳癌少有此症狀,但臨床上有不到1成乳癌患者的分泌物並非以血色表現。 纖維囊腫是另一種良性腫瘤,好發於30~50歲的女性,特別是近更年期的婦女。
雖然乳癌相當普遍,但只要及早發現和及時治療,便可顯著提升治癒率。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若然確診時已屆第四期,五年相對存活率只有29.8%,但若果確診時尚處於第一期,存活率則高達99.3%。 要及早發現早期乳癌的徵兆,培養自我檢查的習慣和定期接受乳房檢查都是有效的方法。 以下詳細講解三大乳癌症狀-硬塊、分泌物和形狀改變,助你認清乳癌徵兆,萬一發現任何懷疑症狀便應及早求醫,諮詢醫生專業意見。
乳頭腫塊: 乳癌四大症狀 乳房腫塊最常見
先別緊張,胸部出現異狀不代表就是乳癌的前兆或症狀。 沈彥君也提醒,乳腺是受荷爾蒙影響的組織,當曝露荷爾蒙的時間越長、生活中接觸的荷爾蒙越多,乳癌發生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初經早、停經晚、無懷孕、荷爾蒙補充、長期使用胎盤素或人工芳香製品、食用高油脂食物等,都是乳癌的危險因子。 乳癌發生率在過去20年裡增加4倍,已超過子宮頸癌,是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名。 每天約有34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45至69歲是乳癌發生高峰,但近年已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乳癌家族史或具危險因子的女性,建議可從30歲便開始定期為自己安排合適的乳房檢查。 然而有一些狀況必須要去醫院檢查,像是如果乳頭上流出分泌物、乳房周圍有硬硬的結塊而且孩子覺得很痛,或胸部與腋下相連的淋巴腺腫脹,就有可能是乳癌的徵兆,最好儘速就醫。
乳頭腫塊: 乳房腫塊的分類
經家族史調查的臨床資料表明,遺傳因素也是導致此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別是雙側乳腺腫瘤患者和發病年齡較小者,這些婦女發生此病的危險性為一般婦女的9倍,可能與遺傳因子有關,使其具有對乳腺腫 瘤的易感體質和病變內因。 劉國威醫師建議,女性應該要定期乳房自我檢查,早期發現異樣的腫塊,檢查時機可在月經過後一星期,此時是乳房最柔軟的時刻,而停經女性及孕婦則最好每月固定一天檢查。 腫瘤邊緣平滑且小於2公分,可暫時觀察密切追蹤;超過2公分或邊緣不平整的腫瘤,因惡性可能性較高,會建議儘早手術切除並病理切片檢驗,以利早期治療。 倘確認為乳腺阻塞引起,可透過局部按摩熱敷、切開引流、局部手術等來排除腫塊,並配合抗生素治療。 不過產後脹奶也可能會出現硬塊,通常只要把奶水擠出,硬塊就會消失;如果哺乳或擠奶後硬塊仍在,就可能是「塞奶」;若媽媽發現乳房有很痛的硬塊,再加上發燒的話,就要小心是乳腺炎,建議尋求醫師協助。
因此,只靠「我有沒有症狀」來決定要不要檢查乳房,是比較危險的;面對乳房疾患,建議30歲以上的女性要養成一年做一次乳房超音波篩檢的習慣,到了45歲以上後,每兩年還要加做一次乳房攝影篩檢。 當有做定期篩檢時,比較能在乳癌發展的早期就發現乳癌,患者很可能還在乳癌零期或一期。 當等到出現症狀才去就醫檢查的話,萬一被確診為乳癌,常常已經是乳癌第二期以上囉。 儘管乳癌通常的症狀是患者身上出現乳房腫塊,但其實大多數人的乳房腫塊是良性的。